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485.00 KB
- 文档页数:1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方法和态度,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式,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后进入革命斗争时期逐步形成的。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式,第一次被明确提出,还要追溯到中国现代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时期。
当时清政府中的新派政治家康有为提出“推翻旧门派,去污净腐,吸收新知,实事求是”的政治纲领,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要求,被视为中国现代化思想体系碑,并对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排满派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标准,基于实际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原则,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实行“地主都富起来”的政策,达到了“废除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并运用一系列新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目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毛泽东时期进一步强大,被神圣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实践论》中关于“实事求是”的阐述,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深入人心。
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波折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曾经被人们扭曲和误解。
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思想道路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思想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侧重地运用,作为政策决策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命运理论建设、政治路线的制定、组织建设与领导、群众工作、和维护党的团结等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命运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主要包括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以及实行“以工代赈”等思想和政策等。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用血的代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求实精神,同时更秉赋了新时代的求是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源“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务得事实”是指刘德搜集和研究古籍,务必对历史材料考证翔实;“每求真是”是指刘德力求得到正本,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
可见,“实事求是”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
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后来,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实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1930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理论清算。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到了1941年,写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已相当成熟,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恢复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我们认识事物总要遵循一定的方向、途径、方法和原则,例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思想或是以往狭隘的经验和本本上的理论出发。
方向、方法的不同说明思想路线是不同的,思想路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认识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正确与否。
所以,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是极其重要的。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也有其思想路线,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1、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①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 1929 年 6 月14日写给时任红四军纵队队长的林彪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这封信长达8000多字,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认为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同年 12 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此时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已初具雏形。
②初步界定思想路线内容1930 年 5 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文章中提出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20实事求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精选版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将思维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统一起来,阐明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等等,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这条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等等,都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贯彻下去的结果。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第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
第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就是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答: 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 1.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向.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4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如何理解三大法宝答: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就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社会集团等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行动. 武装斗争:通常指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被压迫阶级推翻反动统治,被压迫民族推翻殖民统治主要斗争形式..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统一战线有利于各阶层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力等问题。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基本路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被广泛研究和宣传,以贯彻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理想目标而不懈努力。
实事求是,意指要求从现实出发,客观评价社会现实,弄清楚和分清实际情况,把事实明确地说出来,从而形成一种事实导向的思维工作方式,使观点和行动可以得以走向正确的方向。
简言之,就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即事实,发展思想而不要妄加解释,要求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出发,把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把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准确把握,把宝贵的经验总结出来,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质,在于经验的真实性的推翻,真实的经验就是实证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以理论抽象论证或理想假设为基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思潮,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属性和实践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和指导。
其实质,就是将“真理”确定在实践证明的结果上。
实事求是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实践为本,实践结果为中心,以实现为目标,以实际情况为准则,用实际行动不断发展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掘实践证明的真理,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新途径。
一、把社会主义理想目标作为实事求是工作的出发点实事求是思想的根本方向,是把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目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只有把社会主义理想作为方向,才能做到从实际难题出发,把实际情况贯穿全过程,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为目标而努力研究和探索。
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和研究社会发展难题,找准发展方向,坚持走正确的改革发展路径,把理想和路径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实干求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有效的管理兴旺发展。
二、以实践研究为实事求是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质在于以实践研究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根,准确把握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实践,深刻把握国家、国际形势的变化,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力,发展和完善实事求是思想,做到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拓展四、坚持实事求是的难点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一)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接着,毛泽东又在1940年1月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应该取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进而,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确立: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但是在1958年以后,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曲折。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曲折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提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二:旗帜鲜明地批判“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第三:发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简称“两个凡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的过程:44
思想路线是指人的认识所遵循的方、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认识路线。
1929年6月,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写的一份分析红四军中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出“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毛指出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的阐释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941年五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实事求是的定义:
2- 1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导言:在中央党校的门口一块石头上刻着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这是毛泽东当年为党校亲笔题写的,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实事求是也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㈠相关概念1、思想路线:认识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是认识路线的具体化。
2、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3、实事求是词源: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有个河间王刘德热爱古代文化,立志恢复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年年征战而损失的古代典籍和礼仪,他主张用事实作证据,去伪存真,舍非求是。
所以班固修称赞河间献王刘德“求学好古,实事求是”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
针对的革命战争年代照搬教条,对马列理论不消化、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不研究的现象而提出的。
1935 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当时有一个同志刚到陕北洛川就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毛泽东后来问题,一切苛捐杂税你都取消了,究竟哪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毛泽东批评这种作风是闭着眼睛在抓麻雀,瞎子摸鱼。
1937 年11 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顶着共产国际执委的头衔到处发表演讲,并大段大段背诵马列主义原话。
说起外国的事来头头是道,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在延安开展了端正党的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风运动。
2、提出①1929 年6 月14 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提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