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引流手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脑室引流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理目标:患者/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保持引流固定通畅,控制引流速度及量合理,流速度及量合理,达到引流脑脊液、达到引流脑脊液、以维持一定程度颅内压的目的;以维持一定程度颅内压的目的;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程度。
----------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要点说明 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核对1.医嘱、患者姓名、床号床号2.引流种类、引流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护士:阿姨,早上好,我是值班郑××护士。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名字?患者:我叫张××。
患者:我叫张××。
护士:张阿姨你头部留置了一条引流管,为了预防感染,引流袋需每天更换,现在我准备为你更换,好吗/ 患者:好的。
患者:好的。
评 估1.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意识和合作能力疗、意识和合作能力 2.留置引流的目的、时间及引流的位置和种类及引流的位置和种类 3.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流速质及流速4.手术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血、渗液5.患者/家属对引流管知识的知晓度1.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和不合作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用约束带2.按引流目的设置引流袋/瓶放置高度瓶放置高度3.引流液异常或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知医生处理护士:看起来你的精神不错,昨晚睡得还好吧? 患者:患者:还好,还好,还好,头痛较前轻多头痛较前轻多了。
了。
护士:护士:这是好现象。
这是好现象。
这是好现象。
你头部你头部这条引流管主要是为了把颅内的淤血引出来,减轻你的头痛,昨天到现在引流液大概有300ml 。
患者:哦,有300ml 多吗?多吗? 护士:护士:不多,不多,不多,正常脑脊液每正常脑脊液每3分钟分泌20ml ,每日400-500ml ,你的头痛比原来轻了很多,证明引流液的量是合适的,引流管的高度也是合适的。
也是合适的。
脑室穿刺和持续引流术1.脑室穿刺术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
2.目的:①在紧急状况下,迅速降低因脑室系统的阻塞(积血积水)和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者的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
②监测颅内压,可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
③引流血性或者炎性的脑脊液,以促进病人康复。
3.方法:额入法穿刺侧脑室前角枕入法穿刺侧脑室三角区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经眶穿刺法穿刺侧脑室前角底部①剃光头发②仰卧位,选定穿刺点(前额部,发际上2cm,矢状线旁开2cm),头皮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
③颅骨钻孔,用脑室穿刺针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线平行,针尖对准两侧外耳道联线。
一般进针3—5cm可进入侧脑室前角,见脑脊液流出时,表明穿刺成功,则置管做脑脊液持续引流或颅内压监测。
4护理①协助病人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活动,维持正常体位;有精神症状及小儿病人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自行拔除引流管而发生意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②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征变化,尤其是呼吸改变。
③术后接引流袋于床头,引流管应悬挂固定在高于侧脑室10~15cm处,用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④注意引流速度。
一般应缓慢引流脑脊液,使颅内压平缓降低,必要时适当挂高引流袋,以减慢引流速度,避免放液过快所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肿瘤内出血或诱发小脑幕上疝,但在紧急情况下,可先快速放些脑脊液,再接引流管,缓慢引流脑室液。
⑤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质与量。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一到两天可稍带血性,以后转为橙色。
术后出现血性脑脊液或者原有的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有再出血。
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感染。
引流量过多,应遵医嘱补液维持水电平衡⑥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引流处伤口敷料和引流袋应当每日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⑦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者阻塞,尤其是在搬运病人或帮助病人翻身时。
脑室引流1、调节颅内压成人正常颅内压为8~20cmH2O。
脑室引流瓶(袋)应高于侧脑室平面(相当于仰卧位时两外耳孔连线)1O~15 cm,颅内压高于此水平,脑脊液则流出,从而使颅内压处于正常水平。
引流瓶放置过高,颅内压过高,可能导致脑疝;引流瓶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快,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导致颅内低压综合征。
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引流管外接导管长约1米,使患者的头部有适当的活动空间,进行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必须将引流管安置妥当,避免意外拔管,同时,操作完毕应再次整理引流管,使其处于合理的状态。
神志不清、躁动患者应使用约束带,防止将引流管意外扯断或拉出。
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
经常挤捏靠近头皮的引流管、引流管通畅时,管内脑脊液平面随心脏跳动而上下波动,不畅则液面静止不动。
验证方法:可嘱病人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即下降。
波动幅度约为10mm左右。
如引流不畅,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控制引流速度引流初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扩大的脑室被骤然引流大量脑脊液后造成脑皮质塌陷,引起出血或脑疝,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ml。
5、观察脑脊液的性状、颜色及量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术后1~2d常常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术后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血压有波动,提示脑室内出血,若脑脊液浑浊或有絮状物,提示颅脑感染。
每天准确记录脑脊液的量,脑脊液的总量成人约100~150ml,脑脊液每分钟分泌0.3~0.35 ml,每日约400~500ml,每6~8 h更新1次,每日分泌的量为全部脑脊液的3倍,因此,每日引流量应小于500 ml,脑脊液量增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6、脑室引流处敷料情况敷料处有无渗血,若有渗血,应查明原因,是管道脱落、移位或是颅内压增高所致,并及时做出相关处理。
7、预防感染脑室内反复冲洗、抽吸、灌注尿激酶或因引流时间过长等都易引起脑室内感染。
脑室腹腔引流程序的详细过程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脑室腹腔引流的过程,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正确进行该程序。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脑室腹腔引流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史。
- 验证引流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为患者提供充分解释和说明,获得其同意。
2. 麻醉和体位根据医生的建议,确保患者在引流前进行合适的麻醉,并将其放置在适当的体位上,以便操作和监测。
3. 皮肤消毒和局麻给药在引流点周围对皮肤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随后,进行局部麻醉给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4. 引流器选择和插入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引流器。
小心地将引流器插入到脑室内,确保正确放置,避免损伤重要神经结构。
5. 引流开始连接引流器和引流袋或系统,确保引流通道的畅通。
逐渐打开引流系统,开始引流过程。
6. 引流监测和调整监测引流过程中的引流量和压力,确保引流正常进行。
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调整引流速度或其他参数。
7. 引流结束和处理当引流完成后,小心地拔除引流器,并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引流器和废弃物。
8. 记录和观察完成引流程序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引流量、引流时间和患者的反应。
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可能的并发症。
9. 资料整理和沟通将引流相关的资料整理归档,确保相关医务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引流过程。
如果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讨论,以确保引流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
以上是脑室腹腔引流程序的详细过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该程序时,请遵循相关的医疗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三甲医院脑室引流护理规范【脑室引流护理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引流出脑室内的脑脊液、血性液,减轻其对脑室的刺激,降低颅内压,减轻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
二、工作规范要点1.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成角。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不可随意改变引流袋或引流瓶高度。
6.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脑室引流通畅,达到预期的引流效果。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及时观察及时处理。
【脑室引流护理操作流程】【脑室引流护理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
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4.经脑室注药清洗,治疗颅内感染。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评估患者意识,配合程度,头部切口及切口敷料情况,生命体征等。
(二)操作要点1.每日引流量≤500ml,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引起颅内压骤降,导致意外发生。
2.患者平卧时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cm,侧卧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3.患者外出检查或搬运过程中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4.躁动及不合作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脱出。
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患者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1)颅内压低于1.18~1.47kPa,证实的方法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醒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文章导读
所谓的脑部引流术,医学上称为脑室穿刺和引流术,这其实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种手术都是很陌生的,其实这种手术作用很强大,比如有的人出现颅内高压,就可以通过脑部引流术进行治疗,另外针对脑内出血的情况,做这种手术也很有必要,那么脑部引流手术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脑部引流手术步骤:
1.颅骨钻孔穿刺法
(1)用龙胆紫或亚甲蓝液在头皮上划出正中矢状线,再以选定的穿刺点为中点划出头皮切口线,切口长度一般为3cm。
皮肤以3%碘酊及75%乙醇或皮肤消毒液两次消毒,覆以无菌手术巾,并用切口膜或缝线固定于头皮上。
(2)用0.5%普鲁卡因做局麻。
全层切开头皮及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分离后,以乳突牵开器牵开。
做颅骨钻孔。
电灼硬脑膜后“十”字形切开。
(3)以脑室穿刺针或带芯引流管经电凝过的皮质按预定方向穿刺入侧脑室。
针头或引流管穿过脑室壁时可感到阻力突然减小,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如需保留导管引流,则用镊子固定引流管,以中号丝线将引流管结扎固定于头皮上。
(4)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切口。
引流管接消毒过的脑室引流瓶。
切口及引流管各连接处以消毒纱布妥善包扎,防止污染。
2.颅锥穿刺法
为减少手术创伤,近年来有人倡用细孔锥颅穿刺。
锥颅工具有普通手摇钻或专门设计的颅锥,现以上海长征医院设计的套式颅锥为例介绍其操作方法。
套式颅锥由带有T形手柄和刻度的三刃颅锥及3/4开槽的套管和固定螺旋三部分组成。
(1)在头皮上标出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麻醉。
以尖刀在头皮上刺一小孔。
根据X线片测出的颅骨厚度,将套管用固定螺旋固定在颅锥的相应部位,用颅锥连同套管锥透颅骨和硬脑膜。
(2)拔出颅锥,保留套管。
将带芯脑室引流管按穿刺方向经套管插入脑室,待有脑脊液流出后,拔出套管。
引流管固定于头皮上,接脑室引流瓶。
此法不需切开头皮钻颅,简便快速,损伤小。
锥颅后拔出颅锥保留套管在骨孔内,可防止头皮软组织与骨孔错位,穿刺针或引流管可沿套管顺利穿入脑室,避免了一般细孔锥颅的缺点。
3.经眶穿刺
适用于无颅锥但需行紧急穿刺放出脑脊液降压者。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眶上缘中点下后0.5cm皮肤处用尖刀刺一孔,用小圆凿或斯氏钉或克氏针,凿穿眶上壁,换用脑室穿刺针或腰穿刺,按穿刺方向穿刺进入侧脑室前角底。
4.经前囟穿刺
只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
穿刺点在前囟侧角的最外端,用腰椎穿刺针在局麻下穿刺,不切开头皮。
其穿刺方向同前角穿刺法,前囟大者平行矢状面,前囟小者针尖略指向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