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1》【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习目的:1、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3、通过练习加以稳固。
学习过程一、分析考试大纲: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在高考中,这几乎是必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根本切入点古诗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想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三、熟悉提问方式:1、整体问感情或者者态度,须结合全诗来答复。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张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展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就其中的某一句或者者某一联或者者某几句问感情或者者态度。
需结合详细诗句来答。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浮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评价古诗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概括容主旨的方法。
要按照确定题材、具体分析,再点明主旨的步骤来进行。
2.分析思想情感的方法。
要特别注意抓住诗体、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抓住景物形象、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等去分析作答。
3.评价观点态度的方法。
要处理好观点是非型和综合表达型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要注意从整体把握、观点客观和知人论世三个方面去理解作答。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前课准备】1.预习《核按钮》“考点梳理”。
2.完成《核按钮》“真题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题型一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对话一:解题指津1.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入手角度(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现“乐情”,“哀景”则表现“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情感。(6)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容作表格:3.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对话二:经典例题【例1】【200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晚泊欧阳修卧闻城里钟,系舟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通过诗人笔下的“钟声”“空江明月”“江月清辉”“轻舟飞逝”,再联系题目“晚泊”,可以看出诗人客居,面对异地景物(江、月、舟),自会触景生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例2】【2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基础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一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一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所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来说,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真实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诉等。
重难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其观点与态度不容易把握,只能从诗作本身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考法综述 ]从高考命题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评价”题很少出现,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等。
命题法 1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典例 1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今新疆吉木萨[注 ]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尔北 )。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第二问,指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解答本题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
古诗鉴赏考点(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复习教案复习目的:.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会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重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时间:课时。
复习内容:.古代诗歌综述;.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复习过程:一.考纲要求鉴赏评价考查材料的选择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古代诗歌综述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
由于古诗词的取村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按题材的不同,将古诗词大致分为:咏史怀古诗、送别贬谪诗、边塞征戍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爱情怨女诗、山水田园诗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社会价值。
三.古代诗歌鉴赏注意:.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涵咏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就是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分析它,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同时,诗的主旨是通过意境来表现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
涵咏诗作,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
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考纲解读】【考点透析】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