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粤方言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05.76 KB
- 文档页数:4
广东方言分布说明广东方言的分布一、广东的语言和汉语方言广东省简称粤,处于中国大陆南端,北与湖南、江西相邻,东连福建省,西与广西接壤,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与广东的深圳、珠海特区为邻。
广东省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2007年常住人口达9449万人,首次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据新华社2008年12月29日电)。
广东是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秦汉以后汉人才陆续移居南粤。
由于居民来此先后不一,加上不同种族、不同民系人员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导致广东语言复杂、方言品种繁多。
广东省内绝大多数居民使用汉语(包括汉语各方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总数不足1%。
现代广东境内有瑶、壮、畲、回、满五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有10余万,主要分布在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属韶关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清远市),所使用的瑶语属于苗瑶语族的瑶(勉)语支;此外,连县、始兴、曲江、阳山、英德、翁源、仁化、乐昌、怀集、阳春等县也有部分瑶胞散居,但多数已转用当地的汉语方言。
壮族人口约6万,多分布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怀集两地,所使用的壮语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在怀集、封开两县,有20万人左右使用一种称为“标话”的语言,虽然深受汉语影响,但主要特点近于壮侗语族。
广东畲族人口现不足1万,分布在潮州市(风凰山区)、丰顺、海丰、惠东、博罗、增城等地,除博罗一带畲语属于苗瑶语族外,其他各地的畲话基本上是汉化的语言,这种畲话以客家方言为主体,杂有其他方言成分,也有一些畲语的底层成分。
汉语在广东省境内属于强势语言,而最强势的方言是粤方言。
客家方言、闽方言是省内影响较大的另外两大汉语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集中在粤东北与粤北地区,粤西的部分地区也有成片的客家话分布,零星的客家话村落散布于全省多数地区,该方言的使用人口约2000万。
闽方言集中分布于粤东南与粤西南的沿海区域,地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湛江、茂名6个省辖市,可分为潮汕片和雷州片两个次方言,前者接近福建的闽南方言,后者接近海南岛的海南方言,此外,中山、清远、韶关、惠州等地还有一些闽方言岛,使用人口约1895万。
清远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比较清远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比较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向少萍指导教师:王文松摘要:清远,地处广东省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历来有粤、湘、桂“三省通衢”之称。
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清远人民创造了具有特定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方言——清远话。
本文将以普通话为参照系,从词汇方面对清远话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清远话与普通话之间的内在差异。
关键词:清远话;普通话;词汇特征;语用差异老舍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对这片生活了二十年的沃土有着一份无可比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众所周知,广东是全国方言最多的地区,也是社会语言应用情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我从小生长在广东北部的清远市,凭着对语言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忱,我对清远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作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现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1 清远的历史沿革清远,地处广东省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南靠广州、佛山,西连肇庆,北接湖南、广西,东邻韶关,历来有粤、湘、桂“三省通衢”之称。
市区位属珠江三角洲地区北端,距省会广州不到60公里,实际已与广州市区相接。
“清远”两字连用,始见于晋,意为清明广远。
《晋书·王导传》云:“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而作为政区之名的“清远”,则最早出现于我市,从南梁天监六年(507年)启用至今,已历1500余年。
中经三个演变阶段:梁武帝置清远郡,始使“清远”以辖县的政区形象知闻于世;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置清远县,“清远”之名遂被降格使用近1400年;1988年建清远市,“清远”之名又获得升格使用,现新建的清远市已到“弱冠”之年,是一个活力四溢的年轻的地级市。
清远辖清新县、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清城区一区五县,并代管英德和连州两个县级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5万人。
清远地区的方言很多,主要通行清远白话、客家话和鹤话。
壮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壮族语言文字([广东方言]清远市本地方言详情)清远,又称“凤城”,广东省地级市,地处北江中上游。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
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东北接壤韶关市,西南紧靠肇庆市,东南紧邻广州和佛山市。
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为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下辖清城、清新2区和佛冈、阳山、连南、连山4县并代管英德、连州2县级市,2018年末,清远市户籍总人口442.9万人,常住人口387.4万人。
《清远市志》(1998-2003)第二十三篇第七章第一节方言种类及其分布一、粤语粤语是市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9.70%。
粤语有广州话、四会话、阳山话、连山话之分。
广州话主要分布于佛冈四九镇的全部以及龙南、水头、三八、民安、石角、汤塘、龙山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清城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全部,横荷、洲心、石角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地区,东城街道办事处、龙塘镇、银盏林场的少数地区;清新山塘、回澜、浸潭等乡镇及华侨农场的全部,太平、三坑、石马、南冲、龙颈、石坎、禾云、沙河、石潭、桃源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高田、鱼坝等乡镇及笔架林场的部分地区;英德青坑、明迳、岩背、黎溪、九龙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英红、英城、浛洸、大湾、波罗、沙坝、望埠、连江口、水边镇、大洞镇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此外,连州市区也说广州话。
四会话主要分布于连州,除大路边、清江、山塘、潭岭等乡镇外,其余乡镇都有使用,其中分布较广的有清水、西岸、东陂、附城、麻步、龙坪、西江等乡镇。
此外,连山小三江、加田两乡镇的部分地区,连南寨岗镇、三江镇的部分地区也说四会话。
阳山话主要分布于阳山阳城、江英、青联、水口、杜步、大崀、小江、犁头、岭背、黄坌、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
连山话主要分布于连山北部的吉田、永和、太保、大富、上草等乡镇。
二、客家话客家话是市境内的第二大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2%。
粤方言广东地区现在通行的三大方言,即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就是各个时期迁入广东的汉语方言与当地土语融合的结果。
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广府话”或“白话”。
“粤”虽是广东的简称,“粤方言”却并非指广东境内的所有方言,而是指一种流行语广东、广西境内,以及港澳等地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大方言。
【1】一、粤方言的形成与分布在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基本上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疍家等,经济落后。
直到公元前222—前218年,王翦(jian)、任嚣、赵佗受秦始皇之命平定百越叛乱,发兵数十万驻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和百越语融合的先声。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2】。
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更是络绎不绝地进入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
还有的学者认为粤语起源于宋代【3】。
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很小。
总之,粤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
粤语的分布地域主要在两广,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中地区和粤西南地区,粤北、粤西的部分吸取,广西的东南部(如南宁、玉林等地),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工矿及临场(如三亚、陵水等地)。
粤语在海外的分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东南亚地区粤语也很流行,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
此外,在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及哥斯达黎加等国,粤语中的四邑话较通行;在非洲的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国,也有粤语的存在。
【4】二、粤方言的共同特点广东省内的粤方言有不同的分支,它们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但也有一些不一致的现象。
这里主要叙述粤方言各分支中共同性的一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方言用字等地共同特点。
【6】1、语音方面总的来说,各地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复杂性现在韵母和声调调类都比较多。
清远石潭方言音系述略作者:黎建军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10期黎建军(上海大学,上海200444)[摘要]石潭镇是广东清新区北部的一个边沿小镇,地处勾漏片粤语和广府片粤语的过渡地带,语音特点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主要描写了清远石潭方言音系,勾勒出石潭方言的大致轮廓。
[关键词]石潭;粤语;音系[中图分类号]H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0-0045-03[作者简介]黎建军,男,广东清远人,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一、石潭镇的地理和方言概况石潭镇位于广东清远市清新区北部,全镇总人口8万多人,总面积299.3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居)委会。
镇区距县城60公里,距市区68公里,到阳山城54公里,东邻英德市九龙、明迳镇,南、西与本区的浸潭镇接壤,北至阳山县的杜步、七拱镇,地处英德、清新、阳山的交汇地带。
清光绪初,驻地旁有一白石潭得名。
后形成石潭圩,镇因圩名。
1960年成立石潭公社,1986年建镇。
石潭镇高山环绕,交通闭塞,历史上没有人直接对石潭镇方言做过研究。
镇内的居民基本都是汉族,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石潭话属于广府片粤语,只有东安居委会的借了、河石等几个自然村讲客家话。
该镇往北的阳山话属于勾漏片粤语,往南的广大地区属于广府片粤语,处于两片区之间的石潭话,语音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深入研究。
二、石潭方言的语音系统(一)声母(15个,包括1个零声母)说明:1.石潭方言不存在n、l声母对立,只有边音声母l,没有鼻音声母n;2.ts组声母在洪音前读在细音前则读舌叶音两组声母不构成对立。
(二)韵母(90个,包括一个鼻化韵)(三)声调(8个)说明:石潭方言共有八个调类,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其中阴入还分为上阴入5和下阴入3。
中古全清和次清平声字在石潭方言中读为阴平53,全浊和次浊字绝大部分读为阳平324,一小部分读为阳去31;中古全清和次清上声字在石潭方言中读为阴上35,全浊字大部分读为阳去31,小部分读为阳平324,次浊字大部分读为阳平324,小部分读为阴上35;中古全清和次清去声字在石潭方言中读为阴去33,全浊字大部分读为阳去31,一小部分读阳平324和阴去33,次浊字基本读为阳去31;中古全清入声字在石潭方言中大部分读为上阴入5,小部分读下阴入3,次清字大部分读下阴入3,小部分读上阴入5,全浊和次浊字基本读为阳入2。
粤语研究粤语是一种为人所熟悉的民族语言,是汉语的一个主要分支。
相对于在广义上是标准的权威的粤语来说,命名为广东话经常在狭义上使用。
粤语在广义上应该被视为一种拥有自己权威的语言还是作为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的争议在于语言是什么这一概念。
和汉语的其他主要分支一样,因为经济和文化等原因,粤语被看作是属于单一汉语的一种方言。
但是它也被看作是拥有自己权利的一种语言。
因为粤语与其他各种各样的汉语相互不知所云。
使用粤语的人的准确数字没有被统计出来。
这个要归因于没有一个统计和户籍的调查数据。
最多人使用粤语的地方是广东,广西一部分处于中国沿海的地区,香港,澳门,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地区。
粤方言的命名为了避免和英文名“Cantonese”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语言学家会把这一整个的语言成为粤语。
虽然"Cantonese dialects"在复数会找到更多的口语环境。
粤语在狭义上同样会被成为广东方言或广州方言。
香港澳门的人和那些移民国外的使用粤语的人通常把它称作普通话。
粤方言的种类广东话还包括一系列的方言:粤海粤语,主要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广州、香港、澳门还有广东的中山等地。
四邑粤语,也叫台山粤语,被称为台山话,在1970年前的唐人街无处不见。
高阳方言,主要在阳江使用。
吴化粤语,主要在广东的西部使用。
勾漏粤语,主要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的东部使用。
莞宝粤语,主要在东莞,深圳,以及香港的一部分地区使用。
邕潯粵語,主要在广西以及它的省会南宁使用。
钦廉粤语,主要在广西南部使用。
罗广粤语,主要在广东东北部使用。
疍家話,主要被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渔民使用。
广西平话,主要使用在广西的中部。
儋州話和迈话,主要在海南省使用。
粤海粤语是整个广东方言的代表。
广州的粤海分方言成为社会标准归因于广州的威望。
这样,每当提起粤语可能是特别指广州方言。
粤语的发展和使用正式标准的国语(普通话)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标准语言,是一种普遍性的语言,作为本地语言的一种补充,就像粤语在广东一样。
论粤方言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写作的负迁移
粤方言是中国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地区的主要方言。
它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并且在这一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
粤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讲粤语的人在使用普通话时可能会出现“负迁移”,即将粤语的语法
结构、词汇和语音特点迁移到普通话书面语的写作中,导致了书面语表达不够规范、贴近
普通话的特点的问题。
一方面,粤语的词汇对普通话书面语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负迁移现象。
粤语中有很多
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甚至有些词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
“咗”、“啲”、“撚”
等词在粤语中非常常见,但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不合适。
讲粤语的人可能会在写作时将这
些粤语词汇误用或者直接使用,导致了书面表达不够规范、贴近普通话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讲粤语的人在使用普通话书面语写作时,需要尽量避免将粤语的
语法结构、词汇和语音特点迁移到书面语中,遵循普通话书面语的规范表达。
教育部门和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普通话书面语规范表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讲粤语的人对书面语规
范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普通话书面语的规范表达,促
进语言的规范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