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颜面望诊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0
颜面望诊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起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区,而脸面就是脏腑的外衣。
面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神、色、形态等的变化来判断五脏六腑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
这一方法在被用于疾病诊断时非常灵验,被称为“神明之术”。
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
不外乎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
“颜面望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的容颜,进而诊断一个人潜在的病症,“望”取自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中医学古老的察颜观色诊断技术。
通过对面部形态、颜色、肌肤、瑕点分布等方面的观察,从而得知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看五官,观气色,辨脏腑之病”。
望而知之谓之神。
因为中医诊断用四个字,就是望、闻、问、切。
望就是通过面部各个部位的特征,能够看出身体当中八大系统有什么疾病,这八个系统包括:心(脑)、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肝(胆)、肾(膀胱)、脾(胃)、小肠、大肠、生殖系统。
颜色上以青、红、黄、白、黑等为基本特征。
一、心(脑),属于循环系统,色:一般反应在面部颜色为赤红。
循环系统在体内的任务:是为人体各组织提供氧分,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除(出)体外;为各器官提供营养物质激素,并负责调节体温。
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而致。
血得热则行,用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赤色。
小儿肺火旺,但有实热、虚热的不同,实证红色,常满面通红;虚证面红,多在久病后再现出现,如肺结核午后两颧发红。
赤色见于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的表现。
煤气中毒时,面部也会泛出樱桃红色。
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性疾病。
禽流感等病证。
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多为高血压。
循环系统机能下降在面部反应位置有两个,第一个,额头分为3个等份,上1/3为心脏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