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9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与分析作者:张彩凤王小洁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年第09期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认识公顷》第81页。
学前分析:1.内容分析“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要比较正确把握它的大小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平面、面积来进行大量的感知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2.学生实际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相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这为认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知识经验、认知经验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五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对土地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是非常关注。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增强感知能力,领会“公顷”这一概念的本质。
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激活已有学习经验,学会整理先后学习的全部面积单位,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4.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公顷,感知1公顷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1.在我们身边处处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你们看,老师就地取材,收集了一些:同学们经常用的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5(),同学们坐的方凳的表面面积约是13(),同学们现在上课的这个教室占地面积大约是50()。
2.师:上面所填的都是什么单位呀?(板书:面积单位)追问: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积大约是l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3.小结评价:从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语言表达很流畅,而且能关注到身边的事物。
从生活经验中引发需求,在实践体验中建立表象—《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与实施游小云(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215011)摘要:“认识公顷”的教学通常以复习导入,但从数学内部知识结构(联系)出发引出公顷概念,会显得比较枯燥,也无法凸显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识公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根据1公顷的表象,推算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最终指向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不是运用公顷的数学 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表象。
关键词:生 验引发需求实践体验建立表象公顷一、教学设计“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内容,是在 学生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的基础上教学的。
“认识”的教学通常以复习导 人,通过“你学习过哪些面积单位”唤醒旧知,为学习新知搭 路,从“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迁移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但是,从数学内部知识结构(联系)出发引出 概念,会 比较枯燥,也无法凸显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想 象并思考胸卡表面面积、课桌表面面积、教室 地面面积,强化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概念;进而,让学生想象、 园或校园等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感到已有的面积单位都不合适,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激发认知 ,引发学习需求。
是一个非常大的面积单位,学生通常对其缺少体验。
“认识公顷”教学的重点和 点是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 ,根据1公顷的表象,推算比较大的土地面 积,最终指向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不是运用公 顷的数学定义解决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课题公顷、平方千米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并能比较形象地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推想、估计能力。
3.在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的表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一块正方形的草地,边长是7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揭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数学课本的面积大约300()。
(2)教室面积大约70()。
(3)课桌面积大约3000()。
(4)小明的大拇指指甲面面积大约1()。
(5)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00000 ()。
二、导入新课师: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00000平方米,读了这句话后,你们有什么需要问老师的吗?反馈:400000平方米说明天安门广场非常大,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对面积单位掌握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
从学生感兴有没有比平方米还大的面积单位呢?师:当然有啊!你么看。
课件出示:师:你发现了什么?师:想认识它们吗?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好吗?学生:我发现400000m2,相当于40公顷,公顷这个单位我没有学过。
学生:想。
趣的话题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一、初步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师:首先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好吗?课件出示: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目前森林面积已经达到 1.75亿公顷。
在我国还有许多的名胜古迹,例如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等等。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自阅读。
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初步学习并认识公顷面积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公顷,建立1公顷面积实际大小的表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引导学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面积单位。
2、学生比划1平方的大小,估计所在学校的面积有多大。
3、学生说一说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引出公顷)
二、探究新课。
1、介绍公顷。
出示一些含有(公顷)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揭示出测量和计算出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单位。
2、认识1公顷的大小。
(1)揭示,边长1公顷的大小。
(2)启发学生想一想100平方料有多长,走或跑100米大概多少秒。
(3)出示学校的学生操场平面图。
介绍操场西北角沿围墙朝正东走到100米,最后沿着操场正南方向走到哪里大概有100米,然后朝正西走100米,最后沿着楼朝北走100米到达出发点,这样一围出了一块正方形的土地,
(4)算一算这样的1公顷土地有多少个1平方米,为什么(学
生讨论)
(5)学生讨论交流:用10000张1平方米的草皮铺在刚才1公顷大的地方,可以怎么铺,
(6)学生计算感受,多少个教室面积是1公顷?
3、学生感受几公顷的大小。
(1)学生估一估操场有几公顷(学生估估的接近给予肯定)
(2)估一估,学校东边一块甜菜地有几公顷(学生估的接近接近给予表扬)。
复习及巩固练习。
(略)。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合集五篇)第一篇: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教案第一课时:认识公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例1,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计量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知道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能想象出1公顷的实际大小,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与关键】重点:1、体会1h㎡有多大,知道1h㎡=10000㎡.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活动,体会1h㎡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指导学生说出:边长是1d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能比划出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有多大吗?分别抽学生比划。
计量一间教室有多大用什么作单位?(生:平方米)计量一块操场有多大用什么作单位?(生:平方米)知道一个村的土地面积有多大,我们祖国的面积有多大吗?课前,老师随机查阅了一个村的面积,它的面积是1500000㎡。
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约9600000000000㎡。
板书:1500000㎡9600000000000㎡看到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到以平方米作单位表示,数很大,很不方便。
教师趁机指出:计算大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不方便时,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这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介绍公顷用字母表示为“h㎡”,平方千米用字母表示为“k ㎡”。
小学数学教案公顷
课题:认识公顷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什么是公顷,掌握公顷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公顷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公顷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个公顷的面积,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
1. 讲解公顷的概念:公顷是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2. 讲解公顷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1公顷=10,000平方米。
三、练习
1. 根据给定的面积,让学生进行公顷和其他单位的换算练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出一块地的面积,并换算成公顷。
四、总结
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和计算练习,总结公顷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五、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公顷和其他单位的换算。
六、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示例:讲解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公顷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
设计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拓展留疑五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2、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在计算、游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会正确进行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知1公顷。
1、复习旧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比较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计量范围,主要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
感知已学面积单位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出示课件:胡图图小朋友的一段数学日记:……图图学习的教室面积约为500000平方厘米,感觉明亮又宽敞;课桌的面积为0.4平方米,两个人合用感觉有点挤;图图的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约为0.18平方分米,是全班最大的橡皮……A、学生观察发现问题B、交流讨论,解决问题C、小结:不同的面积单位是计量不同大小的面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对学习和生活是都很重要。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概念课,教学时,虽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1公顷的面积大小,建立1公顷大小的表象,但1公顷的面积较大,无法通过常规的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直接感受。
因此,可以借助真实情境,以小一些的“量”为媒介,用“量的累加”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量感体验。
《认识公顷》;真实情境;量感;量的累加【课前思考】《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概念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的常规教学思路是通过摸一摸、量一量、围一围等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
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相比之前学习的面积单位,不便用直接感受的方式来增加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真实情境,将1公顷拆分成较小的“量”,通过较小“量”的累加,引导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建构起1公顷的直观表象。
【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体验,感受1公顷有多大,形成初步的量感,借助推算,进一步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灵活运用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不同的参照物,估测面积,掌握估算的方法。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能建构简单的面积单位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一、亲身体验1公顷的大小(课前播放扬州市城市宣传视频。
)师:扬州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刚才看了视频,大家觉得扬州美不美?(出示照片)现在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看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
仔细观察,这些景点的面积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公顷)今天我们学习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师:关于公顷,你课前自学了哪些知识?师:同学们自学学到的知识真不少,这些知识都是数学中的“规定”,(板书:是什么)那么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周末,老师在市民中心借助真实情境,加深量感体验——《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与思考郝媛媛智行打擂台43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44智慧教学 2022年10月广场上体验了1公顷有多大,(出示图1)这是广场的卫星图,老师从这个左下角出发,先往北走100米,又往东走了100米,然后往南走了100米,最后往西走了100米,围成了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市民中心广场100米100米广陵新城市民中心图1师:现在你对1公顷的大小有什么感觉?师:其实我们学校里就有一块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地方,猜一猜是哪里?师:(出示操场的卫星图和长宽数据)课前,老师带大家到操场上体验了一下。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之“公顷和平方千米”(自编教材)。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感受1公顷有多大;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使学生能借助计数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有兴趣主动参加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1公顷的大小;掌握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吗?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看来同学们对已经学过的这三个面积单位认识非常深刻,那你能不能用学过的面积单位给小明的数学日记填填空。
星期六早晨的7:30分,同学们可能还在熟睡,我已经坐在面积是100()的方桌旁吃饭了。
8:00分我独自一人离开了面积是98()的家,乘上公交车后刷了面积46()的公交卡,9时整来到孙文公园。
(3)提问:中山是伟人的故里,许多人到中山一定会到孙中山故居走走,其实我们三乡也有许多出名的景点。
请看:欣赏三乡有关景点的图片,细心地阅读有关的资料。
(出示图片中山温泉、泉林旅游山庄、三乡小琅环公园、中山三乡泉眼温泉旅游度假村:)这些建筑面积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A、中山温泉位于中山市三乡镇温泉旅游区,占地面积220公顷,是一个由酒店、高尔夫球场及露天温泉泡池组成的复合型温泉旅游度假酒店。
B、泉林旅游山庄占地约40公顷,它是一座集娱乐、休闲、会议、露营拓展、科普教育和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
C、三乡小琅环公园面积80公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
那里还有全球首座有孔虫雕塑公园。
D、中山三乡泉眼温泉旅游度假村,位于孙中山故居与珠海交汇处三乡泉眼村,综合性会所式旅游度假圣地,占地约1公顷。
《公顷的认识设计与说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公顷的概念,建立公顷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公顷的概念,掌握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建立公顷的空间观念,运用公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面积单位,谁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2)对了,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那你们听说过公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公顷。
2.理解公顷的概念(1)展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1平方千米的面积。
(2)引导学生观察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将其分成10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3)通过观察,让学生理解公顷的概念:1公顷等于1平方千米的百分之一。
3.建立公顷的空间观念(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操场、农田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面积。
(2)引导学生将操场、农田等物体的面积用公顷表示,感受公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1)讲解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1公顷=10000平方米。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分成100个1公顷的小正方形,验证换算关系。
5.解决实际问题(1)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某农田面积为5公顷,求该农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引导学生运用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组合作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用公顷表示学校、公园等地方的面积,并计算出相应的平方米数。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公顷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公顷的概念,建立了公顷的空间观念,并学会了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国培计划(2018)”勃利县第二轮送教下乡小学数学学科《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练习六第二、五题。
学段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阶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使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阶段”中提出“能分别实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及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理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34页)中的教学内容。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假设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所以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点,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千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知道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理解,发展空间观点,提升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将教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公顷的认识》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面积单位转换的主题,属于小学数学的比较基础的章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顷”这一新的面积单位,掌握它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 能够熟练使用公顷进行面积计算,并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1. 图示法:通过具体的图片和图表,直观地呈现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特点和使用。
2. 演示法: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和换算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顷的实际应用。
3.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教材中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先让学生来认识一下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向他们解释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一个足球场大约有多少公顷?”等。
2. 讲解公顷的特点与使用通过图示法展示公顷在真实场景中的具体运用,如全球最大的一些公园和森林的占地面积。
同时,老师可以像学生展示公顷和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写出公顷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公式。
3. 计算实例演示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顷的实际应用,如:如果我们想在一块面积为10公顷的土地上种植玉米,那我们需要准备多少种子?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演示,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公顷的基本概念。
4. 操作练习在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分别要求学生进行面积转换和面积计算。
并且可以搭建一些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总结一节课结束之前,一定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老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随堂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总结环节中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顷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数学单位公顷;
2.能够将不同面积的物品用公顷表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面积计算问题;
4.能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公顷的概念和读写公顷的符号;
2.运用公顷单位表示不同面积的物品。
三、教学环节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出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的大小不同。
2. 知识讲解
1.讲解公顷的概念和读写公顷的符号;
2.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如何用公顷单位表示不同面积的物品;
3.分享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面积计算问题。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和运用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4. 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投影仪
2.地图、图片、实物模型等物品
3.计算器等教学器材
五、教学评价方式
1.日常测验;
2.课堂练习;
3.期中考试;
4.期末考试。
六、教学注意事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4.结合实际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八单元课题:公顷的认识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Array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结合生活经验,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培养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学校占地面积的面积,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4人一组,确定组长。
选定大组中身高居中的7人。
带一个计算器。
师生课前活动:到操场走2个100米,并绕操场走一圈,感受操场的大小;围着校园走一圈,感受校园的大小;在校园里找一个100米走一走。
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导学案》上自主先学,自行探究。
二、交流共享学情预判1.在学过的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学习公顷面积单位,学生不能简单地用手比划,一时找不到可比对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在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初步感知由28个小朋友围成的10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运动场大约1公顷,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大约2公顷等实际场景进一步理解并公顷的概念和1公顷的大小。
2.为学生建立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公顷的概念。
3.发动学生搜集资料,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才能更好地理解。
后教预设(一)复习旧知,引入公顷Array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板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用字母表示分别是?(板书: c㎡ d㎡㎡)3.你能恰当地运用它们吗?让我考考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