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听力水平一、引言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视听教学法时期的听力不可教——认为学生会通过渗透、慢慢地融会贯通来掌握听力,变化为随意听些带有听力理解题的篇章,其大部分篇章的语言都是书面语,然后到策略教学法,主张学生运用听力学习策略,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听”。
学习策略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与元认知知识同属于元认知范畴。
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元认知策略则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如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等。
二、元认知策略概述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O’Malley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①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整策略和驾驭学习策略;②认知策略——理解策略,如利用原有知识帮助理解等;③交际情感策略——如提问策略和主动发言策略三大类。
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性策略,学习者用以控制、调节并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影响英语听力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元认知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我国外语教研人员调研学习策略时,结合中国学生具体情况,把元认知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
调查结果表明,听力学习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得不到学生重视,也被教师忽视。
元认知知识或意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
学生只有认识了所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了自己语言学习的能力,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随时监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中的应用摘要:作者以flavell关于元认知知识的分类和元认知策略理论为基础,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学习中如何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提出建议,旨在构建一个清晰的元认知训练模式,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学习元认知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概念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调节语言行为。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1977)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
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指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包括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是对认知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主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元认知监控包括制订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
brown (1987)将元认知解释为:元认知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起管理的作用,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学习计划、思考学习过程、监控学习成果和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
他认为元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处于最高层次。
二、元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听说学习flavell关于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构成要素均对学生的大学英语听说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听说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对其行为的影响。
元认知对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制订计划、解决问题和评价有关键的作用。
mary underwood(1989)提出了听力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听前策略、听中策略和听后策略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需求的不同,大学英语教学历经多次改革,如今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传统的听力之外,对学生的口语也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
Vol.33No.8Aug.2012第33卷第8期2012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在人们运用一种语言交流过程中,“听”占有着很大的比重。
运用母语交流的时候,“听”经常是下意识甚至被动的行为,听到的信息会被自然地记录、理解,然后被听者利用主动的语言组织形成反馈传达回去。
整个过程的前半部分,即“听”参与的部分对参与交流的人丝毫不费力气。
然而对于在母语环境中进行二语学习的人而言,在一般的听、说、读、写4种基本技能中,听力技能的训练和水平的提高可算作是最重要同时亦是最困难的一项,始终困扰着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
英语教学已经普及我国初等和高等教育,其中听力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听力水平与其阅读、写作等其他技能相比,依然处于落后甚至是相当“初等”的水平上。
学生们普遍反映对于听力材料“跟不上”、“听不懂”、“听过了记不住”等困惑。
而其原因,其一是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强调课堂上的视觉输入(如对课本、教学课件和板书的过分依赖),却忽略了听觉输入,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中通过该途径获得的信息很少,导致听力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其二是外语教学对于听力策略的训练和指导不足,使其听力理解能力滞后。
而因其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听力理解能力的低下直接导致获得信息不足,影响最终交流效果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流,即使在应试的四级考试中,也因听力部分(占35%比重)失分较多导致应试失败。
因此,若要根本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除了加大学习中的听力输入外,更重要的还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相应的元认知策略,使其融入到整个听力学习过程中,从而根本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一、理论依据心理学家O ’M alley 和Chamot 根据信息处理模式的不同,将学习策略分为3类:元认知策略(M etacognitive St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artegies)。
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
【摘要】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该注意全面发展学生元认知知识,指引学生缩短元认知知识与听力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提高其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元认知;听力教学;策略;英语听力水平
1 前言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
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使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英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本文结合对元认知知识及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分析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策略训练,以达到促进学生听力技能提高的目的。
2 理论依据
2.1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划分为三类:个人知识、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
分别指学习者对自己作为语言学习者的认识、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和对学习中所用策略的认识。
2.2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
3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3.1 听力课前教学策略
听力课前教学策略是指听力课前的组织计划安排。
找出听力学习的特点及难点所在,制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影响听力理解的要素教师在授课前可告
知学生注意体会:一是,听力材料的特征,听力材料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时间变量、语调、词汇和句法,以及视觉上的支持等对听力理解会产生影响。
二是,说话者的特征,“性别因素”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因素。
三是,任务的特征,听力理解任务的类型对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有影响,对不同问题类型的反应程度不一样。
例如,多项选择题比“wh-”问句容易完成。
四是,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情感因素和背景知识等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
五是听力过程的特征。
听力过程是一种内部的心理过程,学习者是否会运用他们的知识世界、情景和人类交往知识来理解意义,然后利用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来理解语言形式。
进而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主题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明确听力训练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意识,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行之有效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
3.2 听力课中教学策略
听力课中教学策略是指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监控自己的听力过程而采取的策略。
监控自己是否领会了学习内容,自己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否适当,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抓住了内容重点。
对于听力理解而言,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对注意力进行合理分配是至关重要的。
集中注意力是听力理解中很重要的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听,二是,有选择地注意听某些信息。
听音时,由于听力内容句子太长或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时,有时即使集中了全部注意力也不可能全部听力内容都能把握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要有选择的去捕捉重要信息,不要使思绪停顿下来去纠缠个别陌生单词或词组,引起注意力的分散,导致重要及关键性的内容没能及时领悟到,反而得不偿失。
教师要培养学生选择主要信息、分清主次的能力。
比如在听篇章时,篇章的首段,甚至段首的一句话及篇章的末段,甚至结语的一句话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听力时指导要细心把握。
3.3 听力课后教学策略
听力课后教学策略是指听完录音后采取的策略,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估。
大学英语课时有限,更多的学习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后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听力课后学会进行学习的自我监测和评估。
譬如听力课时听一篇短文,回答几个听后问题,然后反思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记录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随着课程的继续,学生定期检阅自己的进步记录,以此学生可以回顾他们在听力上的表现,然后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对于听力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也要学会记录和反思,以便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测能力,是促进学生主动、自觉有效学习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
不断改进自我监测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
而学生的自我监测主要显示学生的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是激发人向上进取的内在的动力。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应用,旨在通过对元认知
知识、元认知策略的了解,指引并帮助学生在整个听力过程中学会如何有效的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
在听力课前、课中、课后教会学生不同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提高其英语听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苏远连.论听力理解学习策略的可教性[M].现代外语,2003(01).
[5]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M].外语教学,2005(01).
[6]吕长弘.听力理解学习策略培训[M].外语教学,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