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利钠肽与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0.19 KB
- 文档页数:2
血浆脑利钠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石小燕【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40例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各亚组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脑利钠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19)007【总页数】2页(P1130,1132)【关键词】脑利钠肽;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作者】石小燕【作者单位】454650,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脑利钠肽 (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是利钠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体液平衡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1]。
在很多情况下,比如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和压力过重时均可刺激BNP的合成与分泌。
冠状动脉狭窄是导致心肌缺血及梗死的直接原因,其发生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自身免疫或畸形等因素有关。
最近发现BNP水平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异常升高,表明其参与了这些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2-3]。
为进一步探讨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对12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浆BNP水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其中男75例,女49例,年龄35~85岁,平均(58.6±9.8)岁。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82例)和对照组 (40例)。
冠心病组至少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血管疾病和无肝、肾、肿瘤、糖尿病等疾病。
心功能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
参照国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类标准,按照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前降支或回旋支单支闭塞≥50%且<70%),26例 (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2±6.1)岁;中度组 (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有两处病变,至少有一处闭塞≥70%且<80%),39例 (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8±8.4)岁;重度组 (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有多处病变,至少有一处病变≥80%),19例(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5±8.3)岁。
血浆脑利钠肽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石正英;管建宏;胡静【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8(024)003【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急性期患儿20例,恢复期患儿19例;另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同时检测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LVSF、CI、LVEF指标明显低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E/A指标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急性期患儿LVSF、CI、LVEF指标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与E/A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明显上升,与LVSF、CI、LVEF 呈负相关,对于患儿临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diac function. Methods: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in our hos-pital,39 cases of pediatric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as the 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is divided into 20 cases of acute children,19 cases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the same period in our hospital 50 cases ofhealthy children as a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groups.Meanwhile,the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examin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ardiac func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acute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ecovery stage and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level of plasma natriuretic peptide in convalesc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dexes of LVSF, CI, LVEF in acute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recovery stag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difference of E / A index and recovery peri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Sodium level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hildren with acute LVSF,CI,LVEF indi-cators show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P <0.05), and E/A show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0. 05). Conclusion:The level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children with acute Kawasaki disease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ich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SF,CI and LVEF,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in children.【总页数】4页(P430-433)【作者】石正英;管建宏;胡静【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如皋 226500;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如皋 226500;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江苏无锡 21402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川崎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J], 曾凡茂2.心钠素、脑利钠肽、C型利钠肽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J], 何玉芳;程琦;何鑫;刘瑛;房勤茂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J], 余信强4.血浆N-端脑利钠肽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心功能不全中的变化及意义 [J], 郭碧莲5.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浆脑利钠肽与心房利钠肽的变化 [J], 乔延国;张开;王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 年第 6 卷第 89 期2019 Vol.6 No.89195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脑利钠肽与儿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黄莹萱(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钦州 535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生率的升高,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小儿群体中的发病率有了显著提高,脑利钠肽是由人体心肌细胞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合成的激素,主要在人体心脏及脑组织中发挥作用[1],因此有学者认为,脑利钠肽与人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2]。
根据临床统计结果得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必须就脑利钠肽与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 研究。
【关键词】脑利钠肽;儿童患者;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9.195.02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是指因为患者自身的高血压、血液粘稠、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所导致的心脏、大脑甚至是全身组织出现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3]。
心血管疾病主要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但根据统计,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12岁以下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我国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较严重的不良影响[4]。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脑利钠肽与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本文基于统计回顾相关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脑利钠肽与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 脑利钠肽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经过数十年的临床探究,脑利钠肽已被临床认为是判定超过18岁的成年人的心力衰竭的主要物质[5],但其在对于12岁以下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评估及判定中的应用效率十分低。
但已经有学者经过研究提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内脑利钠肽浓度过高可能与其本身严重的左向右分流的情况有关,并且脑利钠肽也可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向右分流的严重情况以及患儿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6],除此之外,对于某些身体无严重症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说,脑利钠肽也有着较高的浓度水平[7]。
川崎病患儿血清脑利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常累及心脏,并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诊断沿用的是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2002年2月修订的诊断标准。
近年国内报告较多病例不完全符合KD的诊断标准,相当部分病例在排他诊断的过程中延误治疗时机。
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显示,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急性期有明显升高,可作为KD诊断的良好血清生物标记物。
本研究拟通过比较K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中BNP的水平,了解BNP在KD患儿血液中的变化及意义,为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对象及方法1.对象: 2006年3月-2006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川崎病患儿30例,所有病例临床诊断符合2002年日本川崎病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5个月-12岁,平均2.6岁。
对照组15例,入院诊断为发热待查,后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男9例,女6例,年龄为4个月-11岁,平均年龄3.1岁。
发热时间在4-12d。
2.方法: KD患儿入院后均在未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检查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沉、血常规、微球蛋白电泳及血清BNP的测定。
并同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右冠状动脉及瓣膜的情况。
对照组同样入院后治疗前进行BNP的测定。
所有川崎病病例确诊后均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1g/Kg的单次输入共两天加阿司匹林50mg/(Kg.d)治疗。
患儿病程依次分为急性期(起病至IVIG治疗前,3-7天),亚急性期(IVIG后48h,体温正常,病程的9-14天)恢复期(定义为体温正常,并出现指趾端的膜状蜕皮)。
在疾病的恢复期再次测定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BNP及行超声心动图复查。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用±s,两组比较采用用独立样本t或t`检验,川崎病组各期参数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血N末端脑利钠肽原和降钙素原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王祥;陈智;肖云彬;杨舟;向金星;王野峰【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探讨其在川崎病患儿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川崎病患儿65例.根据入院后超声心动图诊断,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2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37例.同期选取本科住院的伴有发热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5例,为呼吸道感染组.同期选取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正常组.川崎病患儿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 g/kg冲击治疗.1周后检测各组NT-proBNP以及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川崎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呼吸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和呼吸道感染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和呼吸道感染组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害组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呼吸道感染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NT-proBNP水平用于鉴别川崎病与一般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作为预测川崎病冠脉损害的指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血降钙素原水平在川崎病中是明显增高,尤以急性期明显,而是否是发生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7(009)004【总页数】3页(P301-303)【关键词】川崎病;N末端脑利钠肽原;降钙素原;儿童【作者】王祥;陈智;肖云彬;杨舟;向金星;王野峰【作者单位】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本病多侵犯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形成冠脉瘤,导致血栓性梗死。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 ,CAL )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36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CAL 将入选患儿分为CAL 组(57例)和NCAL 组(279例),选取该院同期伴有发热并排除心肌损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纳入对照组。
检测所有患儿血浆NT-proBNP 、BNP 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发生川崎病和CAL 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 和BNP 水平对川崎病及并发CAL 的预测价值。
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 和BN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CAL 组患儿血浆NT-proBNP 和BNP 水平均显著高于NCAL 组(均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 和BNP 均是发生川崎病和CAL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
血浆NT-proBNP 和BNP 水平预测川崎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分别为0.888和0.696,截断值分别为382.5 pg/ml 和35.8 pg/ml ,二者联合预测川崎病的AUC 为0.895。
血浆NT-proBNP 和BNP 水平预测CAL 的AUC 分别为0.857和0.728,截断值分别为513.0 pg/ml 和41.3 pg/ml ,二者联合预测CAL 的AUC 为0.871。
动态测定血浆N—端脑利钠肽在川崎病诊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动态测定血浆N-端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peptide,NT-pro BNP)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儿入院时及出院时NT-pro BNP浓度,根据有无累及冠状动脉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0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 组)22例,设立同期住院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测定NT-pro BNP 浓度,分析NT-pro BNP浓度动态变化及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L组及NCAL组患儿NT-pro BNP浓度在入院时均显著升高(P<0.05),CAL组与NCAL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CAL组及NCAL组患儿NT-pro BNP浓度在出院时均有所好转(P<0.05),但CAL组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浆NT-pro BNP浓度升高有助于诊断KD,合并CAL的KD患儿血浆NT-pro BNP浓度下降较慢,随访血浆NT-pro BNP浓度可能对合并CAL的KD患儿有益。
关键词川崎病;N-端脑利钠肽;前瞻性研究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急性出疹性发热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跟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1]。
KD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目前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2]。
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显示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伤可分为CAL和NCAL。
目前,KD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KD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的改变[3],而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因此KD的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院儿科病房近两年共收治KD患儿32例,作者动态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 BNP浓度变化,探讨其在KD的诊断及在合并CAL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发表时间:2014-05-13T08:47:13.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谢宝禄 1 程飞2[导读] 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
谢宝禄 1 程飞2(1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 162650;2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 361100)【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33-03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亚裔发病率最高。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常显散发或小流行,以7-9月份最多,发病年龄5岁以下占80%,男女比例约为1.5:1。
该病的主要问题是心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损害(CAL)、心脏病变和末梢动脉病变,严重者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而致动脉瘤破裂、动脉栓塞引起致死或致残。
因此,有学者认为,KD所致的冠状动脉并发症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1],并且可能成为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实验室检查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血浆脑钠肽(BNP)作为诊断心衰血清标志物,在KD急性期升高吸引了众多临床关注。
近年研究发现表明,检测血浆脑钠肽可以提高急性期KD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有助于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现将近年来国内KD与BNP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脑钠肽的生物学特性: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脑利钠肽,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BNP 是由心脑分泌的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之一,由于它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后来又在人的心脏中分离纯化出,且发现心室分泌量高于脑[2]。
儿童川崎病患者血浆和肽素,IL-17A,TNF-α检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严晓华;白涛敏;马娟;贺望;高娜;周南【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06【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IL-17A及TNF-α在儿童川崎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川崎病冠脉病变患儿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2.5岁),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岁)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和肽素、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含量.结果①川崎病冠脉病变组血浆中的和肽素(21.09±2.72 pmol/L),IL-17A(21.20±2.35 pg/ml), TNF-α(50.84±5.81 pg/m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18.45±2.96 pmol/L,18.80±2.20 pg/ml,45.24±6.15pg/ml),t=6.13, 8.586,7.278,均P<0.01.②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和肽素预测川崎病冠脉病变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5.0%;IL-17A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79.2%;TNF-α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3.6 %.结论川崎病冠脉病变患儿急性期血浆和肽素,IL-17A和TNF-α水平均升高,三者联合可以预测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的发生.【总页数】3页(P50-52)【作者】严晓华;白涛敏;马娟;贺望;高娜;周南【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 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R392.11【相关文献】1.RBP4/TNF-α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卢杰;付鑫;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范军;张颖2.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与CK- MB、LDH、cTnI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卫娜;李俊男;任俊峰;边云飞3.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中血清CRP、TNF-α、cTnI、免疫球蛋白、NT-proBNP、MMP-9及CK-MB水平检测的意义 [J], 赵晓毅;柴阿艳4.IL-17A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川崎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J], 钟芳芳;袁霞;周太光;邹艳;刘文君5.老年糖尿病血和肽素、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J], 李勤学;张誉潆;张立超;白银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利钠肽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董峥 陈锴 陈敏瑾 徐丽莉【摘要】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典型川崎病(KD)和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本研究拟选取2019年至2021年在嘉兴市中医医院住院的3个月至10岁KD患儿及IKD患儿65例,其中KD组35例,IKD 组30例。
另外选择同期因发热入院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根据有无冠状动脉受损将KD及I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未病变组。
比较各组受试儿童的血清BNP和NT-proBNP水平。
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儿血清BNP、 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F=20.291、12.910,P < 0.05),其中KD组及IKD组BNP、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7 d后KD组及IKD组患儿血清BNP、 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t=4.926、3.487、4.257、4.093,P < 0.05)。
治疗前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BNP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t=7.415、12.612,P < 0.05)。
结论 急性期KD 及IKD患儿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及恢复期明显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BNP 和NT-proBNP水平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明显升高,BNP及NT-proBNP可能可以作为KD及IKD患儿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是否病变的检测指标。
【关键词】脑利钠肽;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川崎病;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害;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CLS),好发于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7-2008年确诊的145例CK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性别、年龄等、治疗情况、血清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数量、冠状动脉超声结果、心电图等临床资料。
分为KD并发CAL组和非CAL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住环境,发病到就诊住院时间,总发热天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量,IVIG疗程,血清白蛋白(ALB),血小版(PLT)与KD并发CAL相关联(P<0.01或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B、PLT、发热天数进入的回归方程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年龄、ALB 、PLT、发热天数是KD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因素。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因素;病例对照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最严重的并发症是CAL,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本研究对1997-2008年禹州市人民医院,禹州市中心医院,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三家单位收治的K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KD 并发CAL的相关因素,为KD预后评估、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有完整超声检查记录的145例KD资料为1997年01月至2008年12月在确诊的患儿,男86例,女59例,年龄3个月~15(1.86±0.84)岁。
参照夏焙等编《小儿超声诊断学》标准[2],有48例并发CAL。
1.2 KD诊断标准典型KD诊断标准[3]:①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5 d或以上;②双侧眼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唇红皲裂,草梅舌;④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呈膜状脱屑;⑤躯干部多型性红斑皮疹;⑥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满足六项中5项即可确诊。
非典型川崎病(AKD)是指未达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符合川崎病的特点,仅满足6项中4项或3项,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典型的冠状动脉异常,或年龄<1岁,影像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壁回声增强者,并且排除其他已知疾病也可诊断。
川崎病患儿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的变化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ProBNP)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41例川崎病患儿进行N-ProBN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沉(ESR)的测定,并行心脏彩超检查。
并在恢复期复查以上指标。
对照组患儿进行N-ProBN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血沉(ESR)的测定。
结果血浆N-ProBNP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在疾病恢复期其水平明显降低,其急性期的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升高与急性期炎症指标呈正相关,与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与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相关。
结论血浆N-ProBNP的测定对于辅助诊断川崎病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川崎病 N-末端脑利钠肽原(N-ProBNP)【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10-03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部分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可被累及,形成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川崎病是目前小儿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及排除类似疾病,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
目前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的报道越来越多,日本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完全KD占KD患儿的13.8%[1]。
国内的一项报道不完全性KD达到了19.4%[2]。
因此,寻找的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对辅助诊断川崎病,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具有重要意义。
近来有研究发现,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N-末端脑利钠肽原有明显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望作为川崎病的生化学标记物。
我们对2013年1月至7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的41例川崎病患儿,研究了其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的变化及意义,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组41例患儿中31例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新修订的诊断标准,有10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制订的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程序诊断为不完全川崎病,平均年龄为23个月(3个月4天至6岁);男25例,女16例。
血浆脑利钠肽的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研究杨延成【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2(20)6【摘要】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与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钠的水平,将其分为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将2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儿童血浆BNP的水平,观察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总结血浆BNP的水平与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P<0.05。
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
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低钠血症组患儿与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浆BNP的水平相比,P<0.05。
与入院第1天相比,入院第3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水平更高,P<0.05。
与入院第3天相比,入院第7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水平更高,P<0.05。
低钠血症组患儿死亡和深度昏迷的发生率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P<0.05。
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其发生低钠血症,影响其预后。
【总页数】4页(P8-11)【作者】杨延成【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相关文献】1.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相关性研究2.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心室功能状态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3.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与心房纤颤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4.血浆脑利钠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相关性的研究5.血浆脑利钠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相关性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分析石玉姣【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5(8)1【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作为KD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患儿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 Tn I)及血浆BNP。
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获取KD患儿的心脏指数(CI)、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A)、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
结果急性期KD患儿WBC、CRP、ESR、c Tn I及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BC、CRP及BNP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而CI、LVSF及LVEF明显低于恢复期(P<0.05);血浆BNP与其CI、LVSF及LVEF均呈负相关(r值=-0.602、-0.564、-0.547、P<0.05)。
结论急性期KD患儿血浆BNP会异常上升,恢复期逐渐下降,且患儿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障碍存在正相关,检测血浆BNP水平对KD的及早诊断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41-43)【作者】石玉姣【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相关文献】1.川崎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2.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3.血浆脑利钠肽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4.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脑利钠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5.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