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bFGF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70.28 KB
- 文档页数:2
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探究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研究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会受到氧化应激、钙离子过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损伤反应,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发现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提高心肌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选取家兔作为研究对象。
将家兔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PC组和缺血/再灌注+IPC组。
其中,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IPC组将会先进行心肌缺血15min,接着进行再灌注1h。
而IPC组则会在缺血/再灌注前进行四次5min 的心肌缺血,缺血和再灌注过程将通过结扎主动脉来完成。
实验结束后,将采用心肌组织学、电生理、Western blot等方法来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理指标变化。
四、研究意义:
结果预计会表明IPC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提高心肌细胞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该研究有望为寻找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观察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乌仁图雅;鲍红艳【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08(010)001【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后,视网膜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形态学的变化来探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RIR 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蒙药组及维生素E组.采用升高兔眼压到110mmHg持续60分钟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4、72、168h后测定视网膜中MDA含量和SOD 活性,并作光镜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视网膜的内核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有大量空泡形成,伴随MDA含量升高和SOD活性下降.上述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而蒙药组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分别比模型组、维生素E组增厚,细胞排列整齐.MDA含量比模型组、维生素E组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蒙药额尔敦乌日勒能降低视网膜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视网膜组织损伤,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总页数】4页(P125-128)【作者】乌仁图雅;鲍红艳【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中蒙医院,呼和浩特,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蒙药额尔敦乌日勒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观察 [J], 胡玉荣;斯钦其木格2.蒙药额尔顿乌日勒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J], 白斯琴;乌仁图雅;李常胜;吴萨日娜;苏伦高娃3.蒙药额尔顿·乌日勒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NO 和NOS的影响 [J], 李常胜;塔娜;彻伊如格勒图;吴萨日娜;特布沁;乌仁图雅;呼日乐巴根;德达瓦达布嘎4.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NIHSS评分观察 [J], 孙艳霞; 顾浩5.蒙药额尔顿·乌日勒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NO和NOS的影响 [J], 李常胜; 塔娜; 彻伊如格勒图; 吴萨日娜; 特布沁; 乌仁图雅; 呼日乐巴根; 德达瓦达布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haFGF联合rhEGF促进兔耳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皮肤损伤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外伤,其缺损的创面愈合程度直接影响到伤口处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皮肤创面愈合方法包括局部清创、皮瓣移植、自体或异体皮肤移植等方法。
总体而言,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成熟的组织形态、容易感染、创面愈合速度慢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皮肤组织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常用的皮肤组织工程技术包括生物人工皮肤、细胞培养和干细胞技术等。
其中,生物人工皮肤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相似性,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人工皮肤的修复效果,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多种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助于生物人工皮肤的愈合和再生。
其中,rhFGF-2和RH-EGF是两种常用的生长因子,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技术中。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在这两种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rhFGF-2和RH-EGF的联合作用在生物人工皮肤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皮肤创面愈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研究内容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rhFGF-2和RH-EGF联合使用是否可以提高生物人工皮肤的愈合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2.实验方法(1)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健康的成年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每只白兔均有两个试验部位。
共计20只白兔,40个试验部位。
(2)实验组将所有试验部位分为两组,分别为rhFGF-2+RH-EGF组和对照组。
rhFGF-2+RH-EGF组:将50μg/mL和25μg/mL的rhFGF-2和RH-EGF溶液混合后,作为生物人工皮肤,覆盖于试验部位;对照组:将未加生长因子的生物人工皮肤覆盖于试验部位。
(3)实验内容每周观察一次试验部位情况,包括愈合程度、皮肤表面状态。
在愈合完成后,制备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观察细胞增生、机械适应性等情况,评估两组之间的差异。
bFGF诱导兔眼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孙悦;张士胜;廖华萍;王玲【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06(024)004【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青紫兰兔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青紫兰兔40只,随机分为2组.第1组实验组兔眼视网膜下注入0.005%(wt/vol)bFGF 50μl,第2组对照组兔眼视网膜下注入0.9%生理盐水50μl,对侧眼均作为空白对照,不行视网膜下注射.术后3 d,1、2、3、4、6、8、12周分别行眼底检查、摄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并行眼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视网膜下注射后所有眼即见视网膜直径4~5 PD的青灰色半球形隆起,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注射后2周和1周后平伏.术后2~12周FFA造影可见实验眼于视网膜隆起处下方早期斑点状高荧光,后期荧光增强并融合扩大.ICGA显示FFA高荧光相应部位荧光染料积存.对照组眼FFA、ICGA造影检查均未见类似表现.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视网膜下注射bFGF后2~12周,实验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下有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视网膜下注入bFGF能成功诱导青紫兰兔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总页数】5页(P359-363)【作者】孙悦;张士胜;廖华萍;王玲【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眼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眼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眼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相关文献】1.穴位注射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J], 易细香;傅培;徐敏2.组织蛋白酶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J], 王永瑞;孔丽;王文娟;李宸宇;周国宏3.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J], 耿金; 陈蕾; 柳力敏; 刘宁宁; 刘磊4.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J], 耿金; 陈蕾; 柳力敏; 刘宁宁; 刘磊5.CTSB和bFGF在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 [J], 石丽洪; 孔丽; 周国宏; 王文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梁淑欣;谢汉平;曾玉晓;翁传煌【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8)17【摘要】目的已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EPO)对中枢神经细胞有抗凋亡作用。
本实验探讨rhEPO对压力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方法大鼠经前房灌注维持眼压102 mmHg(1 mmHg=0.133 kPa),60 min,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后立即向右眼玻璃体腔注射5μl rhEPO,左眼玻璃体腔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利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示踪技术,分别于再灌注损伤后1、4、7、14 d行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计数。
结果 rhEPO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相点视网膜节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rhEPO有助于防止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总页数】3页(P1775-1777)【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红细胞生成素;凋亡;神经保护【作者】梁淑欣;谢汉平;曾玉晓;翁传煌【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眼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12;R774.1【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J], 张婷;史国辉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仇方忻;饶小胖;田芳;刘雪梅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李丹;段宣初4.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 [J], 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冯海晓;惠娜;范雅稚;胡凯5.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启;蒋维维;王亮;孔连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作者:赵春梅岳向东韩笑赵志惠景晓彬【摘要】目的:通过监测视网膜电流图(ERG)a,b波恢复的百分率,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M-1)球后注射给药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用眼内灌注方法制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的动物模型,治疗组于撤压前5min球后注射GM-1 (1mg/kg),实验组只加压不给药,均记录缺血前ERG,缺血期ERG及再灌注30,60,90min时的ERG图形。
结果:两组缺血前的 a,b波振幅无显著差异(P>0.05)。
a波振幅的恢复在再灌注30,60及90min两组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
b波振幅的恢复在再灌注30,60及90min两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组间30,60及90min比较均P <0.01),治疗组均高于实验组。
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视网膜电流图Protective effects of GM-1 in retinal ischemic injuryAbstract AIM: To detect the recovery of amplitude a-wave and b-wave in reperfusion by using electroretinogram(ERG).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effect of GM-1 through rerobulbar way in retinal ischemic injury was also observed. METHODS: Twenty Switzerland healthy rabbits with big ear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eated group. The rabbit's retinal ischemic model was induced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by perfusing the normal saline. The treated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GM-1(1mg/kg) as an intravenous push 5 minutes before the termination of ischemia.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no medicine on it but pressure. The wave of ERG of the model ey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during ischemia and also at the 30, 60 and 90 minutes of reperfusion. RESULTS: The amplitude of a-wave and b- wave had no significance before ischemia (P >0.05). The a-wave amplitudes in the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ce at 30, 60, and 90 minutes of reperfusion P >0.05). The b-wave amplitudes in the recovery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i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CLUSION: GM-1 has the protective effects in retinal ischemic injury induced by intraocular hypertension.·KEYWORDS: GM-1; retina ischemia injury; electroretinogram0引言视网膜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如青光眼、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引起视功能下降的病因。
兔缺血性肢体bFGF动脉内灌注实验研究张靖;杨文铎【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5(14)1【摘要】目的评价局部动脉内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改善兔部分缺血的血管重建、血液灌流和肢体功能的功效.方法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7只,外科结扎右股动脉各主要分支,制成右后肢部分缺血模型.每只兔子的左后肢作为非缺血对照组.27只兔子随机分成3组,动脉内灌注bFGF组(n=9),静脉内灌注bFGF 组(n=9)和动脉内灌注生理盐水组(n=9).在动物模型制备当即及术后8、15 d分别给药或生理盐水1次,每次经动脉或静脉内给予bFGF的量为10 μg(4 ml),或静脉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各治疗组间以及组内缺血与非缺血肢体间的差异由以下指标评价:①术后22 d缺血区肌肉组织的血管断面数(VSC)、血管断面面积(VSS)和血管断面周长(VSP)的测算;②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的测定;③缺血肢体的功能和营养的观察.各组间的统计差异使用单侧检验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动脉内灌注bFGF组的VSC、VSS及VSP值较静脉内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增高(P<0.01).术后22 d,所有动脉内灌注bFGF组缺血肢体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新毛生长、功能及外观均接近正常;而生理盐水组的肢体缺血性表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肢体功能却无明显改善.静脉内给药组的各项评价指标与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研究证实经动脉内局部灌注bFGF法可明显促进缺血肢体的血管生长和血液灌流从而改善其局部血液供应.因此认为临床应用动脉内灌注bFGF 治疗外周血管缺血性病变,是可取得比静脉内给药法更好的疗效.【总页数】4页(P67-70)【作者】张靖;杨文铎【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市儿童医院放射科介入室;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BFGF、PDGF 对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腱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杜庆钧;苏培强;何家强;黄明光2.bFGF与VEGF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谢求恩;何爱咏;宋坤修3.慢病毒载体介导的bFGF基因转染兔BMSCs的实验研究 [J], 张槐;彭吾训;刘钢;张健;张飞;王健波;赵胤;李青4.胶原蛋白海绵复合bFGF促进兔胫骨外露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J], 卫秀洋;王万明;陈勇忠;陈庆泉5.bFGF-in vivo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J], 李汶洋;蒋校文;祝颂松;宋冬惠;王雪梅;胡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aspase-9的表达和雌激素对其影响葛嫣然;邵宏超;王福海;王林洪【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3(000)017【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the effects of Caspase-9 expression and effect of estradiol benzoate .Methods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ischemia group ,estrogen treat-ment group ,ischemia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he the reperfusion after 1h ,6h ,12h ,24h ,48h and 72h 6period .Production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animalmodels ,retin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different times of the retinal tissue of Caspase-9 expression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ABC method . Results :Estrogen therapy group observed indicators express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ischemiagroup ,relative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reperfusion6h ,12h ,24h ,48h ,72h difference P<0 .05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Conclusion:Es-tradiol benzoate can inhibit 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poptosis gene Caspase-9 in increased retinal expression , and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to achieve its therapeutic effect on 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目的:探讨研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Caspase-9表达的变化及苯甲酸雌二醇对其的影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标签: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保护;细胞因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主要发生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和青光眼及各种影响眼内压的手术操作中。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缺血性损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再灌注可以使可逆性缺血损伤加重,甚至转化为不可逆性损伤。
所以RIR损伤会对视网膜的生理功能产生极大的破坏。
因此探索RIR损伤机制,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保护视网膜功能,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和青光眼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RIR损伤的主要机制和RIR损伤的保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减轻或者阻断刺激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的药物研究已经证实,在RIR损伤动物模型中有刺激性氨基酸的增多,刺激性氨基酸主要是指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特别是谷氨酸的增多[1-2],在RIR损伤中有很大的毒性作用。
RIR过程中,由于神经细胞缺血低氧,神经元及轴突的能量代谢出现障碍,这时能量依赖性的递质(如谷氨酸)重新摄取途径被切断,使突触间谷氨酸递质含量明显升高,刺激性氨基酸与后突触膜受体结合后可以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Na+、Ca2+等内流增加,造成细胞的损伤。
在视网膜中,刺激性氨基酸主要通过与受体的结合而发挥作用,视网膜中至少有5种可区分的不同的刺激性氨基酸受体存在,其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2种亚型可以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所以阻断刺激性氨基酸的作用受体就可以阻断刺激性氨基酸的作用,从而可以减轻视网膜的损伤。
1.1 NMDA受体拮抗剂MK-801[3]是NMDA受体的拮抗剂,由于阻断了NMDA与刺激性氨基酸的结合而对视网膜发挥了保护作用。
第9卷第5期2018年9月Vol. 9 No. 5 Sep. 2018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兔肾缺血低温环境、常温环境及高温环境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并评价低温环境复灌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 组)、假手术组(B 组)、低温环境复灌组(C 组)、常温环境复灌组(D 组)、高温环境复灌组(E 组),每组 12只。
术后7 d 内每日检测各组兔的血清肌酐(Scr )、血尿素氮(BUN )水平;术后1 d 检测各组兔肾组织内丙二醛(MDA )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术后1 d 采用苏木素-伊红(HE )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术后1 d 采用d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染色评价细胞凋亡。
结果 术后1 d ,与A 组和B 组比较,C 、D 和E 组兔的Scr 和BUN 水平均升高(均为P <0.01);与C 组比较,D 组和E 组兔的Scr 和BUN 水平升高更明显(均为P <0.05)。
术后7 d 内,C 、D 和E 组兔的Scr 和BUN 水平呈下降趋势。
与D 组和E 组比较,C 组兔的Scr 和BUN 水平较低(均为P <0.05)。
与A 组和B 组比较,C 、D 和E 组的MDA 含量均升高,SOD 活性均降低(均为P <0.01);与C 组比较,D 组和E 组的MDA 含量升高更明显,SOD 活性更低(均为P <0.01)。
术后1 d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示A 组和B 组肾组织形态结构正常,D 组和E 组损伤表现明显,与D 、E 组比较,C 组损伤较轻。
TUNEL 染色结果显示,D 组和E 组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管腔内也可见到阳性细胞,C 组阳性细胞数量较D 组和E 组明显减少。
结论 冰泥覆盖肾脏、37 ℃生理盐水及40 ℃生理盐水连续滴加肾脏可建立不同温度环境复灌模型。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冯海晓;惠娜;范雅稚;胡凯【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08(8)11【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etin,rhEPO)对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所致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平均分为模型组和EPO组.两组兔均任选1眼作为实验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前第3d及造模结束时,EPO组兔皮下注射rhEPO 100U/kg共两次.第7d进行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急性高眼压使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受到明显损害,全身使用rhEPO后这种损害显著减轻.结论:rhEPO能够减轻急性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和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rhEPO可能成为新的视神经保护药物.【总页数】3页(P2221-2223)【作者】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冯海晓;惠娜;范雅稚;胡凯【作者单位】710004,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710003,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血研所;710004,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710004,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710004,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710004,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710003,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血研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相关文献】1.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J], 王建明;胡海涛;卢涯;孙乃学;冯海晓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J], 牛建军;王一;曾玉晓;阴正勤;王仕军;陈中山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J], 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惠娜;赵世平;胡凯4.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挫伤视神经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J], 刘晓坤; 罗钢; 赵平5.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挫伤视神经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J], 刘晓坤; 罗钢; 赵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