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到了六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课件出示)

P《春夜喜雨》

师: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生读,师随评)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生兴致盎然,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

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课件出示标题)(B 板书课题)(齐读)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处盛夏,有句谚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2:我知道了作诗的地点是望湖楼。

师:美丽的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

生3:我从“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课件出示)

P全诗

师: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这首古诗就一个生字“遮”,注意是翘舌音,读起来容易,写起来有点难,半包围结

构,“走之”底,先写里面,注意起笔点的位置和关键笔划竖撇的写法,再写“之”写好捺。(教师范写,学生模仿写)。

师:突破了难点字,我们回过头,看能否把此诗读得字正腔圆。(生读)(齐读)

师: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节奏感和意味就读出来了。不信,咱也试试。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练读二、三、四句)

P黑——云——翻——墨 // 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名读,相机指导,教师打手势齐读)

师:碰到古诗你就这样读,读起诗来就有韵味了。

师:古诗的另一种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生尝试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师:可以小声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个景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同桌讨论,说说诗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

师:谁来分享下,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一句一句来。

生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B板书:云)老师认为把“还没有”换成“还来不及把山遮住”,更妥帖。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B板书:雨)

大家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跳入船里的有哪些雨点呢?(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

师:是的,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雨像千万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争先恐后地跳进船舱里。

生3:我看见了风,忽然刮来一阵卷地风把云吹散了,把雨吹停了。

生4:还写了水,望湖楼下水像天一样。

师:(B板书:水)水像天一样如何呢?(像天一样明净、一样蓝、一样辽阔)。

师:大家看每句诗都是一个画面,四幅画就是一幅动态的画卷,谁能把这幅画卷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练说,师随机指导)(课件出示)

P乌黑的云像打翻了墨汁,还没来得及遮挡住山。

P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P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P望湖楼下水面向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师:同学们不简单,短短时间内读出了这么多画面。其实最不简单的是苏轼,他用寥寥28 个字就浓缩了四幅画面,景物之多(B板书:景物多)让我们目不瑕接。更可贵是的每一个景物、每一幅画面都描绘得相当精彩、美妙。再次走进古诗,细细品味。你认为精彩在何处?美妙在何处?(生自己品读)

预设1:

生1:我觉得“黑云翻墨”的“翻”字好。

师:眼睛真雪亮,说说你的理由!(“翻”字让我仿佛看见黑云在翻滚着涌向山头。)师:你太会想象了,浩浩荡荡的黑云翻滚着涌向山头,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气势很大,来势汹汹)

师:好一个来势汹汹,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齐读)

生1:我喜欢“卷地风来忽吹散”的“忽”字,它让我感觉风特别大,特别急。

师:是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气势不是特别大)

师:老师觉得你刚才的那阵风算不上卷地风。能再来一次吗?(生再读,强调了卷地

风与“忽”字)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生1:我喜欢“望湖楼下水如天”句中的“水如天”,把水与天作比,水像天一样明净,一样辽阔,水天融为一体。

师:与前面的翻、跳、吹等动态美相比,如果前者写的是动态的美,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这正是这首诗的美妙所在。(B板书:动静结合)

预设2

生2:我喜欢诗中第二句的“跳”字。

师:我觉得你非常会学习,刚才我们品动词“翻”,现在你立刻说“跳”,学以致用,聪明!说说你的理由!

师:说说原因,“跳”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到雨珠乱蹦乱跳,像人一样!)

像大人还是小孩?(像小孩)怎样的小孩?(调皮的小孩)

师:好一个调皮的小孩。在苏轼眼里这雨点就像调皮的珍珠乱蹦乱跳,诗人的喜悦之情尽在这一个“跳”字,充满了动态的美,这些雨点还调皮地跳进船里呢?它们怎么跳进船里的?(乱入船)。

师:从这个“乱”字你又读出了什么?(雨下得非常大,许多雨点争先恐后地往船里跳。)师:多妙的跳珠乱入船。轼自己也最欣赏此句,十五年后他再次醉酒雨中赏西湖,感慨道:(课件出示)(齐读)

P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师: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师指导,齐读)

P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我们把四幅图串成一幅画卷,感受到这幅画卷变化怎样?(变化快!)(B板书:变化快)

师: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得快?(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