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竹繁育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竹子要怎么种植与繁殖竹子要怎么种植与繁殖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到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到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种植即可;2.埋蔸法种植,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到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将节上的芽向两侧,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小型竹类可3到5秆成丛挖起即可。
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吗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
竹子从开花、结种子到种子成熟的过程,会消耗掉全部的养分。
竹子开花后,竹叶变为枯黄色开始脱落,竹秆褪色变黄,竹鞭变黑甚至腐烂,当年或相继几年死亡。
竹子精神品质有哪些1、坚韧专注。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2、清淡高雅。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3、文人墨客的憧憬和尊重。
竹在清风中瑟瑟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文人墨客深深感动。
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
4、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
”显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骨髓。
竹子的品质像什么人竹子的品质像科学家、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消防员等。
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清)。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子的繁殖方法
竹子的繁殖方法
主要是分株、埋枝、移鞭、播种法这四种方法。
埋鞭
埋鞭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散养的竹子和混生的竹子。
主要方法是选取健康竹子的鞭,将鞭根保留起来,多保留一些在根部的土壤,将竹鞭切成半米长的竹段,将它们平埋在苗床之上,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壤,适当的浇一些水,保持土壤湿润。
埋鞭后注意在天气干燥的时期要进行浇水,在多雨的时期要进行排水。
出苗后要进行适当的施肥与除草。
埋枝
埋枝主要用于丛生的竹子,主要方法是选取健壮的竹子,将其切成段状,将切好的竹段放在清水中,等竹竿内浸满水后用粘土将它封起来,将竹竿切口向上埋在苗土中,保持土壤湿润。
埋节
这种方法也是适用于丛生竹子,主要方法是将竹竿每两节就锯开,再分别将其埋到苗土之中,覆盖上土壤,并进行浇水。
侧枝育苗适用于丛生竹子。
主要方法是从健壮的竹子上切取下侧枝,对其进行喷水保湿工作,等到侧枝上长出芽后对其进行扦插工作。
第1页共1页。
南县引种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南县丛生竹种质资源缺乏,为了大规模发展南县的竹产业、提高南县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维护南县的生态环境,通过从湖南湘西龙山县、四川省和江西省等地引进丛生竹种。
本文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对南县引种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对丛生竹的育苗技术、丛生竹的造林技术以及丛生竹的培管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和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对丛生竹的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分析结论显示:选1~2年生、节芽数量较多、节芽或枝芽饱满、分枝较低,秆基芽眼肥大充实、根系发达、胸径1~8cm、竹秆绿色、无病虫害的慈竹和青皮竹作为育苗母竹,在壤土或砂壤土的立地上采取斜埋秆栽植育苗的方法进行育苗效果比较好,成活率达到80%左右,每株每年平均发笋量达到5株左右,成竹率达到90%以上。
采取地面覆盖或施用脱落酸的方法能确保竹苗免受冻害顺利过冬。
2.通过田间造林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选取1~2年生、节芽数量较多、节芽或枝芽饱满、分枝较低,秆基芽眼肥大充实、根系发达、径粗2~5cm、不发侧枝、竹秆绿色、无病虫害的单株慈竹、青皮竹等丛生竹竹苗,采取斜埋秆挖穴栽植的方法,在南县境内选择质地疏松、肥沃湿润、保水保肥性能好、而且不渍水的壤土或砂壤土造林,造林效果良好,成活率达到85%以上,每株每年平均发笋量达到5.5株以上,成竹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田间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设计田间试验,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竹林施肥采取挖沟埋施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竹林的产量;在竹林内间作豆科植物可以以短养长,以耕代抚,降低林地土壤的水分蒸发,创造湿润、透气的土壤环境,能提高竹林地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竹林的产量。
通过研究分析并总结出了引种丛生竹丰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措施,为南县大力发展竹产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丛生竹育苗技术作者:杨凤梅孙志华杨艳梅黄紧生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04期丛生竹的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无性育苗法有带杆育苗、母竹分株或移兜育苗、次生枝育苗等。
1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湿润,质地疏松,土壤为沙壤或红壤,肥力中上,土壤pH值4.0~5.0,海拔100~150m,灌溉和排水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块。
秋冬季整地,做到三梨三耙,深耕细作,并667m2施入有机肥150kg作基肥。
埋杆育苗前的最后整地,667m2再施枯饼100kg、复合肥50kg作基肥。
然后作床,苗床高25cm,宽1m,长度随田地形状而定。
一般长100m,步道宽30cm,要求杂草根蔸捡干净,床面土壤细碎平整,步道排水良好,不积水。
2育苗时间一般在3月上旬,最迟3月底至4月上旬结束。
3育苗方法3.1带蔸埋杆育苗选择1~2年生、直径2cm左右的母竹,留杆60~80cm,沿苗床边方向开2条育苗沟,沟间距50cm,深15cm,宽15cm,沟中施基肥或客土待植。
将母竹平放入育苗沟中,使竹蔸弯曲方向向下,每一竹蔸相距约50cm排列,覆土6~9cm,并将土踩紧,整平床面,最后覆盖稻草约0.5kg/m2,并淋透水。
667m2可植6000~8000株。
3.2母竹分株、移蔸育苗选择1年生、直径1cm左右的小母竹,一般选择头年带蔸埋杆育苗所长的竹苗,带蔸挖起,留杆30cm左右;或选用1~2年生、竹杆直径1~2cm,杆基芽眼饱满的母竹,带蔸挖起,在杆基20cm处切去上部竹竿,采用移蔸栽植育苗。
按苗床长方向开沟3条,沟间距30cm,沟宽、深各20cm,将截杆小母竹或竹蔸按株距30cm,直立栽植,其人土深度不超过母竹竿基原入土深度3cm为宜,压实,盖草并淋水。
3.3次生枝育苗从2年生以上的竹竿节上取下粗壮、节短、基部直径1cm、已木质化的次生枝,剪掉过多的枝梢与竹叶,保留5~8个节,保护好基部的芽,将侧枝插入苗床中,并露出上半部枝叶。
一种丛生竹的扦插繁殖方法
丛生竹可以通过扦插繁殖来进行繁殖。
具体方法如下:
1. 选择健康的母竹,并在春季或秋季采集新生的、粗壮的竹枝。
2. 将竹枝切成长约20厘米的段,每段上面至少有一个节点和一个叶芽。
3. 将切好的竹枝段浸泡在清水中,大概浸泡2-3天,以去除竹枝表面的杂质和细菌。
4. 准备好用于扦插的容器,将容器内放入透气性良好的育苗土,并在土中开凿一条约5厘米深的沟。
5. 将竹枝段放入沟中,确保每个竹枝段的节点和叶芽都埋在土里。
6. 然后轻轻压实土壤,将竹枝段与土壤紧密结合。
7. 最后用喷雾器给竹枝段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8. 放置在半阴半阳处,并且避免暴晒和寒冷环境,一般15-20天后就能发出新芽。
9. 再过1个月左右,苗木就能长出1-2片真叶,此时可移栽到容器中进行培育。
需要注意的是,在扦插过程中,要保持湿润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以促进竹枝段发芽生根。
同时,也要定期给苗木施肥和浇水,使其茁壮成长。
园林竹类种植方法园林竹类的种植方法有多种,包括带状整地、移母竹法、竹苗造林法和埋鞭造林法。
带状整地是一种常见的整地方式,按照一定的宽度挖取一定深度的地块,以种植竹子。
在散生竹的种植中,可以采用移母竹法,选择2-4年生的健壮小母竹,沿母竹竹枝生长的方向找到来鞭和去鞭,从来鞭30cm处和去鞭70cm处切断,连竹蔸带鞭一起挖起。
将竹梢切断,仅留2-3盘枝叶,也可只留秆长30cm左右(称根枝移植法),将母竹根蔸部包扎好,运往造林地种植。
种时先拌匀穴内基肥,放入母竹蔸时使竹鞭沿山坡水平方向自然伸展,覆土踩实。
表面再培一层松土,高过根颈10cm左右。
对于丛生竹的种植,一般采用1-2年生的实生苗造林。
起苗时先剪去部分枝叶,成丛挖起。
栽植时,要使竹苗根系在穴内伸展,然后覆土。
覆土要分层踩实,然后在表面覆一层松土,覆土略高于竹苗原根颈处。
此外,埋鞭造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法。
选择深黄色、具光泽的健壮竹鞭,带土挖起,截取lm长左右,保留须根。
种植时将竹鞭平放于长方形的穴中,覆土10cm左右,踩实后再盖一层松土,最后盖草。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也需要注意适生立地条件。
在温度偏低的地方,造林地应选择阳坡或背风的山地;温度偏高的地方,宜选阴坡、湿润地带。
同时,竹类生长要求降雨量在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
土壤方面,竹类一般有强大的根系群,要求土壤肥沃、湿润、深厚和排水良好,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沙质土或沙质壤土为宜。
潮土、紫色土最好,在山地以黄棕壤、棕色森林土较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园林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竹子的繁殖方法,竹子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
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
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
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
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
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笋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
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
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
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
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
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
丛生竹繁育栽培技术浙江省内丛生竹一般分布丘陵、平地、溪流两岸、以及四旁地带,海拔不超过300m。
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8~21℃,1月平均温度8℃以上,极端温度-5℃以上。
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上。
一、育苗繁殖竹子很少开花结实,因此其育苗繁殖大都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
丛生竹和散生竹不同,没有横行地下的竹鞭,而是靠竹秆基部两侧的芽萌发成竹笋,长出新杆。
而且,丛生竹竹秆、枝条上的休眠芽萌发能力较强。
这些特性有助于育苗繁殖。
1、分蔸育苗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没有病虫害,杆基芽眼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大小适中的竹秆作母竹。
挖掘母竹时防止损伤杆基芽眼,竹蔸的须根支根应尽量保留。
在靠近老竹的一侧,找出母竹杆柄与老竹杆基的连接点,然后用利凿、山锄或快刀切断杆柄,连蔸带土挖起。
小型竹种如孝顺竹、崖州竹、凤尾竹、思劳竹等竹株较小,密集丛生,竹根分布也较集中,可以3-5株成丛挖起栽植。
母竹挖起后,一般保留2-3盘枝,然后马上栽植到圃地中育苗。
育苗后1-2年即可出圃用于园林绿化。
2、埋秆育苗许多丛生竹竹秆和枝条上的部分芽没有萌发,处于休眠状态时称为隐芽。
在适宜的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可以促使隐芽萌发生根,长成新的独立竹株。
因此,凡有隐芽的竹种,都可以用竹秆和竹枝来繁殖,育竹成苗,再移植造林。
埋杆育苗必须在竹秆养分积累丰富,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
埋杆育苗可分为压条埋杆、原条埋杆。
(1)压条埋杆育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稀疏竹林中,选择透光度大的竹丛边缘,在2-4月份,选定1-2年生,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竹秆作母竹。
从母竹基部向外开一水平沟,深、宽各约15-20厘米,在压条竹秆基部的背面用刀砍一缺口,深度达竹秆的2/3,然后将竹秆向开沟方向慢慢压倒,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保留最后1节枝叶,其余各节枝条除留主枝2-3节和隐芽外,全部从基部剪掉。
再把母竹杆压入沟内,覆土3-5厘米,轻轻压实,露出末端1节的枝叶,浇水盖草。
丛生竹造林技术规程一、引言丛生竹是一种生长速度极快、生态环境友好的竹类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造林和农业生产中。
为了规范丛生竹造林的操作流程,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制定了丛生竹造林技术规程。
二、选择地点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丛生竹造林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以保证丛生竹的生长。
其次,要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避免丛生竹受到有害气候和病虫害的影响。
最后,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性,确保丛生竹的销售和物流畅通。
三、准备工作在进行丛生竹造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选定的地块进行清理,清除杂草和枯枝败叶,保持地表整洁。
其次,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最后,根据地块面积和丛生竹的栽植密度,准备足够的丛生竹苗木。
四、栽植方法丛生竹的栽植方法主要有直插法和横插法两种。
直插法适用于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将丛生竹苗木直接插入土壤中。
横插法适用于土壤质地较硬、排水不良的地块,将丛生竹苗木横向埋入土壤中。
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苗木的健康状况,避免损伤根系。
五、管理措施丛生竹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施肥、除草、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
首先,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其次,定期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丛生竹的生长。
同时,要及时除草,保持丛生竹周围的地表整洁。
此外,要定期修剪丛生竹的枝叶,促进竹林的空气流通和光照均匀。
最后,要定期检查丛生竹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竹林的健康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丛生竹的病虫害主要有竹蝗、竹螟、竹叶斑病等。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引入天敌和施用生物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杀灭病虫害。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遵循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七、收获和利用丛生竹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5年,到达一定生长期后可以进行收获和利用。
正确种植的竹子方法_如何种植竹子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是“梅兰竹菊”中所描述的四君子之一,有“梅松竹”岁寒三友等美称。
竹子已经被贵阳市列为贵阳市的市树。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22℃,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
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
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
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
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散生竹类的繁殖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
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
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
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
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
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
竹林造林方法竹林种植技术竹林造林方法可概括为选择优良母竹、选择适宜时间和采用正确种植方法3个步骤。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帮助你学会竹林造林方法,掌握竹林种植技术。
一、精选优良母竹丛生竹林营造通常采用母竹移植、枝条扦插、埋节育苗栽植等方法。
母竹移植法最为普遍,栽后恢复快,营养条件良好,成林快。
母竹选择:母竹宜在5-7年生、生长良好的竹丛中选取;优良母竹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
①年龄选用:7-8月生的幼竹,即上年度7-8月萌发留养的新竹。
②胸径:不宜过粗过细,通常绿竹4-5厘米,麻竹6-7厘米,大头典、吊丝单5-6厘米为宜。
③根茎状况:根茎适当发育,每侧有笋目4-6个,形大充实饱满,侧根发达。
④去梢:在竹秆2米左右处截断,切口在节的下端。
母竹挖掘:在春季清明前后,幼竹基部已有新根萌发时挖掘,离母竹30-40厘米处开始,挖掘时尽量保留支根和须根,在切断秆柄时不可强力拉断,以防母竹竹蔸纵裂,同时注意不可伤及笋芽。
二、竹子的种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笋芽尚未萌动、土壤温度已回升的时间内进行。
麻竹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间移植,大头典和绿竹可在4月中下旬移植。
各地季节有早晚,每年气候有变化,栽植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三、竹林的种植方法整地以后按株行距5米X5米或4米X5米开穴,每1000平方米可挖穴40-50个,山坡地穴数可减半,株行距6米x8米或7米X8米每1000平方米可挖穴18-21个。
绿竹种植数量可以增加,平地或平缓地株行距约4米X4米,每l000平方米可挖穴48-60个;山坡地应将栽植数减至一半数以内。
有的地区为了争取早林,每1000平方米种植多达110株,株行距为2.6米x3米。
大头典株行距各为3.3米或4米,每1000平方米挖穴60-90个。
吊丝球、吊丝单和鱼肚腩株行距为3米左右,每1000平方米,挖穴90个,穴的大小约1.0-1.5米见方,深0.6-0.8米。
穴挖完后,任阳光曝晒约1个月,再放入基肥。
丛生竹繁育栽培技术
浙江省内丛生竹一般分布丘陵、平地、溪流两岸、以及四旁地带,海拔不超过300m。
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8~21℃,1月平均温度8℃以上,极端温度-5℃以上。
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上。
一、育苗繁殖
竹子很少开花结实,因此其育苗繁殖大都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
丛生竹和散生竹不同,没有横行地下的竹鞭,而是靠竹秆基部两侧的芽萌发成竹笋,长出新杆。
而且,丛生竹竹秆、枝条上的休眠芽萌发能力较强。
这些特性有助于育苗繁殖。
1、分蔸育苗
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没有病虫害,杆基芽眼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大小适中的竹秆作母竹。
挖掘母竹时防止损伤杆基芽眼,竹蔸的须根支根应尽量保留。
在靠近老竹的一侧,找出母竹杆柄与老竹杆基的连接点,然后用利凿、山锄或快刀切断杆柄,连蔸带土挖起。
小型竹种如孝顺竹、崖州竹、凤尾竹、思劳竹等竹株较小,密集丛生,竹根分布也较集中,可以3-5株成丛挖起栽植。
母竹挖起后,一般保留2-3盘枝,然后马上栽植到圃地中育苗。
育苗后1-2年即可出圃用于园林绿化。
2、埋秆育苗
许多丛生竹竹秆和枝条上的部分芽没有萌发,处于休眠状态时称为隐芽。
在适宜的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可以促使隐芽萌发生根,长成新的独立竹株。
因此,凡有隐芽的竹种,都可以用竹秆和竹枝来繁殖,育竹成苗,再移植造林。
埋杆育苗必须在竹秆养分积累丰富,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
埋杆育苗可分为压条埋杆、原条埋杆。
(1)压条埋杆育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稀疏竹林中,选择透光度大的竹丛边缘,在2-4月份,选定1-2年生,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竹秆作母竹。
从母竹基部向外开一水平沟,深、宽各约15-20厘米,在压条竹秆基部的背面用刀砍一缺口,深度达竹秆的2/3,然后将竹秆向开沟方向慢慢压倒,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保留最后1节枝叶,其余各节枝条除留主枝2-3节和隐芽外,全部从基部剪掉。
再把母竹杆压入沟内,覆土3-5厘米,轻轻压实,露出末端1节的枝叶,浇水盖草。
(2)原条埋杆育苗:原条埋杆和压条埋杆相同,只是把母竹秆和竹丛分离,移到圃地上进行育苗。
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每隔20-25厘米开平行沟,沟宽深各约12-15厘米,埋竹蔸处要适当宽深一些,然后将母竹竹蔸打上泥浆,平放于沟内,蔸部切口向下,枝芽向两侧。
覆土3厘米左右,竹蔸处稍厚些,压实并充分浇水,最后盖草。
(3)去蔸原条埋杆育苗:将选定的母竹从基部齐地砍断,不带竹蔸,其余做法都和带蔸原条埋秆与育苗相同。
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原条各节上方8-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或砍1小孔。
到初秋,竹苗大部分生根后,将已生根的节在原锯环或砍孔处锯断,使其长成独立的竹苗丛直接用于园林,也可以分株移植,进行再育苗。
3、埋节育苗
即用竹节进行育苗。
把已选定地母竹齐地砍断,削去竹梢,各节枝条除主枝留第1节外,全部从基部剪掉。
然后按母竹竹秆及各节隐芽的健壮程度,用利刀或细齿锯截成单节段或双节段。
一般粗壮母竹的节芽肥大,成活率高,可以截成单节段。
弱小母竹则宜截成双节段。
要随砍随截随埋。
存放时要将节段或母竹原条放在流动清水中或埋藏在湿沙中以保持湿润。
埋节时可以采用平埋竹节、斜埋和直埋,但以斜埋的成活率较高。
一般双节育苗采用平埋,
单节育苗则以斜埋、直埋为多。
4、埋蔸育苗
丛生竹砍伐后或竹笋一幼竹死亡后,留在土中的竹蔸根系没有死亡,还具有一定的生活力,部分芽眼还可以萌发抽笋。
利用这种特性,把残存的竹蔸分离下来,插埋于畦地,保持适宜的培育条件,便可出笋生根,培育成竹苗。
5、竹枝育苗
丛生竹竹秆的生枝部分,每节都有主枝和侧枝,在主枝和侧枝基部上的隐芽,萌发出的枝条叫次生枝。
次生枝基部能萌发新根,可分离成独立竹株。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进行竹枝育苗。
(1)主枝育苗:从2~3年生的竹秆上,选择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1~2年生有根点的主枝,从主枝基部用刀切下。
切枝时应尽量避免损伤根点,以利于提高竹枝育苗的成活率。
在第3节上约2厘米处剪去上部,并全部剪掉主枝基部的侧枝。
然后在整好的圃地上,按14~16厘米的株距和25~30的行距开沟,将剪好的竹枝斜埋,然后盖草3厘米左右。
竹枝埋插后10天内要适当遮阴,3月即可成苗。
(2)次生枝育苗:次生枝是竹秆主枝以外的侧枝。
1年生新竹的次生枝很少,2-3年生的竹株,特别是断梢的竹株,失去顶端优势,抽枝较多,枝条粗壮,根点明显,隐芽饱满,用来育苗很容易发根生笋。
选择次生枝要注意下列几点:1、枝条要粗壮节短。
2、第1~3节上的芽要肥大饱满,处于即将萌动状态。
3、枝蔸肥大,有根点露出。
4、枝箨大部分脱落或开始松离,枝梢已有几节枝叶展放。
5、枝秆木质化,枝色青绿或带浅黄。
6、种子育苗
有的丛生竹会开花结实,可以用其种子播种育苗。
育苗方法有撒播、条播、穴播等。
注意种子随采随播。
不能及时播种的,应冷藏或湿藏处理。
因竹子开发结实不多见,在此不作赘述。
二、移栽培育
丛生竹在苗圃育苗后,一般还要移植到大田栽培数年才能直接用于园林观赏栽植。
大田栽培短则1-2年,长则3-5年,现就移栽大田培育和观赏竹苗移栽造园的主要环节作一简介。
1、移栽季节:丛生观赏竹种出笋时间在6-9月,移植大田培育季节在3-4月或霉雨季节最为经济,其它季节虽然可以移栽,但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移栽时可以强度截去竹梢,以利于成活。
造园移栽时主要考虑工程进度,在其它季节移栽的也甚为常见。
这时又不能强度去梢,所以只有多带土球,增加其它保护措施,以利于提高成活率。
2、栽植地准备:观赏竹大田苗圃应选择不积水、土壤肥沃的立地,在易受冻害的地区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小环境。
移栽前把栽植地清理干净,挖好穴,并施上一些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
移栽造园的场合,遇到贫瘠、或者不适宜竹子生长的土壤的要换土,肥力不足的要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
3、起苗:用挖锄将竹苗连蔸带土挖起,尽量不要损伤竹蔸和竹根。
并将枝叶修剪掉一部分,减小蒸腾强度,防止失水。
移栽造园的竹苗一般竹丛都比较大,起苗比较困难。
先距竹丛10-30厘米(视竹丛大小而定)周围挖开泥土,然后用锹向下逐渐挖去竹丛下面的土,边挖土边用草绳把土球捆扎起来,直至竹蔸土球完全与生长地分离。
4、运输:注意起苗后尽快运输,搬运中不要使竹苗受损,也不要使泥土脱落。
运输途
中一定要用蓬布覆盖严实,防止风吹日晒使竹苗失水降低成活率。
5、栽植:栽植坑要宽松,比竹苗的蔸部要大,回填土壤要分层压实,然后浇足定根水。
移栽造园时,对高大的竹丛要打好支撑,防止被风吹动摇晃。
三、养护管理
大田育苗和造园移栽后,都要对竹林进行精心养护。
主要措施有:
1、水份管理:林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干旱时及时浇灌。
笋期前干旱季节,每周或隔周浇水一次,可促进早发笋、多发笋。
在夏秋季干旱期间,应及时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2、适时施肥:为了使竹丛生长旺盛,发笋长竹快,必须多施肥料。
3-5月份,施复合肥1次,促进当年竹丛的生长。
9月份,每丛可施复合肥1kg或焦泥灰10~25kg。
以促进新竹木质化,同时松土、除草。
施肥方法:在离竹丛20厘米左右周围环状开沟,将肥料施入沟内后覆土,沟深15~30厘米。
3、中耕除草:在冬季休眠期(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初对竹园进行全面松土,深度约20cm,并将清除出的杂草埋入竹蔸旁的土壤中作肥料。
4、竹龄结构:适时淘汰老龄竹。
4年以上老竹应于冬季全部伐去。
5、修剪整形:应保持良好的竹丛形态,随时砍除破坏形态的竹秆、病虫竹、枯死竹等。
对枝叶进行修剪,使之保持适宜的枝下高、全高和美观的形态。
6、防冻保暖:冬季易受冻害的地区,要及时作好防动保暖工作。
具体方法有入秋多施磷钾肥,促使竹子木质化;地面盖草,提高地温;搭防风保暖帐篷或包裹保暖物等。
此外,盆栽竹要及时搬入温室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