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89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锦集三篇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
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构成。
以下是我整理的新版人音版学校五班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锦集三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新版人音版学校五班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同学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加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精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育同学合唱合作精神与布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观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观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日我们首先来观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爱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内的一首校内民谣,那么我们思索一下,假如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同学进行思想和学问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挡外辱”的,还有宣扬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识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终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同学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老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爱学堂乐歌还是校内民谣。
种?为什么。
3.重点倾听《晨景》第一局部(连续听两遍)。
要求:假如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观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早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实,像说话似的歌颂。
2.倾听范唱,对唱曲整体有所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局部?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老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4)音要唱准。
5.在老师的风琴伴奏下,快乐地唱好全曲曲调(老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好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的比照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特别多,歌曲《早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风光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索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倾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如今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观赏《渔舟唱晚》第一局部。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风光?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观赏《渔舟唱晚》第二局部。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倾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依据音乐的开展依次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老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设计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以促进他们在音乐学科中的学习和发展。
3. 提供教师指导和建议,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教授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内容。
教案大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音符、节拍、音阶等。
2. 音乐欣赏与分析: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表演与创作: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表演和创作中。
三、教学活动:1. 音乐知识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音乐基本知识。
2. 音乐欣赏与分析:选择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音乐要素。
3. 音乐表演与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器演奏等表演活动,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四、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和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表演评估:对学生的表演和创作进行评估,鼓励并指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 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1.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3. 音乐乐器和其他相关道具。
七、教学计划: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以上是一份针对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案大纲,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人音版)2题《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型欣赏学习目标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演唱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1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三、表演《我怎样长大》听录音学唱后,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板书设计:歌唱二小放牛郎勇敢机智后反思题第四可爱的家型欣赏学习目标本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教(学)具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天黑黑》1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法?4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板书设计:天黑黑潮州民歌后反思题《可爱的家》、《回家》型新授学习目标本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改编《牧场上的家》教(学)具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可爱的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音符、节奏、音阶等;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和演奏乐器;能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章:乐理知识2.1 音符与节奏教学内容:音符的种类、音符与休止符的组合、节奏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
2.2 音阶与和弦教学内容:大调、小调音阶的构成,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解法、练习法。
第三章:歌曲演唱3.1 歌曲的选择与学唱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音准、节奏、唱腔的训练。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仿法、分组练习法。
3.2 合唱与对唱教学内容:学习合唱和对唱的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集体练习法、分组竞赛法。
第四章:乐器演奏4.1 乐器的选择与演奏技巧教学内容:了解常见的乐器种类,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
4.2 合奏与独奏教学内容:学习合奏和独奏的技巧,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方法:集体练习法、分组练习法。
第五章:音乐欣赏5.1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讨论法。
5.2 音乐创作与表达教学内容: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方法:示例法、实践法、展示法。
第六章:音乐与生活6.1 音乐与情绪教学内容:了解音乐与情绪的关系,学会通过音乐调节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6.2 音乐与舞蹈教学内容:探索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
第七章:音乐与文化7.1 音乐与民俗教学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感受音乐的文化多样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7.2 音乐与历史教学内容: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晨景》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音乐意境认真聆听乐曲为管弦乐曲《晨景》,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2、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早晨的歌》,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四、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五、教学过程:一、聆听《晨景》: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竖笛高音的吹奏1.高音“”的吹奏练习。
(1)指法位置。
(2)吹奏要领:轻吹。
(3)长音练习。
(4)三度二声部长音联系。
2.八度练习:3.吹奏《红蜻蜓》。
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一、第一章:认识音乐1.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并能够简单地运用它们。
二、第二章:学习乐器1.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乐器的基本知识,如乐器的种类、演奏方法等。
2.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演奏,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乐趣。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进行演奏。
三、第三章:歌唱技巧1. 教学内容: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歌唱技巧。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唱歌,声音饱满、音准准确。
四、第四章:音乐欣赏1.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
2. 教学方法: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第五章:集体合作1. 教学内容:学习集体合作的技巧,如合唱、合奏等。
2. 教学方法: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六、第六章:创作音乐1.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如旋律创作、和声编配等。
2.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或和声。
七、第七章:音乐历史与文化1.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等。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与文化。
3.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目录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清晨》教学设计《晚风》教学设计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第2课足迹《嘎达梅林》教学设计《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雨花石》教学设计《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第3课农家乐《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打猪草》教学设计《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1)《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2)《苹果丰收》教学设计第4课可爱的家《可爱的家》、《回家》教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第5课故乡《思乡曲》教学设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故乡的小路》教案设计第6课快乐的少年《缆车》教学设计《叮铃铃》教学设计《雏鹰之歌》教学设计第7课冬雪《乘雪橇》教学设计《迎来春色换人间》教学设计《堆雪人》教学设计《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5-2016第一学期)一、教材分析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7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
这七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重点难点1、至少熟唱教材中的演唱歌曲。
2、掌握读谱指示:音符、力度记号、装饰音、拍号等。
3、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欢乐颂》等。
2. 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音符、节拍、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
3. 音乐欣赏: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唱腔的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运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欣赏水平。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5个教学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2. 学习歌曲:教唱《小星星》,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 音乐知识讲解:介绍音符、节拍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简谱。
4. 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重点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5. 音乐欣赏:欣赏《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鼓励和评价。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知识测试:通过简谱识别、音符组合等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 开展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人音版)。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等。
3、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本册教材中的歌曲,并且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并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5、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符、节拍、音阶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教学难点(1)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型,如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等,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示范来解决。
(2)在合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做到声部和谐统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学生。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演唱、演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感受。
2、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有系统的了解。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的音乐技能。
4、欣赏法: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5、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朝夕1、《清晨》(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清晨鸟鸣的音频,引导学生想象清晨的景象,然后提问学生在清晨会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色。
(2)歌曲教学: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音乐知识:讲解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用法。
(4)歌曲表现: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且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清晨的活力和美好。
2、《晚风》(1)导入:播放一段轻柔的风声音频,让学生感受晚风的轻柔。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学习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2. 第二课时: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学习简谱、五线谱的读写方法,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3. 第三课时:学习歌曲《小星星》学唱《小星星》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4. 第四课时:节奏练习通过各种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5. 第五课时:音乐欣赏欣赏经典儿童歌曲和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音乐基本元素和乐理知识。
2. 学生能够正确识谱、唱谱,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4.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2. 教学课件: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教学课件3. 教学视频:经典儿童歌曲和民族音乐的演唱视频4. 教学音频:经典儿童歌曲和民族音乐的音频文件5. 乐器:钢琴、吉他等演奏乐器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动听的儿童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学习音乐基本元素:讲解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并用示例进行展示。
3. 学习乐理知识:介绍简谱、五线谱的读写方法,讲解基本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4. 学唱歌曲《小星星》:教唱《小星星》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音乐学科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学期)姓名:周次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周《晨景》《清晨》第二周《渔舟唱晚》《晚风》第三周《嘎达梅林》《雨花石》第四周《歌唱二小放牛郎》《我怎样长大》第五周《丰收锣鼓》《丰收的节日》第六周《丰收的节日》《打猪草》第七周《苹果丰收》《可爱的家》第八周《回家》《牧场上的家》第九周《思乡曲》《外婆的澎湖湾》第十周《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路》第十一周《乡间的小路》《缆车》第十二周《叮铃铃》《雏鹰之歌》第十三周《乘雪橇》《堆雪人》第十四周《迎来春色换人间》《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第十五周《月儿弯弯》《梦的翅膀》第十六周本学年教学目标本学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本年级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及培养兴趣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感知音乐的魅力,还要以兴趣爱好培养为重点,兴趣是就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
1 / 2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目录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清晨》教学设计《晚风》教学设计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第2课足迹《嘎达梅林》教学设计《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雨花石》教学设计《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第3课农家乐《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打猪草》教学设计《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1)《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2)《苹果丰收》教学设计第4课可爱的家《可爱的家》、《回家》教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第5课故乡《思乡曲》教学设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故乡的小路》教案设计第6课快乐的少年《缆车》教学设计《叮铃铃》教学设计《雏鹰之歌》教学设计第7课冬雪《乘雪橇》教学设计《迎来春色换人间》教学设计《堆雪人》教学设计《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5-2016第一学期)一、教材分析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7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
这七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重点难点1、至少熟唱教材中的演唱歌曲。
2、掌握读谱指示:音符、力度记号、装饰音、拍号等。
3、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六、进度安排1-3周第一课《朝夕》4-6周第二课《足迹》7-8周第三课《农家乐》9-11周第四课《可爱的家》12-14周第五课《故乡》15-17周第六课《快乐的少年》18-19周第七课《冬雪》20周复习21周考试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晨景》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音乐意境认真聆听乐曲为管弦乐曲《晨景》,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2、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早晨的歌》,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四、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五、教学过程:一、聆听《晨景》: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竖笛高音的吹奏1.高音“”的吹奏练习。
(1)指法位置。
(2)吹奏要领:轻吹。
(3)长音练习。
(4)三度二声部长音联系。
2.八度练习:3.吹奏《红蜻蜓》。
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要对学生讲清楚。
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9.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编创活动:《早晨》1.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这样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小结: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学后记:《清晨》是一首生动的、颇有特点的二部合唱歌曲。
歌曲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唱好二声部合唱,我觉得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唱二声部是有一定困难的。
有的学生音准都很难把握,更别说是二个声部的歌曲了,我想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的能力即可。
将知识技能和学习兴趣相辅相成,将学生群体性和个性化开掘体现,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结合识谱,学生很快掌握了主题旋律,再通过分析体会晨景图,结合图片的形象表现,将音乐和实景相结合,学生基本能很快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我让学生自己描绘清晨的景象和感受,和音乐达到精神上的相融,然后在听的过程中想象、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教后反思:这节课安排的是欣赏内容,主要是对一些乐器的听辨。
乐器主要是描写清晨日出的景色的音乐。
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还是能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但是在乐器的听辨这一块上很不理想。
大的乐段如管乐还是弦乐学生还是能听辨的,但是到分析具体是哪些管乐,哪些弦乐的时候,学生就变得一问三不知了。
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听辨乐器的能力没有。
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细化的练习和训练,对乐器的音色很陌生。
第二,虽然老师在前面已经复习了乐器的音色,但是由于以前基础薄弱,靠老师课前那一点点复习巩固的时间是远不够的。
所以在分辨是哪类乐器的时候经过老师的启发还是能说出来,但是再细点,要说出具体的哪一种乐器又说不上来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教具: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
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