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404.16 KB
- 文档页数:1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引言:紫花苜蓿是一种广泛栽培的多年生豆科植物,被广泛用作饲料和土壤改良作物。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可预测的降水情况,旱灾导致了紫花苜蓿的大面积凋萎和减产问题。
因此,针对抗旱性的评价和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品种对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饲料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植物的抗旱性参数植物的抗旱性是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生长发育的适应能力。
常用的抗旱性参数包括相对含水量、导度、凋萎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
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旱性比较根据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表现,可以进行室内和田间试验来评估其抗旱性能。
在室内试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植物生长介质中的水分来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然后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理和生化参数。
田间试验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评估紫花苜蓿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来比较其抗旱能力。
3. 抗旱性与遗传相关性根据过去的研究,紫花苜蓿的抗旱性与遗传因素相关。
通过遗传分析、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鉴定出与抗旱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遗传标记。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辅助育种工作,选择和培育出更具抗旱性的紫花苜蓿品种。
4. 抗旱性改良与育种策略为了改良紫花苜蓿的抗旱性,可以采取基于遗传多样性的育种策略。
这种策略包括收集和保护遗传多样性、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筛选和选择抗旱性状、进行杂交和选择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
育种工作需要长期而系统的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和观察,以获得更好的抗旱品种。
结论:紫花苜蓿作为重要的饲料和土壤改良作物,在抗旱性改良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理解抗旱性与遗传相关性,应用育种策略进行遗传改良,可以为解决紫花苜蓿干旱胁迫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紫花苜蓿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陈淑萍;罗海军;李琴;杨桂香;雍海威;方秋香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适应性强,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素有“牧草之王”之称,在我县已推广多年。
但多年来由于农民只重视粮食作物的种植,使优质牧草得不到大面积推广。
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小麦、玉米价格的下降及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我县经济结构从两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陈淑萍;罗海军;李琴;杨桂香;雍海威;方秋香
【作者单位】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
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1.022
【相关文献】
1.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J], 庞丹波;李生宝;潘占兵;董立国;蔡进军;张源润
2.紫花苜蓿品种在银川地区的引种试验初报 [J], 李亚娟
3.WL525HQ紫花苜蓿引种研究初报 [J], 吴晓祥;杨士林;马兴跃;杜杰亮;朱兴宏;张丽春
4.WL525HQ紫花苜蓿引种研究初报 [J], 吴晓祥;杨士林;马兴跃;杜杰亮;朱兴宏;张丽春
5.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吴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苜蓿检验报告(一)苜蓿检验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农业生产中,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饲草或绿肥,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为了确保苜蓿的品质和安全性,以及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评估,苜蓿的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验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苜蓿进行全面检验,包括生长环境、品质评估和安全性检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检验内容1. 生长环境评估•检验苜蓿种植地的土壤成分,包括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养分含量等。
•测定苜蓿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分析苜蓿种植地的化学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
2. 品质评估•评估苜蓿的纤维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饲料价值。
•检测苜蓿中的病菌和有害昆虫,评估植株健康状况。
3. 安全性检测•检测苜蓿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检测苜蓿中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四、检验方法为了准确评估苜蓿的生长环境、品质和安全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检验方法:1. 生长环境评估•土壤分析:采集苜蓿种植地的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环境监测设备:安装温湿度计、光照计等设备,对苜蓿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化学分析:采集苜蓿植株样本,进行重金属和化学污染物分析。
2. 品质评估•化学分析:测定苜蓿中的粗纤维、粗蛋白等指标,评估饲料价值。
•病原检测:采集可疑植株样本,利用PCR技术检测病菌和昆虫。
3. 安全性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采集苜蓿样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析农药残留情况。
•微生物检测:采用菌落计数法检测苜蓿中的细菌和真菌。
五、检验结果经过对苜蓿进行全面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苜蓿种植地的土壤成分良好,有机质含量适宜,酸碱度和养分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2.苜蓿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符合苜蓿生长的要求。
3.苜蓿植株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病菌和有害昆虫。
纤维素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达到预期水平,具有较高的饲料价值。
4.苜蓿中未检出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情况也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六、结论根据对苜蓿的全面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苜蓿种植环境良好,适合生长。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曹宏;章会玲;盖琼辉;陈红;赵满来【期刊名称】《草业学报》【年(卷),期】2011(020)006【摘要】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总页数】11页(P219-229)【作者】曹宏;章会玲;盖琼辉;陈红;赵满来【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S541+.103.7【相关文献】1.阿里地区10个燕麦品种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J], 巴桑多吉;扎西平措;索朗次仁;塔给多吉2.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两个地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J], 孙万斌;马晖玲;侯向阳;穆怀彬3.应用灰色关联度对7种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J], 魏卫东;井国智4.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评价 [J], 陈积山;张月学;高超;邸桂丽;朱瑞芬;谢学军;刘震5.十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哈尔滨地区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J], 刘杰淋; 王建丽; 申忠宝; 韩微波; 朱瑞芬; 陈积山; 李佶恺; 刘凤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李海;孟小惠;贠静;马江飞;邓海峰【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07(044)B06【摘要】2002年和2005年对WL232、苜蓿王、全能苜蓿、费纳尔、阿尔冈金、苜蓿王、新牧1号进行引种试验。
并做了品种比较,筛选适合该地生产的优质、高产的苜蓿品种。
结果表明:两年平均产量最高的是阿尔冈金。
鲜草产量为27033.13kg/hm2(干:7009.08kg/hm2),最低的是WL232。
为23770.4kg/hm2(6004.99kg/hm2)。
鲜干比最小的是全能苜蓿3.83:1,最高的是霍普兰德4.05:1。
陇东苜蓿、霍普兰德、新牧1号、宁夏苜蓿易感病;综合考虑产草量、鲜干比、茎叶比,阿尔冈金、新牧1号、全能苜蓿较好,但新牧1号抗病性较差。
【总页数】3页(P217-219)【作者】李海;孟小惠;贠静;马江飞;邓海峰【作者单位】伊犁州昭苏马场,新疆昭苏835602;泽普县奎依巴格镇兽医防疫检疫站,新疆泽普844804;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51.7【相关文献】1.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李海;孟小惠;贠静;王高峰;马江飞;邓海峰2.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李海;孟小惠;贠静;王高峰;马江飞;邓海峰3.包头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研究 [J], 王永光;郭永萍;杨洁;张焱4.北亚热带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吴文荣;李娴;徐驰;袁福锦5.优质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郑爱华;何振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1):20-23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草学学科)项目(NXYLXK2017A01)。
作者简介:李奇铮(1982—),男,宁夏中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苜蓿新品种选育与栽培,E-mail:75960852@。
*通信作者:于钊,研究员,研究方向:草学。
收稿日期:2022-02-07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布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之一,其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1]。
紫花苜蓿是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其根系发达,可有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高产,优质,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
我国北方是苜蓿的主要栽培地区,然而,日益加剧的干旱严重威胁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构成[3]。
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苜蓿品种单一,以当地苜蓿品种为主,经长期自繁自种,退化严重,产草量低,品质差,严重制约宁夏南部山区苜蓿产业化发展与生态恢复[4]。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苜蓿生产中主栽品种缺乏的问题,课题组开展国内、外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的引进评价与筛选研究,筛选出适应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抗旱苜蓿品种,以期为宁夏南部山区乃至宁夏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宁夏南部山区紫花苜蓿新品种抗旱性评价与筛选李奇铮,于钊*,顾亚荣,何莉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为筛选出适应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苜蓿品种,选取21份国内外优质紫花苜蓿,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开展抗旱试验。
利用苜蓿综合耐旱评级标准,从苜蓿存活率、发芽指数和平均分指数3个方面评价参试苜蓿品种的抗旱性。
结果表明,甘农6号、陇东苜蓿、敖汉苜蓿为强抗旱型品种,甘农4号、甘农8号、公农1号、勇士为较强抗旱型品种。
苜蓿种子在干旱复水后的存活率与幼苗第4天、第5天、第16天时的发芽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初步表明苜蓿种子发芽所用时间越少,其后期的抗旱性表现越差;发芽所用时间越长,其后期抗旱性表现越好。
第 30 卷 第 5 期Vol. 30,No. 5186-1992021 年 5 月草业学报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DOI : 10. 11686/cyxb2020453http ://cyxb . magtech. com. cn王吉祥,宫焕宇,屠祥建,等.耐亚磷酸盐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评价指标的鉴定•草业学报,2021, 30(5): 186-199.WANG Ji -xiang , GONG IIuan -yu , TU Xiang -jian , et al . Screening of phosphite -tolerant alfalfa variet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osphite tolerance indica tors.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 2021, 30(5): 186-199.耐亚磷酸盐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评价指标的鉴定王吉祥",宫焕宇",屠祥建,郭侲洐,赵嘉楠,沈健,栗振义**,孙娟*收稿日期:020-10-13;改回日期:2020-12-21基金项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 -34),山东省一流学科一草学(161900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ZR2020QC185),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6631119038)和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910435027)资助。
作者简介:王吉祥(1995-),男,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
E -mail : wjx861739834@outlook. com ;宫焕宇( 1999-),男,山东潍坊人,在读本科。
E -mail : ghy178********@463. com 。
** 共同第一作者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 : lizhenyily@163. com , sunjuan@qau. edu. cn(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摘要:亚磷酸盐是正磷酸盐的一种还原形态,具有溶解度高、运输效率高、与土壤反应活性低等优势。
河北坝上草原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的筛选陈俊杰;刘晓云;肖猛;鲍雪银;刘忠宽;刘庆辉;郭晓叶【摘要】[目的]筛选适合河北坝上寒冷、干旱和半干旱特殊环境下的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高效共生体.[方法]采用5株分离自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根瘤菌菌株对敖汉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品种分别进行田间接种试验,测定2种紫花苜蓿品种的平均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和结瘤数等性状.[结果]菌株HBU75002和HBU03701在各方面表现较为优良,菌株HBU75002与其他菌株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对照增产26.6%.接种根瘤菌对2种苜蓿品种生物量也产生了不同影响,敖汉苜蓿产量较阿尔冈金增产幅度略大,最高达36.8%,而阿尔冈金则为35.6%;2株根瘤菌菌株对苜蓿品种也表现出不同的增产效果,菌株HBU03701对阿尔冈金苜蓿的增产效果最佳;菌株HBU75002对敖汉苜蓿的增产效果最佳. [结论]该研究为苜蓿牧草生产提供高效优良的根瘤菌菌株.%[Objective] To screen the highly-effective symbiotic strains for alfalfa cultivars in a cold, arid and semi-arid environment.[Method] Five rhizobia strains were inoculated two alfalfa cultivars (Aohan and Algonquin)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which located in Bashang region, Hebei Province.[Method] Two nitrogen fixing effective strains (HBU75002 and HBU03701) were found better than others by analyzing total nodule number, plant height and plant dryparing with other rhizobia strains, HBU75002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nt yield, raising 26.6%.Two alfalfa cultivars showed differences in biomass after inoculated with rhizobia strains, the yield of Aohan was better than Algonquin, raising 36.8% for best, and 35.6% for Algonquin.Moreover, the two strains showed different results inimproving yield, HBU03701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yield of Algonquin while HBU75002 for Aohan.[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efficiant and fine strains for producing rhizobial inoculant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0【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田间筛选;干重【作者】陈俊杰;刘晓云;肖猛;鲍雪银;刘忠宽;刘庆辉;郭晓叶【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省农林科学研究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1+.1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的过程。
紫花苜蓿营养与质量评价
紫花苜蓿是一种富含营养的牧草。
它具有高蛋白、高粗纤维、高钙、
高磷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以下是紫花苜蓿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质量评价:
1.蛋白质:紫花苜蓿的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15%左右,是一种高
蛋白饲料。
蛋白质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氨基酸组成、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
白消化能力等。
紫花苜蓿的氨基酸组成优良,可溶性蛋白含量高。
但粗蛋
白消化能力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其他饲料与之配合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粗纤维:紫花苜蓿的粗纤维含量较高,一般在25%左右。
粗纤维对
动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
在质量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粗纤维
含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等参数。
3.钙和磷:紫花苜蓿的钙和磷含量都比较高,是一种重要的钙磷平衡
饲料。
这两种元素在饲料中的平衡比例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都
有重要的影响。
在质量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钙和磷的含量和平衡比例。
4.维生素:紫花苜蓿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
和维生素K等。
这些维生素对动物的生长、免疫和抗氧化等方面都有重要
的作用。
在质量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维生素的含量和生物利用度。
综合上述因素,紫花苜蓿是一种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饲料。
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动物的需求和其他饲料的补充,合理地进行搭配和调配,以
达到最佳的饲养效果。
健康养殖·营养2021.01 畜牧业环境73摘 要:本文选择了阿迪娜、WL343、吉利、劲能301、劲能501、劲能4.2、标靶、康赛、挑战者、阿尔冈金10个品种的紫花苜蓿,通过试验,发现康赛、标靶、挑战者的综合性能比较,适合在新疆地区种植。
关键词:紫花苜蓿;品种筛选;栽培技术1 前言紫花苜蓿原产于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等国家,我国在西汉时期将其作为优质牧草引入种植,作为马的饲料,我国拥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紫花苜蓿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可以生长在田边、旷野、草原、沟谷等地,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者半野生生长,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
经过长期的种植,我国的紫花苜蓿逐渐适应了北方干冷天气,并形成了南方不适合种植紫花苜蓿的认知。
进入21世纪,我国大量引入国外优质的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春季将返青的幼苗作为蔬菜食用,这进一步促使了紫花苜蓿的种植。
因此,通过选择培育高产、抗逆性的紫花苜蓿品种,对提高紫花苜蓿的产品和质量,促进新疆畜牧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紫花苜蓿属于豆科、苜蓿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适应性好、产量高等特点,因此一直作为优质牧草栽培,供给牲畜作为饲料,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适合紫花苜蓿的种植。
近年来,新疆引入的不少紫花苜蓿品种,部分品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出现了品质差、产量不高、越冬困难等情况,影响到紫花苜蓿种植的经济收益。
因此,选择抗逆性好、高产的紫花苜蓿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对促进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试验设计2.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处于亚欧大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山脉与盆地相间,构成了三山夹二盆的地貌特点,北部阿尔泰山,南部的昆仑山系,天山横贯新疆中部,形成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格尔盆地。
由于四周有高山阻隔,新疆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每年日照平均时数为2500~3000h,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l,昼夜温差比较大,1月份塔里木盆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以下,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第31卷 第11期V o l .31 No .11草 地 学 报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23年 11月N o v . 2023d o i :10.11733/j.i s s n .1007-0435.2023.11.024引用格式:张晓娟,陈彩锦,张久盘,等.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2023,31(11):3453-3461Z HA N G X i a o -j u a n ,C H E N C a i -j i n ,Z HA N GJ i u -p a n ,e t a l .A n a l y s i s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A g r o n o m i c a n dY i e l dT r a i t s o f 55A l f a l f aV a r i e t i e s [J ].A c t aA gr e s t i aS i n i c a ,2023,31(11):3453-3461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张晓娟1,2#,陈彩锦2#,张久盘3,曾燕霞2,包明芳2,张尚沛2,尚继红2,沙晓弟2,吴 娟2,张国辉2,高 婷3*,杨天辉3,王 川3,师尚礼4*(1.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宁夏银川756002;2.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宁夏固原756000;3.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宁夏银川756002;4.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1)收稿日期:2023-02-20;修回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 B F 02029);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农作物育种专项(2014N Y Y Z 03)资助作者简介:#张晓娟(1987-),女,汉族,宁夏固原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育种与栽培研究,E -m a i l :e l i z a b e t h 2006l o v e @163.c o m ;#陈彩锦(1982-),女,汉族,宁夏海原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E -m a i l:c c j 401224@126.c o m ;*通信作者A u t h o r f o r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E -m a i l :e c o g t 9@163.c o m ;s h i s h l 2470@q q.c o m 摘要:为更好利用紫花苜蓿品种材料,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以收集的5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通过利用变异系数㊁遗传多样性指数㊁相关性分析㊁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㊂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6.89%~23.42%,多样性指数介于0.7143~0.8845,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总干重,最低的是第二茬茎叶比和鲜干比㊂聚类分析将55个苜蓿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㊁Ⅱ中的品种需进一步进行优良性状挖掘和作为互补材料进行育种利用,类群Ⅲ中的品种可直接引种进行生产,也可作为高产㊁优质品种选育中的亲本材料进行遗传改良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分枝数㊁鲜干比㊁茎干重㊁叶干重和株高是影响草产量的最主要因素㊂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苜蓿品种的开发利用及半干旱区苜蓿品种选育提供参考㊂关键词:紫花苜蓿;性状;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S 963.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23)11-3453-09A n a l y s i s 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A gr o n o m i c a n dY i e l d T r a i t s o f 55A l f a l f aV a r i e t i e sZ H A N G X i a o -j u a n 1,2#,C H E N C a i -j i n 2#,Z H A N GJ i u -p a n 3,Z E N G Y a n -x i a 2,B a oM i n g -f a n g 2,Z H A N GS h a n g -p e i 2,S H A N GJ i -h o n g 2,S H A X i a o -d i 2,WUJ u a n 2,Z H A N G G u o -h u i 2,G A O T i n g 3*,Y A N G T i a n -h u i 3,WA N GC h u a n 3,S H I S h a n g-l i 4*(1.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 y a n dP r a t a c u l t u r e ,N i n g x i aU n i v e r s i t y ,Y i n c h u a n ,N i n g x i aH u i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756002,C h i n a ;2,G u yu a nB r a n c h ,N i n g x i a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s ,G u y u a n ,N i n g x i aH u i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756000,C h i n a ;3,I n s t i t u t e o f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N i n g x i a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s ,Y i n c h u a n ,N i n g x i aH u iA u t o n o m o u sR e gi o n 756002,C h i n a ;4.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G a n s u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L a n z h o u ,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73007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b e t t e r u t i l i z e a l f a l f av a r i e t i e s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p r o c e s s o f n e wv a r i e t y se l e c t i o n ,55a l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w e r e u s e d a sm a t e r i a l s i n t h i s s t u d y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e v a l u a t e a gr o n o m i c a n d y i e l d t r a i t s o f a l f a l f ab y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v a r i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r i n c i p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v a r i a t i o n o f a g r o n o m i c a n d y i e l d t r a i t sw e r e 6.89%~23.42%;t h e g e n e t i c 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 e s 0.7143~0.8845a m o n g w h i c h t h eh i g h e s t d i v e r s i t yi n d e x w a s t o t a l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w h i l e t h e l o w e s t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t h e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a n d f r e s h -t o -d r y ra t i oo f t h e a l 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 i n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T h e 55a l 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3m a i n g r o u p sb y cl u s t e r a -草地学报第31卷n a l y s i s,i nw h i c he a c h g r o u p h a d o b v i o u s t r a i t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 v a r i e t i e s i n g r o u p I a n d I I n e e d t o b e f u r t h e rm i n e d f o r t h e i r e x c e l l e n t t r a i t s a n d c a nb e u t i l i z e d a s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b r e e d i n g,a n d t h e v a r i e t i e s i n g r o u p I I I c a nb e d i r e c t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c a n a l s ob e u s e d a s t h e p a-r e n t a lm a t e r i a l s i ns e l e c t i o na n db r e e d i n g o fh i g h y i e l da n d g o o d-q u a l i t y v a r i e t i e s f o r t h e g e n e t i c i m p r o v e-m e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d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n u m b e ro fb r a n c h e s,f r e s h-t o-d r y r a t i o,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a n d p l a n t h e i g h tw e r e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t r a i t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y i e l d.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w o u l d p r o v i d e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a l f a l f av a r i e t i e sa n d t h e v a r i e t y b r e e d i n g o f a l f a l f a i n t h e s e m i-a r i da r e a.K e y w o r d s:M 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 L.;T r a i t;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紫花苜蓿(M 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 L.)(以下简称苜蓿)是一种具有抗逆性强㊁产草量高㊁营养价值丰富㊁适口性良好等特点的优质牧草,被誉为 牧草之王 和 绿色黄金 [1-4],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广的栽培牧草之一[5]㊂据统计,2019年我国苜蓿的种植总面积约为437.47万h m2,商品草的生产面积约为45.17万h m2[6],2020年商品草生产面积54.7万h m2[7]㊂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的政策性调整,国家 粮改饲 ㊁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等方案的落地实施,以及人们对肉蛋奶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苜蓿的种植面积急剧扩增㊂因此,自主选育出更多适应我国不同生态区种植和不同栽培方式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迫在眉睫㊂在苜蓿育种中,品种或资源是遗传改良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基础[8]㊂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育成的品种普适性越广泛,因此,深入挖掘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9]㊂基于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是苜蓿品种鉴定评价中最直观㊁可靠和简单有效的方法[10]㊂目前,有关苜蓿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和综合评价研究较多,其中杨婉君等[11]对119个苜蓿品种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类群1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2叶片多㊁枝条数多㊁生物量较大,类群3产量大㊁茎叶比和密度较大,叶片较小㊂这些不同性状的品种为苜蓿的育种利用提供了不同的亲本㊂耿慧等[12]对17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的生长㊁品质㊁茎叶㊁株型和产量5个因子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评价,国内品种农艺性状表现突出㊂综上所述,对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苜蓿亲本选配㊁引种和品种创新利用能提供技术依据[13]㊂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苜蓿品种的全年或第一茬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且鉴定出的单一性状优异的品种未在育种中进行创制利用,品种综合鉴定评价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创制利用联系不够紧密,从而有碍于育种家深入了解育种材料的特征性状,影响育种效率和优异品种培育㊂因此,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收集并建植于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的5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对其不同茬次的株高㊁分枝数㊁茎叶比㊁鲜干草产量㊁鲜干比㊁茎干重㊁叶干重等24个指标进行变异系数㊁多样性㊁相关性㊁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影响产量的重要指标,挖掘出优异品种材料,旨在为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高产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的55个紫花苜蓿品种均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牧草课题组提供,具体品种编号㊁名称及产地见表1㊂1.2试验区基本概况、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1.2.1试验区基本概况试验于2020 2021年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头营试验基地进行㊂位于36ʎ45' N,106ʎ43'E,海拔1610m,黄绵土,年降雨量350~ 430m m,年平均气温6.8ħ,ȡ0ħ的积温是3000~ 4000ħ,无霜期135d左右,属于北温带半干旱气候[14]㊂2020年播前土壤的基本养分是全氮581 m g㊃k g-1,全磷是0.114%,全钾是1.01%,水解性氮47.5m g㊃k g-1,有效磷21.0m g㊃k g-1,速效钾161m g㊃k g-1㊂2020和202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具体见图1㊂4543第11期张晓娟等: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表1 苜蓿品种编号、品种名及产地T a b l e 1 T h en u m b e r ,n a m e a n do r i gi no f a l 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 编号A c c e s s i o nN o .名称N a m e 产地O r i gi n p l a c e 编号A c c e s s i o nN o .名称N a m e 产地O r i gi n p l a c e A -01D S 310F Y美国A -29W L 363HQ 美国A -02皇后2000R 美国A -30骑士美国A -03苜蓿王美国A -31阿迪娜美国A -04勇士美国A -32甘农7号中国A -05挑战者加拿大A -33龙牧801中国A -06德国大叶德国A -34W L 343HQ 美国A -07W L 168H Q 美国A -35W L 354HQ 美国A -08标靶美国A -36驯鹿加拿大A -09W L 353H Q 美国A -37甘农8号中国A -10擎天柱加拿大A -38柏拉图德国A -11T G 3美国A -394020加拿大A -12W L 440H Q 美国A -40宁苜1号中国A -13D r yl a n d 美国A -414030加拿大A -14阿尔冈金加拿大A -42三得利荷兰A -15W L 298H Q 美国A -43甘农3号中国A -16W L 366H Q 美国A -44M a g n u m C R 加拿大A -1742I Q 美国A -45中苜1号中国A -18劲能美国A -46W L 319HQ 美国A -19皇冠美国A -47甘农1号中国A -20T G 4美国A -48W L 168HQ 美国A -21南苜501美国A -49陇东苜蓿中国A -22岩石美国A -50赛特美国A -232010美国A -51康赛美国A -24W L -S Q T美国A -52普沃4.2美国A -25W L 440H Q 美国A -53大银河法国A -26巨能7美国A -543010美国A -27甘农6号中国A -55贝尼多来源不详A -28盐宝美国图1 试验地月均温及降雨量F i g .1 m o n t ha v e r a g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i t a t i o n i n t h e t e s t f i e l d1.2.2 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18穴),1行为1个重复(6穴)㊂材料分别于2020年5月10日按行穴播,每穴播种5粒种子,出苗后人工间苗,每穴定苗生长健壮植株1株,穴播株行距为80c m ㊂播种第2年(2021年)记载不同茬次的株高㊁分枝数㊁茎叶比㊁鲜草产量㊁干草产量㊁鲜干比㊁茎干重㊁叶干重,其中鲜草总产量㊁干草总产量㊁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都是指第一二茬草的总和,平均分枝数㊁平均茎叶比㊁平均鲜干比都是指一二茬草的平均值㊂具体数据记载方法参照于‘苜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5]㊂1.3 数据分析采用E x c e l 2016进行标准差(δ)㊁平均数(X -i )及变异系数(C R )的统计计算;采用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 s 多样性指数(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d i v e r s i t y in -d e x ,H )对品种的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具体是根据各性状的平均观测值与标准差进行性状等级划分,利用X -i ʃk δ(其中k =0,0.5,1,1.5,2)将各性状值划分为1~10级㊂H '=-ðP i ˑl n P i式中的P i 为某性状第i 级中包含的材料份数所占材料总分数的百分比;采用O r i gi n 2021软件进5543草 地 学 报第31卷行品种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 P S S19.0进行品种的主成分分析㊂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苜蓿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由表2可知,55个苜蓿品种的24个数量性状指标C R 平均值是15.31%,其中C R 较大的性状指标是第一茬分枝数㊁第一茬叶干重㊁第二茬鲜草产量㊁第一茬茎干重,分别是23.42%,20.92%,20.85%,20.60%,表明这4个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㊂C R 最小的是一二茬株高和和第一茬株高,分别是6.89%和8.07%,表明这2个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遗传性状较稳定,其余各性状指标的C R 介于9.52%~19.95%的范围内㊂24个性状指标的H '介于0.7143~0.8845之间,平均值是0.8020,其中大于0.8000的性状指标有13个,分别是叶总干重㊁第二茬叶干重㊁第一茬茎叶比㊁第一茬叶干重㊁鲜草总产量㊁第二茬干草产量㊁茎总干重㊁一二茬株高和㊁平均茎叶比㊁第二茬株高㊁第二茬分枝数㊁干草总产量㊁第一茬茎干重,分别是0.8845,0.8750,0.8498,0.8498,0.8341,0.8341,0.8341,0.8246,0.8233,0.8089,0.8089,0.8089,0.8089,表明以上性状的多样性比较丰富,最低的是第二茬鲜干比和第二茬茎叶比,都为0.7143,表明这2个性状指标的多样性较差㊂表2 55个苜蓿品种的性状参数表T a b l e2 T a b l eo f t r a i t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55A l 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性状T r a i t最大值M a x i m u mv a l u e 最小值M i n i m u mv a l u e 均值A v e r a g e v a l u e C R /%H '第一茬株高P l a n t h e i gh t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 /㎝81.4058.1070.238.070.7886第二茬株高P l a n t h e i gh t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80.4052.2065.6710.700.8089一二茬株高和S u mo f h e i g h t i n t h e 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s /㎝155.90112.60135.906.890.8246第一茬分枝数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 /个88.8028.6057.1523.420.7742第二茬分枝数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个117.2056.6086.7914.760.8089平均分枝数A v e r a ge n u m b e r of b r a n c h e s /个98.9048.8071.9714.570.7539第一茬茎叶比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1.680.851.2115.810.8498第二茬茎叶比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1.250.740.9413.090.7143平均茎叶比A v e r a ge s t e m -t o -l e af r a t i o 1.340.811.0811.890.8233第一茬鲜草产量F r e s h f o r ag e y i e l d i n th e fi r s t h a r v e s t /k g㊃株-11.600.671.0219.950.7837第二茬鲜草产量F r e s h f o r a g e y i e l d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k g ㊃株-11.070.280.6420.850.7837鲜草总产量T o t a l f r e s h f o r a g e y i e l d /k g㊃株-12.191.121.6616.580.8341第一茬干草产量D r y h a y y i e l d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 /k g㊃株-10.320.150.2319.240.7680第二茬干草产量D r y h a y y i e l d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k g㊃株-10.250.120.1815.370.8341干草总产量T o t a ld r y h a y y i e l d /k g ㊃株-10.540.270.4114.900.8089第一茬鲜干比F r e s h -t o -d r y ra t i o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 6.083.044.4213.710.7742第二茬鲜干比F r e s h -t o -d r y r a t i o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5.101.653.5414.070.7143平均鲜干比A v e r a g e f r e s h -t o -d r y ra t i o 4.913.073.9810.490.7395第一茬茎干重S t e md r y w e i g h t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 /k g ㊃株-10.180.080.1320.600.8089第二茬茎干重S t e md r y w e i g h t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k g ㊃株-10.140.050.0917.180.7994茎总干重T o t a l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 /k g㊃株-10.300.140.2116.200.8341第一茬叶干重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i n t h e f i r s t h a r v e s t /k g㊃株-10.160.060.1120.920.8498第二茬叶干重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i n t h e 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k g ㊃株-10.130.060.0916.480.8750叶总干重T o t a l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k g㊃株-10.270.120.2015.930.88452.2 相关性分析通过对一二茬株高和(x 1)㊁平均分枝数(x 2)㊁平均茎叶比(x 3)㊁鲜草总产量(x 4)㊁干草总产量(x 5)㊁平均鲜干比(x 6)㊁茎总干重(x 7)㊁叶总干重(x 8)8个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图2),得出鲜草总产量与干草总产量㊁平均鲜干比㊁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分别是0.75,0.41,0.73,0.66,干草总产量与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分别是0.94,0.92,茎总干重与叶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是0.74,平均分枝数与叶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相关系数是0.30,平均茎叶比与茎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相关系数是0.33,平均茎叶比与叶总干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相关系数是-0.33㊂通过以上性状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分枝数㊁鲜干比㊁茎与叶重量变化是影响苜蓿草产量的重要因素㊂6543第11期张晓娟等: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图2 性状之间的S pe a r m a n 相关性分析F i g .2 S p e a r m a n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m o n g tr a i t s 注:图中x 代表不同的性状指标,其中x 1~x 7分别是一二茬株高和㊁平均分枝数㊁平均茎叶比㊁鲜草总产量㊁干草总产量㊁平均鲜干比㊁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㊂*和**表示性状之间相关性显著(P <0.05)和相关性极显著(P <0.01)N o t e :x r e p r e s e n t e dd i f f e r e n t t r a i t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t h e f i g u r e ,w h e r e x 1t ox 7w e r e t h e s u mo f p l a n t h e i g h t i n t h e f i r s t a n ds e c o n dh a r v e s t s ,a v e r a g e 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 ,a v e r a g e 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 ,t o t a l f r e s h f o r a g e y i e l d ,t o t a l d r y h a yy i e l d ,a v e r a g e f r e s h -t o -d r y r a t i o ,t o t a l s t e md r y w e i gh t a n d t o t a l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r ew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t t h e 0.05l e v e l o r a r e m a r k a b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a t t h e 0.01b e t w e e n t r a i t s2.3 聚类分析利用O r i g i n 对55份品种材料的24个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U P G M A 法),并构建出了圆形聚类图(图3)㊂在欧氏距离为0.125时,55份品种被聚为3个类群(Ⅰ,Ⅱ,Ⅲ)(表3),且3个类群的聚类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其中第Ⅰ类群中有35个品种,来源于美国㊁加拿大㊁中国㊁德国㊁法国,占总品种的63.64%,这一类群第二茬分枝数㊁平均分枝数㊁第二茬茎叶比㊁不同茬次的鲜草产量㊁鲜草总产量㊁第二茬干草产量㊁第二茬鲜干比㊁第二茬茎干重较高,但不同茬次的株高㊁一二茬株高和㊁第一茬茎叶比较低,其特征是分枝数多㊁株高较低,鲜草产量较高,且鲜草产量高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第二茬分枝数及第二茬的茎干重㊂第Ⅱ类群中有18个品种,来源于美国㊁中国㊁加拿大㊁荷兰,占总品种的32.73%,这一类群不同茬次的株高㊁一二茬株高和㊁第一茬茎叶比㊁平均茎叶比㊁第一茬鲜干比㊁平均鲜干比较高,第一茬分枝数㊁平均分枝数㊁第二茬鲜草产量㊁鲜草总产量㊁不同茬次的干草产量㊁干草总产量㊁第二茬鲜干比㊁不同茬次的茎干重㊁茎总干重㊁不同茬次的叶干重㊁叶总干重较低,其特征是株高㊁鲜干比及茎叶比较高,且平均鲜干比㊁茎叶比高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第一茬草的鲜干比和茎叶比;在第Ⅲ类群中有2个品种,来源于美国,占总品种的3.64%,这一类群第一茬分枝数㊁第一茬干草产量㊁干草总产量㊁第一茬茎干重㊁茎总干重㊁不同茬次的叶干重㊁叶总干重较高,其特征是干草产量高,且干草产量高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第一茬分枝数㊁茎干重和叶干重㊂7543草 地 学 报第31卷表3 3类群24个指标均值T a b l e 3 A v e r a g e v a l u e o f 24i n d i c a t o r s i n3g r o u ps 性状T r a i t3个类群的均值A v e r a g e v a l u e o f t h r e e g r o u ps ⅠⅡⅢ第一茬株高F i r s t c r o pp l a n t h e i gh t /㎝73.9070.0269.50第二茬株高S e c o n d c r o pp l a n t h e i gh t /㎝68.3468.1663.56一二茬株高和S u mo f t h e 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h e i g h t s /㎝142.24138.18133.06第一茬分枝数F i r s t c r o p N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 /个54.4946.0864.41第二茬分枝数S e c o n d c r o p N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 /个80.2377.6093.83平均分枝数A v e r a g e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 /个67.3661.8479.12第一茬茎叶比F i r s t c r o p 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 1.311.291.14第二茬茎叶比S e c o n d c r o p 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 0.920.960.94平均茎叶比A v e r a g eS t e m -t o -l e a f r a t i o 1.111.131.04第一茬鲜草产量F i r s t c r o p f r e s h g r a s s y i e l d /k g㊃株-11.020.991.04第二茬鲜草产量S e c o n d c r o p f r e s h g r a s s y i e l d /k g ㊃株-10.620.590.67鲜草总产量T o t a l f r e s h g r a s s y i e l d /k g ㊃株-11.631.591.70第一茬干草产量F i r s t c r o p d r yg r a s s y i e l d /k g㊃株-10.220.230.24第二茬干草产量S e c o n d c r o p d r yg r a s s y i e l d /k g ㊃株-10.170.180.18干草总产量T o t a l d r yg r a s s y i e l d /k g㊃株-10.390.410.42第一茬鲜干比F i r s t c r o p f r e s h -t o -d r y r a t i o 4.514.314.47第二茬鲜干比S e c o n d c r o p f r e s h -t o -d r y r a t i o 3.623.363.62平均鲜干比A v e r a g e f r e s h -t o -d r y ra t i o 4.063.844.05第一茬茎干重F i r s t c r o p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 /k g ㊃株-10.120.130.13第二茬茎干重S e c o n d c r o p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 /k g ㊃株-10.080.090.09总茎干重T o t a l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 /k g㊃株-10.200.220.21第一茬叶干重F i r s t c r o p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k g㊃株-10.090.100.11第二茬叶干重S e c o n d c r o p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k g㊃株-10.090.090.10总叶干重T o t a l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 /k g㊃株-10.180.190.21图3 苜蓿品种聚类分析F i g .3 C l u s t e r a n a l ys i s o f 55A l 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 2.4 主成分分析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来提取主成分,结果发现24个性状指标中,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是87.83%(表4),其中第一主成分特征值是8.56,方差贡献率是35.68%,这一主成分中作用较大(特征向量值较大,且为正值)的指标分别是干草总产量㊁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㊁第一茬干草产量㊁鲜草总产量㊁第一茬茎干重㊁第一茬叶干重㊂第二主成分特征值是3.89,方差贡献率是16.22%,这一主成分中作用较大的性状指标分别是平均茎叶比㊁第一茬茎叶比㊁一二茬株高和㊁第二茬茎叶比㊁平均鲜干比㊁第二茬鲜干比㊁第一茬株高㊁第二茬株高㊂第三主成分特征值是3.03,方差贡献率是12.62%,这一主成分中作用较大的指标分别是第一茬鲜干比㊁平均鲜干比㊁第一茬鲜草产量㊁第二茬分枝数㊂第四主成分特征值是2.29,方差贡献率是9.56%,这一主成分中作用较大的指标是第二茬茎叶比㊁平均分枝数㊁第二茬鲜草产量㊂第五主成分特征值是1.73,方差贡献率是7.19%,这一主成分中作用较大的指标是第二茬株高㊁一二茬株高和㊁第二茬叶干重㊁第二茬干草产量㊂第六主成分特征值是1.58,方差贡献率是6.57%,这一主成分中作用较大的指标是平均分枝数㊁第一茬分枝数㊁第一茬茎叶比㊂8543第11期张晓娟等: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表455个苜蓿品种性状的主成分分析T a b l e4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t r a i t s i n55a l f a l f a v a r i e t i e s性状T r a i t P V1P V2P V3P V4P V5P V6第一茬株高F i r s t c r o pp l a n t h e i g h t/㎝0.3050.4520.143-0.4650.1650.23第二茬株高S e c o n d c r o pp l a n t h e i g h t/㎝-0.3500.4000.024-0.3600.543-0.109一二茬株高和S u mo f t h e 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h e i g h t s/㎝-0.0780.5740.104-0.5520.5080.058第一茬分枝数F i r s t c r o p 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个0.073-0.4950.2290.3830.1750.444第二茬分枝数S e c o n d c r o p 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个0.423-0.2160.4070.2840.3020.380平均分枝数A v e r a g en u m b e r o f b r a n c h e s/个0.305-0.4480.3950.4180.2960.516第一茬茎叶比F i r s t c r o p S t e m-t o-l e a f r a t i o-0.0140.658-0.4200.0690.1090.423第二茬茎叶比S e c o n d c r o p S t e m-t o-l e a f r a t i o0.0270.563-0.2660.503-0.2170.063平均茎叶比A v e r a g eS t e m-t o-l e a f r a t i o0.0030.764-0.4420.294-0.0230.347第一茬鲜草产量F i r s t c r o p f r e s h g r a s s y i e l d/k g㊃株-10.6450.2740.576-0.155-0.0290.086第二茬鲜草产量S e c o n d c r o p f r e s h g r a s s y i e l d/k g㊃株-10.7400.228-0.1000.4020.128-0.359鲜草总产量T o t a l f r e s h g r a s s y i e l d/k g㊃株-10.8350.3130.3790.0790.040-0.109第一茬干草产量F i r s t c r o p d r yg r a s s y i e l d/k g㊃株-10.8880.0460.096-0.277-0.2970.145第二茬干草产量S e c o n d c r o p d r yg r a s s y i e l d/k g㊃株-10.747-0.151-0.3960.1780.406-0.228干草总产量T o t a l d r yg r a s s y i e l d/k g㊃株-10.983-0.035-0.108-0.122-0.0340.004第一茬鲜干比F i r s t c r o p f r e s h-t o-d r y r a t i o-0.2630.3470.7180.1330.266-0.146第二茬鲜干比S e c o n d c r o p f r e s h-t o-d r y r a t i o0.2730.4930.3080.398-0.293-0.271平均鲜干比A v e r a g e f r e s h-t o-d r y r a t i o-0.0280.5460.7050.3340.019-0.267第一茬茎干重F i r s t c r o p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k g㊃株-10.8290.274-0.050-0.247-0.2460.282第二茬茎干重S e c o n d c r o p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k g㊃株-10.6800.105-0.4640.3450.292-0.175茎总干重T o t a l s t e md r y w e i g h t/k g㊃株-10.9190.252-0.238-0.038-0.0600.137第一茬叶干重F i r s t c r o p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k g㊃株-10.817-0.2300.252-0.269-0.310-0.038第二茬叶干重S e c o n d c r o p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k g㊃株-10.685-0.376-0.263-0.0150.448-0.240总叶干重T o t a l l e a f d r y w e i g h t/k g㊃株-10.903-0.3430.050-0.196-0.001-0.143特征值E i g e n v a l u e8.5633.8943.0292.2931.7261.576贡献率C o n t r i b u t i o n r a t e/%35.68016.23312.6199.5557.1906.565累计贡献率C u m u l a t i v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r a t e/%35.68051.90364.52274.07781.26887.833注:表中的P V表示主成分,其中P V1~P V7表示第一主成分至第七主成分N o t e:T h eP Vi n t h e t a b l e d e n o t e s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s,w h e r eP V1t oP V7d e n o t e t h e f i r s t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t o t h e s e v e n t h3讨论3.1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或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㊁作物育种及其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16]㊂其表型的遗传多样性是群体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反映[17]㊂植物的表型性状是由环境和遗传物质共同作用之后呈现的,因此,只有当材料在同质环境下,表型性状的变异才可以为材料的遗传变异提供重要线索[18-19]㊂在本研究中,引进的材料以品种为单位集中统一种植在同一大田,同一环境之下,并且为了减少误差,在大田中设置了3次重复,从而进行表型指标的调查,这种调查方法与花生㊁鹰嘴豆等作物资源[20-21]的调查方法基本一致㊂作物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越大,其遗传多样性越丰富,选择优良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20]㊂在本研究中,通过对55份品种的24个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研究,发现第一茬分枝数㊁第一茬叶干重㊁第二茬鲜草产量㊁第一茬茎干重㊁第一茬鲜草产量㊁第一茬干草产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9%,变异范围较大,离散程度较高,这与杨婉君等[11,13,2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这6个指标也是高产苜蓿品种选育所需要考量的重点指标㊂因此,在高产苜蓿品种培育中,可通过对这些茬次的以上性状进行重点选择㊂3.2相关性分析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仅能评价次要性状对主要性状的遗传增益效应,还对2种以上性状联合选择的可行性及主要性状的表观选择和遗传改良间接改良次要性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3-24]㊂本研究对8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鲜草总产量与干草总产量㊁平均鲜干比㊁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草总产量与茎总干重㊁叶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总干重与叶总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分枝数与叶总干重,平均茎叶比与茎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的相关性说明苜蓿草产量的增加,茎与叶的增加同等重要,这与杨婉君等[11,25-27]研究结果相同㊂平均茎叶比与叶总干重呈9543草地学报第31卷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苜蓿茎的过度生长,影响叶的增大与增多,与杨婉君等[11]的结果基本一致㊂一二茬株高和与产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与胡莎莎[28]的株高越高,产量越高的结果不同,可能与试验的地理位置㊁测定时间㊁栽培措施及气候环境等条件有关㊂3.3综合评价在苜蓿定向选育中,对材料进行相似分类,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种质在遗传改良中的优势互补,从而有效指导遗传育种[29]㊂在进行相似材料的分类分析研究中,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科学客观[30]㊂张锦豪等[31]将60份藜麦种质资源聚成了3大类群,筛选出了株高高㊁茎秆粗壮㊁有效分枝多等综合性状好的材料㊂康泽然等[32]将20份绿豆种质资源聚成了5大类群,筛选出了单株产量㊁单株荚数表现最佳的材料㊂耿小丽等[33]将130份燕麦种质聚成了5个类群,筛选出了籽粒型燕麦优良亲本材料和综合性状优,可直接引种或筛选高产饲用型燕麦,以及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㊂在本研究中,采用聚类的方法将55个品种聚成了3个类群,其中每一类群都有独特的特征特性,尤其表现在分枝数㊁鲜草产量㊁株高㊁鲜干比㊁茎叶比㊁干草产量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方面,第Ⅰ类群的品种分枝多,植株低矮,鲜草产量高,第Ⅱ类群的品种植株高大,鲜干比和茎叶比高,第Ⅲ类群的品种干草产量高㊂为选育高产的苜蓿新品种,可在类群Ⅰ㊁类群Ⅱ中选择性状优良品种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互补杂交利用,第Ⅲ类群的品种可直接在生产中应用,也可作为高产㊁优质品种选育中的亲本材料进行遗传改良㊂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方式将原始指标简化成较少的几个主成分,且这几个主成分能清楚明显的反映出原始性状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大部分信息[34-35],目前在作物育种上被广泛应用㊂本研究将24个性状指标简化成6个主成分,且这6个主成分反映了原有变量信息的88.41%,其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五主成分可称为产量构成因子,在产量构成因子中,茎干重㊁叶干重和株高的特征向量大于其他表型性状,这与前面性状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吴欣明等[13]的研究一致㊂4结论本研究对55个苜蓿品种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发现品种性状之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㊂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苜蓿的分枝数㊁鲜干比㊁茎与叶重量㊁株高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其可作为宁夏南部半干旱区高产苜蓿育种的重要指标㊂聚类分析划分出的3类材料特征特性明显,其中Ⅰ,Ⅱ类中的品种可作为高产苜蓿育种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挖掘和互补利用,Ⅲ类材料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或进行高产㊁优质品种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以上的聚类结果能为后续苜蓿品种创新利用㊁品种选育及引种奠定基础㊂参考文献[1]支旭欣,张帆,杨青川,等.紫花苜蓿镰刀菌根腐病抗病种质资源筛选[J].中国草地学报,2022,44(4):104-112[2]田政,杨正禹,陆忠杰,等.4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酸铝适应性与耐受性评价[J].草业学报,2023,32(3):142-151 [3]闫冬,王英哲,郭强,等.20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苗期耐铅性评价[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9):123-128[4]赵牧其尔,王志军,包健,等.7个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综合表现评价[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16):94-101,139 [5]陈冬立,宝力德,杜建材,等.31份苜蓿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3,35(2):19-23 [6]陶雅,孙启忠,徐丽君,等.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态势与面临的挑战[J].草原与草业,2022,34(1):1-10[7]朱寒冰,金璟.粮食安全视角下苜蓿饲草产业发展实证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2,43(4):73-79[8]马紫薇,牛陆,杨向东,等.油莎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草地学报,2022,30(8):2135-2143 [9]张凡,刘国涛,杨春玲.620份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22,54(3):15-21 [10]陈晓杰,张建伟,杨保安,等.中国冬小麦微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4):14-20[11]杨婉君,潘香逾,王秀华,等.119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20(6):17-22 [12]耿慧,徐安凯,刘卓,等.国内外苜蓿品种性状分析与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89-16291 [13]吴欣明,郭璞,池惠武,等.国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品质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1):103-111 [14]陈彩锦,金学平,马克成,等.宁夏南部山区不同苜蓿品种引种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7):141-144[15]李鸿雁,王宗礼.苜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31[16]卢新雄,辛霞,尹广鹍,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理论与实践[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1):1-10 [17]孟珊,徐婷婷,朱小品,等.江苏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3,24(2):419-436 [18]李陈建,孙玉兰,王玉祥,等.50份黄花苜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22,45(3): 173-181[19]毕玉芬,曹致中.苜蓿属植物遗传变异和分类的研究概况[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2):101-1050643第11期张晓娟等: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20]徐志军,吴小丽,胡小文,等.33份引进花生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在粤西地区的适应性初步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7):1885-1895[21]黄贵斌,关耀兵,牛永岐,等.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12个主要农艺性状综合鉴定评价[J].作物杂志,2023(1):6-13 [22]于林清.苜蓿种质资源系统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24-26[23]周瑜,李泽碧,黄娟,等.高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22(3):654-664 [24]李赢,刘海翠,石晓旭,等.398份裸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3,24(5):1311-1320[25]陈艳.七个苜蓿品种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2(5):76-78[26]吕汝婕.不同苜蓿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16-17[27]丁小琴,刘佰强,王金涛,等.32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比较研究[J].饲料研究,2022,45(18):109-113[28]胡莎莎.15个紫花苜蓿(M 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 L.)品种在南京地区光合及生产性能比较[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35-36[29]李祥栋,潘虹,陆秀娟,等.薏苡属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1):229-238 [30]魏广伟,阳慧怡,王敏,等.芝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8):122-130 [31]张锦豪,王树彦,杨恩泽,等.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22,44(12):37-46 [32]康泽然,王晓磊,魏云山,等.绿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㊁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2, 50(21):36-41[33]耿小丽,张榕,张少平,等.130份燕麦种质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评价[J].草业科学,2020,37(10):2022-2034 [34]吴海艳,旦增桑布,曲珍,等.20份穗花韭种质资源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草地学报,2022,30(11):2949-2958[35]刘林娅,黄亚成,杨那,等.81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2(9):1-16(责任编辑彭露茜)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