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四海山林场杨桐育苗造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淡永嘉县岩坦镇经济树种杨桐开发利用前景戴秀梅(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永嘉325115)阐述杨桐的形态生物学特征及自然分布,总结了杨桐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前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杨桐提供科学依据。
杨桐;开发利用;前景;永嘉县岩坦镇山、龙胜、贺县、全州、蒙山)、四川(合川,南川、灌县、秀山),贵州(遵义、习水、江口、榕江)等地区。
日本也有分布。
多生于海拔100~1300m ,喜生长于湿润、肥沃、庇荫之地,自然分布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区,在浙江省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山区县。
3杨桐的经济价值高永嘉县岩坦镇石阵村附近的山里,植被茂密,其中有种野树叫“杨桐”,这种树在村民眼中毫无价值,连烧火都懒得用它的枝叶,直到十几年前,有客商来永嘉收购“杨桐叶”,才开始有村民上山摘叶子,但还是没人知道,这种既不入药也不能泡水喝的杨桐叶有什么用。
过了4~5年,随着来买“杨桐叶”的客商越来越多,村民才了解到,原来这种“杨桐叶”竟然是出口到日本、韩国的紧俏货,竟是日本人眼中的“神木”,是一种供神祭祖的吉祥物。
人们将采摘下来的杨桐枝叶,利用其侧枝对生、常绿等特点,加工成7枝、9枝、13枝等为一束的“仙枝”,来祭神拜佛,是日本民间祭神用的必需品。
日本人觉得,用杨桐祭神可以驱灾辟邪,因此,不但祭祀活动中用杨桐“上供”,就是在生日和婚礼上,人们也会送个杨桐叶衬托的花篮,表示祝福。
平常日子,日本家庭喜欢把杨桐叶插在花瓶里装饰,用量很大,年需求量达4亿束以上,且多数需要进口。
4杨桐的利用前景由于永嘉县岩坦镇石阵村一带的高山气候非常适合杨桐生长,这里的野生杨桐叶格外鲜绿饱满,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一路上涨,除每年5~6月份为生长期外,其它时间都可以采摘。
问题也随之出现,野生杨桐树虽然多,但也经不起村民毫无节制地采摘。
由于村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采摘训练和基本的林业知识,采摘过度,一些杨桐几乎被采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对野生杨桐造成不小的伤害,甚至连当地的植被都遭到破坏。
DOI:10.19904/14-1160/s.2021.06.048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周振朋(铁岭市国有昌图付家机械林场,辽宁铁岭112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急需变革,特别是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方法等方面,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培育出优质的树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从而为林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方法;措施文章编号:1005-2690(2021)06-0099-02中国图书分类号:S725文献标志码:B林业的发展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
在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林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苗木的生长质量偏低,成活率也不高。
因此,应该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创新,利用科学的育苗技术和方式,开展种植工作,以此提高造林的水平。
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及时纠正,为林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林业最早发源于欧洲,在19世纪末,林业科学取得了诸多成就,并且拥有了许多专业领域的著作。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林业的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理论知识,林业科学始终在不断地发展。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涉及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在造林工程中,种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种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自然环境正在逐渐恶化,这对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生产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人们越来越关注造林工作,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借助多种造林方式,提高造林工程的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1]。
2林业育苗技术2.1种子处理技术林业的育苗工作中,种子的筛选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在筛选种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风选、水选等,可以清除掉劣质种子,保证出苗率。
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开发建议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49科449属681种,按药物作用特点和主要功效,分为清热解表药、祛湿药、温中理气药等11类,并提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四海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分类;开发利用;建议;浙江永嘉;四海山森林公园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北部,是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
它是在四海山林场的基础上于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面积25 km2,森林覆盖率达97.0%,四海山森林公园素有“清凉世界”、“绿色迷宫”、“永嘉承德”之称。
因林如海、花如海、雾如海、雪如海而得名。
现对四海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四海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1四海山森林公园自然概况四海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位于东经120°43′~120°48′,北纬28°29′~28°34′,地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地质为晚侏罗纪,园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其平均海拔750 m,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达1 196.7 m。
土壤大部分为凝灰岩、花岗岩发育的黄壤土,主要分布在800 m以上,少部分为红壤土类,分布在800 m以下,气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度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温18.2 ℃,年平均降水量1 698 mm,无霜期210 d,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2植物种类和药用植物资源分类根据调查结果整理统计,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有162科,568属,1 061种,其中蕨类25科,46属,88种,裸子植物门5科,12属,20种,被子植物门132科,75属,120种,可供药用植物149科,449属,681种[1-2],根据中草药有关文献[3-5],将四海山森林公园681种药用植物归为解表药、清热药和泻下药等11类。
永嘉县四海山林场杨桐育苗造林技术摘要阐述了杨桐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分布,总结了其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杨桐提供依据。
关键词杨桐;形态特征;分布;播种育苗;浙江永嘉;四海山林场杨桐(Cleyera japonica)又名红淡比,是山茶科红淡比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种,多年来在我国一直没有被开发利用,但日本人利用其侧枝对生、常绿等特点,加工成7枝、9枝、13枝等为一束的“仙枝”,来祭神拜佛,是日本民间祭神用的必需品,被誉为“神木”,年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由于出口日本的杨桐数量逐年增多,使本来资源就不多的浙江省资源越来越少。
四海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设立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地质为晚侏罗纪,园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海拔1 000 m 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达1 196.7 m,森林覆盖率达97%。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2 ℃,年平均降水量1 702.2 mm,无霜期212 d,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人工栽培杨桐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为能够充分开发四海山林场资源,利用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林场从2003年开始,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杨桐人工育苗造林。
现将人工栽培杨桐技术介绍如下,以供林农参考。
1 杨桐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杨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度3~6 m。
树皮薄,灰褐色,光滑不裂,幼枝圆柱形、光滑无毛[1]。
一年生枝绿色,二年生枝呈灰色或灰褐色,顶芽极显著,单叶互生,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侧脉上面不明显。
花初夏开放,白色,通常3~6朵簇生于小枝上部叶腋,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瓣长圆形,雄蕊多数,花药有透明刺毛,子房上位,2~3室,柱头2~3浅裂[2]。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摘要介绍了杨树林间复合种植的几种模式,总结了杨树造林技术,以期促进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
关键词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造林技术1林间复合种植模式1.1林-苗复合经营造林后,2~3年内,在林下大行距间进行培育林苗。
育苗品种按各地造林绿化任务而定。
如:为满足发展意杨产业需要,可培育NL-351杨、35杨、1388杨等,育苗株行距为30cm×50cm,或25cm×60cm,育苗4.50~5.25万株/hm2(为苗圃育苗量的70%~80%),也可培育绿化苗。
林分郁闭度大后,可进行林-菌或林-牧经营。
1.2林-农复合经营杨树林下套种小麦、油菜、黄豆、花生等。
前2年粮食产量不受影响,第3~4年产量稍有下降。
林内光照不足时,秋季间种一季油菜、蔬菜,或种耐阴的牧草,养鸡、鹅、羊或鱼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加工能力,种植草莓、生姜、耐阴中药材及其他耐阴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
1.3林-药复合经营意杨林下间作药材,由于大多数药材经济价值较高,收益较大。
林下间作的药材品种主要有芍药、天麻、白术、贝母、板蓝根、薄荷、山药、金银花等。
林药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蔽荫条件,以防夏季烈日高温伤害。
对于贝母、白术等偏阴性植物,可为其提供阴湿的环境。
同时,林下间作药材大多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肥力,促进林木速生。
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能使林下种植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
据资料:在稀疏林下间种白术,种植15万株/hm2以上,干白术产量可达1 500~2 250kg/hm2;在不能间种小麦的林下间种板蓝根,可收获鲜根4 500~6 000 kg/hm2;林下间种芍药,种植3年后收获,可产6 000~7 500 kg/hm2。
1.4林-菜复合经营意杨林下套大棚,棚内每年可种植2季辣椒或套种西瓜、甜瓜、马铃薯等。
1.5林-渔复合经营利用滩地或低洼地进行开沟抬田,垛面栽植意杨,林下套种农作物或牧草,沟内饲养鱼、虾等。
杨树育苗技术及管理措施作者:刘利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期速生杨材质好,生长迅速,抗寒抗病能力强,杨树适用于用于造纸、制作板材、木浆等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改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错的选择,被当地称为“发财树”。
发展速生杨树技术,扩大了林业面积,不仅能能加大绿化面积的林业数量;同时能快速解决了当地林业资源短缺的现状,对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
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平山林场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部,距阿城区45公里,行政区划隶属阿城区平山镇管辖。
地理位置为东经27°14′35″~127°30′21″,北纬45°10′52″~45°24′21″。
施业区分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平山镇及林场场部周围;另一部分在西泉眼水库周围,距场部25公里,内含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中部是省林业科学院平山野生动物饲养场。
林场东部、东北部与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尚志市、五常市相接,西部与小岭林场相邻,北部与中和林场相邻。
速生杨树属于黑杨派无性系,品质优良,非常适合北方气候条件。
黑龙江省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
是营造速生林优先地区之一。
在营林建设当中,速生杨较高的成活率和快速的生长特点非常适于北方地区推广。
营林建设不仅能够对木材的供应提供保障,而且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助益良多。
杨树是较为常见的树种类型。
在本文中,将就杨树营林育苗技术与杨树管理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1杨树育苗技术1.1林地选择。
杨树的种植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不高,因此具有了较大的空间选择。
杨树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地带,如果在风口建苗圃,则需在向风一侧建防风林带。
在实际营林中按照择地标准进行地点的选择,如需建造防护林,则要做好田地分布情况的考虑,尽可能减少林地占用的情况下,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以南北走向沿着沟壑以及道路进行种植,在靠近水文环境分布的区域进行种植,做好道路两旁砂石以及泥土的稳固,减少可能对路基的侵蚀情况发生,增加沙壤土中的栽植,对原有土壤结构进行良好的改善。
永嘉县四海山林场高山杨梅栽培管理技术及发展思路摘要介绍四海山林场高山杨梅栽培管理技术,并提出四海山林场今后发展高山杨梅的思路,以提高高山杨梅种植水平。
关键词高山杨梅;栽培管理;四海山林场;浙江永嘉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18-02永嘉杨梅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四海山林场是永嘉杨梅主要产区,过去主栽本地杨梅,种植最多的区域是大楠溪岩头枫林等地,而最负盛名的为古庙罗川梅,早在清末年间产品便驰名浙闽一带。
近几年来,由于四海山林场领导重视高山杨梅的发展,目前全林场栽培面积达533.33 hm2,产量达2 500 t,产值800万元。
由于种植杨梅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单株产量逾100 kg)的项目,高山杨梅生产的蓬勃发展,对增加林场收入,促进林场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 自然概况四海山林场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地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地质为晚侏罗纪,林场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海拔1 000 m 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海拔达1 196.7 m,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带谱明显,森林覆盖率达97%。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2 ℃,年平均降水量1 702.2 mm,无霜期212 d,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复杂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高山杨梅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四海山林场高山杨梅栽培管理技术2.1 栽植地选择四海山林场是永嘉杨梅主要产区,具有高山杨梅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根据杨梅的生长习性,高山杨梅基地选择海拔500 m 以上、800 m以下的山坡地,以坡度30°以下、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含有石砾、ph值在4.5~6.0的酸性或微酸性红黄土壤为宜。
2.2 杨梅栽培技术栽植前进行整地,以为杨梅成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整地的同时,将有机肥料和表土翻入底层,底土翻到表层,清除土壤中的柴梗、石块等杂物。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6)山桐子的育种与栽培技术探讨谭 覃贵州宸宇生态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 山桐子经济价值高,观赏性强,但栽培时种质较差,栽培中易出现问题,导致减产。
为了有效增加山桐子的种植数量,要深入研究其栽培技术,从而为我国林业发展作出贡献。
主要研究了山桐子育种方法、技术及相关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提高山桐子产量与成活率,最终提高山桐子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山桐子;育种;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049-03山桐子为大风子科桐子的一种,落叶乔木,高达10多m,树姿雄伟挺拔,枝叶繁茂美丽,树干通直挺直,树皮呈紫黑色,是全国许多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种树种,木材材质较疏松,可以用于建筑、家具等创作,还是油料树种。
由于山桐子的造型较优美,还可应用于园林绿化。
山桐子的生长环境较特殊,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和适宜的水分条件;喜光照,不耐荫蔽,较喜肥沃、疏松的酸性或中性土壤[1-2]。
山桐子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树皮富含单宁、鞣质等成分,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强的疗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籽粒含油率极高,不但能够用作扶贫的经济效益树木,还能够改善国内60%以上食物油依靠输入的情况。
此外,山桐子还是荒山造林、园林绿化的理想选项。
目前,我国对山桐子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于加工产品,而对其良种培育研究较少[3-4]。
1 山桐子栽培技术1.1 选择苗圃地通常在对松树进行相关的育苗栽培前,应先做好育苗地的选择工作。
具体而言,首先,山桐子幼苗对强光缺乏抵抗力,容易受到伤害,应立足于山桐子生长特点和习性选择合适的苗圃地。
在选择苗圃地时,应确保其具有半阴半阳的特性,避免幼苗受到强光的影响。
其次,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且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地域。
采用深翻的方法清理土壤,确保土壤平整。
苗木栽植前,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彻底清除土壤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虫卵,消灭病原菌与害虫;整地时,施基肥,土壤较干旱时应适时灌水,确保水分充足[5]。
永嘉县2023-2024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国办明电12002〕5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重新修订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生发〔2018〕117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科学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指导意见》(林生发[2023)30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护我县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根据《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23年版)》、《浙江省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浙林绿(2023)77号)等规定,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森林资源及松林资源概况永嘉县地处浙江南部山区,全县土地总面积401.64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09.62万亩,占总面积的77.09%,全县森林覆盖率74.90%,活立木蓄积量1332.95万立方米,优势树种为马尾松的小班面积82.55万亩,树种组成含马尾松的小班面积245.28万亩。
(二)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1.总体情况。
根据2023年秋季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结果显示,我县松材线虫病疫情涉及全县19个乡镇(街道)(溪下乡未发生,瓯北街道、黄田街道、正江山林场、四海山林场实现无疫情),发生面积39.1233万亩,占全县有松林面积的15.95%,发现松枯死木15.7254万株(其中即现即清已除治4.0944万株)。
2.疫情分布区域。
通过连续多年的防治,虽然疫情连年下降,但因全县松林面积广、体量大,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瓯北街道、黄田街道、正江山林场、四海山林场实现无疫情;北城街道、枫林镇、鹤盛镇、大若岩镇、云岭乡等中部、东部地区疫情已大幅下降,枯死松树呈片状或零星状分布;碧莲镇、巽宅镇、金溪镇、界坑乡等西部地区,疫情仍呈高发态势,枯死松树数量下降慢。
杨树育苗及植树造林技术作者:左深滨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6期左深滨杨树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的各地均有分布,是用于防护林、用材林造林的主要树种。
栽植杨树不仅可以增加林业经济收入,还会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对杨树育苗及植树造林技术进行了介绍。
1、苗圃选择应将苗圃地建立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块,而且要求土层的厚度不低于80厘米,地下水位不超过1米,土壤中的钙质丰富。
良好的土壤和地理条件,可为育苗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2、苗圃整地苗圃地确定后要对地块进行全面整理。
整地前首先对地块进行清理,将地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翻地前在地表撒施肥料作为底肥。
肥料主要为腐熟的有机肥,每公顷用有机肥40吨左右,也可以用复合肥作为底肥,每公顷用复合肥750公斤左右。
施肥后对地块进行翻耕,翻地深度在30-35厘米,随翻地将底肥与土壤混拌在一起。
翻地后应及时将地耙平、耙细,防止跑墒。
然后制作育苗床,规格为高30厘米,宽120厘米,两床间留50厘米宽的行道,用于苗床管理和排水。
3、制作插穗在杨树育苗中,多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扦插繁殖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以生产出较多的苗木。
用于采集插穗的母树应为一年生的平茬苗,在母树上选择长势粗壮、苞芽多而饱满、无病无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每段插穗的长度为15厘米左右,插穗上至少要有3个苞芽,最上端的苞芽距切口1.5厘米左右。
4、扦插春季土壤解冻以后即可进行扦插,应在适期内尽量将扦插时间提前,有利于提高杨树苗的成活率。
扦插时要保持插穗垂直,插入的深度要适宜,插穗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上端露出土壤2厘米左右,将最上部的苞芽露出土外。
扦插完成后要及时浇透水,充足的水分有以利于插穗迅速生根萌发。
5、管理插穗入土后的一个月时间是扦插苗的生根期,初期主要靠利用自身具有的养分萌芽,但并未生根,以从下部切口处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来维持发育生根的需要。
关于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措施的思考发表时间:2020-12-30T02:42:20.196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7期作者:冯海明1 张翠娟2 王志明3 [导读]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招远市种苗站1 招远市国有罗山林场2招远市森林防火巡护中心3 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推动林业生产发展,在林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造林技术和育苗技术,才能提高林木栽种的成活率。
本文主要阐述了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方法;综合措施一、林业育苗技术应用分析1.种子选取当前,为了对林木种植质量以及种子发芽成功率进行控制,相关林业管理部门要注重提高种子采购关注度。
实际采购的种子颗粒饱满且具有良好的抗病性,种子生产厂家各项手续具备,业务正规,能对种子生产多项证明进行规范化检查,防止生产出较多颗粒不饱满及质量较低的种子,还要对采购的种子进行性能检测。
全面检测之后确保其质量合格才能进行播种,有助于提高种苗生长出芽率与生长质量。
2.种子催芽为了全面提升种子整体出芽率,要对采购的种子展开催芽操作,选取的催芽方式主要是通过温热水对种子进行适度浸泡,定期应用温水对种子淘洗。
通过适度温度浸泡能促使种子外部皮层均匀绽开,有助于提高种子出芽率。
在操作实践中,要注重在容器中倒入种子以及热水,对种子量与热水量比重进行控制,正常情况下控制在1∶2。
在热水浸泡以及温水冲洗中能优化种子出芽率,或是选取去蜡去油法,能集中清除种子表层存有的较多油性物质以及蜡性物质。
在去蜡过程中要将种子放入到70℃溶液中,充分浸泡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技术人员人工操作能集中清除种子表层存有的较多蜡物质、油物质。
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北部,是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八大景区之一。
它是在四海山林场的基础上于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面积25km 2,森林覆盖率达97.0%,四海山森林公园素有“清凉世界”、“绿色迷宫”、“永嘉承德”之称。
因林如海、花如海、雾如海、雪如海而得名。
现对四海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四海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1四海山森林公园自然概况四海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位于东经120°43′~120°48′,北纬28°29′~28°34′,地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地质为晚侏罗纪,园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其平均海拔750m ,海拔1000m 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达1196.7m 。
土壤大部分为凝灰岩、花岗岩发育的黄壤土,主要分布在800m 以上,少部分为红壤土类,分布在800m 以下,气候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度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温18.2℃,年平均降水量1698mm ,无霜期210d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2植物种类和药用植物资源分类根据调查结果整理统计,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有162科,568属,1061种,其中蕨类25科,46属,88种,裸子植物门5科,12属,20种,被子植物门132科,75属,120种,可供药用植物149科,449属,681种[1-2],根据中草药有关文献[3-5],将四海山森林公园681种药用植物归为解表药、清热药和泻下药等11类。
2.1清热解表药清热药,性寒凉,能清解里热。
解表药,多为辛味,能通过汗解除表邪。
两者有相似之处,把它们合为一类,主要有翠云草、贯众、鱼腥草、青箱、白蔹、地菍、夏枯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野菊、蒲公英、大青、半边莲、射干、淡竹叶、野葛、石荠苧、紫苏、薄荷、白马骨、石胡荽、谷精草、苍耳等种。
永嘉县四海山林场杨桐育苗造林技术摘要阐述了杨桐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分布,总结了其播种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杨桐提供依据。
关键词杨桐;形态特征;分布;播种育苗;浙江永嘉;四海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92.05;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70-01
杨桐(cleyera japonica)又名红淡比,是山茶科红淡比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种,多年来在我国一直没有被开发利用,但日本人利用其侧枝对生、常绿等特点,加工成7枝、9枝、13枝等为一束的“仙枝”,来祭神拜佛,是日本民间祭神用的必需品,被誉为“神木”,年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由于出口日本的杨桐数量逐年增多,使本来资源就不多的浙江省资源越来越少。
四海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设立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地质为晚侏罗纪,园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达1 196.7 m,森林覆盖率达97%。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2 ℃,年平均降水量1 702.2 mm,无霜期212 d,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人工栽培杨桐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为能够充分开发四海山林场资源,利用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林场从2003年开始,选择不同的
立地条件进行杨桐人工育苗造林。
现将人工栽培杨桐技术介绍如下,以供林农参考。
1 杨桐形态特征及其分布
杨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度3~6 m。
树皮薄,灰褐色,光滑不裂,幼枝圆柱形、光滑无毛[1]。
一年生枝绿色,二年生枝呈灰色或灰褐色,顶芽极显著,单叶互生,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侧脉上面不明显。
花初夏开放,白色,通常3~6
朵簇生于小枝上部叶腋,萼片卵形或近圆形,花瓣长圆形,雄蕊多数,花药有透明刺毛,子房上位,2~3室,柱头2~3浅裂[2]。
浆果球形至长卵形,熟时黑褐色,种子多数。
花期7月,果期11月。
杨桐喜生长于湿润、肥沃、庇荫之地,自然分布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在浙江省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山区县,在台湾、日本及韩国等地也有分布。
在四海山林场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阴坡的山谷、溪边、林下疏林,在红壤及黄壤的山地上生长良好[3-4]。
2 育苗造林技术
2.1 种子采收及处理
杨桐的花期在5月,成熟期一般在11月中旬,果实为浆果,直径为2.5~3.5 mm,果实内部的种子形状似神丹丸,粒较小,数量通常为7~15粒。
当果实的颜色由绿变黄,最后变为黑色、果实的表面呈现光泽时即为成熟,此时的果实易遭到鸟害,应及时进行采
收。
果实采收后,尚有20%的果实为青色时,应进行后熟堆放处理,一般堆放5~7 d即可,用手将果实搓烂(动作要轻,以防破坏种子),然后用清水将果肉除去得到净种。
再经0.5%高锰酸钾浸种3~5 d消毒,将种子捞出在清水中漂洗、阴干至种皮干燥,选择阴凉处进行湿沙贮藏。
贮藏到翌年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育苗[5]。
2.2 播种育苗
根据杨桐生长的特点,其育苗圃地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深厚、排灌良好、坡度在5°以下,有侧方庇阴或造林更新后的黄壤山地作为苗圃地。
播种时间以2—3月为宜,播种前进行选种、净种后进行消毒,再用清水漂洗,晾干后即播。
播种前用生石灰、多菌灵对育苗地消毒并施足基肥,可用复合肥600 kg/hm2。
播种时采用开沟条播的方法进行,但育苗地必须细致整地,种子用细沙拌种均匀播下,播种量为100~150 kg/hm2,播种后及时覆盖1层火烧土,一般覆土的厚度应为种粒直径的2~3倍,随后在床面上再覆盖1层稻草,以防日晒和雨水的冲刷[6]。
播种后最早10 d 即有部分出土,应加强对杨桐苗的田间管理。
苗木出齐后需搭阴棚遮荫,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一年生苗平均生长量达16.2 cm,最高达30 cm。
2.3 扦插育苗
杨桐穂条应选择树冠中上部阳光照射充足、发育健全的春梢,要求生长健壮、发育充实、品质良好、无病虫害、芽饱满的木质化硬枝或半木质化嫩枝的枝条为宜。
采集时间一般在阴天或早晨进
行,穗条采回后及时剪穗扦插。
枝条剪成4~5 cm的插穗,每根插穗应有2~3个芽,下端平口或马蹄形,上端在顶部腋芽以上5 mm 处斜剪,只保留顶端1~2片叶,其余叶剪去。
要做到切口光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每根插穗应保证1~2对腋芽,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待插。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交通方便、坡度在5°以上的砂质壤土作为扦插圃地,扦插前进行整地和做床,做床后采用黄心土铺盖苗床,厚度为5~8 cm,用水喷透床面,在插床上用竹木签插孔,深度为2 cm左右,采用直插方式将插条垂直放入孔内,用手将孔轻压封实。
插后一定要一次性浇透水,以苗床不能渗透为宜。
一般可插225万株/hm2左右,扦插30 d后插穗基部形成愈伤组织,插条陆续发根后,要做好水分管理,适时进行除草。
杨桐扦插后40~50 d开始发根,80 d时已大量生根,扦插成活率可超过95%,当年平均新梢的高度即可长至超过20 cm,为今后大面积人工造林提供苗木。
2.4 造林
在四海山林场主要采用多树种庇荫杨桐混交的方式进行同期造林。
可用于庇荫的树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柳杉、桂花等,采用隔行种植,杨桐造林采用团状法,距离庇荫树种根基1.1 m处放射状地进行排列,株数分别是庇荫树种的6倍。
庇荫树种当生长到第6年时,树高在7~12 m,杨桐树高在3~4 m,完全可以达到较好的庇荫效果,促使杨桐健壮生长。
另外,还可在针阔混交林下进行
杨桐苗人工补植,选择有杨桐自然分布的林地,经过强度为25%的抚育选伐,留好上层针阔树种作为庇荫,并进行林间开垦和打好补植大穴,及时在无杨桐的空间补种育好的杨桐苗。
该方式适合自然分布杨桐的有林地,不仅投资少,而且见效快。
3 参考文献
[1] 詹森梁,潘伟华,朱永军,等.杨桐人工栽培模式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4):21-23.
[2] 叶朝军.杨桐的光合特性研究[j].温州农业科技,2004(3):25-28.
[3] 傅益群,方腾,黄建胜.杨桐的繁殖和培育技术试验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9,19(6):25-28.
[4] 应叶青,吴家胜,钱莲芳,等.杨桐、柃木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7):20-21.
[5] 吕世新,徐国绍,赵锡成.杨桐的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1):59.
[6] 吕世新,董少锋.杨桐育苗及人工营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6(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