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6
21 桃花源记一、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甚异之:4.复前行:5.不复出焉:6.欲穷其林:7.仿佛若有光:8.豁然开朗:9.屋舍俨然:10.……桑竹之属:11.阡陌交通:12.悉如外人:13.黄发垂髫:14并怡然自乐:15.乃大惊:16.乃不知有汉:17.具答之:18.便要还家:19.咸来问讯:2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1.遂与外人间隔:22.问今是何世:23.为具言所闻:24.皆叹惋:25.延至其家:26.便扶向路27.及郡下,诣太守: 28.说如此:29.欣然规往:30.未果……:31.寻向所志: 32.寻病终33.处处志之:34.遂迷:35.后遂无问津者:36.世外桃源:37.无人问津:38.豁然开朗:二、一词多义1、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2、便舍船()屋舍俨然()3、寻向所志()寻病终()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4、寻向所志()处处志之()5、扶向路()向敌人开炮()6、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闻之,欣然规往()三、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芳草鲜美: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阡陌交通:4、无论魏晋5、不足为外人道也:6、问所从来:四、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2.渔人甚异之:3.处处志之:五、翻译句子。
1、渔人甚异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六、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是以为线索来描写桃花源的,具体是2.描写桃花源里的环境的句子:3.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句子:4.桃花源人为什么到这个地方(原句):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的是什么?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7.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解释错误,“志”应为“做标记”。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假字的理解能力。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A项“要”通“邀”;B项“诎”通“屈”;C项没有通假字;D项“衡”通“横”。
故选C。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大约的数)B.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C.斗折蛇行..(蛇在爬行)D.俶尔..远逝(忽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解释有误,“蛇”在句中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晋朝呢?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晋了。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苍苍,①②,在水一方”的美好意境中;徘徊城头,默品穿越两干多年的“一日不见,③”的思念;深陷泥中,倾听“式微式微,④?⑤,胡为乎泥中”的愤懑;静坐小石潭边,感受“四面竹树环合,⑥,⑦,悄怆幽邃”的清幽环境;遥望洞庭,欣赏“气蒸云梦泽,⑧的恢宏气势;浪迹天涯,体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⑨⑩”的真挚友情。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甲】川戏中的《秋江》,shāo公是做得好,可惜戏本身没有把陈妙常急于追赶的心理同时并重。
其余则以《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为最妙,____,有感情,唱做俱好。
因为川戏中的“生”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无嗓子,又乏训练;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九日【乙】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
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____不去,像è梦一般。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shāo( )公角.色( ) 挫.折( ) è( )梦(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模有样回旋觉醒B.有声有色回旋唤醒C.有声有色盘旋觉醒D.有模有样盘旋唤醒(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乙段中的“你”指的是____(人名)。
(2分)(4)乙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犯了重大错误?(4分)3.光明中学开展“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2分)(1)八(1)班小丽同学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下面是她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她修改、补充。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汹汹疫情,一群群医疗战士前fù后继,他们不畏风险,逆向而行。
黑暗有多让人咬牙切齿,光明就会多让人热泪盈眶,纵然千jūn压顶,看淡流言蜚语,每一位中国人都在为武汉的同胞们qí祷,在这个艰难的冬天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定能打赢这场没有xiāo烟的战斗。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C.随着“泰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D.溱湖湿地公园内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游客络绎不绝....。
3.下列语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一文,使同学们对昆明古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我在雾中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扑面而来的水汽和涛声吓得我匆匆逃离。
C.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约6600万年前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D.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泰州乡村旅游逐渐上升到产业化的阶段。
4.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3分)(▲)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B.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豁然开朗(huò)。
B.XXX(shū)。
C.卷端(juàn)。
D.寤寐(wù)。
XXX(yí)。
翕忽(xī)。
壬戌(rén)。
溯洄(sù)。
邑人(yì)。
参差(cī)。
缤纷(bīn)。
佁然(yí)。
XXX(xiào)糁之(sǎn)。
为坻(chí)。
荇菜(x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令人钦佩!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B.XXX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C.《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局部。
D.《关雎》是《诗经》的第二首,选自《诗经·周南》。
5.古诗文默写。
(8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民人足食”、“物无妨者”。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溪涧纡曲,XXX相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ān)此中人语云(yǔ)为嵁为岩(kān)B.无人问津(jūn)陶后鲜有闻(xiān)卷石底(quán)C.为宫室(wéi)八分有奇(qí)可爱者甚蕃(fán)D.俶尔远逝(chù)窈窕淑女(tiǎo)参差荇菜(xìng)【答案】D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寻病终寻向所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的一词多义。
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类/相同;B.都是句末语气助词;C.特殊的/零数;D.随即,不久/寻找。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积累与识记。
要确定通假字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通假字的意思。
A.“诎”,通“屈”;B.“有”通“又”;C.“衡”,通“横”;D.没有通假字。
4.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各课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本文将为你提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的字词专项练习,并附带答案。
请注意,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提供部分练习题。
第一单元《嬴绝书》一、根据词语提示,填入适当的词语1. 我对这个问题很___(感到兴趣)。
2. 他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终于取得了___(胜利)。
3. 这个问题一直___(在我的脑海中)。
4. 他的脸上露出了___(欢悦的笑容)。
答案:1. 感到2. 胜利3. 在我脑海中4. 欢悦的笑容第二单元《魅力布达拉宫》一、填空1. 如今,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也是西藏各种活动的___(中心)。
2. 我非常期待能够亲眼看到那座___(雄伟壮丽)的宫殿。
答案:1. 中心2. 雄伟壮丽第三单元《故都的角落》一、填空1. 他___(窒息)地说着话,声音非常低。
2. 历代皇帝的___(陵墓)都在这里。
答案:1. 窒息2. 陵墓第四单元《听风》一、动词填空1. 风轻轻地___(吹)着。
2. 村里的人总是在太阳落山后开始___(唱歌)。
答案:1. 吹2. 唱歌第五单元《返回》一、形容词填空1. 过去的时光就像是一条___(无休止的)小河,沿着它你可以上溯到少年,甚至儿时的河水。
2. 他哭得__…是梨花带雨,真是可怜啊!答案:1. 无休止的2. 委屈以上是部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的字词专项练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可提供更多练习题和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一、文言基础与诗文积累(16分,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俨.然(yǎn)间.隔(jiàn) 篆.章(zhuàn) 黄发垂髫.(tiáo)B.翕.忽(xī) 悄.怆(qiǎo)寤寐.(méi) 犬牙差.互(chā) C.器皿.(mǐn) 壬戌.(xū)幽邃.(suì) 曾.不盈寸(céng) D.窈窕.(tiǎo) 蒹葭.(jiā)清冽.(liě) 溯.洄从之(sù)【解析】B项,寤寐.(mèi),牙差.互(cī);C项,曾.不盈寸(zēng);D项,清冽.(liè)。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记住。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D.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解析】B项,志:做记号。
3.下列对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B.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C.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坐:同“座”)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武陵人捕鱼为.业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D.皆若.空游无所依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解析】A项,乃:竟然,居然/于是;B项,为:作为/刻;C项,属:类/相类似。
D项,若:好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C.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例句,用箬篷:用船篷;A项,箕畚:用土筐;B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C项,志: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D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3.《关雎》中"()"两句,通过对男子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绵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4.在《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句子是:()。
5.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6.《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7.《蒹葭》中"()"两句交代时节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
8.《蒹葭》中表现男子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9.《蒹葭》中,“()”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感情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10.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11.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形容所见之景。
12.《桃花源记》中“()”蕴含着《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13.廊桥是木与水的守望。
过路人在此歇脚,常见老人孩子在此休闲,再现"()"(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桃源景象。
14.《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孩子生活幸福、安然自得的语句是:"()。
"15.《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而无果,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无人问津"的句子是:“()。
”16.《桃花源记》中描绘的小农社会,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运用(23分)1.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窈窕.(tiǎo)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C.二黍.(shǔ) 罔.不(wǎng)蒹葭.(jiā) 邑.人(yì)D.城阕.(què)俶.尔(shū)阡陌.(mò) 间.隔(jiàn)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以其境过清.(凄清)B.其船背稍夷.(平)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时)D.处处志.之(做记号)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曾益其所不能B.便要还家C.近岸,卷石底以出D.左手倚一衡木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 )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凄神寒.骨D.东坡右手执.卷端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崔氏二小生..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其两膝相比.者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佛印居.右不可久居.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此中人语.云如有所语.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7.古诗文默写。
(6分)(1)《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两句刻画出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3)《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置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诗句是“,”。
8.八年级(1)班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欢非文学作品的人数较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默写练习题一、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2)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
(3)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是:;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是:;描写鱼情态的语句是:。
(4)前文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5)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6)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能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语句是:、。
2.补充句子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②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③,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⑤,烟波江上使人愁。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
⑦,浅草才能没马蹄。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⑩,西北望,射天狼。
⑪《黄鹤楼》一诗中描写诗人在黄鹤楼上所见景象的诗句是:,;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⑫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发感情的诗句是:。
⑬《相见欢》中写“愁”的名句是:,,。
⑭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诗句是:,?3.请在横线上默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寒光照铁衣。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挥手自兹去,。
⑤《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⑦,载不动许多愁。
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以人为本,赏罚分明,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
”4.按要求填空。
(1)渲染桃花林神秘色彩的句子是:。
(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人社会风貌的句子是:。
(5)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两个句子是:①。
②。
5.古诗文默写。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②,。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③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④,。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阡陌.(mò)器皿屋舍俨.然(yán)绝类弥勒B.邑.人(yì)雎鸠水尤清冽(liè)凋栏相望C.篁.竹(huáng)珮环窈.窕淑女(yǎo)往来翕忽D箬.篷(ruò)修狭蒹.葭苍苍(jiān)怡然不动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然界很奇妙,总在周而复始地按照规律循环发展。
B.只要有目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任何困难就都不值一提。
C.转瞬即逝也好,海枯石烂也罢,只要我们用心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
D.他将中西方的传统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表达属于他自己的笔墨语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⑥④⑤①②③B.⑤③⑥①②④C.⑥⑤③①②④D.⑤①②⑥③④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己亥杂诗》和《饮酒》组诗等。
B.柳宗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2020—2022学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0—2022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2分,共计8分)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不足为外人道也C.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中人语云2.下列句子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快乐)B.以其境过清(因为)C.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的)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3.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wǎng)器皿(mǐn)贻(yí)B.衣褶(zhě)袒露(tǎn)黍(shù)C.船楫(qí)箬篷(ruò)糁(sǎn)D.矫正(jiǎo)壬戌(shù)髯(rán)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全石/以为底C.四面/竹树环合D.皆若空游/无所依二、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4分)5.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三、综合读写(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8分)6.综合性学习。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下联:(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三单元阶段评估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俨然(yǎn)间隔(jiān)诣太守(yì)黄发垂髫(tiáo)B.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chí)俶而远逝(shù)C.糁之(sǎn)器皿(mǐn)差互(cī)悄怆幽邃(qiāo)D.窈窕(yǎo)溯洄(sù)寤寐(wù)在水之涘(sì)2.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田间小路)B.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C.溯游从之,道阻且跻(逆流而上)D.其两膝相比者(靠近)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闻水声,如鸣佩环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4.下列句子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处处志之B.岸势犬牙差互C.居右者椎髻仰面D.琴瑟友之6.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B.中轩敞者为舱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B.“整齐荇菜,摆布流之”两句重复使用,加强了诗歌的节拍感,也反映了现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8.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一文,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
核舟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贻.(yí) 有奇.(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糁.之(sǎn)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2)罔不因势象.形象:模拟(3)尝贻.余核舟一贻:赠(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余数(5)如有所语.语:说话(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7)佛印绝类.弥勒类:像(8)其船背稍夷.夷:平(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解析:A.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句末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D.均为“好像”。
)5.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 A.B.C分别填入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C)(2)石青糁之.(A)(3)左臂挂念珠倚之.(A)(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