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P204PDA掌上动测仪操作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699.14 KB
- 文档页数:18
手持式测试仪使用说明一.主要结构
A 电池(5节9伏,用户自配)
B 短路脱扣测试按钮
C 接地故障脱扣按钮
D 接地故障禁止按钮
E 热记忆禁止按钮
F 控制单元电源供应按钮
G9伏电池测试按钮
H 测试仪信号输入接口(10针)
I 2针测试电缆(STR)
J 10针测试电缆(Micrologic)
二.连接步骤
1.连接10针接头(A)到测试仪10针接口
2.连接2针接口(B)到NS断路器STR脱扣器3.或连接7针接口(B)到MT断路器Mic控制单元
三.短路测试步骤
1.确保主回路没有负荷后,断路器合闸
2.按短路测试按钮(A)
3.对NS STR脱扣器,测试仪上的短路红色LED指示灯亮表示测试在过程中对MT Micrologic控制单元,红色LED指示灯闪烁指示测试在过程中
4.通过判断是否断路器脱扣可知测试是否成功。
5.如果短路脱扣测试成功结束,红色短路脱扣指示灯将自动熄灭,而不会有错误指示。
四.接地故障测试
接地故障测试适用于STR53脱扣器和
Micrologic 6.0A,P,H型控制单元。
步骤同短路测试步骤,按接地测试按钮即可。
五.禁止接地故障保护和热记忆功能
通过按禁止接地故障保护或热记忆按钮,可在测试仪连接在脱扣器上时禁止脱扣器的接地故障保护或热记忆功能。
六.给控制单元供电
可通过测试仪为Micrologic控制单元供电,使液晶屏显示以便于观察和设置。
七.测试仪电池检测
可检验测试仪的电池电压是否正常
-绿灯亮表示电池正常
-红灯亮表示电池容量不足
-都不亮表示电池没有电或未装电池。
一、术语低应变反射波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方法。
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钢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FDP204PDA- IP 4CH 掌上动测仪。
仪器性能指标如下: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
设备性能应符合技术要求。
四、检测原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假设桩为一维线弹性杆,其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A ,弹性模量为E ,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 (C 2 =E/ρ),广义波阻抗为Z=A ρC ;推导可得桩的一维波动方程:AρR x u c t u 22222∂∂=∂∂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Ⅰ(阻抗为Z 1)进入介质Ⅱ(阻抗为Z 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 r 和速度透射波V t 。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 Z 2/Z 1,则有缺陷的程度根据缺陷反射的幅值定性确定,缺陷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时间t x 由下式确定五、执行标准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六、基本规定1、调查、资料收集的内容(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一场情况;(2)分析检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2、检测方案在进场检测前应制定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检测数量,检测时的现场条件,所需的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试验时间与工期,检测报告的内容等。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一、前言
测试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仪器设备,其作用是对待测对象进行各种测试,以得到相应的数据和结果。
本文将介绍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使用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准备工作
1. 确认测试仪的型号和规格,并查看说明书。
2. 检查测试仪的电源是否正常,如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3. 准备好待测对象,并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4. 确认所需的测试参数和范围,以便进行正确的设置。
三、使用步骤
1. 打开测试仪电源,并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初始化设置。
2. 根据待测对象和所需参数设置测试仪。
3. 将待测对象与测试仪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 启动测试程序,并等待测试结果显示。
5. 根据需要记录或保存测试结果。
四、注意事项
1.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电击或其他危险情况发生。
2. 在进行高压或高电流等特殊测试时要格外小心,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3. 在进行长时间连续运行时要注意散热和保养维护。
4.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机检查,避免损坏测试仪或
待测对象。
5.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要注意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判或错误
结论。
五、总结
测试仪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其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维护保养,以保证测试仪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也要注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手持扫描仪(PDA)操作说明病案示踪上海今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前言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手持扫描仪(以下简称“PAD”)设备,进行病案示踪系统病案流通环节的使用,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一步骤的操作,详见下面各章节的操作说明。
目录1 系统登录................................................................................... - 1 -2 扫描操作................................................................................... -3 -2.1签入操作 (4)2.2签出操作 (6)2.3查看扫描记录 (8)3 注意事项................................................................................... - 9 -3.1网络连接 (9)3.2签入签出未成功的提示引导 (11)3.3登录遇“配置错误”的情况 (12)1 系统登录在PDA设备中若已安装好“病案示踪”程序,则会有如下图所示的图标:点击上图中的“病案示踪”图标,进入病案示踪系统的登录界面,如下图所示:输入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后,点击【登录】按钮,完成登录操作;登录成功后的系统界面,如下图所示:上图中的①处显示当前登录人的“姓名”信息(扫描病案后,该处会显示当前扫描病案的份数信息),点击②处的【注销】按钮,可退出系统。
2 扫描操作登录系统后,具体扫描操作包括“签入”和“签出”二种,如下图①处所示:具体对应的业务流如下:✓签入:点选“签入”,即实现相关人员做签收病案的操作;✓签出:点选“签出“,即实相关人员做病案签出病案的操作;上图中的②处,具体显示扫描病案时系统返回的提示信息,包括“扫描成功“、”扫描失败“等提示信息,并有相应的系统提示音进行提示,请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扫描操作时注意区分。
PDA仪器操作规程光谱仪一、仪器介绍1.PDA光谱仪是一种使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技术进行光谱检测的仪器,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等特点。
它可以在可见光和紫外光范围内进行光谱检测,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2.PDA光谱仪由主机、光源、样品室、检测器和计算机等多个部件组成。
主机是仪器的核心部分,光源提供激发光,样品室放置待测样品,检测器接收样品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
二、安全操作1.在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无损坏和松动的部件。
2.操作人员需穿戴实验室制服,佩戴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仪器干燥和整洁,避免水和其他液体进入仪器内部。
5.禁止将电源线和数据线等与其他设备或化学品接触,以防发生触电和损坏的情况。
6.在使用过程中,禁止随意选择波长范围和光强,以免损坏仪器或样品。
7.操作人员离开仪器时,应及时关闭仪器电源,并拔掉电源线。
三、仪器使用1.打开仪器电源,启动仪器软件,保证仪器与计算机正确连接。
2.根据所需实验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包括吸光度、透射率、反射率等。
3.根据需求选择波长范围,可在软件上手动输入,也可通过光谱扫描自动选择。
4.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样品室中,并调整样品室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样品与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合适。
5.启动光源,校准光强,并进行暗光校准,以纠正仪器的底线。
6.进行测试之前,应先进行空白测试,即将没有待测物质的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测量,以便检测样品中的背景信号。
四、数据处理1.测试完成后,通过仪器软件查看和保存测量数据。
2.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平滑、积分、波长校正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3.通过软件的分析功能,进行光谱图绘制、吸光度计算、透射率计算等操作,得到所需的结果。
4.将数据整理并保存,并根据需要导出数据或生成报表。
目录一、PDA键位说明 (3)二、操作说明 (3)(一)PDA【开机】 (4)(二)【登录】软件 (4)(三)下载【巡检线路】 (5)(四)进行【巡检】 (7)(五)多人巡检 (10)(六)【上传】巡检单 (11)(七)【充电】及【关机】 (12)(八)PDA驱动设置 (13)三、PDA运行报告 (16)1. 充电量分析 (16)2. 下载巡检单所用时间 (16)3. 电量消耗分析 (16)四、常见问题 (17)1.PDA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卡屏,死机等现象 (17)2.上传失败 (17)3.下载时提示没有巡检单 (17)4.遇到丢点怎么办? (20)5.怎样去更换巡检点? (20)6.PDA在巡检过程中,报扫描码不匹配? (21)7.修复USB接口 (22)五、应急预案 (23)1.丢点 (23)3.PDA无法开机。
(24)4.PDA损坏 (24)5.PDA丢失 (24)一、 PDA 键位说明二、 操作说明【上】、【下】、【左】、【右】选择键【——】 删除键【红色按钮】 开/关机键【F4】选择下载 巡检日期【黄色按钮】 扫描确认键【——】确认键/快速选择键【数字】 数字键【F2】 照相键【F1】 小数点【F3】 跳点键(一)PDA【开机】可用PDA自带手写笔长按PDA右下角【红色按钮】(3-5秒),即可完成【开机】操作,如图1所示;图2、图3为PDA【开机】显示界面。
图1——【开机】图2——【开机】读取数据图3——【开机】界面(二)【登录】软件1、PDA开机后双击屏幕上方【物业通】快捷方式,如图4所示:图4——【登陆】软件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离线登陆】(连接电脑时选择【登陆】,巡检时选择【离线登陆】),如图5所示:图5——输入用户名、密码(三)下载【巡检线路】1、打开已安装【PDA同步软件】及【极致软件】的电脑,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后,操作PDA 。
2、PDA开机后,进入【物业通】,点击【登录】,进入系统即可看见PDA【物业通】操作界面,如图4、图5所示:图6——PDA【物业通】界面3、点击【巡检】,如图6所示,进入到下载巡检单界面,按【F4】,选择日期,如图7、图8所示,选择下载日期,点击右上角刷新,刷新下载新的巡检任务,如图9所示。
检测仪器操作说明检测仪器操作说明1、简介1.1 仪器概述1.2 适用范围1.3 术语解释2、仪器组成2.1 主机2.1.1 功能介绍2.1.2 操作说明2.2 传感器2.2.1 类型及用途2.2.2 安装方法2.3 连接线2.3.1 规格要求2.3.2 连接方法3、准备工作3.1 电源接入3.1.1 常规电源3.1.2 备用电源3.2 仪器放置3.2.1 环境要求3.2.2 仪器布局3.3 检查仪器状态3.3.1 确认灯光指示3.3.2 检查传感器连接4、操作流程4.1 开机与关机4.1.1 开机步骤4.1.2 关机步骤4.2 仪器校准4.2.1 校准要求4.2.2 校准步骤4.3 参数调整与设置4.3.1 参数说明4.3.2 参数设置步骤4.4 检测操作4.4.1 准备样品4.4.2 检测步骤4.5 数据处理与保存4.5.1 数据分析4.5.2 数据存储5、常见故障排除5.1 仪器故障代码解读5.2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6、安全注意事项6.1 电源与线缆安全6.2 仪器安全使用6.3 样品操作安全附件:仪器使用案例示范视频法律名词及注释:- 附件:指与本文档一同提供的相关文件或资料。
- 主机:仪器的核心部分,控制和处理检测过程的设备。
- 传感器:用于感知和采集待测物理量的部件,可将其转化为仪器可识别的电信号。
- 连接线:用于连接主机和传感器之间的电缆或线路。
- 开机与关机:启动或关闭仪器的电源。
- 校准:指调整仪器的初始设置,使其达到精确测量的状态。
- 参数调整与设置:对仪器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和修改。
- 数据处理与保存:对仪器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
- 故障排除:通过检查和修复故障来恢复仪器正常工作的过程。
本文档涉及附件:仪器使用案例示范视频法律名词及注释:- 附件:指与本文档一同提供的相关文件或资料。
- 主机:仪器的核心部分,控制和处理检测过程的设备。
- 传感器:用于感知和采集待测物理量的部件,可将其转化为仪器可识别的电信号。
FDP204PDA基桩掌上动测仪操作和维护要点1 概述本文归纳了仪器设备操作和维护要点,详细内容见引用文件。
2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以下型号的仪器设备:(1)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的FDP204PDA基桩掌上动测仪。
3 引用文件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编制的《FDP204PDA掌上动测仪操作说明书》。
4 操作要点4.1 仪器使用前首先检查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
4.2 在去现场试验前,应先开机检查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4.3 应事先检查仪器的存储电量,检查方法为: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依次点击“开始”、“设置”、“电源”,此时屏幕上显示的格数即为电池容量。
4.4 应事先检查掌上动测仪主机、低应变传感器、通讯电缆、储存卡、电源充电器、力棒等是否齐备。
4.5 低应变采集要求:(1) 测试前,必须清理干净被测桩头并将其凿平;(2) 传感器与桩基之间耦合不能松动;(3) 传感器与仪器对应变的通道连接无误;(4) 进入采集程序,设置完毕确认无误后再用力棒激振;(5) 力棒激振应注意激振点与传感器的位置,遇到长桩、大桩时,应加大力棒的重量和激振能量。
4.6 开机后仪器进行自检并进入选项主菜单,如不能通过自检,应送仪器生产厂家进行检修。
4.7 仪器现场采集操作参考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编制的《FDP204PDA掌上动测仪操作说明书》。
4.8 数据传输:采用配备的USB读卡器将储存卡中的检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要进行其它操作,建议采用先“复制”后“删除”的方式传输数据,少用“剪切”的方式。
4.9 采集与存储的注意事项:(1) 采集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按“退出”键退出采集程序再关机;(2) 存储时,将数据文件保存到储存卡“SD Card”上,以防数据丢失;(3) 禁止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将储存卡拔出,错误的操作会使仪器无法进入采集界面,造成死机;(4) 如发现“死机”现象,使用“重置按钮”。
5 维护要点5.1仪器应存放在干燥场所,表面保持清洁。
掌上测量仪的操作流程与数据处理方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测量仪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方便实时测量并快速处理数据,掌上测量仪逐渐成为了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掌上测量仪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便捷的设备。
二、掌上测量仪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掌上测量仪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测量仪是否已经充电,检查测量仪的传感器是否正确连接,以及准备工作区域并保证其安全性等。
2. 启动测量仪将掌上测量仪打开或者按下开机按钮,等待设备启动。
在启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掌上测量仪的菜单界面以及显示的焦点,以便了解设备的状态和功能。
3. 设置测量参数在成功启动测量仪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测量参数进行设置。
例如,在温度测量中,我们可以选择摄氏度或者华氏度,设置测量范围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通过设备菜单界面的操作,我们可以轻松完成这些设置。
4. 进行测量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即可进行测量操作。
根据具体需要,我们可以通过掌上测量仪的传感器接触或者无接触测量目标物的参数。
例如,在测量体温时,我们可以将传感器放置于被测者的额头上,并等待测量结果的显示。
5. 记录数据掌上测量仪通常会自动记录测量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按键或者触摸屏幕的方式将数据保存下来。
此外,掌上测量仪还可以提供导出数据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与电脑或者移动设备的连接,将测量结果导入到其他软件进行进一步处理。
6. 关闭测量仪在测量结束后,我们需要按照掌上测量仪的操作指导,关闭设备并妥善保管。
这样可以延长测量仪的使用寿命,并确保下次使用时可以正常运行。
三、掌上测量仪的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转换与标定由于不同掌上测量仪的传感器精度以及测量范围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转换和标定。
通过与标准测量仪器进行对比和校准,可以获得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数据。
2. 数据筛选与处理在获得测量数据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和处理,以获得所需的结果。
PDA数据采集操作手册一、PDA数据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1、PDA注册1.1.1连接电脑首先,要在电脑中下载一个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金山手机助手、豌豆荚、腾讯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等都可以,方便拷贝数据。
点击主屏幕上右上角的六个小白点,找到【设置】,点击最下面一行【关于平板电脑】,进入后点击倒数第三行的【版本号】,迅速连点7下,返回上一界面,在【关于平板电脑】上面会出现一项【开发者选项】,点击【开发者选项】,勾选【USB调试】。
再将PDA连接电脑,打开事先下载好的手机助手,等待安装驱动,如果没有反应,可以把PDA的数据线拔出重新连接,多试几次。
PDA与电脑连接成功后,点击手机助手中的文件管理,找到PDA的根目录,即内置存储卡(SD卡-1),将需要拷入到PDA中的文件拖进来即可。
首次安装时需要拷贝3个文件夹和2个APK文件到PAD根目录下,分别是:sso、thtf3和thtf3ec共3个文件夹【QQ群共享里是以压缩包的形式上传的,下载后需要解压,以文件夹的形式传到PDA的内置存储卡中】、国家统计局移动终端管理平台-DV5.0.4(终端管理)、同方三经普移动数据采集系统_TV5.0.10(数据采集客户端)2个apk文件。
注:上图中终端管理和经济普查程序版本号不是最新版本号,大家操作时以最新版本为准。
其中thtf3文件夹内含有5个文件夹,1、app文件夹里存放的是更新程序【如果以后程序有更新,可以将更新后的apk文件放在此文件夹中,直接双击新的apk程序即可更新】2、dc文件夹里存放的是底册,压缩包:210283.zip【以后个体户的底册也要放到此文件夹中】3、map文件夹存放的是地图,压缩包以城关街道为例:data_210283001000.zip【群共享中以地图包上传,内含庄河所有街道和乡镇的地图,<A href="/">PDA</A>可以根据文件名上的行政区划代码自行查找所需普查区的地图】4、other文件夹5、zd文件夹存放的是经济普查制度包,压缩包:thtf_zd.zip【以后如果制度需要更新,则把更新后的制度压缩包放到此文件夹】。
岩土检测有限公司GEOHWA-PI/C5-32 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3 页9、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实施细则第Ⅱ版第0 次修订颁发日期:2011年10月20日一、术语低应变反射波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方法。
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检测钢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三、检测设备检测设备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FDP204PDA- IP 4CH掌上动测仪。
仪器性能指标如下: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主要性能指标掌上动测仪FDP204PDA-IP 4CH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道数:4道;A/D 转换16位;浮点增益12位;动态范围136dB;频响范围0.1Hz~15KHz;线性误差<1‰;工作时间>12小时。
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
设备性能应符合技术要求。
四、检测原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岩土检测有限公司 GEOHWA-PI/C5-32 作业指导书第 2 页 共 3 页 9、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实施细则第Ⅱ版 第 0 次修订 颁发日期:2011年10月20日假设桩为一维线弹性杆,其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A ,弹性模量为E ,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 (C 2 =E/ρ),广义波阻抗为Z=A ρC ;推导可得桩的一维波动方程: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Ⅰ(阻抗为Z 1)进入介质Ⅱ(阻抗为Z 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 r 和速度透射波V t 。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 Z 2/Z 1,则有缺陷的程度根据缺陷反射的幅值定性确定,缺陷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时间t x 由下式确定五、执行标准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手持式测温仪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目的二、手持式测振仪是常见的一种设备温度检测工具,也可以辅助检修进行设备故障判断,目前,包化公司主要用于泵、压缩机、风机、电机等设备的检测,具有方便、快捷、便携等特点,为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特制订本使用规程。
二、工作原理红外测温仪是一种专业型的手持式非接触红外线测温仪,有使用简易,设计坚实,测量准确度高,测温量程范围宽等特点。
它具有激光瞄准、带背光灯的LCD最大值、最小值、差值、平均值、数据保持、高低温报警、发射率可调及自动关机等功能,该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可以用来测量传统的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很难测量的物体表面温度。
(如:移动的物体、带电的物体、不易接触的物体等)测量物体表面温度,测温仪的光学元件将发射的、反射的以及透射的能量会聚到探测器上。
测温仪的电子元件将此信息转换成温度读数,并显示在测湿仪的显示面板上。
测温仪的激光仅作瞄准之用。
三、仪器功能(外形如图1)该测温仪具有以下功能。
1. 环形激光瞄准2. 发射率可调3. 咼、低温报警4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差值显示5. 数据存储6. 扳机锁定图17. 背景光显示8. 接触探针插孔9. 硬盒和腕带四、操作使用方法 4.1握住仪表手柄将红外线感温器对准被测物体。
仪表能自动补偿环境温度变化时引起的误差,但当测量环境温度变化太大或者先测量过一个高温再去测一个低温的物体时,仪表需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30分钟的热平衡,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测量 4.2扣动扳机以开机测量。
如果电量充足显示器会亮,若不亮或电池能量不足显示则请更换电池;4.3释放扳机LCD显示屏将出现“ HOLD ”表示以示数据已经记录.在HOLD莫式下, 按UP键可启动或者关闭激光,按DOW键则可启动或者关闭背光;4.4放开扳机大约7秒后仪表将自动关机.(除非该仪表被锁定),要测量温度,请将测温仪对准物体并扣动扳机。
务必考虑距离和测量点的比例和视物。
激光只作瞄准之用4.5环形激光瞄准(如图2)环形激光为八个激光点形成的环状激光,环形区域为被测区域,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会有更高的光点出现在激光环的周围,这些光点不能用于瞄准目标,只能用激光环来瞄准。
测试仪的使用说明一.介绍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检测各种电气参数的仪器。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力系统、通信领域等各个行业。
本使用说明将帮助用户了解和正确操作测试仪,使其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和检测电气参数。
二.安全操作1.在使用测试仪之前,务必熟悉并遵守所有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
2.使用测试仪时,应注意身体和设备的安全,避免发生触电、触及高温部件、烧伤等危险。
3.如果测试仪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维修人员的帮助。
三.使用前准备1.仔细阅读测试仪的说明书,了解其功能、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
2.检查测试仪的各个部分是否完好无损,如显示屏、控制按钮、连接线缆等。
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3.储备所需的测试仪配件和附件,如电池、测试夹子、测试针等。
四.连接与使用1.将测试仪连接到电源或电池上,确保供电正常。
2.选择所需的测量参数,并调整测试仪的量程和功能。
在调整前,可通过查阅技术参数来确保选择正确的量程范围。
3.使用测试仪时,应将测量引线正确连接到测试样品或电路上。
确保引线与电路接触良好,无松动和断开的情况。
4.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手持测试仪的稳定和准确。
避免突然晃动或移动导致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5.如需改变测量参数,应先停止测量并作出相应的调整,然后重新启动测量过程。
6.测量结束后,应断开测试样品或电路的连接,并关闭测试仪的电源,避免电池耗尽或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7.使用后应将测试仪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或存放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测试仪无法正常开机:-检查是否有足够的电源供应,如电池电量是否足够或电源是否供电正常;-检查测试仪是否损坏,如是否需要更换显示屏、控制按钮等组件。
2.测试结果不准确:-检查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测量参数和量程范围;-检查测量引线是否与测试样品或电路良好接触;-检查测试仪是否受到外部电磁干扰,如靠近强磁场、高频干扰等;-检查测试仪是否需要校准,如需要,应及时进行校准操作。
S3000 Series 中文使用说明书版权声明本文内所收录信息为说明产品目前状况,不具保证之意涵,包括但不限于任何暗示性或可销售性保证、或适用于某一特殊目的之保证;本公司保留调整有关产品功能、规格、保修信息及本文内容等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本文内包含有受版权法保护的独家专利信息,版权所有。
除版权法允许部分,否则未得深圳速比邻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不得影印、重制作、修改或翻译部份或全部内容。
控制本产品的程序部分亦受版权法保护,版权所有,不得侵犯。
Microsoft、ActiveSync、Pocket IE、Pocket Word、Windows、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标志、Windows CE标志或为注册商标,或为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及/或其它国家之注册商标。
Microsoft产品为Microsoft Licensing, Inc.授权之OEM产品,Microsoft Licensing, Inc.为Microsoft完全拥有。
本文内所提及的所有其它品牌名称及产品名称皆为各该公司合法的商标名、服务标志或注册商标。
在使用本产品之前,请认真阅读本说明书第一章包装确认 (4)第二章S3000简介 (5)第三章开始使用 (17)第四章其它选购配备的操作 (42)第五章售后服务 (81)第一章 包装确认确认包装内容请于使用前先检查是否含有下列物品:˙下列硬体固件注意:单独配了三联充和多个电池的客户, 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请将设充电器和USB 线底座S3000主机 电池 手腕绳和触摸笔备放在底座上来给主电池充电。
因为这样主电池还可以给备用电池充电。
(如果长时间不给备用电池充电,备用电池电量为0 的情况下,机器将出现无法开机的现象。
)第二章 S3000简介S3000产品资料介绍S3000系列产品是速比邻科技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针对各行业特点打造的系列工业级手持终端,外型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轻巧灵活,防震防摔,待机时间长,采用双电源模式。
一.检测线外检、工位拍照软件1.安装说明1.1.准备一台计算机,安装“ActiveSyncsetup_PConline.msi”(用于计算机和PDA同步),连接PDA;1.2.将“检测线外检、工位拍照软件”目录下的“Setup.CAB”复制到PDA的Program Files下,点击安装;1.3.在Program Files下会生成一个“PDA”文件夹,点击安装其中的“system_sr_chs.cab”,修改“XTSZ.xml”中的“JCXDH”节点为检测线对应的代号,“CDH”节点为对应的车道号(“XTSZ.xml”应从PDA中拷贝到计算机中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再拷贝回去)。
2.操作说明1.1.外检拍照:对待检车辆按照规定进行拍照,拍照完毕后选择对应车辆上传即可(点击“刷新”获得当前在线车辆)。
1.2.工位拍照:对抓拍系统出现问题的工位可以选择用PDA代替进行工位拍照,首先选择待拍照的工位,然后按照规定进行拍照,最后上传即可。
3.注意事项1.1.PDA连接无线网络:“开始”>“设置”>“连接”>“WLAN”,找到对应的无线网络,设置网络密钥,连接。
二.查验软件1.安装说明1.1.准备一台计算机,安装“ActiveSyncsetup_PConline.msi”(用于计算机和PDA同步),连接PDA;1.2.将“查验软件”目录下的“Setup.CAB”复制到PDA的Program Files下,点击安装;1.3.在Program Files下会生成一个“V ehExamine”文件夹,点击安装其中的“system_sr_chs.cab”、“NETCFv35.Messages.zh-CHS.wm.cab”。
2.操作说明1.1.启动软件后,输入用户代号和用户密码,点击“登录”进入系统;1.2.在“基本信息”选项卡中输入已经注册查验的车辆的流水号点击“查询”查看相关信息,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开始查验”开始查验;1.3.在“查验项目”选项卡中对待查验的各个项目进行评定,对不需要查验的项目评定为“—”,查验不合格的项目评定为“×”,查验合格的项目不做处理或者评定为“√”,最后选择查验结论。
检测仪器操作说明一、引言1.1该操作说明提供了仪器操作的详细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供用户参考。
1.2在操作仪器之前,请确保已经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操作说明。
二、仪器概述2.1该仪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的设备,能自动采集并处理数据,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
2.2仪器主要由外壳、控制面板、显示屏、按键和连接线等组成。
2.3仪器具有以下特点:-精确度高,能够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操作简便,用户只需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可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方便数据传输和存储。
三、安全操作3.1在操作仪器之前,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并穿戴好必要的防护设备。
3.2仪器必须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3在操作仪器之前,断开电源并等待仪器完全停止工作。
3.4仪器只能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操作。
四、仪器准备4.1在正式开始操作之前,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是否完好并正确连接;-检查仪器的连接线、传感器和探头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更换;-检查仪器的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是否正常工作。
五、仪器操作步骤5.1开机5.1.1将仪器连接到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5.1.2仪器将自动进行自检,待显示屏上出现正常运行界面后,即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5.2参数设置5.2.1按照需要设置仪器的相关参数,包括测试模式、采样间隔、数据输出格式等。
5.2.2按照仪器的提示通过按键和控制面板设置相应的参数。
5.3校准5.3.1根据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工作。
5.3.2按照仪器的要求,连接校准标准品,并进行校准操作。
5.3.3校准完成后,仪器将显示校准结果,确认无误后即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5.4采样5.4.1按照需要连接样品和传感器,并确保连接稳固、无松动。
5.4.2按下采样按钮,仪器将开始自动采集数据。
5.4.3采样过程中,仪器将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
5.5结束操作5.5.1采样完成后,按下停止按钮,仪器将停止采样并显示最终结果。
5.5.2将仪器从电源中断开,清理和整理仪器周围的工作区域。
PDS-PDA基桩动测仪作业指导书文件编码:版次:控制状态:编制:审核:批准:2012年08月09日发布2012年08月09日实施更改页记录目录第1章概况 (1)1.1 基本情况 (1)1.2 仪器特点及技术参数 (1)第2章现场检测工作程序 (2)2.1 前期准备 (2)2.2 仪器准备 (2)2.3 现场检测 (3)2.4 检查与抽查 (9)2.5 曲线识别与故障排除 (9)第3章数据传输与资料验收 (10)3.1 数据传输 (10)3.2 资料验收 (11)第4章数据处理与解释 (11)4.1 数据处理 (11)4.2 资料解释 (12)第5章复测、验证与扩大检测 (12)5.1 复测 (12)5.2 验证检测 (13)5.3 扩大检测 (13)第6章报告编制、发放及归档 (13)6.1 报告编制、发放 (13)6.2 资料归档 (14)第7章仪器的检定与维护 (15)7.1 仪器检定 (15)7.2 仪器维护 (15)7.3 仪器的安全 (16)7.4 仪器的维修 (16)附录常见问题的解决 (17)第1章 概 况为确保检测人员对PDS-PDA 基桩动测仪的正常操作与维护,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1 基本情况1.1.1 PDS-PDA 桩基动测仪PDS-PDA 桩基动测仪是由武汉岩土星科技开发公司开发生产的一体化高分辨浮点动测仪,其外观如右图所示。
1.1.2仪器证书及编号见下表。
1.1.2 授权操作人仪器的操作人员必须是取得重庆市建委基桩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非获证人员只有在有证人员的全程指导及监督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仪器操作。
授权操作人包括:陈志军、周建军、柏长卫、童广现、董麒麟、熊华山、王赐鸿、刘智慧、杨剑平、陈建、胡春渝。
1.2 仪器特点及技术参数1.2.1主要特点 系统功耗低、稳定性高、环境适应性高、体积小重量轻。
1.2.2技术参数:通道数4道、A/D转换 24 位144 d B、浮点增益 10 位60 d B、触发方式内、外、信道、频响范围0.1 Hz ~10 KH z、系统误差<3 ‟、噪声电平<6 uVrs m、滤波方式五档低通、采样间隔 10 μs~60 m s 可选、采样点数512 1024 2048可选、最大功耗4W、主机重量<1 K g、体积 160 × 90 × 3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