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角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1年3月第18卷第3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1 March V ol.18 No.3[文章编号] 1672-8270(2021)03-0063-05 [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AA study of CT 3D reconstruction of occiput and neck on the atlantooccipital and atlantoaxial joint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hypertension/GAO Ding-ping, HE Zong-bao, HENG Bu-yuan,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1,18(3):63-67.[Abstract]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atlanto-occipital and atlantoaxial joint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hypertension through implemented data measurement for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es of occiput and neck.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met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24 case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ccompanied by hypertension) and control group (24 case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but without hypertension). Spiral CT scanning was performed from the skull base to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C7 vertebral body in both groups. The original image was implemented image processing by image post-processing workstation. And then the atlanto-occipital joints and atlantoaxial joints of them were respectively measured. The measured angles of atlanto-occipital joints mainly included the angle between the occipital joint and neutral position (AOJNP), the ang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lateral occipital joint and neutral position (ADBOJNP), the angle between the skull and horizontal position(ASHP), the angle between atlas and horizon (AAH) and the angle difference between skull and atlas (ADSA). The measured angles of atlantoaxial joints mainly included 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 the lateral atlanto-dental interval(LADI), variance of bilateral the lateral atlanto-dental interval(VBLADI), the angle between the atlantoaxial joint and the neutral position(AAJNP), the ang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lateral atlantoaxial joint and neutral position(ADBAJNP), the angle between the axis and the horizontal position(AAHP), the angle difference between atlantoaxial vertebra(ADAV) and anlanto-odontoid angle(AOA).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AAH, ADSA, ADI, AAJNP(left), ADBAJNP and AAH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t =2.68, t =2.68, t =-2.27, t =2.023.81, t =2.28, P <0.05). And the differences of AOJNP(left), AOJNP(right), ADBOJNP , ASHP , LADI(left), LADI(right), VBLADI, AAJNP(right), ADAV and AO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displacement and left-right rotation of atlas post atlanto-occipital joint disorders as well as the rotation of atlas post occipital-atlanto-axial joint disorders can pull and stimulate the local blood pressures-related nerves, and cause the increase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otation dislocation of atlas has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The lateral flexion, and anteroposterior flexion and extension of atlas had no 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blood pressure.[Key words] Occiput and neck;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 dimensional (CT 3D) reconstruction; Atlantooccipital joint; Atlantoaxial joint; 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originated hypertension[First-author’s address] Graduate Faculty,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1, China.[摘要] 目的:通过对枕颈部CT图像进行数据测量,分析颈椎病患者的寰枕和寰枢关节结构性变化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
一种新型病床角度测量器的设计发布时间:2021-08-23T15:52:04.33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作者: .任晓佳[导读]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病床角度进行合理调节任晓佳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外科,太原 030032)摘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病床角度进行合理调节,病床角度的准确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准确进行病床角度调节,本文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病床角度测量器,护理人员在对病床角度进行调节时,可实时观察角度测量器的表盘,进而精确地完成病床角度的调节。
关键词:病床角度;调节;角度测量器0 引言目前大多数科室采用的床头抬高方法是:护士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进行摇床,但有些疾病对床头抬高的角度精确度要求较高[1],如不能精确调整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带来安全隐患[2-3]。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设计一种准确测量、精确显示病床角度的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4-5],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设计一款新型的病床角度测量器,此次设计的病床角度测量器可以在病床背部折板抬起的过程中实时准确地显示病床的背部折板相对应的角度,将病床的背部折板抬升量数字化,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护理难度[6]。
1 结构设计与原理1.1 病床角度测量器构成本次研究的床旁角度测量器由透明外壳,拉线,弹簧,指针,滑轮1支撑,滑轮2支撑组成,透明外壳外部设有不均匀刻度,刻度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刻度线,弹簧的一端与长方体容器相连,弹簧另一端和拉线相连,拉线的另一端和病床背部折板相连,角度测量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角度测量器结构示意图1.2 病床角度测量器原理角度测量器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a)为病床背部折板抬升实物图,图(b)为几何关系原理图,病床背部折板的抬升刻度(A)、背部折板(C)以及病床框架(B)恰好为直角三角形关系,其中C的值是固定不变的,A、B、D是变化的,由三角关系就可将病床抬升角度转换为A值的变化,由三角关系可以得到A值的表达式如下;(1)已知标准的病床背部折板长度C=69cm,在临床护理中经常用到的护理角度D=0o、15o、30o、45o、60o,将A和D值代入公式(1)中就可得到病床背部折板抬升量,用此抬升量作为抬升角度刻度,就可清晰明了表示,换算抬升量刻度表如表1所示。
实用技巧:脊柱常用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颈椎曲度测量三种方法常用来测量颈椎曲度:Cobb角、Jackson生理应力曲线、Harrison后切线法。
其中Harrison法测得数值较为准确,但目前临床仍最常用Cobb法评估颈椎曲度,因其较易操作,且组内、组间可靠性均较好。
据报道,通过C1测得Cobb角角度较大,而通过C2测得颈椎前曲角度较小。
各学者对于颈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报道各有不同,Grob等认为C2-C7生理曲度为24°,Hardacker等认为正常范围在10 °-34 ° ,目前大多数文献公认的曲度正常值为21 ° - 22 ° 。
椎体Borden式测量法:C2后上角与C7后下角连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连线,两线最宽处垂直距离。
正常值为12±5mm。
颈椎退行性变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弓,患者提早发生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旋转等表现。
Mc Aviney等发现颈曲小于20 °或颈曲达到31 ° - 40 °与颈痛有密切联系。
对于颈椎OPLL的患者,K线可以作为术式选择的一项依据:当后纵韧带骨化灶没有超过K线,为K线阳性,此时可考虑颈椎后路手术;反之为K线阴性,此时为颈椎后路手术的禁忌症。
K线是颈椎侧位片上连接颈2与颈7椎管中点的直骨今中外一、脊柱不稳枕颈不稳寰枢椎不稳•侧位片示寰齿间隙增宽寰枢椎不稳•张口位片示齿突双侧间隙宽度不对称下颈椎不稳腰椎不稳Panjabis法测量腰椎不稳:•A 动力位片上位椎体后缘移位角度;•B 椎体前移位>4.5mm;•C、D 关节突接触面<50%;•E 棘突间隙增宽;•F 棘突旋转;•G CT示一侧关节间隙后缘张开。
Hanley法:前屈-后伸位X光片示椎体移位>4mm或角度变化>10 °即可诊断腰椎节段性不稳。
骨今中外二、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等因素造成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为颈椎管狭窄症。
脊椎活动范围测量方法
(一)颈椎ROM
1、颈前屈0 ° -- 45°
2、颈后伸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下颌角固定臂:肩上
3、颈侧屈0 ° -- 45°
体位:端坐或直立轴心:第七颈椎棘突固定臂:双肩上
4、颈旋转0 ° -- 45°
体位:仰卧轴心:头顶固定臂:平床面
(二)胸和腰椎ROM
1、脊柱前屈0°-80°
体位:直立位轴心:L5棘突固定臂:体侧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弯腰手指离地距离、弯腰时第七颈椎棘突之第一骶椎长度1.6CM
2、脊柱侧屈0°-40°
体位:直立位轴心:S1 固定臂:背中线
运动测量:角度、侧屈时指尖与膝关节的距离
3、脊柱后伸0°-30°
体位:直立位轴心:S1 固定臂:体侧中线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轴心:头顶固定臂:平床面。
颈椎曲度测量方法
颈椎曲度测量是衡量颈椎曲度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1.C2-C7测量法:以颈部X光片为基础,按C2和C7椎体的上缘水平连线,然后测量C2椎体前缘和C7椎体后缘的距离,就可以得出颈椎曲度的数值。
2.最大弯曲测量法:让测量者保持坐姿或站姿直立,头部伸直,然后仰头,向下看,再向左右旋转,最后仰头观看身后最高点,记录头部在不同位置时颈椎曲度的变化。
3.正脊矫正仪测量法:借助正脊矫正仪的力量和测量仪器,对颈椎进行连续测量,得出颈椎曲度的数值。
以上三种方法旨在计算颈椎的前凸度(即颈椎弯曲)。
颈椎后凸度(即颈椎反弯)通常是基于以上方法得出的前凸度和总颈椎长度计算得出。
总的来说,颈椎曲度测量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用专业测量仪器,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颈椎曲度问题。
智慧枕测量方法
智慧枕是一种智能睡眠监测设备,可以通过测量用户的心率、呼吸率、体动、体温等指标来评估用户的睡眠质量。
下面是智慧枕测量方法的具体步骤:
1. 将智慧枕放置在床垫上,并将其与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
2. 打开智慧枕的应用程序,并根据指示进行设置。
3. 将头枕在智慧枕上,并确保头枕与身体保持贴合。
4. 等待智慧枕与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成功,并开始记录用户的睡眠数据。
5. 在睡眠期间,智慧枕会持续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率、体动、体温等指标,并将数据上传到应用程序中。
6. 在用户醒来后,打开应用程序,查看自己的睡眠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自己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枕的测量方法仅限于睡眠监测,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如果有严重的睡眠问题,应及时就医。
颈围测量规范
引言
颈围测量是一项常用的医学测量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颈围变化及相关风险。
本文档旨在规范颈围测量过程,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测量工具
- 风尺:用于测量颈围的软尺。
- 镜子:用于帮助被测对象保持站立直立的姿势。
测量步骤
1. 准备工作:
- 选择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进行测量。
- 确保被测对象没有佩戴任何会影响测量的物品,如耳环、围巾等。
- 确保测量工具完好无损。
2. 测量前准备:
- 被测对象应该站立直立,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
- 头部保持自然直立,不要低垂或抬高。
3. 测量步骤:
- 用风尺绕颈部一周,确保尺子平行且与地面垂直。
- 确定所测得的颈围数值,记录下来。
4. 测量结果:
- 根据所得颈围数值,参考健康标准表进行评估。
- 如有需要,可以将测量结果与以往记录进行比对,以了解颈围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
- 在测量过程中,被测对象应保持呼吸自然、身体放松,不要用力收缩颈部肌肉。
- 测量前后,应注意观察被测对象有无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等,如有需及时停止测量并提供相关协助。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颈围测量的规范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准确可靠的颈围测量,从而评估相关风险。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测量方法(最牛的汇总)1、Chamberlain’s line:亦称腭枕线。
头颅侧位片上由硬腭后缘向枕大孔后上缘作一连线。
正常人齿状突在此线的3mm以下,若超过此线,即为颅底凹陷。
(图1)图12、McGregor’s line:也称基底线。
由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缘最低点连线。
正常齿状突不应高出此线6mm,若超过即为颅底凹陷。
(图2)图23、McCrae’s line:又叫枕骨大孔线,为连接枕骨大孔前下缘与后上缘的连线。
正常情况下,齿状突顶端不超过此线;如超过此线6.6mm可诊断为颅底凹陷症。
(图3)图34、Redlund-Johnell法(R-J距离):为枢椎体下缘中点到McGregor线的垂线。
正常值男性大于34mm,女性大于29mm。
小于此值即为异常,提示寰枢椎间关节破坏。
(图4)图45、Wackenheim line:为颅底斜坡的延长线。
正常时,该线与齿突尖部相切。
若齿突尖超过此线,提示颅底凹陷。
(图5)图56、Height index of Klaus(克劳斯高度指数):指齿状突顶点到鞍结节与枕内隆突连线的垂直距离。
正常为44-45mm,30-40mm为颅底扁平,若小于30mm为颅底陷入。
(图6)图67、外耳孔高度指数:头颅侧位片,外耳孔中心点或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至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即外耳孔高度指数。
正常为13-25mm,平均17.64mm,小于13mm即为颅底凹陷。
(图7)图78、Boogaard角:指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与蝶骨斜坡所形成的角度。
该角度正常为119.5°-136°,若大于148°,可诊断为扁平颅底。
(图8)图89、Bull角:是硬腭水平线与寰椎平面的夹角,正常时该角度小于13°,若大于13°,可诊断为扁平颅底。
(图9)图910、Martin角(基底角或颅底角):侧位像,鼻根、蝶鞍中心和枕骨大孔前缘三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骨科常用的角度测量方法上肢的主要角度测量:1、肩关节活动角度;2、肱骨颈干角;3、肱骨头后倾角;4、肱骨远端前倾角;5、肱骨远端外翻角;6、肘关节正常角度与骨折后活动角度及Huter线与Huter角;7、提携角;8、冠状突骨折时尺骨张开角;9、桡骨头和手术安全区角度;10、Teardrop角;11、桡骨掌倾角;12、桡骨尺偏角;13、桡月角;14、头月角;15、舟月角;16、尺腕角;17、腕骨角;18、桡头角;19、桡舟角。
一、肩关节活动范围▲▲▲二、肱骨颈干角▲▲▲三、肱骨干角▲▲▲肩关节正位片,在肱骨大结节与肱骨头上缘间作一联线,再作肱骨干轴线,两线相交内侧的夹角,正常为130~140º。
参考意义:小于130º为肩内翻,大于140º为肩外翻。
四、肱骨头后倾角▲▲▲肱骨近端上面观,可见肱骨镜轴线同肱骨髁间轴线呈大约30°的后倾角。
参考意义:肩关节置换时通常术中后倾25-40°,此时假体翼应该对准结节间沟后方,假体内、外旋达到50°关节稳定说明后倾角合适;如果后方骨折脱位,后倾角应该可减少5-10°,如果前方骨折脱位,后倾角应增加5-10°。
原则是后倾角不能<20°或>40°。
五、肱骨远端前倾角▲▲▲参考意义:肱骨远端存在40°的前倾角,同尺骨鹰嘴的倾斜角度一起,使滑车与肱骨小头整体位于肱骨干的前方,以适应更大的屈肘角度,因此在骨折复位固定过程中,恢复干骺端和肱骨干的联系时,一定要注意恢复此前倾角。
六、肱骨远端外翻角及肘关节“3个窝”▲▲▲参考意义:手术过程中应避免内固定物进入以上三个窝,以免影响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肘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后,活动最低限度为屈伸30°-130°,旋前、旋后各50° 。
Huter线与Huter三角正常情况下,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鹰嘴突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时,三者呈一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骨折三者关系不变,肘关节后脱位时,三者关系改变。
头颈部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淋巴结检查:(1)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胜R部。
(共5分,漏掉一个叩0.5分)(2)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二、三、四指触诊右侧,右手二、三、四指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5分)4.头颅的检查(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2)头颅大小以头围来衡量,用软尺自眉间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
新生儿约34cm,18岁可达53cm或以上。
(3分)(3)观察头颅的外形变化,有无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2分)(4)头皮、头颅压痛及包块检查:用双手指分开头发观察头皮并用手指轻压头皮各部并触摸有无包块及压痛。
(2分)(5)视诊有无运动异常。
(1分)(6)毛发的检查:视诊毛发的密度、颜色、分布及光泽。
(1分)5.眉毛、睫毛及眼睑的检查(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1分)(2)眉毛检查以视诊为主。
正常时,内侧与中间部分较浓密,外侧部分较稀疏。
(3分)(3)若外侧1/3过于稀疏或脱落,见于粘液性水肿和垂体功能减退,特别稀疏者应考虑麻风。
(1分)(4)睫毛检查,观察有无倒睫。
(2分)(5)眼睑的检查,其内容有:上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及水肿,有无压痛及包块。
(3分)6.眼球运动的检查(1)嘱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1分)(2)被检查者头部固定,眼球随检查者手示方向运动。
(2分)(3)运动方向:水平向左,左上,左下;水平向右,右上,右下。
(6分)7.如何检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眼征(除突眼外)(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1)(2)Graefe征(眼球下转,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2分)(3)Stellway征(瞬目减少)。
(2分)(4)Mobius征(集合运动减弱):嘱被检查者注视眼前1m处的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缓慢移至眼前10cm处。
(3分)(5)Joffory征(上视无额纹)。
健康评估头颈部实验总结健康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头颈部实验是健康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检测头颈部的各项指标,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本文将对头颈部实验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头颈部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头颈部外观检查:医生会观察头颈部的外观,包括头发、面部表情、颈部皮肤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 颈椎活动度检查: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颈椎活动度测试,包括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以检测颈椎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 颈动脉听诊: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颈动脉的声音,以检测颈动脉是否狭窄或堵塞。
4. 颈部淋巴结检查:医生会检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质地和敏感度,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等问题。
5. 眼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眼睛,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眼部疾病。
6. 耳鼻喉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耳鼻喉,包括听力、嗅觉、喉部状况等,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耳鼻喉疾病。
头颈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头颈部的各项指标,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通过头颈部实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同时,头颈部实验也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头颈部实验是健康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检测头颈部的各项指标,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通过头颈部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检查和测量头部、颈部和胸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这些部位的正常生理状况和常见病理变化,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头部评估(1)观察头颅大小、形状、对称性、毛发分布等。
(2)检查眼、耳、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注意有无异常。
(3)评估头颈部活动范围,如前屈、后仰、旋转等。
2. 颈部评估(1)观察颈部皮肤、血管、淋巴结等,注意有无异常。
(2)检查颈部肌肉、骨骼、关节,注意有无压痛、肿胀、畸形等。
(3)评估颈部活动范围,如屈伸、旋转等。
3. 胸部评估(1)观察胸部形态、对称性、呼吸运动等。
(2)检查胸部皮肤、毛发、淋巴结等,注意有无异常。
(3)评估胸部呼吸音、心脏、肺部等。
三、实训过程1. 头部评估(1)观察:发现受试者头部大小、形状、对称性均正常,毛发分布均匀。
(2)检查:受试者眼、耳、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未见异常。
(3)评估:受试者头部活动范围正常,无受限情况。
2. 颈部评估(1)观察:受试者颈部皮肤、血管、淋巴结等未见异常。
(2)检查:受试者颈部肌肉、骨骼、关节无压痛、肿胀、畸形等。
(3)评估:受试者颈部活动范围正常,无受限情况。
3. 胸部评估(1)观察:受试者胸部形态、对称性、呼吸运动等未见异常。
(2)检查:受试者胸部皮肤、毛发、淋巴结等未见异常。
(3)评估:受试者胸部呼吸音正常,心脏、肺部无异常。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头部、颈部和胸部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临床诊断能力。
2.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受试者头部、颈部和胸部均未见异常,说明受试者身体状况良好。
3. 本次实训使我们认识到,健康评估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详细的观察和检查,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实训建议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头部、颈部和胸部解剖生理的认识。
32例青年学生颈生理曲度测量及量身组合枕相应数据研究摘要:目的:观察32名青年学生的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全长及枕颈背曲度等数据,为量身组合枕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拍摄32例20岁左右青年学生志愿者的颈椎中立位片,运用软件以borden氏法测c值,从枕骨隆凸至c7棘突测量颈椎全长。
并以枕背充分靠墙,三角直尺测量枕颈背曲度和颈部宽度。
结果:c值最大值为20.87mm,最小值为7.87mm,平均14.41±3.50mm。
枕骨隆凸至c7棘突:最大值15.63cm,最小值11.56cm,平均13. 53±1.16cm。
枕颈背曲度最大值6.6cm,最小值3cm,平均4.14±0.87cm。
颈部宽度平均10.1±1.1cm。
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等数据的测量,为量身组合枕设计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颈椎生理曲度x线测量量身组合枕【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07-02“颈部康复枕”的研究已有大量专利,尤其是保护颈椎、使之避免悬空,维护正常生理曲度的设计思路,近年受到关注。
如,设计头部与颈部高度不一的枕头(桂岭枕)[1];以40cm×24cm的长方形双层气囊扁袋,覆于高密度海绵制半椭圆形牵引枕[2];前高15cm 和后高7cm的后仰牵引枕[3]等,临床均收到了一定的颈部康复作用。
但因缺乏对生理曲度和枕颈背曲度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忽略颈长研究,在设计数据上仍存在一些缺陷,使其临床应用效果不稳定。
为此,本课题组于2002年12月,拍摄32例20岁左右青年学生(正常志愿者)的颈椎标准中立位dr片,并测量上述相关参数;并于2007年12月进行25例跟踪调查,为颈曲量身组合枕的改进设计提供研究数据。
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
32例青年学生志愿者,男17例,女15例。
年龄平均20岁左右,最小18岁,最大22岁。
32例当时经过临床检查,均无颈椎病及肩周炎等疾病。
健康评估头颈部实验总结在健康评估中,头颈部是一个重要的部位,其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通过头颈部实验,对头颈部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总结了评估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评估头颈部的健康状况。
首先是通过观察头颈部的外部形态来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
我们注意到,健康的头颈部应该具有正常的曲线,即从侧面观察时,头部与颈部之间应有一定的弧度。
如果头颈部过于前倾或后仰,都可能意味着头颈部存在问题。
我们进行了头颈部的灵活性测试。
通过转动头部、左右转动颈部和前后弯曲颈部等动作,来评估头颈部的灵活性。
灵活性较好的头颈部可以自如地完成这些动作,而灵活性较差的头颈部则会出现转动不灵活或者疼痛的情况。
接着,我们还进行了头颈部的肌肉力量测试。
通过进行头部的前后倾、左右转动等动作,并用手进行阻力测试,来评估头颈部的肌肉力量。
健康的头颈部应该具有一定的肌肉力量,能够支撑头部的正常运动。
如果头颈部肌肉力量较弱,可能会导致头部的不稳定或者疼痛。
我们还进行了头颈部的神经功能检测。
通过进行头颈部的感觉测试,如触觉、痛觉等,来评估头颈部的神经功能。
如果头颈部的神经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头颈部的感觉异常或者疼痛。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头颈部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总结了评估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头颈部健康问题。
例如,头颈部前倾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而头颈部后仰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导致。
此外,灵活性不佳和肌肉力量较弱可能与缺乏运动有关。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姿势、改善生活习惯和进行适当的运动来改善头颈部的健康状况。
头颈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头颈部实验,我们可以评估头颈部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头颈部的健康问题。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头颈部健康的关注,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头颈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