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粽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格式:pdf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19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粽情飘香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粽子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掌握基本的包粽子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粽子的起源与传说: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
2. 粽子的种类:介绍不同地区的粽子种类及其特色。
3. 粽子的制作方法:讲解粽子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粽子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难点:粽子包裹的技巧和火候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粽叶、糯米、红枣等食材。
绑粽子的细绳。
煮粽子的锅。
教学视频或图片。
学生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端午节的故事引入粽子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粽子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活动。
4. 成果展示与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粽子,并分享制作心得。
板书设计中心:粽情飘香左侧:粽子的起源与传说右侧:粽子的种类与制作方法底部: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粽子的短文,包括粽子的起源、种类和制作过程。
家长协助,尝试在家制作粽子,记录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动手实践”环节。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详细补充和说明1. 分组安排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每组46人,确保每组都有能力各异的学生,以促进团队合作。
角色分配:每组设立组长、食材管理员、记录员等角色,明确每位学生的责任和任务。
2. 准备工作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粽叶、糯米、红枣等食材,并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
粽子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传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热衷于制作和品尝粽子。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计划开展粽子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粽子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食品卫生与安全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 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三、活动内容1. 分组讲座:组织专家对粽子文化、制作工艺、包装、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2. 美食展览:准备各式各样的粽子样品,并设置展台供学生欣赏品尝,通过展览的形式了解不同地方的粽子特色。
3. 粽子DIY: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可以设置不同的内容和难度级别,包括传统粽子、创意粽子和素食粽子。
4. 粽子比赛:分组比赛制作粽子,评选最佳创意、最美味、最认真、最快捷的粽子,激发学生兴趣。
5. 粽子文化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粽子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粽子的分类以及不同地区的粽子特色等内容。
6. 粽子品鉴:组织学生品尝不同口味和风味的粽子,进行评价和讨论。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作为评委,通过评比产生出优秀的粽子。
7. 粽子传统礼仪:了解粽子在传统节日中的礼仪,鼓励学生将制作好的粽子亲手送给亲朋好友,传递友情和祝福。
8. 粽子艺术创作:利用粽子的形状和材料进行创作,可以包括粽子花艺、粽子画作、粽子人物等,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9. 高年级学生亲自教授低年级学生制作粽子,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活动组织方式1. 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方案策划与执行。
2.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邀请专业人士和食品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3.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学生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各项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悠悠粽香悠悠粽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粽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体验粽香的乐趣,我们计划开展一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悠悠粽香。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将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亲手制作粽子,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 认识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了解端午节习俗中的龙舟赛和吃粽子的传统。
3. 学习粽子的制作过程,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资准备:粽叶、糯米、红枣、豆沙、竹绳、盐。
2. 工具准备:蒸锅、剪刀、绳子、筷子、清洁巾、水杯等。
3. 教具准备:端午节的相关教材、绘图纸、颜料、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故事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并与他们分享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特别是龙舟赛和吃粽子的传统。
2. 接下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起制作粽子。
首先,给学生展示制作粽子的过程和所需材料。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制作粽子的乐趣。
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较简单的配方,比如红枣或豆沙粽子。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用刀具或开火等危险操作。
3. 在学生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彼此分享经验,倡导合作与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当粽子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
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粽子的心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粽子的味道和口感。
通过品尝粽子,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传统食品的独特魅力。
5. 最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用颜料和绘图纸,绘制一幅关于端午节的画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他们所了解的龙舟、粽子或其他与端午节相关的场景。
小学综合实践粽情飘香端午节教案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小学生近距离感受端午节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场名为"小学综合实践粽情飘香端午节教案活动"的活动。
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和认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准备:1. 整理相关资料:准备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图片、视频、故事、传统食物的制作步骤等资源。
2.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适合举办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3. 准备食材和器具:准备粽子制作所需的糯米、红枣、火腿等食材,以及编织粽叶的材料和工具。
活动流程:第一阶段:了解端午节1. 展示端午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食物。
2. 给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并与他们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精神内涵。
第二阶段:制作粽子1. 给学生展示粽子的制作步骤和方法,让他们对制作粽子有个大致了解。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些粽子。
3. 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将糯米、红枣、火腿等食材包裹在粽叶中,并用绳子捆扎好。
4. 烹饪师傅协助学生将粽子煮熟。
第三阶段:品尝粽子1. 将煮好的粽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
2. 引导他们用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分享自己对粽子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阶段:传统文化展览1. 邀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粽子和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品、绘画、写作作品等展出,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意。
同时,借此展览让其他班级和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
活动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等,以评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和投入度。
2. 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制作的粽子、展示的手工作品等来评价他们对端午节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反馈:收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验,以评价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情飘香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制作传统美食——粽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文化遗产的珍贵性,感受传统美食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通过阅读课文和图书、观看视频等形式,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传统文化。
–学生自主搜索了解端午节、粽子等相关信息。
2.粽子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介绍粽子的历史、种类、食材和制作方法。
–学生通过制作实践体验、感受和掌握制作粽子的基本技能。
3.制作粽子–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合理分工,根据老师指导,分别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安全和环保,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美食品尝与展示–学生在制作完成后,对自己制作成功的粽子进行展示,分享制作经验和口味特点。
–学生带着自制粽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品尝传统美食,了解传统节日对人们的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1.导入活动:老师在班上贴上端午节文化海报,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介绍并分享文化知识和历史。
2.课堂讲授:–观看端午节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起源和传统文化。
–阅读端午节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
–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搜索相关文献,了解端午节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3.总结活动:组织学生分享所获得的文化知识,老师进行巩固加深总结。
第二节:粽子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导入活动: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粽子和材料,引导学生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口味。
2.课堂讲授:–介绍粽子的种类,内容和起源。
–分别展示不同粽子材料,并向学生介绍粽子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制作粽子,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节:制作粽子1.导入活动: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并介绍口味特点。
“粽香课程”主题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洋节日越来越盛行的当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离孩子渐行渐远,唤起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受自己拥有的文化的魅力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让孩子能真正的了解中国的文化,我校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各学科融通教学,打破学科的界限,挖掘节日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可能性。
端午节作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原因是为纪念二千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研究端午,走进端午,感受端午,将成为孩子们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并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传统的习俗等,
2、学生能通过各种体验来增加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对端午的研究,提高教师挖掘课程,融合课程,设计课程的能力,使融合教学与主题教学成为可能。
三、活动对象
全体教师和学生
四、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6月6日--6月8日
五、评价方案
各年级活动项目评价方案
其他项目评价方案
★端午主题课程结束后各学科以年级为单位上交一份课程方案和课程故事,截止时间为6月17
日
★活动结束后,学校将随意抽取五名学生进行端午课程实施调查。
准备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了分组(1)端午节的由来(2)端午节的习俗(3)端午节的诗词(4)学包粽子小组。
经过一周的调查、访问、整理。
学生已全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期间我也适时的指导、询问学生的进度,以便活动时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一、活动主题:"粽情端午"二、活动背景:目前,洋节日在中国倍受青睐和热捧,而民族传统节日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造成了不少人对中华悠久的传统节日逐步的淡漠,或是把节日简单的与食品画上等号。
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此次活动从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深刻的内涵入手,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三、活动目的:1、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故事传说、诗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
2、指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开展探索性活动,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选择、组合信息。
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
3、在亲自参与端午民俗活动中掌握包粽子的技巧。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的五大传统节日有哪些?他们分别是?马上我们就迎来了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板书端午节二、小组汇报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看来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很深的传统文化。
2、师导语:同学们,传说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3、老师把这些习俗总结一下: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钟馗像,饮用雄黄酒,吃粽子。
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生:我们组为了了解粽子,我们特地去商场转了转,了解了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蜜枣粽,肉粽还有黑米粽,八宝粽,五谷粽,碱粽等,咱们这地方用的较多的叶子是芦苇叶和菠萝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香情浓话端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我们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名为“粽香情浓”的教案。
首先,我们将通过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来引导学生对这个节日产生兴趣和了解。
通过向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我们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悲惨结局。
我们还会向学生展示皮影戏或手影戏,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以加深对端午节的理解。
而后,我们将组织学生制作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的美食。
我们会向学生介绍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并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
通过亲身参与制作,学生们能够体会到传统食物的独特魅力,增加对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例如一个学生负责洗糯米,另一个学生负责包粽子,还有一个学生负责系粽子的绳子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并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最后,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一个“粽香情浓”的展览活动。
在这个展览中,学生们将展示他们制作的粽子,并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和老师们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学生们可以准备一些展板或展示品来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并提供一些粽子供其他人品尝。
通过这个展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还能够让他们分享他们在制作粽子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
在这个“粽香情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和意义,还能够亲身体验制作传统食物的乐趣。
通过参与这种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丰富他们的课堂学习经验,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悠悠粽香》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相关屈原的故事,让学生认识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初步感觉祖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包粽子的技术,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3、经过学包粽子,传承悠长的饮食文化,培育学生的求知欲念、研究精神。
教课要点:掌握包粽子的技术。
教课准备:课件、糯米、粽叶、稻草、枣、花生。
教课过程:一、沟通资料探访粽子文化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种文化积淀最深沉的食品,猜猜是什么?(粽子)出示粽子图片:喜爱吃吗?老师也喜爱吃,我们都喜爱那悠悠粽香。
出示课题:悠悠粽香。
对于粽子同学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每谈到一个方面,教师进行提示或补充。
看来粽子不只是是一种美食,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因此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对粽子有一番特其他情结。
想不想自己着手包粽子?二、做好准备认识资料和原料1/3我们先一同来看看粽子是用哪些资料和原料做的?指导学生认识粽叶(分苇叶和箬叶)、稻草、糯米(泡过2小时)、枣、花生。
三、着手实践学做包粽子1、每小组还有一个已经包好的粽子,下边同学们拆一拆,认真察看粽子是怎样包起来的。
看图解,理清包粽子的步骤。
每看一图指导学生说出是怎样做的,理出以下步骤。
卷斗——加料——包严——扎紧2、理清了包粽子的步骤,我们一同来试一试好吗?师用箬叶示范,重申每一步的难点,学生学做:1)卷斗时尖不留缝隙,以防漏米,两边叶子要重合。
多,离边沿大概一扁指。
3)包时要严实,两个角不可以漏米。
4)扎稻草时不要太松也不可以太紧。
3、评论沟通。
师巡回选用典型的粽子,指导学生参加评论。
4、简单指导学生用苇叶包粽子,学生自己练习。
5、成就展现:各小组选用包的好的登台展现并评论。
包完了以后还有一个过程我们才能够吃上鲜美爽口的粽子,那就是——煮。
加水要没过全部粽子为准,粽子上要压上像盆之类的东西,免得沸腾时稻草开结。
开锅以后慢火煮一个多小时就能够了。
由于时间的问题,粽子这节课我们煮不出来了,同学们愿意把粽子带回家煮仍是由老师帮大家一同煮?四、总结收获课外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3留有一个作业,回家自己从准备工作起,向来到煮出悠悠粽香,来一次完好的体验好吗?自然能够试试包不一样的馅、不一样的形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端午粽香浓情进社区活动指导课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体验和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端午粽香浓情进社区活动指导课。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通过开展端午粽香浓情进社区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传统风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交交往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和组织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通常在端午节前一周进行,可选择在学校附近的社区公园或广场进行。
2. 邀请相关嘉宾:可以邀请社区的文化工作者、老师、学生家长等作为嘉宾,为活动增加专业性和亲切感。
3. 筹备材料和器材:准备好所需的粽子材料、糯米、竹叶、红绳等,同时准备好煮粽的锅具和餐具。
4. 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粽子的制作、包装和销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5. 宣传活动: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
三、活动内容和流程1. 端午文化讲解:活动开始时,由嘉宾为学生们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传统食品粽子的制作方法、龙舟竞渡等相关文化知识。
2. 粽子制作体验:学生按照老师或嘉宾的指导,亲手制作粽子,学习糯米的清洗、浸泡和蒸煮技巧,同时加入自己喜欢的配料,如红枣、豆沙等。
3. 粽子包装和装饰: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粽子用竹叶包裹好,并用红绳固定。
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粽子的外观和装饰。
4. 端午粽子品尝:将制作好的粽子进行品尝,学生可以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并将其他粽子进行销售,所得收入可以用于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
5. 游戏与互动:活动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游戏,如丢绳索、玩水游戏等,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端午粽飘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端午粽飘香引言:小学生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以传统的端午节为主题,设计一场粽飘香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并亲自动手制作粽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一、活动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内涵;2. 学习制作粽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包括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内涵的简单解释等;2. 准备粽子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糯米、粽叶、红枣、豆沙馅等;3. 分组准备,每组约5-6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4. 准备展示区域和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制作的粽子。
三、活动步骤:1. 知识导入(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食物,引发学生制作粽子的兴趣。
2.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粽子的制作经验。
- 引导学生提出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和步骤,并让每个小组选出负责人。
3. 制作过程(60分钟):- 教师向学生分发材料和工具,讲解粽子的基本制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
- 学生按照步骤,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制作粽子。
-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加强团队合作。
4. 品尝和分享(30分钟):- 学生完成粽子制作后,将粽子摆放在展示区域,展示自己的作品。
- 学生品尝自己和其他小组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 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粽子,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5. 总结和反思(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自评自省。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悠悠粽香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
2.了解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2.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难点1.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好火候和材料比例。
2.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内容:1.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2.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3.粽子的食用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并与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增强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2.观看视频,介绍粽子种类、作法和食用方法。
3.指导学生分小组协作,参加实践活动,制作粽子。
4.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历史,并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带来的各类粽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第二步:学习(20分钟)1.教师播放有关粽子的视频,介绍不同地区的粽子种类和制作方法。
2.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学生有机会向教师请教粽子制作中的困难与技巧时,教师应根据技术层次及实际情况,耐心作出解答,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第三步:实践(6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2-3人。
每组选定团队长,其他组员分配好任务。
如分配粘稻草,切棕叶,回锅调制作料,包制粽子等工作。
2.描述制作步骤–摆好粽子叶,将勾住的粽花稍微分开,并在粽叶底部放入一层糯米和内陷料;–将两边的粽花合起来,然后向上提起粽子叶四角,双手轻轻缠绕绳子,慢慢地提起,再离开后在两边的绳口上拉紧,双手二次缠绕。
–把糯米轻轻地压紧,使得糯米饭均匀,最后将粽花放入水中煮熟。
–在煮好的粽子中夹入各种凉拌菜就可以品尝了。
3.做好粽子的存储。
学生将做好的粽子用保鲜膜或包装纸包好,打上标记。
第四步:总结(15分钟)1.小组代表之间展开互评。
2.全体学生总结练习的经验,讨论活动的收获。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端午粽飘香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步骤,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历史与文化: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2. 粽子的种类与制作:讲解不同地区的粽子种类,重点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2. 难点:粽子包裹的技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 粽叶、糯米、红枣等包粽子的原料- 绑粽子的线- 烹饪用的锅和蒸笼- 展示端午节历史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安全操作指南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入端午节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粽子的制作。
4.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板书设计- 端午粽飘香- 副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主体部分:包括端午节的历史简介、粽子制作步骤、实践活动安排。
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并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
-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制作粽子的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粽情飘香粽情飘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的背景与意义在传统中国的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以庆祝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节日。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意义,增进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体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组织学生制作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并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传统习俗;2.学会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与技巧;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增进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4.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端午节的历史与传统习俗资料、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器具、粽叶等。
2.学生准备:洗手液、围裙、团队合作心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情境交流(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与传统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步骤二】传统知识学习(1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有关端午节的短视频,并由教师进行现场讲解与解读。
学生可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以备以后巩固复习。
【步骤三】制作粽子的材料准备(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包括糯米、红枣、豆沙等。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卫生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事先洗净双手,并戴上围裙。
【步骤四】制作粽子的演示与实践(40分钟)教师进行制作粽子的现场演示,全程做出解说与指导。
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有一名指导员进行指导。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能够积极思考与互动。
【步骤五】品尝与总结(15分钟)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集中展示所有制作成功的粽子,进行品尝与分享。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以及对制作粽子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可以邀请学校的长辈或者专业的粽子师傅来讲解和示范制作技巧;2.学生可以用书写或画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制作粽子的经历,并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3.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粽子制作比赛,以激发学生们更多的兴趣和热情;4.可以组织拓展活动,如观看端午龙舟比赛、制作纸鸢等。
粽情飘香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粽子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
2、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做好汇报的准备工作。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4、能根据回顾与思考形成思维导图,知道思维导图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有关粽子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
教学准备: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准备汇报。
2、各种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六月,端午将至,我们学校围绕端午开展了主题课程的活动,我们六年级同学将开展“粽情飘香”的实践体验活动。
我们各小组都商讨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并做了些活动准备。
今天老师想听听你们前期搜集到了什么信息,将如何进行整理汇报。
请各小组准备好展示。
(老师相机出示:实践体验活动准备)出示要求:1、各小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搜集到的信息,做到形式新颖,内容清晰,声音洪亮,并尽可能人人参与。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对他们汇报的内容和展示的方式作适当的评价或补充,也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各小组介绍。
1)第一组介绍粽子的历史(陈欣组小报的形式)(出示:历史小报上网)师: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组同学的鼓励和肯定。
老师也相信他们的介绍,会让我们对粽子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2)第二组介绍粽子的种类(李欣童组图片)(出示:种类图片)师:看来,不同地区,风俗习惯不同,连粽子的形状都不同。
3)第三组介绍粽子的种类(蒋铱宁组PPT 条形统计图)(出示:PPT 调查统计)师:相信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一定垂涎欲滴了吧!这一小组的成员还真是有心人,不但通过上网查找了解了粽子的不同种类,还进行了调查统计,这对我们六一节包粽子食材的准备可起了不小的作用哦!4)第四组介绍粽子的寓意(王雨芹组PPT 文字)(出示:寓意文字)师:听了他们的介绍,大家不难感受到,原来小小的粽子里边包含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浓浓的爱,看来我们也得好好的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