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15 KB
- 文档页数:5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这一种文体的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简明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中的情感。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把握消息的特点。
教学难点:消息结构的组成及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个短片反映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北京奥运)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时,全国沸腾,那一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再次重温那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吧。
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掌握词语(画线的注音)矜jī承诺nuò噙qín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噙:(眼里)含。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不已:不能控制。
2. 思考:本文是一则消息。
这则消息报道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表达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心情?点拨: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到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喜悦的心情。
3.文体知识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的五部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本文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
导语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一般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是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充分的典型材料来表现主题。
读课文,快速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
点拨:正标题——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导语——1、2段主体部分——3~11段。
三、分析课文:①这则消息的正副标题分别有什么作用?饱含怎样的情感?点拨:正题,概括报道中心事件。
“喜”字贯穿全文。
副题,用具体数字突出得票数多。
体现豪情满怀。
标题有概括消息最主要的内容或大意的作用。
②“新华社莫斯科7月3日电(记者许基仁、刘广、林容)”是导语中的电头。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导学案(有答案)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学习任务】1、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学会用消息的形式去反映生活;2、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知识储备】一、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本文就是一则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它的特点可以用“真、短、快、新”四个字来概括。
二、新闻的结构:1、标题(种类、作用):标题是报纸的眉目,是消息内容的提要。
标题种类: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标题作用:多行标题,在正题之外,常常兼有引题、副题。
引题的作用是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引出题目;正题是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2、导语: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
它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3、主体:即消息的主干,是正文部分,通常是导语部分的具体化。
4、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5、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
(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三、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矜.()持噙.()着大阪.()风度翩翩..()2、解释下列词语信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矜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度翩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噙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①消息的六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同道中学李跃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大阪”、“淘汰”、“矜持”、“承诺”等词的音、形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简介凝练的语言特点。
3.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练习写新闻。
通过了解消息的结构与特点,来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并学会用消息的形式反映生活。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结构与特点,体会本文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消息的方法,学会用消息的形式反映生活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北京欢迎你》)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充满激情的八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奥运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八年艰难的申奥历程。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则消息来回顾那同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消息(一)、消息就是狭义的新闻,是一种最常见的新闻文体,用事实说话,用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我们通过阅读消息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则消息,来了解消息的特点与结构,并品味体会本文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消息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类型有正标、副标、引标。
导语:在消息的开头,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可和结语一起暗含主体中)。
三、研读探究1、分析标题及导语的特点、作用。
学生朗读课文1、2自然段。
思考:标题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1、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与标题有怎样的联系?“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正标题,在这里它主要有什么作用呢?(高度概括事件,“喜”字是题眼且贯穿全文)“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作为副标题,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用数字突出优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结合第二道思考题,完成对导语特点及作用的分析。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会用消息的形式去反映生活;(二)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 7月13日晚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的投票场面;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实况;2 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出后,天安门广场、世纪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群众热烈欢庆的场面。
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当时的见闻感受。
(二)介绍消息的一般结构可以通过课件,采取左边展示一则很短小的、结构完整的、典型的消息,右边展示对应分析的办法,帮助学生明确消息的一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整体感知全文1 学生朗读全文。
要求:在自读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1)“思考与练习”一。
(2)对照消息的一般结构,指认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2 分析文章的标题。
这则消息有正副两个标题。
这两个标题分别有什么作用?饱含有怎样的感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正标题,概括报道中心事件。
“喜”贯穿全文。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副标题,突出得票数多,豪情满怀。
3 品读导语(第1—2段)。
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将原导语缩写为不超过50字的导语,并比较改后的导语与原导语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注意体会:(1)原导语以抒情笔调开头,抒写了申奥成功后中国人无比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2)原导语列举数字,一方面用事实说话,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到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
4 感知主体部分。
学生速读课文主体部分,在自我尝试概括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明确这则消息在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展开叙述了三个主要内容:第3段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第4段到第5段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第6段到第10段报道了中国人和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3、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
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下面老师出几道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问题考考大家,好不好?你们要自豪的告诉老师,听好了(1)北京2008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
(3)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是指哪五个——“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
(4)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即是——“北京欢迎您”。
(5)得金牌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金:51,银:21,铜:28。
第二是美国金:36,银:38,铜:36。
第三是俄罗斯23、21、28)很好,看来你们真不愧为中国人。
我们都知道,第一届奥运会是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每4年为一届,直至第二十九届我们中国才举办第一次奥运会,的确不容易啊,此时,让我想起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全国沸腾,那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
那时侯8、9岁的你们还小,体会不到当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来了解当时的欢乐情景吧。
二、介绍消息的一般结构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文学体裁分1、欣赏性文学作品:诗、散文、戏剧、小说、童话、寓言、传记。
2、实用性文学作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新闻、评论、科技说明。
本文是一则消息,消息属于新闻文体的一种,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29页,广义的新闻包括有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人物通讯等不同的新闻文体,而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但新闻所具有共同的特点是(板书)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目标: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能训目标:掌握朗读技巧,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与精读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二)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学方法:略读法,教授法,实践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掌握“矜持、噙、风度翩翩、信守、大阪”这五个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消息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课文。
4、研读标题、导语部分。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啊?--是的,北京,那么北京2008奥运会口号是--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此刻,让我想起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全国沸腾,那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
同学们那时侯可能还小,体会不到当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来了解当时的欢乐。
二、介绍消息的一般结构本文是一则消息,消息属于新闻文体的一种,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29页,广义的新闻包括有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人物通讯等不同的新闻文体,而狭义的新闻就仅仅是指消息,但新闻所具有共同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今天我们所学的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
至于结语,背景部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补上。
标题(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三种、是对消息的概括)、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前一,两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主体(消息的躯干,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明确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
3、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初步了解消息的写法。
2.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让学生以此课为例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新闻中学语文。
二、难点了解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自豪和关注的一件大事!在2001年的7月,决定这届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的那一刻,同样也是举世瞩目,同样也特别牵动着我们中国人的心。
事情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是我们的首都北京赢得了这届主办权,这才有了七年后这届物品出色的北京奥运会。
新华社的记者在莫斯科及时进行了报道,记录下了这重大的事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当时的这一报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二、明确学法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假设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001年的7月前的那一刻,一起来通过这篇及时的报道来了解在莫斯科发生的事情。
要求大家不要看课本,由老师来临时扮演“播音员”播出这则报道,大家仔细听,了解相应的内容。
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
三、学生听读教师以较慢的语速朗读这篇课文。
故意读错三处。
四、体会“信息与选材”第一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强调在阅读“消息”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明确“消息”标题的特点:“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正题”,正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事件。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为“副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步:进一步交流本则消息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明确这六点即消息的“六要素”,是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的。
第三步:重点交流“消息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依次有:萨马兰奇、李岗清、何振梁、“一位来自韩国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卡基?瓦特、刘淇、郞平。
新华学校西校区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总第19—20课时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设计人:沈丛丛审核人:张红振时间:2013.09.2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并学会用消息的形式反映生活。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3、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品味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插图,感受当时人们的情动心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消息的结构与特点,体会本文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难点】掌握阅读消息的方法,学会用消息的形式反映生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北京欢迎你》)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充满激情的八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奥运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八年艰难的申奥历程。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则消息来回顾那同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自研自探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2、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3、学会运用、新闻的相关知识4、梳理结构文章结构三、成果展示1、了解新闻相关信息(1)新闻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
(2)、新闻文体特点:新闻是类属于记叙文,但相比于一般记叙文,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3)、新闻的含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4)、什么是消息?消息,又称新闻。
它用事实说话,迅速地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
消息的六要素,即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北京喜获2008奥运主办权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北京喜获2008奥运主办权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北京喜获2008奥运主办权第2课时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城市,这一消息震惊了全球。
对于北京,这是一项重大的荣誉,也是对中国近几十年来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
这是中国在奥运史上第二次获得奥运主办权,并成为第一次在亚洲举办奥运会,也是一次件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为什么北京能够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首先,北京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广泛的经济实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北京一直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城市设施,如北京国际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天安门广场和北京鸟巢体育馆等大型项目。
这些设施是让北京面向世界,承办国际大型赛事的基础。
其次,北京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经验。
北京一直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推手,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经验,如全国性别别、种类别、年龄别体育比赛,大型运动会、亚运会等比赛的承办经验,以及大量的体育文化和人才资源。
这些条件是北京成功举办国际体育盛会的基础。
最后,北京拥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体制。
在申奥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申办计划和组织方案,并成立了由政府和体育界领导掌管的申奥委员会,领导实施申办工作。
此外,北京市还向世界各地派遣了大量的宣传队伍,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和宣传申办的理由。
北京成功获得奥运主办权的历程自1993年在莫斯科成立申奥组委会开始,前后历时8年,共申办4次,北京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在此期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同时努力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水平,打造国际舞台下的优良形象。
3次申办都未成功,但北京决心坚定,不断提高申办技能。
在2001年的伊甸园水晶宫,2008奥运会庄严宣布北京胜利。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重点)3.分析本则消息的标题和导语。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7月13日晚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的投票场面)1993年,北京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申办,虽然没能成功,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执着追求与满腔热情却没有减弱过。
经过长时间努力,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了!那一天,北京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中国人又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从那一天开始,奥运会已不仅仅是我们心中的梦想,更是我们未来7年为之奋斗的切实目标。
2001年7月13日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现在就让我们从新闻的角度去重温那一伟大的时刻,重温那一刻的激动与喜悦!二、自主预习1.关于新闻(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
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本篇文章属于后一种。
(2)新闻的特点(要求):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3)新闻的结构: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
前三个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矜.持(jīn)重.申(chóng)信.守(xìn)承.诺(chéng) 淘汰.(tài) 风度.(dù)翩.翩(piān) 噙.着(qín) 水泄.不通(xiè)3.理解词义。
矜持: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重申:再一次申述。
信守:忠诚地遵守。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说课稿东联中学张锋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后反思五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说体系。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第5课,本单元是新闻作品单元,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的新的体裁,虽然大部分学生已能从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途径了解一些事情,但都未能了解新闻的特点、真正读懂新闻的涵义;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理解消息的一般知识,学会读新闻;本课的学习,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更为以后通过报刊杂志等途径积累知识打下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八年级语文第三册的要求,结合本课的重点把氖导是榭觯妨⒘艘韵碌慕萄勘辏褐队爰寄苣勘辏海?spanlang=en-us>1)、学习消息的一般知识;(2)、发散思维,提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回顾课文、师生互动、设疑解疑、感悟课文;(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3、说教材处理。
本文是一则消息,因此结合课文学习消息的一般知识作为本课的重点,进一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理解课文,由于八年级学生初次从课文中学习消息,所以教师必须先向学生就“消息”这一种体裁作简单的知识性介绍,进而指导课文的学习;北京申奥成功也是学生亲历的大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后,顺利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特点,并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导言设境、启发引导、勾画圈点、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2 一、课程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
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写法。
3、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深远意义。
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会。
二、教学策略:以读带写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学活动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
a单元设置意图
1.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属新闻范畴,通过学习,可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
2.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的文章形式各不相同,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的特点,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3.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学生可掌握有关新闻的知识,培养其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本单元的学生,可使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b单元总体目标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播放北京在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实况剪辑录像,展示北京
“新城市、新形象”的相关图片。
(见参考资料1)1993年,北京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申办。
虽然没能成功,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执着追求与满腔热情却没有减弱过。
经过长时间努力,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了!那一天,北京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中国人又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那一天开始,奥运会已不仅仅是我们心中的梦想,更是我们未来7年为之奋斗的切实目标。
2001年7月13日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眠不夜,现在就让我们从新闻的角度去重温这一伟大的时刻,重温那一刻的激动与喜悦!
二、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
1.介绍新闻的一般知识。
(见参考资料2)2.师:此文是一篇消息,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的构成与特点。
(见参考资料3))
三、进入课文分析,体会作者感情及语言特点
1。
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读完课文,回答问题:
(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的竞争对手是哪些城市?(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何反应?
2,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
3.让学生找出这篇消息的正标题、副标题、导语和主体。
明确答案。
(见板书)
4.要学生细读课文,把能传达感情的词找出来。
细读课文,体会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找出能传达感情的词,加以分析。
“喜”字贯穿全文“所有”、“都”、“尽情”表达了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该”字有经过漫长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和自信。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2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1日
一、课程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
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写法。
3、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深远意义。
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会。
二、教学策略:以读带写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学活动
师: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请找出相应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生:刘淇在签定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点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人胜的原因。
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
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力,珍视世界
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指导学生归纳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
讨论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翔实,列举数字,用事实说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
1.本则消息的结构
正标题: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全文。
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
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导语:第1、2自然段。
第1段以抒情的笔调开头,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之后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第2牧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
主体:叙述了三个内容,第3段说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第4—5段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第6—10段报道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
一、组织课堂讨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组织课堂讨论: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你在哪里?说说你所在的地方是怎样庆祝这一时刻的,又是怎样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的?(开放式答案)
2.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相关资料,结合巴黎等城市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反应,谈谈对“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的理解。
3.组织学生谈谈北京申奥成功的意义。
讨论: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国更快
地走向世界。
二、写作指导
指导学生学写消息,结合本课的学习及单元后的写作训练要求,趁热打铁,提前讲解消息的写作方法(见板书设计),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具体操练留待以后的写作课进行。
(1)标题:消息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2)导语: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或消息的中心,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主体: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
(4)背景材料或结语,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
(5)注意事项:内容要真实,材料要翔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
课后体会学习这则消息的关键之点在于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指导学生学写消息,掌握这种常见文体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