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气候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3
第四节全球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8·安徽示范校联考)第十六届亚运会于2018年在中国广州举行,开幕时间为2018年11月12日。
回答1~2题。
1.读下图,其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2.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A.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C.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D.广州11月份高温少雨,适于观赛解析第1题,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图符合。
第2题,11月份,气温适宜,降水较少,适合体育比赛的开展。
答案 1.C 2.C读图,完成3~4题。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3.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4.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解析依据图示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可知:①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的大陆东岸地区;②地最低月均气温15 ℃以上,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③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夏季降水较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地区;④地冬雨夏干,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
答案 3.C 4.A(2018·四川文综,7~9)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5~7题。
5.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6.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7.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解析第5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是温带季风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要点探究与设计导学案知识精析一、根据气候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候特征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个地区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通过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定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纬度位置决定着热量条件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
如太阳可直射的纬度范围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寒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温带。
(2)大气环流既是气候的影响因素,也是气候现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3)海陆分布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气候湿润;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气候干旱。
(4)地形起伏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别。
如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就与地形因素有很大关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地势高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阻挡从太平洋来的西风,在山脉东侧出现沙漠气候。
(5)洋流改变沿岸地区的水热条件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复习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吃喝住行。
那么你知道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气候常考知识点复习气温年较差:(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4)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复习大气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气候的成因
具有Array
气候类型判别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但<15℃―――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专题5 天气与气候【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
(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
(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
(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剖析】一、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图解(1)冷锋(2)暖锋【特别提醒】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②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2.气旋与反气旋图解(北半球)3.锋面气旋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1. 气候类型的成因(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北半球)(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2.气候的描述(1)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分析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分析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少等。
【拓展延伸】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湖北省武昌2018届高三元月调研)下图分别是秦岭南坡与北坡地区1981—2007年间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1—3题。
1.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A.气温降低,降水增加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C.气温增高,降水增加D.气温增高,降水减少2.下列有关秦岭南北坡地区1981—2007年间的气候及其要素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大B.南坡较北坡降水减少多C.北坡地区气候趋于干冷D.南坡地区气候趋于暖湿3.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会使得A.1月零度等温线南移B.秦岭地区冰川面积缩小C.黄土高原的作物增产D.附近河流年径流量减少【参考答案】1.D 2.B 3.D3.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会使得1月零度等温线北移,A错。
秦岭地区山脉没有永久冰川,B错。
黄土高原的气温升高,气候更干旱,作物可能减产,C错。
降水少,附近河流年径流量减少,D对。
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2大原因”“4大影响”和“4大措施”(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②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
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②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④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高三调研考试)北京时间2017年3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南极拉森C冰架上的裂隙正变得越来越宽,“很快”便会与冰架彻底脱离,形成一座巨大的冰山。
、世界气候类型(一)气候类型的判读1. 气候类型的判读规律第一步:“冷热”定“半球”。
最高气温月出现在7月或8月(或最低气温月出现在1月或2月)是在 ____ 半球; 最高气温月出现在1月或2月(或最低气温月出现在7月或8月)是在____ 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 15C :热带气候(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最冷月均温$ 0C 〜15C :亚热带气候(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温带海洋性气候〔-15C 〜0C :温带其它的气候(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最热月均温v 10C :寒带气候( : 、 ) 第三步:以“水”定“型” 。
(根据降水总量及季节分配,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雨型: 、 。
夏雨型: 、、 、 。
冬雨型: 。
少雨型:、。
2. 相似气候类型的比较一一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点: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降水有明显的干湿(旱雨)两季。
不同点:(1)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在750〜1000毫米之间。
气候rrh___•■■ ”:/< _r':a -・洋平洋印(2) 降水过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 渐变特点。
(3) 月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一般有三个月的降水量超过 3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 般只有一个月的降水量能超过 300毫米。
(4) 成因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只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我检测⑤ 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 ⑦ 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 ⑨ _____________ ⑩ _____________例题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2〜3题。
2021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天气种类天气种类介绍天气种类即地域的自然条件,一般由于纬度地址〔阳光直射与斜射〕、海陆地址〔季风〕和地形地势造成。
它是分地域分种类的,各个地方天气种类是不一样样的。
天气用气平易降水来描述。
天气种类判断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知识点一:热带的四种天气种类各月均温在10℃〔或 15℃-有分亚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一样,天气种类差异较大:①热带雨林天气: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天气: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平易压带风带搬动影响形成。
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域,冬季流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 6--9 月为雨季。
④热带草原天气: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重点差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天气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此后者 750-100mm;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此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③前者月降水量高出 3 个月,此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 3个月。
知识点二:亚热带天气种类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天气种类:①地中海天气: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 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平易多雨,夏季酷热无聊。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o--35o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冬季 -- 偏北风 -- 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 -- 高温多雨。
重点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天气雨热不一样期。
知识点三:温带与亚寒带、寒带天气种类除温带海洋性天气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①温带海洋性天气:最冷月均温在 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 40o--60o 大陆西岸〔地中海天气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平易多雨②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常见气候类型统计图表的判读、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回答,■降水莹 u慕変址 oT温该地区位于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1〜2题。
-57 B 9 10 H 12 1 2 4A .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 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A.B .C.D.F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一年中春季最干旱正确的是(F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3〜4题。
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可能是A.B.C.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A盛行西风东北信风B.东南季风极地东风.C.东南季风盛行西风D.西南季风 盛行西风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5〜6题。
副热带气压带挖商时间(月)\z③•山ft ②6(I ) *2 旳凤带椁制时恤月}・・. ......... “5.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6 .四地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最可能是 B.④〉③皿>②D.④〉③'②〉①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 反之夏季风偏弱。
下图示意东亚I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 数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 7〜8题。
晦陆热力差棉數ft )3.0 r1970 L9S0 19907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 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 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8.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 夏季风逐年增强B. 夏季风逐年减弱C. 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④①信减带控制时伽月)A .① '② >@ >@C.④ >© '② >®D. 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下表是36° N 〜38°N 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 均低于100米。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
(非地带性现象)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第三单元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考点一大气环流(2015·安徽文综,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第1题。
1.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析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答案D(2014·福建文综,9~10)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解析第2题,据图判断①、④点1月和7月均为西风且风速季节变化不大,可排除A、D 项。
③点风向发生季节变化,但风速季节变化较②点小,②点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均最大。
第3题,15°N附近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45°N附近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自西向东,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
答案 2.B 3.D(2014·上海地理,21)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下题。
4.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解析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
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
故A项正确。
答案A(2013·课标Ⅱ、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