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货市场论文浅谈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场
- 格式:docx
- 大小:18.18 KB
- 文档页数:4
期货市场论文:浅谈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场【论文关键词】期货市场;交易所;期货公司;套期保值;发现价格【论文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
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 引言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
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
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
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期货市场论文:浅析我国期货市场问题【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期货市场论文:浅析我国期货市场问题参考,以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期货交易上市品种监管[论文摘要]文章指出了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策略。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障碍,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期货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站在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期货市场,分析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一)交易主体单一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
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
在新的《期货管理条例》推行之前,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代理不能自营[1]。
(二)交易品种少,成本高(三)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不密切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交易主体方面我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相比,发展层次单薄,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生产者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够广泛。
(二)上市品种方面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
第8卷 第1期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Vol 18 No 112009年2月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Feb 12009 收稿日期232金融危机下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宋俊芳(山东经济学院,济南250014)摘要: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衍生产品被普遍认为是危机的罪魁祸首,我国的金融创新步伐也因此受阻。
我国应当冷静分析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抓住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领域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金融危机;场外金融衍生产品;股指期货;混业监管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08(2009)01-0045-042007年9月份美联储前期连续调高联邦储备基金利率,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导致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房地产次级贷款违约率大幅度上升。
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 )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CBO ),再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DS )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从而使金融风险放大,引起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于是人们普遍认为金融衍生品是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行业神话的破灭也带给了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我们应当冷静分析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缩短与美国、英国、日本等金融列强之间的差距。
一、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机制弊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OTC )是指在交易所以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这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不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也不通过清算所进行合约清算,而是完全由做市商各自单独进行报价交易完成,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易模式。
浅谈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场标题:一、金融危机的概述与影响二、期货市场的定位与价值三、金融危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四、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未来展望五、从案例分析看中国期货市场的应对策略一、金融危机的概述与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财经危机,它几乎波及了全球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
由于危机的原因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其影响也是全方位和深刻的。
首先,金融机构倒闭导致了全球性的信贷紧缩和债务问题,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使得经济的活跃度下降。
其次,许多金融机构的债务担保资产下降,不良贷款增多,甚至面临破产,这使得全球经济面临到了系统性的风险。
最后,危机导致了消费者信心下降,人们不再信任金融机构,令经济复苏的步伐变得缓慢,为经济注入信心的投资资金大幅减少,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经济衰退。
二、期货市场的定位与价值期货市场简单来讲就是买卖期货,期货是经过交易所认可上市交易和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的标准化合约,是基于标准化合约的交易,不同于场外交易和现货交易,通过交易所,买卖双方进行高端金融交易,其背后对冲风险的目的使得其在产业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同,其由于其商品价格高度透明,在价格波动下,风险控制也更加具有正确性。
期货市场中的交易所严格规范,其商品在其统一交易平台上交易,商品质量及标准也得到了约束,更加容易实践风险管理。
期货市场不只是为银行、企业或者机构服务,其功能对于零售投资者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里,零售投资者与专业机构一样都有着反映市场供求变动的机会,在同等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三、金融危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当金融市场危机在全球爆发时,其对于期货市场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在危机爆发之前,期货市场积累了非常多的风险。
尤其是,由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衍生品等金融创新的推广更是加速了风险的积累。
由此,在金融危机时期来临时,期货市场风险直线上升。
这种风险积累的方式尤其是在期货市场的商品投机上表现突出,商品价格波动随后出现更多的投机,这使许多长期搬筋的机构投资高度依赖于市场走势,进一步放大了波动,市场衍生品的市场价值也随之快速缩减。
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场
张乐朴
【期刊名称】《大众商务》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
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总页数】1页(P27)
【作者】张乐朴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8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1.59
【相关文献】
1.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J], 廖英敏
2.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创新与发展的启示——兼谈商品市场指数化投资与商品指数期货 [J], 吕保军
3.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场 [J], 张乐朴
4.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分析 [J], 张杰
5.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之路 [J], 胡俞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期货日益呈现国际化特征世界主要金融期货市场的互动性增强竞争也日趋激烈。
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不仅仅是我国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我国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举措发展金融期货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金融期货的概述。
主要介绍了金融期货的概念、种类、特征及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金融期货的经济功能。
分别从规避风险、发现价格、风险投资及资原配置四个方面展示金融期货的强大功能。
第三部分是金融期货交易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等。
关键字:金融期货经济功能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金融期货概述(一)、金融期货概念金融期货市场是国际资本市场创新和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有比传统商品期货市场更新的交易品种的市场,它仍然保留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风险转移、附加提供投机平台等有效市场功能,并继承了期货市场已有的法律监管机制。
金融期货主要种类分为三种: 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二)、金融期货交易产生及发展金融期货诞生于上世纪7O年代初。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频繁而剧烈外汇风险急速增大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便利有效的防范外汇风险的工具。
金融期货问世至今远不如商品期货历史悠久但其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商品期货。
从市场份额来看1976年金融期货在合约总交易量中所占的比重尚不足1四年后就占到331987年增至77目前甚至达到了90。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期货日益呈现国际化特征世界主要金融期货市场的互动性增强竞争也日趋激烈。
(三)、金融期货特点1、交易的标的物是金融工具:金融期货交易对象大多是无形的、虚拟化的证券,甚至是指数等,这种交易有时大多并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产,而纯粹是投机、套期保值的需要,这是与商品期货的根本不同之处。
2、交易采取逐日盯市制度:为了有效防止部分投机者的过分投机行为,该制度要求交易所确保交易者的账户每日交易无负债,防范了金融期货交易风险。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加快发展期货市场的必要性2024年,全球爆发了一场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连锁反应。
我们可以从此次危机中看到,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首先,期货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在过去多年中大量发放高风险贷款,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而在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可以利用期货合约对冲风险,通过买入或卖出合约来对冲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了个体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
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降低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期货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次贷危机暴露出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不足和金融创新的过度放松。
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可以弥补金融市场的监管缺失,促进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此外,期货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高金融的中介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减少金融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促进我国经济从主要依靠信贷融资转向多元化融资。
再次,期货市场可以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在次贷危机中,金融市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使得许多企业在融资困难的环境下经营困难。
加快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和便利性,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廉价的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期货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定价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促进我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
最后,加快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次贷危机暴露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的问题,使得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更加关注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控制。
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可以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更多的监管工具和手段,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此外,期货市场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金融期货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
自诞生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其交易量占整个期货交易总量的比例不断攀升。
目前,在许多重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期货交易量甚至超过了其基础金融产品的交易量。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在股权分置改革继续深入、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继续存在的背景下,市场波动性加剧,风险日益放大。
金融市场对规避风险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金融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
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环境2008上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导致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消费模式和监管的松懈。
从微观E来讲,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金融当局的监管不力,让大量风险贷款债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从而扩散到整个国际金融体制,引发了危机。
虽然金融危机对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是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的重新配置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所以危机不可能终止其发展。
而目前正是我国金融期货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不能因为此次危机的爆发而中断金融期货的创新发展。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通过将近20年的努力走到今天,从理论到实践、从创建到稳步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绝不能裹步不前、固步自封。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分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引言我国的经济一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以及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大幅度攀升,同时,居民开始倾向于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这种理财意识给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论文: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浅析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专业: 经济学班级: 0781 学号: 200713040116学生姓名: 张虹艺导师姓名: 陈辉民完成日期: 2011年6月10 日诚信声明本人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张虹艺2011年06月10日- 1 -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张虹艺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 0781 学号 200713040116 姓名指导老师陈辉民职称教研室主任1、基本任务及要求:基本任务:(1)(2)(3)要求 : (1) 理论联系实际;(2) 观点鲜明,逻辑正确,结构合理,文字通顺;(3)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000字(不含字符)。
2、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1) 论文选题 2011年1月03日—2011年1月15日 (2) 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实习调研 2011年1月16日—2011年4月24日 (3) 提交文献综述、申请开题2011年4月25日—2011年4月27日 (4) 论文初稿、二稿写作及修改 2011年4月28日—2011年6月10日 (5) 论文定稿、打印及装订 2011年6月10日—2011年6月12日(6) 论文答辩 2011年6月12日- 2 -目录一、绪论.二、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三、中国期货市场上市交易品种及现状四、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五、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成绩六、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七、结语八、致谢九、参考文献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简单分析并列举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为中国发展期货市场提供历史性机遇,金融-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有望增加中国对资源性商品进口的议价能力,为中国争取一批重要商品的国际定价权提供难得机遇。
中国生产了全球大量的实体财富,却由于金融业相对弱势,在全球财富分配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目前国际油价已跌到每桶40美元左右,而一年前中国在120美元以上进口了大量原油。
类似原油高价采购的风险已延续多年,并且随着资源性产品进口的增加而日益加大。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价格风险传导,已成为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和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之一。
不过,多位专家表示,金融危机可能为中国实施国家期货战略带来历史性机遇。
首先,金融危机为中国发展期货市场提供了空间。
国内外对期货市场风险对冲的需求因为当前的危机更加强烈;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客观上会产生对美国以外金融市场的新需求;发达市场金融创新暂时趋缓,有利于中国加快“补课”。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巨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检验了中国期货市场承受压力的能力,表明中国已具备加快发展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在全球影响越来越大,铜、玉米、大豆、小麦等期货价格,日益成为影响国际价格的重要因素。
再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巨大的市场本身就是资源,以此为条件扩大定价话语权是可能的。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通过发展和壮大期货市场来扩大大宗商品定价权,选择这条道路与市场规则已成为共识。
专家认为,向国际市场学习成功经验,结合国内近20年的期货实践,率先壮大“本土”市场,应当成为下一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核心内容。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说,金融危机让我们从中看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场外交易的危险和规范市场的好处。
美国、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都没有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出现大问题,说明商品期货是成熟和可控的。
他说,金融危机也让我们看到,金融市场开放要适度,发展期货市场首先要立足“本土”。
比如石油,如果大庆石油上市,我们就有了石油的“本土价格”,国内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投资和避险,到国际市场采购原油也有明确的价格参照。
浅谈金融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思考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金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在金融安全保障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金融安全视角出发,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分析。
1.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中国期货市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主要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
这些交易所涵盖了多个品种的期货合约,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等。
然而,中国期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中存在着过度投机和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使得市场风险增加。
其次,市场监管不够完善,监管制度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此外,市场参与者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训。
2. 金融安全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意义金融安全是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期货市场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金融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护参与者利益金融安全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参与者的利益。
在期货市场中,参与者包括投资者、交易商、期货公司等,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保护。
金融安全机制应确保市场交易公平公正,防止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发生。
2.2 防范市场风险金融市场存在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安全的目标之一是降低市场风险,保护市场稳定。
在期货市场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市场风险。
2.3 提升市场信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是市场参与者的信心的重要基础。
金融安全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3. 金融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思考基于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中国期货市场在发展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3.1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期货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秩序。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中国股市也无法幸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股市崩盘,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纷纷下跌。
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市场流动性降低,股市融资难度加大。
经历了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稳股市,包括实施股市保护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等,以降低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冲击。
其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与金融体系带来了挑战。
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银行信用风险大幅提高,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贷紧缩,市场流动性陷入困境。
中国的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信贷违约风险和资产价值下跌的风险。
然而,幸运的是,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在危机中相对稳定。
此外,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贸易萎缩,需求下降,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很大压力。
在内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投资环境不稳定,企业投资意愿减少,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例如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最后,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也有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在金融危机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通过增加监管力度、强化风险防控等举措,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努力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风险抵御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股市波动、银行业挑战、实体经济冲击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这些都是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重要冲击。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与防范【摘要】期货市场历来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我国股市步入发展快车道,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试图从股票指数期货功能来阐述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以及我国股指期货所面临的风险和风险管理。
【关键词】股指期货风险风险管理一、背景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以价值线指数为基础开始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宣告股指期货的问世。
此后股指期货交易活跃,蓬勃发展,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仅次于利率期货的第二大金融衍生工具。
股指期货的出现,可以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市场功能、改变市场单边运行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有效对冲风险的工具,但是它也可能带来加重投机氛围、增加操纵行为、加大样本股和非样本股波动等问题。
这导致在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
分析这些风险,并学习如何防范对于充分利用股指期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股指期货的含义和功能股指期货,全称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以某一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签约双方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依据预先约定的指数大小(即成交价格),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其合约的价值等于股价指数(即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乘以合约乘数。
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它和一般股票期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操作的对象不是某一只股票,而是一个股票群。
与外汇期贷、利率期货和其他各种商品期货一样,股票指数期货同样是顺应人们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专门为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而设计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主要具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三大功能。
套期保值功能,是指通过股票组合与股指期货合约的配合使用以达到规避系统风险。
其工作原理是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变动关系存在平行性和合二为一性,这种平行性和合二为一性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对现货和期货的逆向操作,来规避大部分的市场风险,而只需承担较小的基差风险;套利功能主要是利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不均衡或错误定价,在两个不同的市场同时进行反向操作,获取无风险的收益。
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
题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金融期货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
自诞生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其交易量占整个期货交易总量的比例不断攀升。
目前,在许多重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期货交易量甚至超过了其基础金融产品的交易量。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在股权分置改革继续深入、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继续存在的背景下,市场波动性加剧,风险日益放大。
金融市场对规避风险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金融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
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环境
2008上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导致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消费模式和监管的松懈。
从微观E来讲,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金融当局的监管不力,让大量风险贷款债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从而扩散到整个国际金融体制,引发了危机
虽然金融危机对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是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的重新配置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所以危机不可能终止其发展。
而目前正是我国金融期货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不能因为此次危机的爆发而中断金融期货的创新发展。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通过将近20年的
努力走到今天,从理论到实践、从创建到稳步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绝不能裹步不前、固步自封。
金融危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Js 金鑫金融5班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掀起全球金融海啸,并通过金融市场的引导作用传导到实体经济,引发全球性的经济放缓和衰退。
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和监管问题引入人们的视线,也凸显出以交易所为核心的场内衍生品市场规范化的发展优势,推动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融合,实现金融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发展趋势。
本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结合国际期货市场现状,深入探讨金融危机对商品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所变革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展望。
关键字金融危机商品期货期货交易所一、金融危机对商品期货的影响(一)金融危机对商品期货影响的共性此次金融危机正逐渐从美国本土扩散至全球,包括欧洲大陆、亚太地区、南美地区甚至大洋洲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它对于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各种商品不一而足,但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影响也表现出一些共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金融危机爆发的短期内,由于流动性紧缩,信贷市场的紧张程度空前,导致所有的投资市场都遭受资产抛售的压力,商品期货市场的直接反映就是集体暴跌。
2、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原有金融体系受到体制性的质疑,令多数市场过度反应,进一步放大了风险,很多品种连续跌停,市场信心无处可觅。
3、实体经济最终必将受到牵连,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将不同程度地打击大宗商品的消费,经济增长的恢复以及市场信心的建立将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
(二)各种商品由于自身的特性和供需决定了其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大宗工业品由于全球经济明显放缓,大宗工业品消费备受打击,尤其是能源化工类产品的价格在此轮暴跌中损失惨重,且后市仍不乐观。
此次商品大幅走熊基本是以原油价格跳水领跌的,截至目前原油价格回落幅度已经接近50%。
预计在发达国家经济稳定以及中国未来增长模式变得明朗之前,原油及油品期货将难于寻获底部,而相关能源化工类品种弱势难改。
浅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影响摘要: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在我国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外贸出口和金融领域。
期货的推出,使我国期货业的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不仅会增加期货市场交易总量,推动市场规模扩张,而且由于券商、银行、各类基金的参与以及期货公司分类监管的实施,将推动券商控股期货公司崛起,并使业务量向大型期货公司集中。
首先结合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期货的负面影响,给我国期货事业带来的困境。
其次是在这种困境下中国期货将如何更好地发展,发展的潜力在哪里?最后是我国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期货影响On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futures market impactHe YaoFang Lin LinAbstrac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country's main exports and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introduction of futures industry environment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hina's futures industry will not only increase the total futures market, and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market size, brokerage, banking, and a variety of fund particip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regulation of futures companies, will promote the brokerage holding futures rise, and the volume of business is concentrated to a large futures company. First combined with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impacton China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Chinese futures to the difficulties brought about by the cause of China's futures. Chinese futures followed this dilemma will be how to better develop, where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Finally, our country how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financial markets.tKeywords: Financial crisis Futures Affect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浅析我国期货市场风险及防范论文浅析我国期货市场风险及防范论文摘要: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其风险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期货市场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期货市场面临的风险因素,进一步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实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防范一、序言健全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一个风险转移和积聚的场所,期货市场的风险产生于影响市场价格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期货市场衍生于现货市场,是为了分散现货市场风险而存在的,因此它积聚了现货市场的所有风险,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风险。
这些风险都与期现货市场所处的金融环境有很大关系。
二、期货市场风险因素分析1.宏观环境因素。
自19 世纪中期规范的期货交易市场产生之时起,期货市场风险就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紧密相连。
特别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期货市场的风险也进一步表现出来。
(1)金融经济全球化。
随着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全球金融市场连为一体。
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薄弱的环节和地区就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素,国际游资常常以这样的.潜在因素为目标,从而形成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金融自由化。
战后对金融市场的限制政策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顺应趋势逐步放松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政府监管重点也由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转变为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同时,金融市场中机构混业经营趋势化明显,机构间的竞争程度提高,突破约束的创新不断涌现。
此背景下,汇率、利率等限制越来越放松,使金融市场的风险大大增加。
(3)投资主体集中化和机构化。
这一特点也是上述机构混业经营的一个发展。
金融机构跨行业并购使金融资产越来越集中。
各类投资基金蓬勃发展,资产规模日益膨胀。
金融市场投资主体,如期货、证券等机构化倾向也非常明显。
尽管投资主体集中化和机构化,有利于发挥大型机构信息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的优势,但是这也带来风险的集中,特别是遇到系统性风险,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我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我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摘要:中国的期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市场规模、参与主体、风险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期货市场,市场规模,参与主体,风险管理,发展方向一、引言期货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期货市场始于1988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综合性、国际化、规模庞大的市场。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参与主体、风险管理等方面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问题1. 市场规模与品种单一性尽管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和市值都较低,还远未达到国际一流市场的水平。
此外,我国的期货品种相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金属等领域,而其他金融衍生品的品种相对较少。
这使得市场的多元化程度不高,投资者的选择余地也较小。
2. 参与主体结构亟待优化我国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期货公司、期货基金、散户等。
然而,目前期货公司仍然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期货基金和散户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种参与主体的结构不均衡导致了市场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同时也制约了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3. 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在我国期货市场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市场参与主体较多,风险传导较快,因此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对市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风险管理工具的不充分、风险监管的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使得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1. 扩大市场规模和品种多样化为了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水平,首先应该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加品种多样性。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加快发展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虽然对我国影响较小,但是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的背景下,仍然引起了市场对衍生品交易风险的广泛担忧。
本文就怎样认识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科学利用金融衍生品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做一探讨。
一、当前金融衍生品风险产生的根源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随之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经济的运行质量。
金融的良性运转关系到经济的稳定,进而决定了社会的稳定。
由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金融几乎总是和风险相连。
经济的货币化和现代经济日益紧密的联系,使各种风险最终会以“货币损失”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金融风险。
现代金融创新产生于原生物和金融衍生物的高智力组合。
基本金融原生物既包括普通商品,也包括普通金融工具,例如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
基本金融衍生物则包括远期协议、期货、期权、互换等。
1.美国次贷风险的爆发是有其根源的。
概括起来,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错误地假定房地产价格总是会上涨,许多衍生品种根据这一假定进行设计;对购房者信用风险未加控制甚至为了销售房子,蓄意夸大购房者的债务偿付能力;机构对衍生品本身风险视而不见,从而导致风险控制力度不够。
这一切错误又建立在美国高度的证券化基础上,美国通过高度证券化,不仅消费了现实的财富,而且把未来可能创造的财富也消费掉了。
事实上,通过金融衍生品的设计,美国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或投机者,从而把风险传递到世界其他国家。
各国金融市场联系密切,信息技术越先进,金融风险传播速度就越快,危害也就越大。
各国都看到次贷危机仅仅是开始,世界经济大厦的根基出现了裂缝和动摇。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续发危机,成了高悬在各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落下来,各国都在祈祷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2.美国的危机是有其深刻历史背景的。
近年来,从世界经济来看,世界市场上各种原材料价格变动幅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期货市场论文:浅谈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
场
【摘要】本文是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期货市场论文:浅谈金融危机与中国期货市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关键词】期货市场;交易所;期货公司;套期保值;发现价格
【论文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
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 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
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
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
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 .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
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
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 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
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
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
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
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
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
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
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 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
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
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
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
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
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 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