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77.50 KB
- 文档页数:39
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探讨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地方政府委托,对社会公益性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根据《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符合预算管理要求,在业务活动中准确反映经济业绩和财务状况。
随着新旧会计制度的转换,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问题。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进行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产的评估和确认。
旧会计制度注重基于历史成本的资产评估和确认,而新会计制度更加注重公允价值计量。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评估并确认其所有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
在旧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以原值减去累计折旧的金额计量固定资产,而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公允价值计量。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转换过程中重新评估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并将其作为新会计制度下的资产余额。
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旧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实际收入和实际发生的费用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而新会计制度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旧会计制度下的收入和费用转换为新会计制度下的权责发生制的收入和费用。
新会计制度还强调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旧会计制度下的收入和费用进行重新评估,将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到新会计制度下的收入和费用确认过程中。
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需要解决的还有其他问题,如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告,并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相关问题一、新旧制度衔接的总体要求(一)衔接时间要求政府会计制度要求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就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
之前仍按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
(二)衔接主要内容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3号】(以下简称规定),对衔接工作作了具体规定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参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账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1)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账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参见附表3);(2)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3 )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金负债表。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信息系统更新主要包括:1、备份会计信息系统中2018年12月31日结账后的数据。
2、按新制度的规定更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科目。
3、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2019年度新账。
4、将2018年12月31日以前按照原制度核算的各会计科目余额,按新旧会计科目对应关系,进行衔接和对应。
5、按新制度的规定更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报表。
二、执行新制度前的准备工作(一)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1、对本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实盘盈、盘亏、毁损资产,并按照原制度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如何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三)摘要:本文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和主要差异比较分析,并对如何新旧账务处理解析,使会计人员对变化部分引起关注。
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促进新制度贯彻实施,如何正确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处理规定随着新事业单位制度的发布,从2013年起所有的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新旧制度发生变化。
如何更好适应新制度需要从出台形式、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
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新旧事业会计制度差异进行分析,权作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收入支出类1.新制度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经营支出”、“应交税费”科目。
上述原账中收入支出类科目年末无余额,无需转账处理。
自2013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支出类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2.新制度取消“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
转账时,将原账中“拨入专款”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贷方,将原账中“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借方。
二、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事业单位应按照新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
事业单位应在新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
将2012年年底原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中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相当于追溯调整。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引言会计核算是行政单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各阶段的衔接问题,对保障整个工作流程的规范与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整体规划以及各产品的操作方针两个方面,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做出详尽讲解。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整体规划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核算的顺畅进行,各级行政部门应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规程,并明确会计项目的具体编制科目、核算办法,以及财务工作的日常操作规程和监控机制等。
在规章制度上,应具体明确以下事项:会计制度设计规范首先,需要明确会计制度的设计规范,包括:会计科目的编制办法、会计帐簿的管理和使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其次,制定统一的账务管理办法,明确账务管理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明确各种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编制办法和审查办法。
还需制定特别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制度,以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程序规定在制度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实际操作进行具体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软件的使用规范统一规定会计软件的等级和使用标准,规范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统一编制会计电子档案。
2.财务凭证的资料来源和编制规程明确各类财务凭证的资料来源,规范各种财务凭证的编制规程和审批规程。
3.会计账簿管理办法制定会计账簿编制要求与管理办法,规范账簿使用及应用。
4.财务报表编制办法规定各种财务报表编制与审查规程,单独列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编制办法。
各产品的操作方针各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同档次、不同性质产品之间的衔接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清晰明确各个产品在会计核算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
财务记账产品财务记账产品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最基础工具,它在整个核算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清晰明了的凭证流向在凭证的编制和记账过程中,应该清晰明了的掌握科目的关系及其流向。
新旧制度衔接规定及其五个方面工作要求2018年2月份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规定》(财会〔2018〕3号),2018年7月起又先后印发了国有林场和苗圃、测绘事业单位、地质勘查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等9类行业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2018年12月还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财会〔2018〕34号)进一步对新旧制度衔接有关细节进行补充说明,这些衔接规定详细地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事业单位新旧制度衔接工作,为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引。
通过本文笔者试图对复杂的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流程进行简明的解析,以期政府部门会计实务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
虽然行政单位、一般事业单位以及各类行业事业单位的各项衔接规定具体细节存在差别,但是总体思路及步骤是一样的。
本文以一般事业单位为例,解析新旧制度衔接工作。
根据财会〔2018〕3号文,一般事业单位做好新旧制度衔接五个方面工作,包括:第一,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科目余额表及原账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第二,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第三,按规定登记新账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又具体分为:(一)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科目;(二)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三)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第四,按照登记及调整后的新账各科目余额,编制新账科目余额表;第五,根据新账各科目期初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填列有关预算会计报表年初数。
二掌握新旧制度衔接工作首当其冲是理解附表1、附表2作用新旧制度衔接第一个方面工作中前半部分工作“编制2018年12月31日科目余额表”相对简单,2018年单位会计核算结果自然而然可以生成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但是后半部分工作就相对复杂了,部分原账科目必须按照附表1、附表2的要求编制科目余额明细表。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参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如何做好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的新旧制度衔接工作(行政单位篇)财政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