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7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诵读要求1、体悟《夜雨寄北》《论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深刻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诵读提示1.题解《夜雨寄北》: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
内即内人,妻子。
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
李商隐曾宦游梓州(今xx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
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的来信后所作。
《论诗》: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
2.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四岁中进士。
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
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赵翼: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论诗主张独创,力反摹拟,著有《瓯北诗话》。
3.结构《夜雨寄北》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