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理论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MM理论及其发展——优序融资理论的发展及启示一、MM理论概述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考察了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于1958年6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资金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
他们在该文中认为,如果企业的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相对独立,没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金市场充分有效运行,则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资本结构的调整和选择不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MM理论的发展MM理论发表以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
如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权衡理论、契约理论,并以此为起点形成的企业融资结构的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理论等。
1984年,Myers和Majluf在其名篇“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中,根据信号传递的原理推出了他们的优序融资假说。
其假设条件是:除信息不对称外,金融市场是完全的。
首先假设公司宣布发行股票。
如果这一信息说明了公司有正净现金流的投资项目,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这一信息说明公司管理者认为其资产价值被高估,对投资人就是一个坏消息。
(如果股票以很低的价格发行,价值会由原有股东向新股东转移;如果新股票价值被高估,价值以反方向转移。
)Myers和Majluf假设公司管理者代表老股东的利益,不愿意以低价发行新股而将老股东的利益向新股东转移,而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好公司则宁可错过有净现值的投资机会也不愿意发行股票。
这是说股票发行公告会立即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
Myers和Majluf(1984)的模型简单明了,在公司发行新股进行投资时,原有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市场价值为:V old=[P/(P+E)](E+S+a+b)其中,P为新股发行后老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值;E为所要发行的股票价值;S为企业现金和短期证券之和;a和b分别为管理者对资产价值A和投资项目净现值B的估计。
MM理论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MM理论、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资本充足率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
一、MM理论MM理论(Modigliani-Miller Theorem)又称莫迪格利安尼-米勒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兰科·莫迪格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美国经济学家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
该理论最早出现在他们于1958年发表在美国《美国经济评论》上的论文中,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MM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不考虑纳税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也就是说,公司的价值不受其资本结构的影响,公司价值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现金流量和投资风险。
换言之,无论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全部权益资本还是部分债务资本,公司价值(股东价值加债权人价值)不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莫迪格利安尼-米勒不完全静态理论”。
MM理论的提出对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它指导了商业银行在资本结构管理中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降低债务成本,提高市场对公司债权的信用评级,从而降低公司的权益成本。
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资本与权益资本(或者说负债)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由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存款,股本,属于银行的长期借款,应收欠款等。
存款和股本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即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的最重要的资本,它代表银行的净资产,一级资本是指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上可转换的债务资本,二级资本是商业银行的合规性资本,包括一些不可转换的债务资本。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管理就是要在满足监管资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调整、分配和利用,优化资本结构的组合,以达到风险与回报的最优平衡。
mm定理的现实意义引言: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各种选择和决策。
而在做出这些选择和决策时,我们经常会依赖于一些经验法则和原则。
其中,mm定理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多个选项时做出最优的决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效益。
正文:mm定理,即最大化最小值定理,是一种在决策理论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则。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能够最大化最小值的选项。
这个最小值可以是我们的成本、风险或者不确定性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着各种选择。
比如说,我们要在超市购买一件衣服,我们可能会面临多个品牌、多个款式和多个价格。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运用mm定理来进行决策。
我们可以先列出各个选项的优缺点,然后对每个选项的最小值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能够最大化最小值的选项。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众多选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衣服。
同样地,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
比如说,我们要选择一份工作,我们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薪资待遇和不同的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运用mm定理来进行决策。
我们可以对每个选项的最小值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能够最大化最小值的选项。
这样,我们就能够选择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除了在个人决策中的应用,mm定理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决策和政策制定中。
在商业领域,企业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决策,比如产品定价、市场推广和资源配置等。
而在政策制定中,政府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来制定最优的政策。
在这些情况下,mm定理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做出最优的决策,最大化最小值,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mm定理作为一种决策原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职业发展、商业决策和政策制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多个选项时做出最优的决策,最大化最小值。
通过运用mm定理,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提高决策的效果和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应用mm定理,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浅析M M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理论中,被称为最有影响的理论便是MM理论。
MM理论从数量上揭示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任何税收的MM理论,只有企业所得税的MM理论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同时存在的米勒模型。
在第一阶段,MM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1)没有公司及个人所得税,企业在无税的环境中经营;(2)证券交易没有交易成本;(3)个人、机构均可以无风险债务的利率借款;(4)资本市场有效率(5)企业无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
该理论认为,在假设成立的条件下,不论公司有无负债,其市场价值都是相同的,公司的市场价值只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方式,而与资本结构无关,因此,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
然而,这些假设条件过于严苛,与现实情况很显然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的,因此,在实际的市场条件下,最初的MM理论并不能成立。
在第二阶段,对MM理论进行了完善,把企业所得税因素加入资本结构的分析中。
由于债务的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具有抵税的作用,所以负债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因此,有所得税的MM理论认为,企业的负债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大。
企业通过提高负债比率来增大负债的节税效用,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有所得税的MM理论包括两个命题。
命题一,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的节税利益价值,即V L=Vu+TB。
也就是说,考虑了公司所得税后,负债公司的价值要高于未负债公司的价值,且负债越多,企业的价值越高;当企业负债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
命题二,负债公司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报酬,风险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财务杠杆比率和所得税率。
这表示考虑了所得税因素后,尽管股本成本还会随着负债提高而上升,但其上升幅度低于不考虑公司所得税时上升的幅度。
mm定理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企业如果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股票加上债务)保持不变。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难免会遇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
因为税收的列支的先后、破产的可能性、对经理行为的制约、维持生活的挑战、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企业控制权等几方面的因素表明:股权资本筹资和债券筹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不同,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市场的总价值。
别称莫迪里亚尼-米勒定理,它表明: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
编辑本段MM定理的无摩擦环境1、没有所得税2、无破产成本3、资本市场是完善的,没有交易成本,且所有证券都是无限可分的4、公司的股息政策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摘自《证券发行与承销》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著编辑本段MM公司的税模型1.MM的无公司税模型l958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创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这一理论又被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
MM理论的应用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1)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用EBIT(息税前利润)衡量,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类风险等级;(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这些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等的;(3)股票和债券在完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意味着: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可同企业一样以同样利率借款;(4)所有债务都是无风险,债务利率为无风险利率;(5)投资者预期EBlT固定不变,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
mm(modigliani-miller)定理mm(modigliani-miller)定理是现代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主要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和美国经济学家墨顿·米勒(Merton Miller)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
这一定理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和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成为金融经济学和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mm定理主要围绕着企业的价值、资本结构和股东财富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即资本结构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mm定理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mm定理的基本假设1.平稳假设mm定理的核心假设之一是企业所经营的产业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会发生市场垄断现象。
这一假设为mm定理的推导和结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使得mm定理的结论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完美资本市场假设mm定理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的,即在资本市场上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以充分自由地买卖证券,并且可以获得有关企业的一切信息。
这一假设为mm定理提供了理论前提条件,并使得mm定理的结论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
3.纳税假设mm定理还假设企业所面临的纳税情况是一致的,即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差异对企业的影响。
这一假设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mm定理的推导和分析,使得mm定理的结论更加清晰和易于应用。
二、mm定理的核心内容1.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mm定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即企业价值不会因为改变其资本结构而产生变化。
这一结论为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资本成本与债务成本mm定理还指出了资本成本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即企业的资本成本等于其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的加权平均。
一、MM 理论简述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是现代金融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是在50年代后期莫迪格里亚尼(Franco Modigliani )和米勒(Merton Miller )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即所谓的MM理论)时提出的。
1.MM 定理基本条件:①无摩擦环境假设:企业不缴纳所得税企业发行证券不需要交易成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对内外来说是一致的,即信息批露公正与企业有关者可以无成本地解决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②企业发行的负债无风险,因此购买企业的负债(债券或贷款) 的收益率是无风险利率。
二、MM 理论基本应用1.MM 理论第一命题在MM 条件下,公司总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它只取决于公司所创造的EBIT 和综合权益资本化率,即 Rwacc假设有A 、B 两企业,除资本结构外资产性质完全相同。
二者的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s and taxes)均为1000万元。
A 公司总股本100万股,市场预期收益率B 公司有4000万元负债,,另有60万股股权。
那么,两公司的企业价值是否相同?分析:A 公司总价值: 每股价值=100B 公司债务价值:4000万元;则其每股价值100,亦即B 公司总价值10000结论:A 、B 两公司的市场价值相等。
杠杆公司的整体价值等于无杠杆公司的整体价值。
())1(11 ∑∞=+=t t wacc t r EBIT PV UL V V =%10=A r %8=f r ∑∞===+=110000%101000)1(t t A A r EBIT PV2.MM 理论第二命题让我们来计算一下,有杠杆公司的综合折现率:假设B 公司企业债务数量为D ,权益为E ,无风险收益率为 rf ,权益资本化率为 re ,那么公司B 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社会综合权益资本化率相等(Rwacc)在上面的公式中,WACC 是已知的,因为无负债的企业的综合WACC 就是权益资本化率(A 企业的10%),对于现金流相同而有负债的企业,负债和权益加权后的WACC 与没有负债的企业一样。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
【老会计经验】论 MM理论与税收筹划
一、资本结构、税收政策与 MM理论 1、MM理论的内涵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格莱尼(Franco Modigliani)与米勒(Mertor Miller)提出了在融资结构理论发展史上经典的MM理论,为资本结构的研究开辟了先河,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
MM 理论包括无公司税的MM理论模型与修正的MM理论模型。
( 1)无公司税的MM理论模型在 1958年所提出的MM资本结构理论的无税模型,是MM理论的雏形。
该模型的最重大贡献在于首次清晰地揭示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以及企业价值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无税的MM理论认为,在资本市场充分有效、不考虑市场交易费用,也不存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取决于投资组合和资产的获利能力,而与资本结构和股息政策无关。
因为资金成本并不取决于资本结构,也与公司价值无关,但资本会随收益率的不同而发生转移。
这是一种抽象出来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 2)修正的MM理论模型 1963年,无税的MM理论模型得到修正,将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因素引入模型,从而得出了有公司税的MM理论的结论:由于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尽管股权资金成本会随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上升,但上升速度却慢于负债比率的提高,所以在所得税法允许债务利息费用税前扣除时,负债越多,即资本结构中负债比率越高,资金加权平均成本就越低,企业的收益乃至企业价值就越高。
这其中在起作用的是负债利息抵税效应。
沿着这一思路分析,公司最佳资本结构是 100%负债,因为此时负债利息抵税效应可以发挥到极致状态。
修正的MM理论模型把税收因素与资本结构及企业价值有。
资本结构的MM理论
资本结构的MM理论源自于Modigliani和Miller的工作,他
们认为公司的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这一理论被称为“无
封套”理论,并且在众多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根据该理论,公司价值取决于可用于分配给债权人和股东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小,而不取决于债务比率或股本结构。
也就是说,无论公司采用何种资本结构,即使是全债务的资本结构,公司的价值仍然是相同的。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完美市场条件下,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借债或发行股票来融资,而这种选择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投资者可以通过杠杆作用更高的债务比率来实现更高的收益,但同时也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根据MM理论,公司的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的原因在于,市场机制可以将资金分配给最有利于投资者的项目。
不论公司采用什么资本结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做出投资决策。
尽管MM理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现实中由于存在税收、破
产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公司的资本结构可能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
税收制度中常常存在利息支出的税收抵免,从而公司采用债务融资可以获得税收优惠。
此外,债务融资可能与公司的财务灵活性和抵押品的需求有关。
尽管存在这些现实因素,MM理论仍然为理解公司资本结构的
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强调了公司的价值取决于现金流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而非资本结构的选择。
因此,在制定资本结构策略时,公司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市场条件和公司的特定情况,以最大化公司价值的增长。
mm理论的名词解释导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技术体系越来越感兴趣。
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理论便是MM理论(Minsky Moment Theory)。
本文将对MM理论进行详细解释,从其定义、理论构建、运作机制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定义MM理论源自于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研究成果。
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中对经济波动的研究中,提出了这一理论。
MM理论是指经济周期中发生的一瞬间,即所谓的“明斯基时刻”,该时刻出现在经济的繁荣期即达到全面顶点之后,经济下滑的拐点到来之前。
二、理论构建MM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金融市场中的顶点。
Minsky认为,经济的进入繁荣期是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过度乐观,积极进行贷款和投资。
在贷款和投资热潮持续一段时间后,经济达到峰值,也就是所谓的“明斯基时刻”。
这一时刻的特点是投资者开始逐渐将债务偿还放在首位,市场信心开始下降。
随着信心的下滑,人们开始抛售资产,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以及经济的衰退。
三、运作机制MM理论提出,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是必然的,且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重复发生。
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追求高收益,忽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Minsky认为,经济的繁荣期往往会促使金融市场出现杠杆债务过度。
当金融市场的杠杆债务到达一定阈值,即贷款与投资热潮达到顶点时,市场开始逆转。
接着,市场信心崩溃,投资者纷纷清偿债务,导致市场资产价格迅速下跌,最终引发经济衰退。
四、实际应用MM理论对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方面,通过理解和应用MM理论,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规避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层面,政府可以根据MM理论提供的洞察,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控制和调整经济周期的波动。
此外,MM理论也对宏观经济研究和金融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mm理论的主要内容“MM理论”认为,如果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和破产风险,且资本市场充分发育并有效运行,则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资本总成本和公司价值无关,或者说,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不会影响公司加权平均的资金总成本,也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这是因为,尽管负债资金成本低,但随着负债比率的上升,投资者会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因而公司的股权资金成本也会上升,也就是说,由于负债增加所降低的资金成本,会由于股权资金成本的上升所抵销,更多的负债无助于降低资金总成本。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MM理论”认为,对股票上市公司而言,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资本向高收益公司自由地流动,最终会使不同资本结构的公司价值相等。
例如A公司没有负债时,财务风险较低,投资收益率也较高,而B公司负债较多,财务风险较大,股价也较低,那么其股东可能出售其股票,转而购买A公司的股票,以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这种追求高收益的资本流动短期内看会造成A公司股价上涨、B公司股票下跌,但从长期来看,当投资者发现以较高的股价投资A公司的收益还不及投资B公司的收益时,情况却会相反,从而导致A公司股票价值下跌而B公司股票价格上升。
因此,“MM理论”认为,若以股票市价总值来衡量公司价值,那么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如果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分离,那么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
“MM理论”认为,公司价值完全由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或投资组合决定,股息与保留盈余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影响公司价值,因为股息支付虽能暂时提高股票市价,但公司必须为此而扩大筹资,这样会使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和财务风险上升,从而引起公司股价下跌,两者将会相互抵销。
因此,米勒认为,股息政策仅能反映目前收入与未来期望收入的关系,其本身并不能决定股票市价或公司价值,这一论断与传统财务理论也是大相径庭的。
浅析MM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启发摘要: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MM理论并对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随着MM理论的不断完善,给予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建立的启发。
关键词:MM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影响现代财务管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而在企业筹资决策中企业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并在追加筹资中保持最佳结构。
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进行研究颇具影响力的是现代资本结构中的MM理论。
MM理论不仅科学的探讨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实现了财务理论在方法论方面的突破,率先运用无套利分析技术论证了学说的科学性。
一、MM理论概述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安尼和米勒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
其基本假设有: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用息税前利润(一下简称EBIT)的标准离差来衡量,相同经营风险的公司处于同类风险等级。
所有投资者对每家公司的EBIT以及取得EBIT的风险有相同的预期。
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意味着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个人和公司可以按同一利率借贷。
无论举债多少,公司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债务利率是一种无风险报酬率。
公司所有现金流量都是永续年金,即公司每年产生固定不变的EBIT,零股利增长率。
MM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MM理论资本结构无关论。
最初的MM模型不考虑税收。
该模型有两个基本命题。
命题一,公司价值模型:公司市场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只要经营风险等级相同,那么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公式表示为Vu=VL,Vu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VL为负值企业的价值。
当公司增加债务时,剩余权益的风险变大,权益权益资本的成本也随之增大,与低成本的债务带来的利益相抵消,因此,公司的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MM理论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资本充足率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的快速壮大,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资本充足率成为了业内人士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MM理论(Modigliani-Miller theorem)是一个经典的理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资本充足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MM理论出发,围绕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资本充足率展开讨论。
一、MM理论简介MM理论是由经济学家弗朗索瓦·莫迪格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梅里尔·米勒(Merton Miller)于1958年提出的,他们被授予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MM理论主要探讨了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其核心命题是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即不管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企业的价值都是相同的。
MM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竞争、无税收和无成本的市场,这些假设虽然在实际情况中并不完全成立,但MM理论的主要观点仍然对我们理解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资本充足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主要包括 Tier 1 资本和 Tier 2 资本。
Tier 1 资本是最基本的资本,包括普通股、资本公积金和优先股,这部分资本能够吸收银行面临的损失。
Tier 2 资本是次要的资本,包括次级债券、永续债和一些次级贷款,这部分资本在银行遭遇危机时可以用来支持银行的经营。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应当是合理的、健康的、充足的。
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帮助银行有效抵御风险,承受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健康的资本结构可以使银行运作更加稳健,降低银行经营的风险。
充足的资本结构能够为银行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在MM理论的指导下,商业银行应当通过适当的资本结构来平衡风险和收益。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股权和债权的比例来最大化股东价值。
一般来说,当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高时,可以适当增加股权比重,以降低债务资本成本、提升企业的信誉、降低债务风险,并提高资本回报率。
浅析MM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理论中,被称为最有影响的理论便是MM理论。
MM理论从数量上揭示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任何税收的MM理论,只有企业所得税的MM理论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同时存在的米勒模型。
在第一阶段,MM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1)没有公司及个人所得税,企业在无税的环境中经营;(2)证券交易没有交易成本;(3)个人、机构均可以无风险债务的利率借款;(4)资本市场有效率(5)企业无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
该理论认为,在假设成立的条件下,不论公司有无负债,其市场价值都是相同的,公司的市场价值只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方式,而与资本结构无关,因此,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
然而,这些假设条件过于严苛,与现实情况很显然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的,因此,在实际的市场条件下,最初的MM理论并不能成立。
在第二阶段,对MM理论进行了完善,把企业所得税因素加入资本结构的分析中。
由于债务的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具有抵税的作用, 所以负债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因此,有所得税的MM理论认为,企业的负债率越高,企业价值就越大。
企业通过提高负债比率来增大负债的节税效用,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有所得税的MM理论包括两个命题。
命题一,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的节税利益价值,即V L=Vu+TB。
也就是说,考虑了公司所得税后,负债公司的价值要高于未负债公司的价值,且负债越多,企业的价值越高;当企业负债达到100%时,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
命题二,负债公司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报酬,风险报酬
取决于公司的财务杠杆比率和所得税率。
这表示考虑了所得税因素后,尽管股本成本还会随着负债提高而上升,但其上升幅度低于不考虑公司所得税时上升的幅度。
因此该理论认为,企业负债越多,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越低,企业价值就越高。
按照该理论, 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是100%的负债, 这种情形显然不合理。
因为企业不可能无限地增加负债。
随着债务的增加,其带来的风险和相关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企业负债的无风险假设就不能成立。
这里的风险和成本包括由企业破产清算和重组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损失以及其他潜在损失,还包括财务拮据导致的代理成本的增加等。
这些成本的增加将抵消部分税收方面的好处, 使公司价值低于理论值。
在第三阶段,将个人所得税也考虑进去,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即米勒模型,用来估量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负债能否提高企业价值取决于税率的高低。
无负债的企业市场价值为:Vu=EBIT*(1-Tc)(1-Ts)/Ku,
有负债的企业市场价值为:V L=V U+[1-(1-T C)(1-T S)/(1-T B)]B,
其中[1-(1-T C)(1-T S)/(1-T B)]B代表了财务杠杆效应。
条件不同时,上述模型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例如当(1-T C)(1-T S)=(1-T B)时,财务杠杆效用为0,即企业举债的减税效用被股票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抵消,V L=V U。
由此可得出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的结论。
而当T S=T B时,即股票投资个人所得税率与债权人利息所得税税率相等时,则V L=V U+T C B,即与有所得税时的MM模型相同。
MM理论利用数学模型从数量上揭示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MM理论存在局限性。
MM理论的基本假设过于苛刻,且与现实差距过大,许多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无法实现。
如MM理论假设个人和企业可以同一利率借款,但实际上,个人借款远比企业借款成本高,且需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个人举债风险远大于企业。
MM理论假定不存在交易成本,但在实际中,各种交易费用是难以避免的,资本市场的套利活动也因此受到限制。
其次,MM 理论的分析未考虑到外界经济环境与企业自身经营条件变化对资本结构可能产
生的影响,而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这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许多动态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
虽然MM理论在实践中存在局限性,但是MM理论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其资本结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企业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企业选择最优资本结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运营能力,提高企业价值。
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能算是成熟有效的市场,在我国,上市公司也难以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
虽然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但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一直处在不合理的状态之中,上市公司偏重于股权融资, 例如增发新股。
因此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无法通过企业的融资行为体现, 甚至出现了与之相悖的现象,也与国际上的融资潮流不符。
MM理论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和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为前提的,因此,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首先应充分关注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相关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 解决制度方面的问题, 从而更有利于找到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理论。
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当在实践中,根据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实际情况,不断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设置,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使之达到理想状态,以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增加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