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及石油产量估计值地区构成情况
- 格式:pdf
- 大小:37.59 KB
- 文档页数:1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第三名:伊朗,181亿吨;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第九名:中国,60亿吨;第十名:利比亚,54亿吨。
一、全球原油资源分布和储量(一)全球原油资源分布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1、中东波斯湾沿岸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
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2、北美洲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
墨西哥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3、欧洲及欧亚大陆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世界上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十大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共22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及北非地区,其中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7个北非国家;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
阿拉伯世界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5%。
约3.3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
主要为阿拉伯民族。
另有库尔德、柏柏尔、土库曼、努比亚等民族。
通用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国家的国教。
阿拉伯国家均为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
下面根据IMF 及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分别介绍阿拉伯国家在人均GDP前十名的国家如下:一、沙特阿拉伯(人均GDP:20178美元)经济总量:7929亿美元点评: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继加拿大之后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储备国(拥有全球已勘探石油总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石油产业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大约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
GDP的大约40%来自于私有经济。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
沙特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4。
沙特的石油勘探工程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研究设施之一,在中东地区更是首屈一指。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
沙特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全国可耕地3200万公顷,已耕地360万公顷。
从业人员约为39万,农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
政府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作物特别是小麦的种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国外如何审计石油天然气储量文|韩冰等长江大学管理学院一、引言根据中国石油技术经济研究院报告,2012年我国已成为第一石油进口国,2013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石油的战略性地位不言而喻。
预计到2030年,我国油气产量可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
油气储量是石油公司的生命线,既是石油公司的核心资产,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油气储量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潜在投资者、政府等信息使用者都有重要信号作用;在油气企业并购以及国际合作方面,企业的油气储量决定了企业的等级和层次;油气储量也是反映石油公司高管业绩的重要指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促进加强和改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要求“加强能源统计预测管理,健全能源统计、监测、预测预警体系”。
这就对加强石油天然气储量资产管理客观上提出了要求。
而储量审计是油气储量资产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健全能源统计、监测、预警体系的保障。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油气储量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气储量审计在我国开展的较少,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国外储量审计理论与实践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国内外油气公司油气储量审计现状由于企业的储量信息都会被披露在企业的年报中,从年报的披露中我们可以了解企业油气储量审计工作的情况。
(一)国外油气公司储量审计的现状SPE发布的2001年7月SPE董事会批准的油气储量信息的评估与审计标准,就是对于油气储量审计的规定性文件。
SEC和FASB都对油气企业年报披露油气储量的相关信息作出了规定,企业年报披露的未经审计的油气信息主要有:储量资料、经营业绩、资本化成本、已发生成本、经贴现的未来净现金流量标准化度量及变化。
但关于油气储量审计的相关内容披露情况不一。
1. 一些大型企业会对企业的油气储量进行内部审计。
例如道达尔(Total)的2012年年报提到:储量评估和控制过程由集团内部审计师定期审计,验证储量评估过程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作者: 赵喆[1];陆如泉[2];李宏伟[1];王天娇[2];胡菁菁[2]
作者机构: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
出版物刊名: 国际石油经济
页码: 41-4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常规油气;勘探;储量;2013年
摘要:2013年,全球新发现常规油气田343个,合计新增原油探明储量6.8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9.58亿吨油当量,各主要油气区分布极不均衡。
除天然气和海域等仍是主要勘探热点
外,2013年常规油气勘探还有五大新趋势:1)非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新增储量最大地区,东非裂谷系成为陆上油气勘探亮点;2)海域从重点领域转向"百花齐放"态势,成熟海域勘探复苏,新领域苗头显现;3)独立石油公司作为勘探的主力军崭露头角,国家石油公司参与性增强;4)油气政策、合同条款、油气市场等非技术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未来勘探开发方向。
未来多方式积极布局海域油气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要突出合理优化各区业务结构。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中国勘探现状一、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图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注:加拿大油砂属于“剩余探明储量”,处于“积极开发状态”的储量较少(数据始于1999年)。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二、储量接替率与开采成本储量接替率是指年度全部新增净储量除以当年油气总产量之值,储量接替率大于1 意味着公司不需动用原有储量,只要靠新增储量就能满足开采,这样公司的总储量越滚越大,总开采年限变得非常长,因此国际市场一般会给储量接替率大于1 的公司较高的估值。
图2 世界石油公司储量接替率比较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图3 全球石油公司总储量排名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图4 世界石油公司开采成本比较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三、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情况1、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促使油气勘探空间广阔最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在勘探开发技术上均获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物探技术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如西气东送的主力气田-克拉2 气田,其勘探的发现主要得益于高分辨率的山地地震技术的突破;在测井技术上,成像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在钻井技术上,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井,大位移井等获得了应用。
南堡就是中国油气勘探技术进步的典范,我国对冀东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始于1988 年,但在其后14 年间的自营勘探和合作勘探中,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2002 年开始,中石油调整部署,转变勘探思路,强化精细三维地震勘探,配套应用大位移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才最终得以克服了众多地质勘探和工程施工方面的难题,将这一世界级油气田挖掘出世。
理论创新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沉积盆地很复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盆地一般都具有多构造层系;二是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三是成藏条件一般有三多一大:生烃层系和储集层系多、运移聚集期多、断层多,陆相岩性变化大。
这就决定了油气勘探的历程会相对漫长。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俄罗斯是世界第八大石油资源国,截至2013年底,其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27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5%。
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
2013年其原油出口创汇1725亿美元,是俄罗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2/3的财政收入来自其油气企业的税款。
随着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以及国际油价急剧下滑,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石油收入减少是卢布对美元汇率降低41%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使国际上普遍看空俄罗斯经济。
一、俄罗斯原油生产和出口情况1. 2013年俄原油生产与出口情况(1)原油生产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仅比沙特阿拉伯少约10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
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陆上石油资源占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61%)、伏尔加—乌拉尔(占16%)、东西伯利亚—远东(占15.1%)等地区;海上石油资源占12.6%,主要分布在北极海、鄂霍次克海和里海等陆架油气区。
俄罗斯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有数十家,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卢克石油公司(Lukoil)、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Surgutneftegas)、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是前四大原油生产企业。
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TNK-BP后,在俄国内原油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13年的38%,也使得四大原油生产企业的产量合计达到俄罗斯总产量的73%(见下图)。
(2)出口情况俄罗斯是全球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每年出口规模在2.5亿吨左右,约占国内原油总产量的50%(见下图)。
自2008年以来,由于欧洲原油消费量下降,俄罗斯调整了原油和成品油税费(提高原油相关税费,降低成品油税费),推动俄罗斯国内原油加工量提升,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持续下降。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一、当代油气增长情况: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新增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是改革开放前总和的3倍和36倍;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5倍和1.1倍,令世界瞩目。
中国石油探明其中70.3%的当量储量,近20年生产了76.8%的当量产量。
持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进步,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和产量平稳较快增长,成就新的增长高峰的两条基本经验。
新油气田在地质家脑袋里,30年来,这句话不断被中国石油的实践所印证。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陆盆地、叠合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等领域勘探理论的突破,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实践,中国石油的勘探领域大大拓宽,推动了塔里木、吐哈、冀东、苏里格等油气田的发现。
2007年8月,冀东南堡油田4.451亿吨新增石油探明储量通过国家评审。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形成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
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比前50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总和还多60%。
2000年4月,克拉2大气田储量通过国家储委审核验收,奠定西气东输资源基础。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迈上4000亿立方米台阶,2008年有望第四次超过400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天然气占7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稳步提高。
30年科学高效开发,中国石油先后形成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5个,年产油气当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7个。
其中,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7年,创世界同类型油田高效开发的奇迹。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7年年底达到542亿立方米,30年翻了近两番,占当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8%。
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的76.7%、天然气占77.5%。
中国常规和非常规协同勘探开发研究2014-3-4 17:07:56 标签:中国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理论协同发展工厂化文|邹才能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引言世界一次能源正迈入石油、天然气、煤炭、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时代,未来30 年油气仍将保持能源消费主体的地位。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预测,2040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将占28%、天然气占23%、煤炭占27%、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占22%。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总量约5万亿t,二者比例约为2∶8,目前常规油气资源采出程度仅为25%,非常规油气资源采出程度还微不足道,石油工业生命还可延长150a以上。
北美“非常规油气革命”引发的石油工业科技革命,正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油气的地位与作用将越显重要,预计世界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0%升至2030年的20%以上。
笔者在系统调研全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理论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石油工业较长时期内发展大趋势,结合国内油气勘探开发试验最新成果与经验启示,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总结出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评价方法、评价步骤、关键技术和开采模式,基于实例解剖研究了非常规油气“六特性”核心评价要素,重点论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甜点区”评价标准与方法、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倡导非水压裂的“页岩油革命”,提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新思路。
1、研究背景目前全球已进入常规油气稳定上产、非常规油气快速发展阶段,正在形成2 大陆上常规油气规模生产区、4大深水常规油气重要发现区、2 大非常规油气战略突破区的格局。
全球油气勘探呈现出“发现热点在深水、发展亮点在非常规、突破难点在深层、争夺焦点在北极”4大趋势,4 大勘探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油气科技创新发展的4 大制高点。
据IHS 统计,2000—2012年,全球共新增探明油气储量1100亿t 以上,其中来自陆地深层油气储量约占16%,主要分布在中东、中亚—俄罗斯地区,目前,中国最深的油气发现均在塔里木盆地,最深油井金跃102井,井深7350 m,日产油65立方米,最深气井克深9井,井深逾7445m,日产气46万立方米;来自海洋深水油气储量约占28%,主要分布在巴西、澳大利亚、西非、墨西哥湾4 大深水区;北极地区新发现油气田81 个,主要分布在挪威巴伦支海,格陵兰岛西部巴芬湾首次获得油气发现。
开发地质(口试题)1、油气藏分类一般考虑哪几方面?考虑储集层岩性、圈闭类型、孔隙类型、流体类型、接触关系2、根据大量注水开发油田生产资料统计,油田含水规律一般分3种基本模式:凸型、S型、凹型(如下图)。
哪种形态的含水上升规律反映油田的开发效果好,为什么?含水%采出程度 %凹型曲线特征最好,因为该曲线反映油田见水晚、无水采油期长、油田的主要产油量在低-中含水期采出,开发效益相对较好。
3、不同环境下沉积的地层,地层水的矿物质组成也不相同,因此矿物质组成又间接成为沉积环境的指示标。
Sulim (苏里姆)1946年将地层水的矿物质组成分为4类(Na2SO4型、NaHCO3型、MgCl2型、CaCl2型),分别与4种沉积环境相对应。
已知一个油田的地层水水型为CaCl2型,那它代表何种沉积环境?(只要说出海洋环境或陆地环境即可)代表海洋环境的地下水型。
4、油井堵水的作用有哪些?(1)控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水利用率;(2)减缓油层层间矛盾;(3)扩大水驱波及面积,改善堵水井区的平面水驱效果。
注明:能回答出其中2条即可。
5、注水井合理的配注水量要考虑哪几方面因素?(1)注水井的最大注水能力;(2)周围受效油井的正常产液量;(3)受注水管线或注水压力条件限制时,优先考虑区块总体注采平衡。
6、油井产液剖面应测哪些参数?分层产量、含水率、温度、压力、流体的平均密度7、储层的敏感性分析包含哪几方面?包含速敏、酸敏、盐敏、碱敏、水敏。
8、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能否判断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如能,如何判断?能。
(1)端点饱和度判断,Swc>Sor,为亲水,反之则亲油;(2)等渗点饱和度,Swx>0.5,为亲水,反之则亲油。
9、计算油井措施增产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油井作业前不能生产的,作业后的产量全部为增产量,并从作业后开井起计算到年底为止;(2)油井作业前有产量的,应将作业后稳定的日产量与作业前一个月内的平均日产量对比,将增加的部分作为增产量,计算到与措施前月平均产量相同为止,到年底仍有效的计算到年底为止。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和%。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南美占%,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巴西深海油田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
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
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亿吨,占世界总量的%.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亿吨,占世界的%.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
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周立明; 韩征; 任继红; 李敬功; 张道勇; 冯志刚; 张晨朔【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9(028)009【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石油; 天然气; 储量现状; 变化特点【作者】周立明; 韩征; 任继红; 李敬功; 张道勇; 冯志刚; 张晨朔【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油气储量办公室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石油和天然气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油气储量不断增长,产量稳中有升,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石油界专家、学者曾对油气储量方面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1-12],并取得了一定认识。
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油气储量分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何把握油气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最新成果,从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未开发地质储量和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油气储量发展现状及变化特点,为制订我国油气未来长远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 探明地质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1.1 探明地质储量分布现状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探明油田745个,累计石油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t,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240.87亿t,占比61.8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87.74亿t,占比22.52%;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50.02亿t,占比12.84%。
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田273个,累计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22 926亿m3,其中,中国石油87 997亿m3,占比71.59%;中国石化23 048亿m3,占比18.75%;中国海油9 313亿m3,占比7.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