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60.88 KB
- 文档页数:34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7、(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香蕉)生活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云杉)生活在寒冷的地方、(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莲)生活在池塘中、(海带)生活在海水中。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五峰山小学六年级毕业科学复习资料(一)生命世界1、在生物界,除了我们熟悉的动物、植物外,还生存着一类数量庞大、个体微小的生物,这类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
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
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和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同时也存在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叫变异。
人的面貌、身高、体型、音色等许多方面都可以遗传。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可以说,没有遗传,就没有生物的延续,有了变异,生命世界才能够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5、生物靠自身的一小部分扩大繁衍后代的现象,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叫Clone,译音为“克隆”。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说的是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是变异现象。
7、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8、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受阳光的影响,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根有向水性9、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10、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灯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11、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和生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12、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肥料等。
13、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大象版2014至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资料城关三小科学组汇编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在任何环境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的影响,还受到生物因素如麦蚜、蝗虫、鼠等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验方法有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
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
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我国春秋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___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验方法有(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 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 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6、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普通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7、五彩玻璃具有变色效果、调光玻璃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9、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是由(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传动器由电脑控制,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10、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每个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11、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12、1870 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1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的物体.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2、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 1977 年8 月 22 日发射到外太空.3、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 ,如小提琴;(管乐器) ,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5、一件乐器仅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演奏音乐.6、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或音量)、音高(或音调)和音色. (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 .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7、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8、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9、什么叫音乐疗法?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于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10、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0分贝是人能听见的左微弱的声音.落叶声10 分贝,耳语声 30 分贝,图书馆中 40 分贝,正常谈话 65 分贝,吸尘器工作 80 分贝,摩托车发动 95 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 100 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 120 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 140 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分贝.11、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 米,在水中时每秒 1400 米,在钢铁中是每秒 5000 米.真空不能传递声音.13、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14、什么叫噪声?指嘈杂、刺耳的声音.15、噪声有什么危害?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比较强的噪声,使人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耳聋.极强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假如一个人突然置身于极强的噪声中,听觉器官就会发生急性外伤,并且整个肌体会受到严重损害,双耳变聋,语言混乱,神志不清,甚至会造成脑震荡、休克或死亡.16、如何控制噪声?(一、在声源处控制:如禁止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二、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如在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或安装隔音板,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17、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快,声音高,物体振动频率慢,声音低.)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1、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3、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4、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 岁开始进入青春期.5、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6、青春期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个人考虑问题、自我感觉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经历的一些变化有许多复杂的感受.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又感到害羞和困惑.有的青少年会提出存在心中已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有的青少年开始尝试新的体验,如无偿地帮助他人、交朋友或打扮自己,穿一些时髦的衣服等.7、青春期应补充哪些营养?1、蛋白质,2、糖类和脂肪,3、维生素,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5、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8、什么叫做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 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五单元1、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2、我们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验题:一、“人工彩虹”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制造人工彩虹的设想实验器材:(三棱镜)、手电筒实验设计:(1)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探索三棱镜怎样分解白光. (2)比较一下自己设计的“人工彩虹”实验结论:设计说明:在长通道中间天花板上,安装一个带有弧度的反光板,用平面镜把一束光反射到反光板上,光就可以分散射到长道里……设计优点:取材简单,改装方便;设计缺点:改进的光线不是非常充足,平面镜的位置和角度需要手动才能调整;设想:运用“阳光跟踪器”.五、实验探究题.实验目的:探究尺子振动时的音高变化.问题:改变尺子伸出长度,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改变吗?我的预测:我的理由:我的结论:六、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是什么?七、现代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八、光反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九、说一说令你难忘的科学探究经历.。
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验方法有(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 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9、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5、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大象版六年级毕业复习题(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学校:班级:姓名:时间:年季六年级毕业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内容)一、填空题1、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的交替出现。
2、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约是9.5万亿千米。
3、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4、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狮子座;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天蝎座;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猎户座。
5、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水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
其中木星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
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6、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
火星的内部结构跟地球一样。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8、原子钟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9、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10、我们共搜集了9种计时工具。
按时间分4大类。
第一类是古代钟,有日晷,沙漏,水运、仪象台,水钟。
第二类是机械钟,怀钟,机械摆钟,第三类是石英手表,第四类是原子钟11、它们是怎样计时的?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时,铁针投下的影子计时。
机械钟是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时。
摆钟是利用摆有规律的摆动来计时的。
石英表是利用石英晶体有规律的震动来计时的。
12、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13、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长,摆动越慢。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类先人的踪迹1、科学研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停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不过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其实不老是同样。
要想知道猜想能否正确,一定想法考证。
3、把采集到的各样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取事实与凭证的重要步骤。
亲历研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正确门路;深入检查,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必定老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亲密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概30 万—— 5 万年从前,人类先人已经从天然火过分到人工取火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供给了极有力的凭证。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发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以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先人。
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 年 7 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了然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加。
“进化论”的中心看法:自然选择、适者生计。
9、生物进化论学说以为,全部生物包含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久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先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概 1 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因为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激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第二单元绿色社区检查1、2004 年 6 月 5 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立活动,并初次公布了全国一致的绿色社区标记,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切合环保要求的设备、成立了较完美的环境管理系统和民众参加体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含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办理、污水办理、节水设备、节能设备、新能源设备之外,还包含完美的管理系统和居民优秀生活习惯等要素。
4、检查活动有:访谈、问卷检查、实地观察、查阅资料等。
5、检查研究的步骤大概为:确立检查课题、选择检核对象、制定检查项目、检查人员分工、拟订检查计划、采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检查报告。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系统复习资料一、填空1、根据生活经验;我想室内植物向着窗外生长是因为窗外有。
2、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因素的影响。
3、我们应该地对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
4、通过实验;我发现植物的根向着和生长。
5、如果阳光总是从上边照进来;植物会向生长。
6、如果始终在花盆的左边浇水;花草的根向生长。
7、菱喜欢在生长。
仙人掌能在干旱的生长。
8、对于猜想;我们可以运用、、、等方法;排除明显的;选出可能的;准备进一步。
9、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又从土壤中吸收和。
二、判断1、所有的植物对阳光、水、空气等条件的需求程度是一样的。
()2、我们对一个现象做出假设时可以胡思乱想。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主要原因是窗外有阳光。
()4、植物生长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5、把生长在水里的植物种植在陆地上也能长得很好。
()6、植物的根背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7、植物的根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
()8、做“植物吸入水”实验时;在液面上加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9、室内的植物向着窗外生长是因为室外空气新鲜。
()10、哪里肥料多;植物的根就向着哪里生长。
()11、没有阳光;所有的植物都能长得非常好。
()12、所有的植物在阳光下都能长得很好。
()13、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几个条件。
()14、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15、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
()16、仙人掌生长不需要水。
()17、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18、树下的苔藓喜欢在背阴的环境里乘凉。
()三、选择1、()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A阳光、水、温度B土壤、虫害、肥料C 我的想法2、()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A实验B看看别人的想法C放一边;不管了3、做对比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个条件;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