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训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相对原子质量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在化学反应和计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原子质量单元(amu)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每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以氢元素的质量为标准来相对计算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涉及到元素的同位素丰度以及各种同位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相对质量。
碳-12同位素被定义为相对原子质量为12。
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质量与碳-12相对比的数值。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一定的范围。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个元素而言,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质量 × 同位素丰度)其中,求和号下方的表示对所有的同位素进行求和。
同位素质量指的是该同位素的质量数值,而同位素丰度则代表了该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比例。
举例来说,对于氧元素,其有三种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氧-16、氧-17和氧-18,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5.9949 amu、16.9991 amu和17.9992 amu,而存在比例分别为99.762%、0.038%和0.200%。
那么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如下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氧) = (15.9949 × 0.99762) + (16.9991 × 0.00038) + (17.9992 ×0.002) = 15.9994因此,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5.9994 amu。
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计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方便化学式的计算和分析。
在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中,相对原子质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外,在核化学和同位素示踪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相对原子质量公式是化学中一个基础而核心的概念,它对于我们理解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相对原子质量。
它就像是化学世界中的一把“尺子”,帮助我们衡量原子的“重量”。
那么,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呢?简单来说,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这个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差不多,而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不同的原子,其质子数、中子数是不同的。
比如氢原子,它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而氧原子有 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
如果我们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来进行计算和比较,那数值会非常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这时候,相对原子质量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对原子质量让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化学计算和分析。
比如说,当我们要计算某种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如果知道了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以水(H₂O)为例,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那么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就是(1×2):16 =1:8。
这样,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就能清晰地知道水中氢和氧的质量关系。
再比如,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我们知道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早期的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和方法来不断地接近准确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也越来越精确。
在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中,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还为我们进行化学计算和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虽然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概念可能不那么直观和常见,但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何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一个元素的实际质量和质子数之间的比值。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又称原子量,是相对于碳-12的质量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元素的实际质量和质子数之间的比值。
例如,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等。
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 单一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式单一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为这个同位素的原子核质量除以碳-12的质量,再四舍五入至整数部分即可。
例如,氢的原子核质量为1.007825u,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2. 混合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式混合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为由不同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的相对丰度乘积的总和。
例如,氢元素中有两种同位素,质量数为1和2,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9.985%和0.015%,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99985) + (2×0.00015) ≈ 1.008三、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转换1. 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除以Avogadro常数,即6.022×10²³,即可得到相应元素的摩尔质量。
例如,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2. 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转换式相对原子质量/Avogadro常数 = 摩尔质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 = 原子的相对质量以上就是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考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以表示各种化学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和相关知识。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与碳-12同位素的质量之比。
碳-12同位素被选为计量标准,其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质谱仪等实验仪器测定,也可以通过元素的同位素的存在丰度来计算。
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同位素所占比例加权平均得出的。
例如,氧元素有3种同位素,分别是氧-16、氧-17和氧-18,其相对丰度分别为99.76%、0.04%和0.20%。
则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如下:(16 × 0.9976) + (17 × 0.0004) + (18 × 0.0020) ≈15.999。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用来计算元素的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之比,单位是克/摩尔。
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元素的摩尔质量,进而用来计算物质摩尔质量。
其次,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用来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和摩尔比。
例如,在氯化钠(NaCl)的化学方程式中,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由此可以得出钠和氯的质量比为23:35.5,摩尔比为1:1。
此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质量守恒和摩尔守恒定律,可以得出一个元素在反应中的质量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四、相对原子质量的其它知识1.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上标有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通常以数字的形式标在元素符号的下方,有时也以小数形式出现。
2.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性质:相对原子质量对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怎么算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是由所有同位素的质量数(即质子数加中子数)和它们在元素中的相对丰度所决定的,公式如下:
相对原子质量 = (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丰度百分数)之和
其中,相对丰度百分数是指某一同位素在自然界所有该元素同位素中所占的百分比。
由于元素的不同同位素数量和相对丰度的变化,同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就不尽相同。
例如,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由氧-16、氧-17和氧-18的相对丰度所决定的。
通过上述公式,可计算出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约15.9994。
总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涉及到同位素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测定,是化学元素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公式在咱们学习化学的奇妙旅程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小伙伴,那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公式。
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就像是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一把小钥匙。
相对原子质量,简单来说,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别急,咱们慢慢捋一捋。
比如说氢原子,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 1。
为啥呢?这就得从原子的构成说起啦。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里又有质子和中子。
氢原子一般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质子的质量相对较大,对原子质量的贡献也就比较明显。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讲到这个相对原子质量,有个小同学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相对原子质量有啥用啊?”我笑了笑,拿起讲台上的一块巧克力说:“同学们,假设这块巧克力的质量就是一个碳原子的质量,那其他原子的质量就得跟这块巧克力去比较。
比如氢原子的质量,就像是这块巧克力的一小角。
这样是不是就比较形象啦?”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不少。
咱们再来说说怎么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一般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
但如果要自己算的话,那就要考虑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啦。
比如说氧原子,它有 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都相当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1/12 ,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约等于 16 。
相对原子质量公式在化学计算中可太重要了。
比如在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就得用到它。
举个例子,水(H₂O),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是 1,氧约是 16 ,那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就是(1×2):16 = 1:8 。
还有在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时,相对原子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做化学实验时,要准确地称量各种药品,就得清楚每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才能算出需要多少量。
总之,相对原子质量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耐心琢磨,多做几道题,多联系实际,就会发现它其实就像我们身边的好朋友,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化学问题呢!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的道路上,能和这个好朋友好好相处,一起探索更多的化学奥秘!。
相对原子质量怎么算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中子数。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最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③相对原子质≈质子数+中子数,只是约等于,可以用于计算。
④碳原子有多种,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是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⑤只是用这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1/12,而不是这种碳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原子核质量/(1/12)mC=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定义: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计算方法(1.993e⁻²⁶)/12=1.667e⁻²⁷千克。
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e⁻²⁶)/(1.667e⁻²⁷)=16(约),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
这样就要简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C-12)的质量的1/12(约1.667e⁻²⁷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kg)ne。
题型一:根据概念求相对原子质量解法:此类型题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求解。
即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12n B.12n/m C.n/12m D.12m/n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Kg/(mKg/12)=12n/m,所以答案应选B。
题型二: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比求相对原子质量解法:解此类型题,不仅要正确写出化合物里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关系式,而且还要分析清楚是哪种元素与哪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某物质化学式为R2O3,其中R与O的质量比为7∶3,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7 B.56 C.14 D.31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里两元素的质量比得:2x∶(16×3)=7∶3x=56,所以答案应选B。
题型三:根据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分数求相对原子质量解法:此类型题一般应根据某元素在化合物里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关系式来求解。
若该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此类型题除用上述方法解外,还可用特殊解法即题型二中的方法求解。
例: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 O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6 B.32 C.64 D.48一般解法: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化合物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得:(16×3)/(x+16×3)×100%=60%x=32,所以答案选B。
特殊解法:由题意可知,在化合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0%)∶60%=2∶3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3)=2∶3x=32,答案选B。
题型四:根据式量求相对原子质量解法:解此类型题必须掌握式量的概念及式量的计算方法,只有式量的计算式正确了,才能正确求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知识点的认识】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C-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题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典例:已知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8 B.28g/mol C.14 D.14g/mol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M=mn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以此来解答.解答: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n(X2O5)=0.1mol5=0.02mol,所以M(X2O5)=2.16g0.02mol=108g/mol,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2x+16×5=108,解得x=1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熟悉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较简单.【解题思路点拨】本考点比较简单,要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时相等的,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70.7 B. 70.2 C. 72 D. 73.3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36.5 B. 63 C. 98 D. 294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C.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1H与D互为同位素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 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数为N 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 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D.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17 C. 44 D. 64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20d B. 10d C. 5d D. 2.5d13.某醇的分子式为C n 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92 B. 69 C. 46 D. 32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种.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中子数之比为.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2.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Na与Cl、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求11.7g氯化钠中Cl的质量.23.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它的蒸气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是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 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的结果是:(1)橙色蒸气的密度折算成标准状况后是11.34克/升,它的分子式为:;红棕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分子式为:;(3)无色蒸气的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则它的分子式为:.【考点训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2.2g某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2 B. 44 g C. 44 D. 44 g/mol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当摩尔质量以g/mol 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2.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44g/mol,当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比较基础,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找出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K35ClO3与K37Cl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氯气,则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70.7 B. 70.2 C. 72 D. 73.3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反应的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然后根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求解.解答:解:K35ClO3晶体与H37Cl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方程式为K35ClO3+6H37Cl=K37Cl+Cl2↑+3H2O,生成的Cl2中,35Cl与37Cl个数比为1:5,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2A+3B═C+3D 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36.5 B. 63 C. 98 D. 29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守恒法.分析:根据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A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B的质量,结合D的相对分子质量运用质量之比等于对应物质总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m(A)==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m(B)=34.2g+0.6g﹣5.4g=29.4g,根据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结合方程式2A+3B═C+3D,所以有:=,解得:M(B)=98故选C点评:本题易错点为A与C的质量比为6:38,不是3:38,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4.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 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C.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1H与D互为同位素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分析: 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解答:解:A.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A正确;B.H2O与D2O均为水,属于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指单质,所以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正确;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H与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及同位素,把握相关的概念及核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为标准原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同位素及其应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 127.760是指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解答:解:A、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为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故B正确;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为该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D、元素为一类原子的总称,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注意区别几个相对原子质量,难度不大.6.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A. 6种 B. 7种 C. 11种 D. 12种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提供的原子组合可能的CO2分子,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计算,据此判断.解答:解: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有:12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12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2=46;12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48;14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2=46;14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2=48;14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8×2=50;12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45;12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46;12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8=47;14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7=47;14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8=48;14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18=49;所以由12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44、45、46、47、48、49、50,共7种.故选:B.点评:考查分子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难度较小,关键在于组合出可能的二氧化碳分子.7.已知氢元素有1H、2H、3H三种同位素,氯元素有35Cl、37Cl两种同位素.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HCl 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 1种 B. 5种 C. 6种 D. 7种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存在的分子种类=C31×C21,然后去掉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即可.解答:解:H的核素有3种,氯的核素有2种,所以HCl的种类=C31×C21=6种,但11H1737Cl和13H1735Cl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所以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5种,故选B.点评:本题以分子的构成为载体考查了同位素,难度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分析解答即可.8.下列对于混合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分子数为N A的CO和N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B.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3H22NH3,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密度逐渐减小 C. Na2O2和NH4Cl浓溶液反应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34D.对于反应I2(g)+H2(g)2HI(g)而言,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 A.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M=分析,根据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及混合气体体积为22.4L未知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判断;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钠;D.根据M=分析,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该反应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解答:解:A.分子数为N A的CO、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CO、N2摩尔质量都为28g/mol,根据M=1molCO、N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但CO、C2H4混合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无法计算混合气体的体积,故A 错误;B.根据ρ=,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V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C.Na2O2和 NH4Cl浓溶液中的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氢氧化钠和浓氯化铵溶液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O2、NH3摩尔质量分别为32g/mol、17g/mol,所以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介于17g/mol﹣32g/mol之间,故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所以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有关计算,注意M=、ρ=公式的运用,22.4L/mol的使用条件,注意C选项的极限法,题目难度中等.9.某固体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分解:2X=Y+2Z+4W,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生成的混和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714,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A. 22.85 B. 79.97 C. 159.94 D. 45.69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计算出混合气体质量,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计算出X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X的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质量,在利用摩尔质量计算X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714×32,假定混合气体为1mol,则质量为0.714×32g/mol×1mol=0.714×32g.由方程式可知1molX可生成3.5mol混合气体,设生成混合气体为1mol需X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1mol:3.5mol=nmol:1mol,所以n=mol.所以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79.97g/mol.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9.97.故选:B.点评:考查利用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难度较小,关键利用方程式确定X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质量守恒确定反应物x与混合物的质量关系.10.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A. N2和O2 B. CO2和O2 C. SO2和CO2 D. NO和HCl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0,其中必然有一个大于40,一个小于40,或两个都等于40来解答.解答:解:A.N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32,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CO2和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32,一个比40大,一个比40小,符合题意,故B正确;C.SO2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4,44,都大于40,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HCl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28,都小于40,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量,注意平均值法的使用,难度不大.11.相同条件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17 C. 44 D. 64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计算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比,设气体A是摩尔质量是M,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体积比为4:1,所以V(A):V(O2)===4:1,所以M(A)=16,在数值上,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其摩尔质量,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体积、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20d B. 10d C. 5d D. 2.5d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解答:解: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e密度的d倍.所以三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d,右边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4d(1+2+2)=20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2A也是20d,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明确密度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根据质量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3.某醇的分子式为C n H2n+1OH,该醇2.3g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则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92 B. 69 C. 46 D. 32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C n 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 n H2n+1OH~Na~H2↑,根据氢气的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醇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解:C n H2n+1OH和金属钠反应的关系式为:C n H2n+1OH~Na~H2↑,生成氢气0.56L(标准状况)即0.025mol,则消耗的醇的物质的量是0.05mol,所以M==46g/mol,即此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醇和金属钠反应的性质以及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联系以及计算的方法是关键.14.使9g乙二酸和某一定量二元醇完全酯化,生成W g酯和3.6g水,则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 1mol﹣COOH与1mol﹣OH生成1molH2O,二元羧酸和某二元醇恰好完全酯化,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二元醇的2倍,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二元醇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二元醇的质量,再根据M=计算二元醇的摩尔质量,据此可得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二元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二元醇的质量为:Wg+3.6g﹣9g=(W+3.6﹣9)g,该二元醇的摩尔质量为:=g/mol,该二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和摩尔质量相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酯化反应的规律确定水与二元醇的关系是解答关键.15.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平均值法.分析: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判断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反应情况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再根据极限法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据此解答.解答:解:按照题目所给C8H18的裂化产物考虑,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共有以下几种:①C8H18→C4H8+C3H6+CH4②C8H18→C4H8+C2H4+C2H6③C8H18→2C3H6+C2H6④C8H18→C3H6+2C2H4+CH4⑤C8H18→3C2H4+C2H6以上反应①、②、③是1molC8H18裂化生成3mol混合气体;④、⑤反应是1molC8H18裂化生成4mol混合气体.要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按①、②、③反应就可以实现;但是按④、⑤反应并不能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至少需要①、②中的一个反应参与或者共同参与,③也有可能同时参与.这样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n<4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即28.5g/mol<≤38g/mol.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5<≤38.故选B、C.点评:本题以裂化为载体,考查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判断,难度较大,关键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1)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 5 种.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10:9 ,中子数之比为8:9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1)根据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它们两两结合生成氯化氢进行判断;先计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分子中质子数之比和中子数之比.解答:解:(1)氢原子有三种同位素H、D、T,氯原子有两种同位素35Cl、37Cl,故氯化氢分子可能为:H35Cl、H37Cl、D35Cl、D37Cl、T35Cl、T37Cl,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38、37、39、38、40,则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种类有5种,故答案为:5;质量相同的H216O和D216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9,所以质子数之比为10:9,中子数之比为10×8:9×10=8:9,故答案为:10:9; 8:9.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微粒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计算,侧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和氯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组合,题目难度不大.17.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a g,一个P2O3分子的质量为m g,一个P2O5分子质量为n 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O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因1个P2O5分子比1个P2O3多两个氧原子,所以其质量差恰好为2个氧原子的质量,也就是(n﹣m)g.因此,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n﹣m)g,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n﹣m)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8.已知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量为35.5+16n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 n﹣,据此分析计算.解答:解: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解答,氯含氧酸根离子的化合价可为+1、+3、+5、+7价,对应的含氧酸根分别为ClO﹣、ClO2﹣、ClO3﹣、ClO4﹣,所以若氯的含氧酸根离子中含有n 个氧原子,则该离子式为ClO n﹣,氧的原子量为16,氯的原子量为35.5,所以该离子式量为35.5+16n,故答案为:35.5+16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中化合价规律的应用,掌握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9.标准状况下224mL的某气体质量为0.32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多少?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解答:解: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可得出,M===32g/mol,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所以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答: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32.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0.已知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717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M=ρVm计算摩尔质量,再利用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来解答.解答:解: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由M=ρVm可知,M=0.717g/L×22.4L/mol=16g/mol,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明确M=ρVm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1.在标准状况下,2.24L某气体的质量是3.2g,计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分析:依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的量n==计算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解答:解:2.24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0.1mol,质量为3.2g,摩尔质量M===32g/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32g/mol,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故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2019中考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知识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特点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
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
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但单位不同。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规定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
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2=???千克。
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
这样就要简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ne。
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
一种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请注意:只有当该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才符合本规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用背
摘要: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二、初中化学中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四、如何记忆相对原子质量
正文:
相对原子质量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锰、铁、铜、锌、银、钡、碘等。
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如,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千克,那么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67410/1.6710-27 = 1。
在记忆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制作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方便查阅。
2.记住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锰、铁、铜、锌、银、钡、碘等。
3.通过对比法记忆,例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那么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6,因为氧是氢的16倍。
4.利用口诀或歌谣记忆,例如:“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溴,氪氡钔镧铈,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钅”。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元素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示方法:无单位,通常省略不写。
3.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4.性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随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变化而变化。
5.应用: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
相对分子质量:1.定义: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称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表示方法:无单位,通常省略不写。
3.计算公式:相对分子质量= Σ(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4.性质: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标量,具有加法性。
5.应用:用于物质的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等。
6.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之比较得出。
7.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需要注意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以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作为系数进行约分和化简。
9.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仅供参考,实际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
习题及方法:已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求水分子(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 2 ×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 2 × 1 + 16 = 18。
某元素的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1.5倍,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设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M,则相对原子质量 = M /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M / 1/12 = 12M。
根据题意,12M = 1.5 × 1/12,解得M = 1/8。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要点整理: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
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kg。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与化学计算密切相关。
通过准确计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的摩尔比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个物质所含有的各种元素的原子质量之和。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以12C的原子质量为标准,即设定12C的原子质量为12单位。
这意味着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12C的12分之一。
例如,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根据元素周期表,氧(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因此,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乘以2,即32。
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在化学中,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计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1. 单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单质是指单独存在的元素,例如氧气、氢气等。
计算单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只需找到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
例如,氢气(H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乘以氢(H)的相对原子质量,即2乘以1,等于2。
2. 化合物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原子质量,需要找到各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并按照其摩尔比进行加和。
例如,水(H2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水素(H)的相对原子质量(1)加上氧(O)的相对原子质量(16),即1加16,等于18。
三、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相对原子质量是解释化学反应的重要参数。
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从而写出化学方程式。
同时,在平衡化学方程式时,相对原子质量也能帮助我们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如,氢氧化钠(NaOH)与盐酸(HCl)发生中和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摩尔比为1:1。
通过计算钠(Na)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盐酸中氢(H)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确定所需的量比。
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计算和理解?以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计算和理解原子的相对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值。
相对质量的计算和理解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
本文将介绍原子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计算一个原子的相对质量首先需要知道该原子的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获得。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的质量为基准进行计算的,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
因此,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的质量而言的。
例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这意味着氧原子的质量是碳-12质量的16/12倍。
同样地,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即氢原子的质量是碳-12质量的1/12倍。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一些情况下,原子可能会带有电荷,这会影响其相对质量的计算。
带正电荷的原子称为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称为负离子。
当原子带电荷时,它的相对质量会因电荷而变化。
为了计算带电离子的相对质量,我们需要考虑其电荷数和质量数。
例如,氧原子带两个负电荷的离子称为氧负二价离子(O2-)。
氧负二价离子的相对质量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2,再减去2(电荷数为2)。
因此,氧负二价离子的相对质量为(16×2)-2=30。
相对质量的计算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质量的比值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质量,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例,从而得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系数。
相对质量还可以用于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质量和摩尔质量的百分比组成。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的比值。
可以通过将物质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摩尔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相对于碳-12原子的质量比值。
它是化学中计量单位的基础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通常用来衡量元素的质量和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比。
本文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化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阐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3.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包括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
4.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中的应用:探讨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5. 结论: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重要性,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给出文章的结论和建议。
1.3 目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来表示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化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清晰地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提升自己在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本文也将展望相对原子质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方向。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重要概念,为其在化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正文2.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是用来比较不同元素原子质量大小的重要概念。
以碳-12为标准,其相对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是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在化学的世界里,元素和化合物像是热闹的市场,大家都在追逐着各自的目标。
在这个市场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像是每个人的名片,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特征。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神秘又有趣的相对原子质量到底是怎么计算的。
1. 相对原子质量的基本概念首先,相对原子质量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某种元素的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之比。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别担心,咱们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商场买了一件衣服,价格是200元,而同款的另一件衣服标价的是100元。
你可以说这件衣服的价格是那件的两倍,对吧?同样的道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和碳12原子相比的一个比例。
1.1 碳12的特别之处说到碳12,它可不是个普通的元素。
它的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个单位,这就像是我们标准的尺子。
无论其他元素多么复杂,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围绕着这个“尺子”来计算的。
碳12就像是这场化学派对的主持人,给大家定了个基调。
1.2 为什么要计算相对原子质量?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呢?好吧,想象一下你要做一顿大餐,所有的食材都得精确到位。
如果你没有这些数据,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搞不好就会做出一桌子难以下咽的“美食”。
在化学反应中,知道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才能精确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确保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计算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就像烘焙蛋糕,有了食材和配方,接下来的步骤就简单多了。
2.1 数据来源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数据。
你知道的,科学总是要依赖数据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通常来自实验室测量,通过质谱仪等仪器来获得。
质谱仪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可以精确测量原子的质量,告诉你每种元素的秘密。
2.2 计算方式当我们拿到这些数据后,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
我们只需要将每种同位素的质量乘以其丰度,然后相加,再除以100。
求相对原子质量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这玩意儿,对于咱们学习化学可太重要啦!咱先来说说相对原子质量到底是啥。
简单来讲,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那要求相对原子质量,咱们得先知道一些基本的东西。
比如说,元素周期表那可是个宝贝!上面标注了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不过,有时候题目可不会那么简单直接地告诉咱们,就得咱们自己动手算啦。
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一般是这样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1/12)。
给您举个例子啊。
比如说咱们要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咱先得知道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假设是约 2.657×10⁻²⁶千克。
而一个碳 -12原子质量约为 1.993×10⁻²⁶千克。
那按照公式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约等于(2.657×10⁻²⁶)÷(1.993×10⁻²⁶×1/12),算出来大约是 16 。
我还记得之前给学生们讲这个的时候,有个小家伙一直搞不明白为啥要有这么个东西。
我就跟他说,这就好比咱们去买水果,苹果、香蕉、橙子啥的,价格都不一样,咱们得有个标准来衡量它们的价值,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化学里衡量原子的“价格”。
这小家伙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像突然就开窍了。
再说说相对原子质量在实际中的用处。
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里,那可是离不开它。
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要知道多少氢气和多少氧气能恰好完全反应,就得用到相对原子质量来算出它们的比例。
而且啊,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咱们还能大概了解不同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含量比例。
这对于分析物质的组成、判断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都特别有帮助。
您看,这相对原子质量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掌握了方法,弄明白了它的意义和用处,就能在化学的世界里畅游啦!总之,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让咱们更深入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用背
【原创版】
目录
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常用相对原子质量表
3.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
4.结论
正文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它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氢(1)、碳(12)、氮(14)、氧(16)等。
这些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对于正确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初中化学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列出了许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这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相对原子质量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等。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化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了解其应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