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配方设计与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
- 格式:docx
- 大小:72.25 KB
- 文档页数:4
新炭素材料入门书
以下是几本关于新炭素材料的入门书籍:
1. "Carbon Nano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 本书系统介绍了碳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合成方法以及在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适合作为碳纳米材料研究的入门读物。
2. "Graphene: Fundamentals and Emergent Applications" -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是理解石墨烯这一新型炭素材料的入门读物。
3. "Nanodiamonds: Applications in Biology and Nanoscale Medicine" - 本书探讨了纳米金刚石的合成、表征以及在生物学和纳米医学领域的应用。
对于想要了解纳米金刚石作为一种新型炭素材料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4. "Carbon Fibers: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 该书详细介绍了碳纤维的形成、结构和性质。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了解碳纤维这一新型炭素材料的入门书籍。
这些书籍可以提供关于新炭素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的综合介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书籍。
新编炭(碳)材料与石墨制品创新生产技术及应用标准大全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册数规格:全四卷16开精装定价:¥998元优惠价:¥43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炭材料与石墨制品创新及应用第一章碳材料与石墨制品基础第二章高性能碳(石墨)纤维制品创新生产与应用第三章碳纤维及纳米碳管创新生产与应用第四章活性碳纤维创新生产与应用第五章碳/碳复合材料创新生产与应用第二篇炭材料与石墨制品最新研究成果及新技术应用第一章碳源对CVI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和结构的影响第二章多孔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三章全球石墨业产品研发将在十大领域展开第四章用空气氧化法高效纯化炭纳米管第五章活性炭纤维布的连续式制造方法及其装置第六章碳素新产品创新方法与产品示例第七章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的研究进展第三篇炭材料与石墨制品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及操作规范第一章不透性石墨材料及制造工艺第二章炭材料及炭黑的生产技术第三章炭材料及焦炭的生产操作第四章21世纪新型炼焦技术第五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制设备应用维护第四篇炭材料与石墨制品创新生产技术要点知识速查第一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的分类用途及制备方法第二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生产用原料第三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生产配方第四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混捏生产技术工艺第五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成型生产技术工艺第六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焙烧生产技术工艺第七章炭材料与石墨制品浸渍生产技术工艺第八章炭材料石墨化过程控制技术要点第九章炭材料的机械加工工艺第五篇石墨典型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规范流程第一章柔性石墨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二章氟化石墨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三章胶体石墨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四章不透性石墨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五章石墨活塞环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六章石墨密封件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七章石墨防爆板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八章石墨摩擦片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九章石墨润滑剂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十章石墨±世呙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十一章石墨模生产标准技术流程第六篇炭材料与石墨制品生产及质量控制参考数据与标准规范第七篇炭材料与石墨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及零不合格率生产方案第一章炭材料生产管理基础第二章炭材料流水生产线规划第三章单件生产与成批生产规划第四章炭材料生产作业计划制定第五章炭材料与石墨产品生产控制第六章炭材料生产过程优化第七章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第八章产品实现第九章测量、分析和改进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第十一章工序控制方法第十二章统计过程控制与控制图原理第十三章炭材料与石墨产品抽样检验第十四章炭材料与石墨产品质量监督第十五章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判稳准则与判异准则第十六章连续合格品数CUSUM控制图第十七章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管理体系第八篇炭材料与石墨产品生产企业创新及信息化管理模式第一章企业创新理论与创新经营体系第二章制度创新:企业创新的保证第三章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的关键第四章炭材料生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及其选择第五章管理创新:企业创新的基础第六章炭材料生产企业信息制度创新第七章炭材料生产企业信息化的规划第八章炭材料生产企业资源计划(ERP)第九章炭材料生产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第十章炭材料生产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第十一章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第十二章企业信息系统重构第十三章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信息过程的影响。
糖果、新型糖果生产新技术与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及质量检查原则实用手册..作:本书编委会出版7月16开精装3册光盘:0定价:798元优惠:368元..具体:............................................................................................糖果、新型糖果生产新技术与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及质量检查原则实用手册图书目录:第一篇糖果与巧克力生产加工新技术与工艺配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糖类与糖果第二节胶基糖第三节可可豆与巧克力第二章糖果、巧克力、胶基糖旳原辅材料第一节糖类第二节油脂类第三节乳品类第四节果品类…………第三章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旳加工制造新技术第二节巧克力制品旳加T新技术第四章胶基糖旳加工制造新技术第五章糖果旳加工制造新技术第二篇新型糖果加工工艺与配方第一章新型糖果食品概述第一节糖果生产工艺旳发展趋势第二节糖果食品旳定义分类第三节糖果生产所用旳重要原辅料第二章原料糖制品旳生产第一节饴糖第二节高麦芽糖浆与伞糖第三节山梨醇与麦芽糖醉第三章熬煮糖果第一节熬煮糖果旳重要特性第二节果味硬糖第三节薄茼凉爽糖第四节奶油硬糖第五节抛光糖果第六节砂忡硬糖第七节酥糖第八节丝窝糖第八节悻花夹心糖第九节脆皮糖第四章焦香糖果第一节土萎特忡第一节太址糖第三节卡拉蜜尔精第四节眇质型焦香糖果第五节白脱斯芬俞糖第六节乳脂充气糖第五章凝胶软糖第一节土要特忡第二节果胶软糟第三节舟粱饴淀粉软糖第四节下水淀粉软糖第五节卡拉儿爻软糖第六节绵软糖第七节琼脂软糟第八节午羹类糖果第六章充气糖果第七章特色糖果及趣味糖果第八章新型功能性糖果第九章糖果生产重要设备简介第三篇食品添加剂在糖果制品中旳应用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硬糖和酥心糖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三章凝胶糖和胶基糖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四章乳脂糖和蛋白糖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五章无糖糖果和功能性糖果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厍第六章巧克力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四篇糖果质量检查原则第一章糖果产品基本知识第二章检查基本知识第三章常用分析仪器第四章产品原则第五章产品检查第一节标签检查第二节感官检查第__三节埋化检查第四节食品添加剂检查第六章违禁物品旳检查第七章真伪鉴别糖果、新型糖果生产新技术与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及质量检查原则实用手册糖果、新型糖果生产新技术与生产配方优化设计及质量检查原则实用手册图书目录:第一篇糖果与巧克力生产加工新技术与工艺配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糖类与糖果第二节胶基糖第三节可可豆与巧克力第二章糖果、巧克力、胶基糖旳原辅材料第一节糖类第二节油脂类第三节乳品类第四节果品类…………第三章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旳加工制造新技术第二节巧克力制品旳加T新技术第四章胶基糖旳加工制造新技术第五章糖果旳加工制造新技术第二篇新型糖果加工工艺与配方第一章新型糖果食品概述第一节糖果生产工艺旳发展趋势第二节糖果食品旳定义分类第三节糖果生产所用旳重要原辅料第二章原料糖制品旳生产第一节饴糖第二节高麦芽糖浆与伞糖第三节山梨醇与麦芽糖醉第三章熬煮糖果第一节熬煮糖果旳重要特性第二节果味硬糖第三节薄茼凉爽糖第四节奶油硬糖第五节抛光糖果第六节砂忡硬糖第七节酥糖第八节丝窝糖第八节悻花夹心糖第九节脆皮糖第四章焦香糖果第一节土萎特忡第一节太址糖第三节卡拉蜜尔精第四节眇质型焦香糖果第五节白脱斯芬俞糖第六节乳脂充气糖第五章凝胶软糖第一节土要特忡第二节果胶软糟第三节舟粱饴淀粉软糖第四节下水淀粉软糖第五节卡拉儿爻软糖第六节绵软糖第七节琼脂软糟第八节午羹类糖果第六章充气糖果第七章特色糖果及趣味糖果第八章新型功能性糖果第九章糖果生产重要设备简介第三篇食品添加剂在糖果制品中旳应用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硬糖和酥心糖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三章凝胶糖和胶基糖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四章乳脂糖和蛋白糖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五章无糖糖果和功能性糖果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厍第六章巧克力旳生产及食品添加剂旳应用第四篇糖果质量检查原则第一章糖果产品基本知识第二章检查基本知识第三章常用分析仪器第四章产品原则第五章产品检查第一节标签检查第二节感官检查第__三节埋化检查第四节食品添加剂检查第六章违禁物品旳检查第七章真伪鉴别作者:本书编委会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7月开本:16开精装册数:3册光盘数:0 定价:798元。
碳素制品生产工艺碳素制品生产工艺是指通过加工原料中的碳素元素,制成各种形状和用途的碳素制品的工艺。
碳素制品是一种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热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领域。
下面介绍碳素制品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
碳素制品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制浆、成型、烧结、加工和检测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选择。
碳素制品的原料主要有天然石墨、石墨颗粒、聚苯乙烯、聚丙烯等。
选择适当原料对最终制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次是制浆。
将选定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在搅拌下形成稠密的浆料。
制浆过程中需要进行某些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原料颗粒分散均匀,同时去除杂质。
然后是成型。
将制浆后的浆料通过压模机或注塑机等设备进行成型。
成型的形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压制、注塑、滤框成型等。
成型的目的是将碳素原料形成所需的形状。
接下来是烧结。
将成型后的碳素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烧结是一个高温加热过程,通过提高温度,使碳素原料颗粒结合更牢固,从而提高制品的硬度和密度。
然后是加工。
经过烧结后的碳素制品可能还需要进行加工。
加工包括研磨、切割、打磨等,通过这些操作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尺寸和更光滑的表面。
最后是检测。
对加工后的碳素制品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显微镜观察等。
以上就是碳素制品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
不同的碳素制品可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但总体步骤大致相似。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优质的原料,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碳素制品,满足各种领域的应用需求。
碳素材料的制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碳素材料制备流程。
1. 原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如木材、煤、活性炭等。
《最新塑料与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产品检验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2004年5月出版
佚名
【期刊名称】《塑料工业》
【年(卷),期】2004(32)7
【总页数】1页(P17-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最新塑料与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产品检验技术标准实用手册》2004年5月出
版 [J],
2.《最新塑料与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产品检验技术标准实用手册》2004年5月出
版 [J],
3.《最新塑料与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产品检验技术标准实用手册》2004年5月出
版 [J],
4.《最新塑料与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产品检验技术标准实用手册》2004年5月出
版 [J],
5.《最新塑料与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产品检验技术标准实用手册》2004年5月出
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素工艺配方配料工艺基础(principle of proportion)生产各类炭素制品时固体原料的选择及其组成比例的确定、混合料粒度组成的确定、黏结剂的选择和确定比例、添加剂的选择等。
配料是炭素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各类炭素制品配料方的编制及配料操作的正确性、稳定性对最终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各工序的成品率都有明显影响。
原料的选择不同的炭素制品对原料有不同的要求。
(1)石墨电极分为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石C墨电极等3个品种,生产不同品种的石墨电极应该使用不同质量标准的石油焦,如生产普通功率石墨电极时对石油焦的要求侧重于灰分的高低及制品石墨化后电阻率的大小,而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不仅要求电阻率小、机械强度高,而且石油焦在石墨化后的热膨胀系数要低,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要好。
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定要使用含硫量较低、热膨胀系数特别低的针状焦,20世纪末中国炭素厂生产高功率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主要使用进口的针状焦,既有石油系针状焦也有沥青系针状焦。
两类针状焦可比较如下:石油系针状焦的价格比沥青针状焦高10%~20%;石油系针状焦的成型性能比较好,挤压成型成品率比较高;石油系针状焦生产的石墨电极的电阻率和热膨胀系数略高于沥青针状焦生产的石墨电极;沥青针状焦含氮量稍高,石墨化过程中气胀较大,—般认为沥青系针状焦不适合生产特大规格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中国炭素厂长期以来在生产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的配方中加入20%~30%的沥青焦,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世界上除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外,—般生产石墨电极都不使用沥青焦,因为沥青焦经过同样的石墨化高温处理后,真密度较低,电阻率较高,而且在石墨化过程中热膨胀系数比较大。
(2)生产铝用预焙阳极或阳极糊的原料是石油焦或沥青焦,其质量标准基本套用生产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的原料质量,含硫量还可以再放宽—点。
(3)生产高纯石墨制品的原料也是以石油焦为主,要求原料的灰分尽可能低,如低于0.15%。
•综述•炭素材料系列方法标准制修订计划及研究方向仓向辉,张树朝,寇帆,卢成(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〇41)摘要:着重结合炭素材料系列检测方法标准应用现状,通过与产品标准的不断融合,汇总整理出当前系列标准存在 的问题、修订的计划及研究方向,确定年度的标准制修订计划,以满足近年耒国际标准变更、智能化发展、产品标准升 级变更这三类因素对检测体系的新要求。
关键词:炭素材料;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方向中图分类号:TF8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52(2020)12-0001 -04DOI :10.13662/j. cnki. qjs. 2020. 12. 001Preparation or revision pla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carbon material series method standardCang Xianghui , Zhang Shuchao , Kou Fan and Lu Cheng^Zhengzhou Non —ferrous Met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 Ltd . of CHALCO , Zhengzhou 450041 , China )Abstract:By combin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arbon material series method standards , and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with product sta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 revision pla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current series standards , and then determines the annual standard revision plan , so as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esting system in recent years , such a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ange , intelligent d ard upgrade and change.Key words:carbon materials ; testing method ; standard ; production and revision direction针对当前炭素材料检测方法标准的现状,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标准进行分类梳理,进行有效地、系 统性地同步修订。
标题:victas niwa 碳素结构分析近年来,碳纤维材料因其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victas niwa碳素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碳纤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运动器材领域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victas niwa碳素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组成、性能和应用前景。
一、victas niwa碳素结构的组成victas niwa碳素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其结构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规律性。
在碳素纤维制备过程中,经过高温炭化和石墨化处理,使得碳元素以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规则的结构,这种结构既保持了碳素材料的轻质特性,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victas niwa碳素结构还可能具有纳米级的多孔结构,使其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吸附气体和润滑剂,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
二、victas niwa碳素结构的性能victas niwa碳素结构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表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包括:1. 高强度:victas niwa碳素结构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刚度非常高,使其在承受外部压力和受力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
2. 轻质:碳素材料的密度较小,victas niwa碳素结构具有轻量化的特点,有利于减轻整体材料的重量,提高产品的性能。
3. 耐磨耐腐蚀:victas niwa碳素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超导性能:由于碳素材料的特殊结构,victas niwa碳素结构还可能具有超导特性,使其在电子器件和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victas niwa碳素结构的应用前景目前,victas niwa碳素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用品制造领域,如网球拍、羽毛球拍等。
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使其成为运动器材制造领域的理想材料。
victas niwa碳素结构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1. 航空航天领域:碳素材料因其轻质和高强度而受到广泛关注,victas niwa碳素结构可以应用于飞机、火箭等航天器件的制造,从而提高其性能和节约能源。
碳素工艺操作规程碳素工艺操作规程一、工艺操作概述碳素工艺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主要用于制造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产品。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碳素工艺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
二、工艺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
2. 工作场所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3.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4. 碳素材料必须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避免受潮。
5. 工艺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步骤。
三、操作流程1. 原料准备a.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适当的碳素材料,并进行裁剪。
b. 对碳素材料进行预处理,如清洗、烘干等。
2. 材料加工a. 将碳素材料放入加工设备中,如热压机、纺丝机等。
b.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材料加工,如热压、热处理、纺丝等。
c.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产品检验a. 对加工完成的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瑕疵。
b. 对产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硬度等。
c. 对产品进行化学性质测试,如耐腐蚀性等。
4. 产品包装a. 对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并按照规定标注产品信息。
b. 对产品进行储存、运输等操作,确保产品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防火、防爆等要求。
2.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防止杂物进入设备或引起事故。
3. 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防止溅洒或误吸入。
4. 在热加工操作时,避免接触高温设备和热水。
5. 遇到紧急情况时,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五、事故处理1. 发生事故时,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3.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六、检验与验收1.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配方设计与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作者:盛国强出版社:银声音像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册数规格:全四卷+1CD 16开精装定价:¥998元优惠价:¥43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总论第一章碳素及其分类第二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应用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创新技术工艺第二篇碳素与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第一章碳素原材料加工配制第二章焦碳配方创新设计第三章炭黑配方创新设计第四章炭—炭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第五章炭—金属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第六章炭—树脂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第七章炭—陶瓷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第八章石墨制品配方创新设计第九章其他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第三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国内外新标准应用第一章碳素材料基础标准第二章碳素制品生产与质量检验标准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检验方法标准第四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国外通用技术标准第五章碳素与碳素制品通用技术参数第六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常用产品型号及其他数据第四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创新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原料选用第二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粉碎加工技术工艺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混捏技术工艺第四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筛分技术工艺第五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压力成形技术工艺第六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熔制与烧结技术工艺第五篇碳素与碳素制品成品检验技术工艺第一章碳素制品等级评定第二章碳素制品感观鉴定技术第三章碳素制品分析测试技术第四章碳素制品检验化验技术第五章碳素制品质量控制第六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厂设计与设备运行维护第一章碳素厂总体设计第二章碳素厂建筑设计施工第三章碳素厂环境保护第四章碳素厂除尘系统设计第五章碳素厂质量管理体系第六章碳素厂设备选用与安装第七章碳素厂生产车间设计与维护第八章碳素厂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处理第九章碳素厂质量管理与认证。
新炭素材料入门书
(最新版)
目录
1.新炭素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新炭素材料的主要特性
3.新炭素材料的应用领域
4.新炭素材料的发展前景
正文
新炭素材料入门书
新炭素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它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方法制成的,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化学稳定性。
新炭素材料主要分为活性炭、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新炭素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例如高比表面积、大孔容、良好的吸附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新炭素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保护、能源储存、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新炭素材料可以被用作空气净化剂和废水处理剂,可以有效地吸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在能源储存领域,新炭素材料可以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稳定性。
在电子器件领域,新炭素材料可以被用作场效应晶体管的导电通道材料,可以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和电流密度。
在生物医学领域,新炭素材料可以被用作药物载体和影像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影像分辨率。
新炭素材料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炭素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炭素产品相关标准GB/T 8718―88 炭素材料术语GB/T 1426―78 炭素材料分类GB/T 1427―88 炭素材料取样方法GB/T 15338―94 炭黑试验方法精密度和偏差的确认YB/T 045―93 鳞片石墨厚度测定方法GB/T 6145―85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方法GB/T 6155―85 炭素材料真密度测定方法YB 908―78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的测定GB/T 6156―85 炭素材料真气孔率测定方法GB/T 3780.5―91 橡胶用炭黑比表面积测定CTAB法GB/T 14853.1―93 橡胶用造粒炭黑倾注密度的测定GB/T 9973―88 炭黑材料透气度的试验方法HC/T 2060―91 浸渍石墨增重率和填孔率试验方法GB/T 3780.11―45 炭黑筛余物的测定GB/T 35220―95 石墨细度检验方法GB/T 3780.17―95 炭黑粒径的间接测定反射率法GB/T 14853.2―93 橡胶用造粒炭黑细粉含量的测定GB/T 3780.15―88 炭黑甲苯抽出物透光率的测定快速法GB/T 3780.12―95 炭黑杂质的检查G8/T 3780.8―92 炭黑加热减量的测定GB/T 1429―85 炭黑材料灰分含量测定方法GB/T 3780.10―92 炭黑灰分的测定GB/* 6157―85 高纯石墨制品灰分含量测定方法GB/T 5146―93 高纯石墨制品灰含量测定方法GB/T 1428―78 炭素材料水分的测定GB/T 3780.6―41 橡胶用炭黑着色强度试验方法GB/T 3780.7―83 炭黑PH值的测定GB/T 3521―95 石墨化学分析方法GB/T 1430―78 炭素材料硫量的测定GB/T 3780.14―94 炭黑硫含量的测定JB 5873―91 碳石墨制品钙含量分析方法YB 917―78 炭素材料高纯石墨制品钒的比色测定GB/T 3780.1―91 橡胶用炭黑吸碘值试验方法GB/T 3780.2―94 炭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定测GB/T 3780.4―94 炭黑(压缩试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测定方法和试样制备GB/T 14853.7―94 橡胶用造粒炭黑技术条件GB/T 3780.18―88 炭黑在天然橡胶中配方及鉴定方法GB/T 15339―94 炭黑在丁腈橡胶中配方及鉴定方法GB/T 14853.5―93 橡胶用造粒炭黑粒子尺寸分布的测定GB/T 14853.4―93 橡胶用造粒炭黑堆积强度的测定GB/T 14853.6―93 橡胶用造粒炭黑单个粒子破碎强度的测定GB/T 14853.3―93 橡胶用造粒炭黑粒子磨损量的测定QJ 2507―93 碳素材料微观结构参数测定方法JB 4220―86 人造石墨的点阵参数测试方法GB/T 13465.1―92 不透性石墨材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HD/T5―1329―80 不透性石墨材料抗拉强度试验方法HG/T 2378―92 石墨粘接剂抗拉强度试验方法GB/T 1431―85 炭素材料耐压强度测定方法GB/T 2381―92 不透性石墨管水压爆破试验方法GB/T 13465.2―92 不透性石墨材料抗弯强度试验方法GB/T 2379―92 石墨粘接剂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3074.1―82 石墨电极抗折强度测定方法GB/T 13465.4―92 不透性石墨材料冲击试验方法GB/T 3074.2―82 石墨电极弹性模量测量方法GB/* 9974―88 整体石墨电极弹性模量试验声速法YB/T 5212―93 整体石墨电极弹性模量试验声速法GB/T 6717―86 炭素材料电阻率测定方法GB/T 3074.4―82 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Ix)测定方法GB/T 2380―92 石墨酚醛粘接剂收缩率试验方法YB 910―78 碳素材料残余收缩(或线膨胀)的测定GB/T 3074.3―82 石墨电极氧化性测定方法ZBQ 51001―90 石墨阳极耐腐蚀试验方法GB/T 3518―45 鳞片石墨GB/T 3519―95 微晶石墨GB/T 3778―94 橡胶用炭黑JB 2750―91 高纯石墨YB 2818―78 石墨块YB 819―78 炭电极GB/T 3072―82 石墨电极YB 4088―92 石墨电极GB/* 3424―82 石墨阳极YB/T 5053―93 石墨阳极GB/T 3073一82 高功率石墨电极YB 4089―92 高功率石墨电极YB 4090―92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GB/* 9976―88 抗氧化涂层石墨电极GB/T10698―89 可膨胀石墨JB 4003―85 电机用电刷GB/T 6772―93 银石墨电刷HG/T 2059―91 不透性石墨管、管件技术条件HG/T 5―1345―80 石墨直管HG/T 5―1439―81 石墨45。
炭素材料标准精选(最新)G1426《GB/T 1426-2008 炭素材料分类》G1427《GB/T1427-2000 炭素材料取样方法G1429《GB/T 1429-2009 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G1431《GB/T 1431-2009 炭素材料耐压强度测定方法》G3074.1《GB/T 3074.1-2008 石墨电极抗折强度测定方法》G3074.2《GB/T 3074.2-2008 石墨电极弹性模量测定方法》G3074.3《GB/T 3074.3-2008 石墨电极氧化性测定方法》G3074.4《GB/T 3074.4-2003 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TE)测定方法》G3518《GB/T 3518-2008 鳞片石墨》G3519《GB/T 3519-2008 微晶石墨》G3520《GB/T 3520-2008 石墨细度试验方法》G3521《GB/T 3521-2008 石墨化学分析方法》G6155《GB/T 6155-2008 炭素材料真密度和真气孔率测定方法》G3781.5《GB/T 3781.5-2006 乙炔炭黑:粗粒分的测定》G3781.6《GB/T 3781.6-2006 乙炔炭黑:视比容的测定》G3781.8《GB/T 3781.8-2006 乙炔炭黑:盐酸吸液量的测定》G3781.9《GB/T 3781.9-2006 乙炔炭黑:电阻率的测定》G3782《GB/T 3782-2006 乙炔炭黑》G8718《GB/T 8718-2008 炭素材料术语》G8719《GB/T 8719-2009 炭素材料及其制品的包装、标志、储存、运输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8721《GB/T 8721-2009 炭素材料抗拉强度测定方法》G8722《GB/T 8722-2008 石墨材料中温导热系数测定方法》G9973《GB/T 9973-2006 炭素材料透气度试验方法》G13465《GB/T13465.1~4-2002 不透性石墨材料试验方法》G14898《GB/T 14898-2004 人造金刚石用石墨》G20449《GB/T 20449-2006 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测试方法》G21921《GB/T 21921-2008 不透性石墨材料抗拉强度试验方法》G24525《GB/T 24525-2009 炭素材料电阻率测定方法》G24526《GB/T 24526-2009 炭素材料全硫含量测定方法》G24527《GB/T 24527-2009 炭素材料内在水分的测定》G24528《GB/T 24528-2009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方法》G24529《GB/T 24529-2009 炭素材料显气孔率的测定方法》G26294《GB/T 26294-2010 铝电解用炭素材料冷捣糊中有效粘合剂含量、骨料含量及骨料粒度分布的测定喹啉萃取法》GJ5179《GJB 5179-2003 K 喉衬用石墨渗铜材料规范》J2750《JB/T 2750-2006 高纯石墨》J2756《JB/T 2756-2006 无轨电车用炭滑块》J2934《JB/T 2934-2006 机械用炭材料及制品》J6772《JB/T 6772-2006 银石墨电刷》J6774《JB/T 6774-2006 煤沥青固定炭测定方法》J7609《JB/T 7609-2006 炭石墨材料抗冲击强度试验方法》J8133.1《JB/T 8133.1-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样加工技术规定》J8133.2《JB/T 8133.2-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阻率》J8133.3《JB/T 8133.3-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洛氏硬度》J8133.4《JB/T 8133.4-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肖氏硬度》J8133.5《JB/T 8133.5-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刷体与软接线联接处的联接电阻》J8133.6《JB/T 8133.6-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电刷软接线的脱出拉力》J8133.7《JB/T 8133.7-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抗折强度》J8133.8《JB/T 8133.8-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抗压强度》J8133.9《JB/T 8133.9-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抗拉强度》J8133.10《JB/T 8133.10-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径向抗压强度》J8133.11《JB/T 8133.11-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炭柱常态电阻及变形》J8133.12《JB/T 8133.12-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炭柱热态电阻》J8133.13《JB/T 8133.13-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炭柱机械强度》J8133.14《JB/T 8133.14-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4部分:体积密度》J8133.15《JB/T 8133.15-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5部分:气孔率》J8133.16《JB/T 8133.16-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6部分:硫含量》J8133.17《JB/T 8133.17-2013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7部分:灰分含量》J8154《JB/T 8154-2006 炭弧气刨炭棒》J8679《JB/T 8679-2008 炭弧气刨炭棒物理及使用性能试验方法》J9141.1《JB/T9141.1-1999 柔性石墨板材:密度测试方法》J9141.2《JB/T9141.2-1999 柔性石墨板材:拉伸强度测试方法》J9141.3《JB/T9141.3-1999 柔性石墨板材:压缩强度测试方法》J9141.4《JB/T9141.4-1999 柔性石墨板材:压缩率回弹率测试方法》J9141.5《JB/T9141.5-1999 柔性石墨板材:灰分测定方法》J9141.6《JB/T9141.6-1999 柔性石墨板材:固定碳含量测定方法》J9141.7《JB/T9141.7-1999 柔性石墨板材:热失重测定方法》J9141.8《JB/T9141.8-1999 柔性石墨板材:滑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J9141.9《JB/T9141.9-1999 柔性石墨板材:取样方法》J9580《JB/T 9580-2008 炭石墨产品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YB044《YB/T044-2007 炼钢用类石墨》YB099《YB/T099-2005 石墨电极焙烧品》YB119《YB/T119-1997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方法》YB120《YB/T120-1997 炭素材料电阻率测定方法》YB121《YB/T121-1997 炭素泥浆》YB122《YB/T122-1997 高炉用石墨砖》YB142《YB/T 142-2012 浸渍石墨电极》YB908《YB/T908-1997 炭素材料显气孔率的测定》YB1428《YB/T1428-1997 炭素材料内在水分的测定》YB1430《YB/T1430-1997 炭素材料梳量测定方法》YB2805《YB/T 2805-2006 矿热炉用炭块》YB2818《YB/T 2818-2005 石墨块》YB4037《YB/T 4037-2005 半石墨质高炉炭块》YB4088《YB/T4088-2000 石墨电极》YB4089《YB/T4089-2000 高功率石墨电极》YB4090《YB/T4090-2000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YB4138《YB/T 4138-2005 焦粉和小颗粒焦炭》YB4226《YB/T 4226-2010 炭电极》YB4245《YB/T 4245-2011 石墨电极与接头加工精度及要求》YB4246《YB/T 4246-2011 炭块和炭砖尺寸及表面加工要求》YB5054《YB/T5054-2001 炭糊类检测试样制备方法》YB5146《YB/T5146-2000 高纯石墨制品灰分的测定》YB/T5158-2007 高纯石墨制品中微量硼的光谱测定溶液干渣法YB/T5159-2007 高纯石墨制品中硅和铁的光谱测定粉末法YB/T5189-2007 炭素材料挥发分的测定YB/T5190-2007 高纯石墨材料氯含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YB5160《YB/T 5160-2008 阴极炭块的电解试验方法》YB5189《YB/T5189-2007 炭素材料挥发分的测定》YB5213《YB/T 5213-2005 炭块耐碱性试验方法》YB5214《YB/T5214-2007 抗氧化涂层石墨电极》YS63.1《YS/T 63.1-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测定》YS63.2《YS/T 63.2-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部分:阴极炭块和预焙阳极室温电阻率的测定》YS63.3《YS/T 63.3-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3部分:热导率的测定比较法》YS63.4《YS/T 63.4-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4部分:热膨胀系数的测定》YS63.5《YS/T 63.5-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5部分:有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YS63.6《YS/T 63.6-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6部分:开气孔率的测定液体静力学法》YS63.7《YS/T 63.7-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7部分:表观密度的测定尺寸法》YS63.8《YS/T 63.8-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8部分:二甲苯中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YS63.9《YS/T 63.9-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氦比重计法》YS63.10《YS/T 63.10-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0部分:空气渗透率的测定》YS63.11《YS/T 63.11-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1部分:空气反应性的测定质量损失法》YS63.12《YS/T 63.12-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2部分:预焙阳极CO2反应性的测定质量损失法》YS63.13《YS/T 63.13-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3部分:杨氏模量的测定静测法》YS63.14《YS/T 63.14-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4部分: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YS63.15《YS/T 63.15-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YS63.16《YS/T 63.16-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微量元素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YS63.17《YS/T 63.17-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7部分:挥发分的测定》YS63.18《YS/T 63.18-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8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YS63.19《YS/T 63.19-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YS63.20《YS/T 63.20-200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0部分:硫分的测定》YS63.21《YS/T 63.21-2007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1部分阴极糊焙烧膨胀/收缩性的测定》YS65《YS/T 65-2012 铝电解用阴极糊》YS587.1《YS/T 587.1-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YS587.2《YS/T 587.2-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2部分: 水分含量的测定》YS587.3《YS/T 587.3-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3部分: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YS587.4《YS/T 587.4-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4部分:硫含量的测定》YS587.5《YS/T 587.5-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5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YS587.6《YS/T 587.6-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6部分:粉末电阻率的测定》YS587.7《YS/T 587.7-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7部分:CO2反应性的测定》YS587.8《YS/T 587.8-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8部分:空气反应性的测定》YS587.9《YS/T 587.9-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YS587.10《YS/T 587.10-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0部分:体积密度的测定》YS587.11《YS/T 587.11-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1部分:颗粒稳定性的测定》YS587.12《YS/T 587.12-2006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2部分:粒度分布的测定》YS587.13《YS/T 587.13-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第13部分:Lc(微晶尺寸)值的测定》YS623《YS/T 623-2012 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YS625《YS/T 625-2007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LY1615《LY/T1615-2004 木质活性炭术语》LY1616《LY/T1616-2004 活性炭水萃取液电导率测定方法》LY1617《LY/T1617-2004 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LY1623《LY/T1623-2004 木糖液脱色用活性炭》HG2642《HG/T 2642-2006 不透性石墨材料抗拉强度试验方法》HG3922《HG/T 3922-2006 活性炭纤维毡》。
(一)工艺流程和设备热裂法乙炔炭黑生产过程由乙炔气制备工序、乙炔裂解、炭黑收集、压缩和包装工序和制氮设施等组成。
工业制取乙炔,有电石法(分湿式和干式)、甲烷裂解法和烃类裂解法等,等离子法正在研究之中。
其中电石法制乙炔,具有产品纯度高,工艺流程短,易操作等优点。
目前国内乙炔炭黑工厂均采用湿式电石法制取乙炔气。
将电石加入乙炔发生器中,与水反应即得乙炔气。
其反应如下:2023452432(054)36789: 即纯电石,理论需水,生成,(8)乙炔气,熟石灰,放出,6的热量。
水量不足,电石分解可能使反应区的温度上升很高。
如温度超过=,由发生下述反应:20232(054)243205 反应生成的氧化钙在电石块上形成密实的外皮,致使电石块淤积并产生剧烈的过热现象。
过热温度可达=,这时乙炔气有可能燃烧,乙炔空气混合气也就会随·,·188 第二编碳素与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即爆炸,所以这种过热现象是危险的。
故在乙炔气的制备中要充分保证水的用量。
从乙炔发生器出来的乙炔气,绝对压力为。
乙炔气经冷却、洗涤净化、汽水分离进入气柜供乙炔炭黑生产用。
(二)热裂法乙炔炭黑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图乙炔炭黑生产工艺流程—裂解炉;—螺旋输送机;—研磨机;,—风机;—旋风分离器;—螺旋输送机;—螺旋压缩机;—水环式真空泵;—气、水分离器;—脉冲袋滤器;—风机来自乙炔气柜的乙炔气,经阻火器、水封、孔板流量计,由乙炔气嘴进入裂解炉中。
隔绝空气裂解生成乙炔炭黑和氢气。
在裂解炉倒锥上部引进由后部返回的低温富氢尾气,截焰冷却,终止炭黑反应。
炭黑和氢气由炉底排出,经带水夹套的螺旋输送机边输送边冷却,经两级螺旋输送机后,炭黑进入研磨机,磨碎粗粒,除去焦块。
由输送风机经除渣器送入串联的两级旋风分离器,捕集下的炭黑经各自的贮斗,由气密阀排出。
由二级旋风分离器蜗壳排出的富氢尾气经脉冲袋滤器进一步捕集炭黑后,一部分经氢气回流管返回裂解炉;其余部分送至燃烧或其他综合利用装置,也有的工厂直接排放。
铝用碳素产品目录及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一、碳素生产概述铝用碳素主要指阳极碳块、阳极糊、阴极碳块及阴极糊的计算等。
1、阳极生产流程概述石油焦经煅烧窑(炉)煅烧后,除去水份和挥发份,得到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和良好导电性能的煅后焦。
将煅后焦、残极、熟碎、生碎进行破碎、筛分至配料所需粒度并在配料仓中贮存,使用液体沥青配料的,将沥青经破碎后进入沥青熔化系统,熔化后的液体沥青贮存于沥青槽内;使用固体沥青配料的,将经破碎后的沥青干燥后贮存于沥青槽内。
按生产设定配方配料秤,各粒级料和沥青自动秤量配料,骨料经预热后进入混捏机与沥青进行混捏,得到结构均匀、具有良好塑性的糊料。
糊料经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即进入成型机,经振动或挤压成型后,得到具有规定尺寸的生阳极制品。
生阳极制品在焙烧炉内按规定的升温曲线进行焙烧,除去挥发份并使粘结剂(沥青)焦化,得到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并且具有良好理化性能的预焙阳极。
经外观检验合格的焙烧块在组装工序用熔化磷生铸铁水将铝导杆与碳块浇铸成一体后送电解厂使用,此外,组装工序还担负着电解返回残极的清理、破碎以及成型工序和焙烧工序废品的破碎工作以及铝导杆的正体组装和修复工作。
阳极制品的生产流程图见1-1。
2、阴极生产流程概述生无烟煤经煅烧炉煅烧后,除去其中水份和挥发份,得到具有一定热稳定性能和良好导电性的煅后无烟煤,根据煅烧温度的不同,又分为高温和普温煅后无烟煤两种。
将煅后无烟煤、人造石墨、沥青焦、熟碎和生碎按所需粒度进行破碎、分级并贮存,将沥青溶化系统送来的液体沥青与处理合格后的煤焦油按配方要求进行调质,并贮存于配料槽中。
按设定的配方完成对各种原料进行自动秤量,混合料在混捏机内进行预热混捏,然后加入调质好的液体沥青完成整个混捏过程。
混捏完成后,糊料经凉料机凉至规定的温度后,由皮带排入挤压成型机,经挤压成型后得到阴极生块。
糊料类制品经凉料机排出,经冷却后进行包装、检验合格后即可出厂。
阴极生块在焙烧炉内按规定的焙烧温度曲线进行焙烧,得到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并具有良好理化性能的阴极焙烧块。
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配方设计与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
作者:盛国强
出版社:银声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全四卷
光盘数:1CD
定价:998元
优惠价:499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第一篇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总论
第一章碳素及其分类
第二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应用
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创新技术工艺
第二篇碳素与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
第一章碳素原材料加工配制
第二章焦碳配方创新设计
第三章炭黑配方创新设计
第四章炭—炭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五章炭—金属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六章炭—树脂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七章炭—陶瓷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八章石墨制品配方创新设计
第九章其他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
第三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国内外新标准应用
第一章碳素材料基础标准
第二章碳素制品生产与质量检验标准
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检验方法标准
第四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国外通用技术标准
第五章碳素与碳素制品通用技术参数
第六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常用产品型号及其他数据
第四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创新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原料选用
第二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粉碎加工技术工艺
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混捏技术工艺
第四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筛分技术工艺
第五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压力成形技术工艺
第六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熔制与烧结技术工艺
第五篇碳素与碳素制品成品检验技术工艺
第一章碳素制品等级评定
第二章碳素制品感观鉴定技术
第三章碳素制品分析测试技术
第四章碳素制品检验化验技术
第五章碳素制品质量控制
第六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厂设计与设备运行维护
第一章碳素厂总体设计
第二章碳素厂建筑设计施工
第三章碳素厂环境保护
第四章碳素厂除尘系统设计
第五章碳素厂质量管理体系
第六章碳素厂设备选用与安装
第七章碳素厂生产车间设计与维护
第八章碳素厂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处理
第九章碳素厂质量管理与认证
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配方设计与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配方设计与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
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配方设计与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
第一篇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总论
第一章碳素及其分类
第二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应用
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生产创新技术工艺
第二篇碳素与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
第一章碳素原材料加工配制
第二章焦碳配方创新设计
第三章炭黑配方创新设计
第四章炭—炭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五章炭—金属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六章炭—树脂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七章炭—陶瓷复合材料配方创新设计
第八章石墨制品配方创新设计
第九章其他碳素制品配方创新设计
第三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国内外新标准应用
第一章碳素材料基础标准
第二章碳素制品生产与质量检验标准
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检验方法标准
第四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国外通用技术标准
第五章碳素与碳素制品通用技术参数
第六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常用产品型号及其他数据第四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创新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原料选用
第二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粉碎加工技术工艺
第三章碳素与碳素制品混捏技术工艺
第四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筛分技术工艺
第五章碳素与碳素制品压力成形技术工艺
第六章碳素与碳素制品熔制与烧结技术工艺
第五篇碳素与碳素制品成品检验技术工艺
第一章碳素制品等级评定
第二章碳素制品感观鉴定技术
第三章碳素制品分析测试技术
第四章碳素制品检验化验技术
第五章碳素制品质量控制
第六篇碳素与碳素制品厂设计与设备运行维护第一章碳素厂总体设计
第二章碳素厂建筑设计施工
第三章碳素厂环境保护
第四章碳素厂除尘系统设计
第五章碳素厂质量管理体系
第六章碳素厂设备选用与安装
第七章碳素厂生产车间设计与维护
第八章碳素厂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处理
第九章碳素厂质量管理与认证
作者:盛国强
出版社:银声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全四卷
光盘数:1CD
定价:998元
优惠价:499元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