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遗产转型科普基础设施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04.53 KB
- 文档页数:1
工业遗产保护改造初探摘要:工业遗产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是资源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记忆延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适度的保护利用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维也纳煤气罐厂改造工程的研究,对其发展概况、开发模式和开发类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求工业遗产保护改造的方法。
关键词:工业遗产维也纳煤气罐厂保护改造开发模式开发类型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空间与社会的巨变,城市的核心地区不再作为制造业的基地,原有的工业遗址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和意义,于是产生了一批需要改建或者处理的旧厂房等工业遗产。
这些工业遗产是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也是城市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如何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妥善保护、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又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我国的旧工业建筑遗存众多,对于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颇有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维也纳煤气罐改造工程的分析研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讨。
维也纳煤气罐厂发展概况维也纳煤气厂建造于1892年,是由当时的维也纳市市长卡尔吕格尔的提议建造的,曾是维也纳城市煤气供应的主要来源。
作为奥地利先进科技的象征之一,直到二战前,还在不断扩建。
煤气罐最早的设计来源于1892年的国际竞赛,建成后的煤气罐是4个容量分别为9万立方米左右的圆柱体煤气储藏罐,底部置于水中,外部红色砖墙。
高236英尺(约71.9米),直径约213英尺(约64.9米)(图1-1)。
由于20世纪70年代维也纳逐步使用天然气,1986年,煤气罐先后被废弃。
内部被掏空,但砖砌的外墙被保留下来。
与此同时,欧美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筑改造,到80年代发展至其鼎盛时期,维也纳深受欧美影响,煤气罐改造于是顺理成章被提入议程。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是指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物质遗存包括厂房、车间、作坊、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与工业相关的管理和科研场所、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及构筑物和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
第四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应当发挥遗产所有权人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等管理工作,指导地方和遗产所有权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公司总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或本企业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推荐工作,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科研、科普、教育、捐赠、公益活动、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大运河、黄河、长江沿线城市和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系统性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第二章认定程序第八条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遗产价值突出,保存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满足国家工业遗产评价指标(附件 1)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一)产权明晰;(二)为省级工业遗产或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三)已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业文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是指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物质遗存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管理和科研场所、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产品、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第四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应当发挥遗产所有权人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等管理工作,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公司总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或本企业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推荐工作,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社会机构通过科研、科普、教育、捐赠、公益活动、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第七条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并具备以下条件:(一)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与中国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二)工业生产技术重大变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业、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对后续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具备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广泛认同;(四)其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对工业美学产生重要影响;(五)具备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
南京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初探摘要:文章从南京工业遗产的内涵,工业发展历程、遗产价值评估及使用现状入手,提出南京工业遗产保护的要求,并提出各种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要求;利用建议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nanj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eritage value and status of the use, to ask for nanjing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various use. key words: nanjing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using the recommended中图分类号:j8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遗产历史悠久,门类丰富。
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较大,大量老工厂纷纷进行了功能置换与调整,许多具有珍贵价值的工厂在逐步消失,尚存的老工厂目前已也屈指可数,且大多数还面临着搬迁改造的需求。
因此对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
借鉴《下塔吉尔宪章》和无锡、北京等城市经验,结合南京实际确定南京的工业遗产:是指鸦片战争以来,各历史阶段工业建设所留下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矿山和相关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南京工业发展历程和遗产价值评价1.1南京工业发展历程南京工业大致分为以下5个阶段:清末,下关开埠而产生的一系列外商工业企业遗存;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官办、民族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民国时期体现首都职能的一系列首都工业企业、军工企业以及民族工业企业;建国初期南京产生的一系列大型工矿工业;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2.02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文/于沅芷欧文雨吴志成随着当今城市的迅速发展,鞍山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往数字化方向转型。
现鞍钢集团博物馆作为鞍山为数不多的数字化工业遗产,为保护以及带领更多的鞍山工业遗产数字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本文对鞍钢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鞍钢博物馆的背景、历史传承、技术手段、数字化展厅的展示方式、如何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视觉享受等进行进行数字化保护。
前言:鞍山因为有着及其丰富的铁矿资源,铁矿已经作为鞍山的标志与象征,“钢都”也由此得名。
在早期鞍山就已经与其他发达国家展开友好交流,鞍山的发展和当时密不可分、与民族振兴紧紧相连。
通过工业遗产和多方面历史史料可以得出鞍山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
鞍山工业遗产有这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等。
鞍山工业遗产还与跟工业发展相关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甚至全国都有着重要作用。
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鞍山钢铁博物馆作为一座具有钢铁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展示和收藏具有鞍山工业遗产特色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照片。
在2019年10月16日在“鞍山钢厂厂早期建筑”中鞍钢博物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多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出鞍钢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一、工业遗产数字化概念。
工业遗产是在其工业活动所制造出的建筑以及结构,在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包含的工艺与工具,它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体,是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建筑或科学价值。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工业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将保护和传播有效的融为一体是我们将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测绘的方式进行及有效又准确的图像收集。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新思路——基于文化创意视角作者:崇慧朱晓娜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2期崇慧朱晓娜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工业遗产旅游逐渐兴起,现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和传承历史文化,这已经成为工业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都注重本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
纵览全国,我国的工业遗产并没有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反而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改造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中,不断被损坏,拆除。
到现在,全国仅有11处工业遗产列入了“国保”名单,而相对于几乎遍布全国的工业遗迹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原本城市中现存的大量工业遗迹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工业遗产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目前,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很多仅仅是停留在观光层面,很难适应现今旅游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
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占了全球GDP的7%,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长。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s)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文化遗产又包括了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和建筑群三大类。
而工业遗产常常兼具这三类,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价值。
技术价值。
社会意义。
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建筑物和车间、机械、磨坊、矿山、工厂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除此之外,还有与其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的供给,宗教崇拜和教育等等。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了磨坊和工厂,而且还包括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比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
工业遗产改造为社区中心类型初探作者:钱晶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1年第10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南京压缩机厂改造为社区中心的具体案例设计,从多方面入手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更新Abstract: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 design of transforming Nanjing compressor factory into a community center,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rom many aspects.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 update【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起:工业遗迹的新生随着以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上个世纪轰轰烈烈的重型制造业逐渐退出了舞台。
闲置的工业建筑虽然已经丧失了原先使用功能,但是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历史痕迹唤起了人们新的审美情趣,厂区被改造为生态艺术公园、厂房转变为了美术馆、创意办公、运动场甚至菜市场,曾经废弃的厂房重新被点亮,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时代洪流呼啸而来,产业升级,关于城市生活的记忆慢慢湮灭于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层出不穷新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然而回归到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有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的并不是数字工业化时代建筑的光怪陆离,而是生活触手可及的温暖和记忆的亲切感。
是什么让我们的城市仍然能够保有独特的记忆,是什么给我们庸常的朝九晚五带来不一样的层次和深度?堂皇的历史建筑固然如名片般将城市镌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图谱之中。
然而散落在市区中渐渐失声又亟待更新的旧工业建筑也是城市发展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对它们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对我们城市记忆的珍惜和期待。
1 北京:798艺术区闻名国内外的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地区的一角,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现在成为北京艺术家的一个聚集地。
798厂区占地1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所有建筑均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厂房窗户向北,这种设计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保持着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本世纪初,厂区一部分房产闲置了下来。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房产,厂房被陆续出租。
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艺术新区。
2 上海8号桥2003 年,8 号桥开始开发,将20 世纪70 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经过新的设计改造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打造成沪上时尚创意园区之一,也开启了对城市中心旧厂房的系统及商业化改造这一全新商业形态和运营模式。
改造中,原先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下来,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项目首期从规划、改造、招商、到投入运营管理,历时不到一年,把凝聚着历史底蕴的老厂房变成了吸引创意人才、激发创意灵感、集聚创意产业的新载体。
极富特色的外墙最能体现建筑上新旧结合的设计思路,设计师摒弃了原厂房的白粉涂墙,拿来从旧房子上拆下来的青砖重新组合,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突现了墙面的纹理,例如沿街1 号楼的墙面增加了不锈钢及反光玻璃贴面,夜晚的时候,整个墙面熠熠生辉,很有现代感。
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引领者,8 号桥始终专注于研究、打造、反思和再探索属于自身的独特的品牌理念,并依托于此来实现价值。
真正将园区打造成了有品质的生活空间,这显著区别于传统的办公楼宇,更适应创意设计行业所需。
自建成以来,来自各类创意产业行业的顶尖公司纷纷聚集入住8 号桥,直接形成了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第一个样板。
如今8 号桥更是汇聚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最大传播集团之一的现代传播、全球排名第二的办公家具制造商Herman Miller、唯一独揽四项国际设计顶级大奖的中国设计公司LKK 洛可可公司、全球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WPP 旗下成员GREY group 等一系列全球顶尖公司8 号桥既是时尚潮流的代表,更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
亚洲国家工业园发展经验及启示内容摘要:本文对亚洲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工业园进行了介绍,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国内的工业园建设和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亚洲工业园发展经验比较分析国外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有非常成功的企业集群,这些企业集群基本都依托一个成功的工业园,了解及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我国企业集群发展,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亚洲建设的成功工业园情况简介新加坡裕廊工业园1968年,新加坡裕廊集团从经济发展局独立出来,成为新加坡全权负责工业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的法定机构。
国家按照总体规划,把裕廊工业用地的80%交给裕廊集团建立工业园。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裕廊工业园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80%,吸引了7000多家公司入驻,对就业的贡献率也达到7%,可以说裕廊工业园发挥着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于1991年在班加罗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工业园。
到2001年班加罗尔的计算机出口10年内增长了108倍,占印度全国软件出口总额62亿美元的26.3%,被誉为亚洲的“硅谷”。
它是印度第一个为各种信息服务公司建立的工业园,是一个云集了世界众多享有声誉的跨国公司的工业园区,为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的工业园区战后日本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在1950年代初期随着重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步展开的,大致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950年代初到1960年代初是第一阶段,主要围绕发展造船、钢铁和化工等产业,集中在沿海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
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初,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从沿海向内地和高速公路两侧转移。
从1980年代初到今天,日本工业园区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太平洋两大带状工业区的空间格局:以钢铁、石油、化学等基础资源型工业在沿海地带集中发展的工业生产区;以高技术机械制造和加工型工业在临近的腹地集中发展的后备地带制造工业区。
工业遗产保护:超越物质空间规划的思考2007-11-29 规划评论 2007年1-2期工业遗产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等,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财富和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
工业遗产保护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文化理念;从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规划的挑战。
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工业遗产作为人类社会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价值而受到重视。
工业遗产保护在西方国家司空见惯,而在我们这个工业起步较晚的国家,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
下面将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1.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综述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源于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英国。
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
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60年代后取得较快发展。
1991年YaleP在《从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旅游》中对英国“工业考古”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并以铁桥峡谷——英国第一个“世界遗产”工业地为案例介绍了其旅游发展历程,是一部系统介绍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历程中,欧洲理事会及1978年组成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者主要关注欧洲,后者则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
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再利用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城市工业遗产“活化”的概念和利用策略,以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为例。
首先,对这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其次,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理论与实践进行相对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尝试理清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再利用与活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围绕工业遗产旅游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人驻足。
一、工业遗产活化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有着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印记,它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
”然而,我认为工业遗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它“活”起来,要为这些被遗弃的或者资源枯竭的产物寻找出路,或者说是给它们一次“重生”的机会。
因为这不仅是城市进程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对当时工业文明的一种传承和纪念。
二、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的概况(一)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发展的背景阜新是一座因煤电而兴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近100年的煤炭开采历史。
十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4个煤炭、电力项目建在阜新,包括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就此面临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最终于2005年,由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宣布破产。
此时,面临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海州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遗留下来的矿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弃之不管?还是“废物”利用?这一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很快,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担负起全国同类城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道路的重任。
几年来阜新坚持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将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协调各种矛盾问题,以便尽快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的现状目前,阜新矿山公园主要分为工业遗产核心区、孙家湾国际矿山旅游区、蒸汽机车博物馆和国家矿山体育公园四个板块,煤矿周围的矸石经过整修,如今已成为绿草如茵的人工草场。
国外如何保护工业遗产作者:孙浩郭洋唐志强杨汀夏晓来源:《决策探索》2014年第23期美国:注入文化“活水”相较于其他大国而言,美国的历史较短,其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工业遗产。
从政府、大型企业到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各方的群策群力,使得美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时常涌现经典案例。
1916年,美国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处,统辖管理全美历史及人文体系。
1966年,《国家历史保护法案》通过并签署生效,为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下立法基石。
1969年,“历史工程记录”计划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国会图书馆和土木工程师学会启动,负责将桥梁、水坝、铁路、工厂等历史工程和工业遗址进行测绘、记录、存档。
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处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历史工程记录”计划等已经为美国境内3.86万个历史建筑及地点收录了近56万份测绘记录、照片、文案记录等,至今每年仍在陆续新增内容,并开始步入数字化时代。
美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寓于适当的再利用之中,模式多种多样。
除了政府在立法和标准化“基础工作”方面的双重保障,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成为美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推动力。
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苏豪区”被公认为是世界城市内工业遗产综合开发利用的经典案例。
这里过去有很多工厂仓库,聚集了纽约大部分的铸铁式建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原打算在这里兴建高架铁路,但由于可能危及这里的铸铁式建筑,引发反对。
随着工厂陆续搬迁,一批艺术家对这里廉价的租金和宽敞的废旧厂房产生了兴趣,将其改造为颇具艺术感的工作室、展厅和摄影棚等,苏豪区人气飙升,区域面积也有所扩展。
如今,这里不仅是“文艺青年聚集地”和时尚代名词,还转型成为纽约一个重要的综合商业区。
纽约曼哈顿高架铁路公园的建设,则被认为是工业遗产公益性开发的成功典范。
曼哈顿西区的一条高架铁路于1934年通车,主要负责运送食品和工业制品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公路运输业急速发展,这条铁路逐渐废弃,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中国工业遗产概述俞孔坚,方婉丽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摘要:人类漫长的经济生产活动在大地上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景观,18世纪中叶世界工业革命以后,生产活动对城乡空间的塑造力与日俱增,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但留下了大批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
本文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的,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工业遗产的认定与登录、保护和重新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
在此框架下立足国情,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甄别潜在的工业遗产,便于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工业遗产保护和重新利用的趋势与途径。
关键字:工业遗产,中国近现代工业潜在遗产,保护与重新利用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Kongjian Yu, Wanli Fang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UniversityAbstract: The long-lasting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endowed us with unique landscape, especially after the 18 century's industry revolution, production activities have an increasing power in shap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 Due to the rearrangement of industrial hierarchy, certain kinds of production are at low ebbs, with decline in the space which used to accommodate them, however this process provide us with plent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of high historic or memorial value. This article indicate the emergenc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by define the contents and clarify the merits. Then it demonstrate the wa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dentification, logging on, protection and re-u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framework, it focus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modern industry and the discrimination of potential industrial heritage hence lef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To end up, it looks into the future tendenc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use.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Potential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ese, Protection and Re-use1 工业遗产的内涵及保护的意义1.1 工业遗产的内涵与范围1.1.1 国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