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忆儿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74.92 KB
- 文档页数:17
《忆儿时》原文阅读(一)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
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
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幕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
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
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
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
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
忆儿时一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
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长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
养蚕也每一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知道,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牟利,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但是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一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咱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咱们吃饱以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来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准我再走。
但是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可贵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老是天天要去走。
蚕上山以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准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但是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
咱们每一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天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以为此刻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
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
她的小指,即是小时候不留意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尽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
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但是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可能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超级的空气。
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整理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
又不断地公开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整理丝车,恢复一切陈列。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一目标要求:1 学习作者展现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以及刻画本色天成的人物的能力。
2 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多种情感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教法学法:1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
丰子恺回忆儿时,说了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
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2 读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会想到他的漫画。
对儿童纯洁真诚的由衷赞美与渴望。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四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èn)轧(zh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赦(shè)免忏(chàn)悔晚酌(zhuó)盛(chéng)饭抉剔(tī)蟹螯(áo)茹(rú)素相偕(x ié)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ān)惑五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忏悔:佛教仪式。
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
六归纳大意:第1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
第2段:主要写“蚕落地铺”之乐。
第3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
第4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三教时)一目标要求:1 学习作者展现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以及刻画本色天成的人物的能力。
2 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多种情感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教法学法:1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
丰子恺回忆儿时,说了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
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2 读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会想到他的漫画。
对儿童纯洁真诚的由衷赞美与渴望。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四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èn)轧(zh 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赦(shè)免忏(chàn)悔晚酌(zhuó)盛(chéng)饭抉剔(tī)蟹螯(áo)茹(rú)素相偕(xié)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ān)惑五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忏悔:佛教仪式。
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
六归纳大意:第1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
第2段:主要写“蚕落地铺”之乐。
第3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
第4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
丰子恺《忆儿时》教案(三教时)一目标要求:1 学习作者展现纯朴无邪的童真和童趣,以及刻画本色天成的人物的能力。
2 理解作者既有沉湎与神往,又有悲悯与忏悔的情感,多种情感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教法学法:1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
丰子恺回忆儿时,说了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
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2 读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会想到他的漫画。
对儿童纯洁真诚的由衷赞美与渴望。
三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
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后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四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ân)轧(zh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赦(shâ)免忏(chàn)悔晚酌(zhu ó)盛(chãng)饭抉剔(tī)蟹螯(áo)茹(rú)素相偕(xiã)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ān)惑五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忏悔:佛教仪式。
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煽惑:煽动蛊惑。
蚀本:亏本。
茹素:吃素。
六归纳大意:第1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
第2段:主要写“蚕落地铺”之乐。
第3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
第4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
《忆儿时》原文阅读(一)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
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
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幕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
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
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
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
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
《忆儿时》原文阅读(一)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
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
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幕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
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
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
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
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
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
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忆儿时知识点讲解
《忆儿时》是中国着名作家丰子恺的作品之一,描述的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今天为大家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忆儿时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期末备考有帮助!
一、原文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
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
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
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幕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
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
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
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
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
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
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
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
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
《忆儿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难以忘却的儿时往事,细细体味朴素自然的语言。
2.领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对儿时往事神往、忏悔等复杂感情。
3.课外延伸训练,懂得珍惜儿时美好的记忆,说说童年往事。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想象、诵读、开放性表述等方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2.通过换词比较、选词填空、揣摩推敲等方法体会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说下面三首小诗的内容写的是什么事情?诗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2:冲泥觅叶为蚕忙,到处园林叶尽荒。
今日始知蚕食苦,不应空着绮罗裳。
诗3: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明确:这三首小诗的内容分别写的是钓鱼、养蚕、吃蟹,这三件事也正是《忆儿时》文章所写的内容。
二、说一说,理思路这三首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与课文所写的是否相同?明确:文中三件事都与动物有关,蚕、蟹、鱼。
三件事又与三位主要人物有关,分别是祖母、父亲、王囡囡。
三、读读品品,体会朴素语言,领悟复杂感情。
探究:文章写于1927年,作者刚好30岁,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儿时的感情是怎样的?要求:结合文本语言说出理由。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一)吃蟹片段的要点:1、细细揣摩句中三处“滋味”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处: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明确:此处的“滋味”是指蟹的好味道,11段“我”小时吃蟹时的动作“积存”“剥”“放”“拌”就充分体现作者儿吃蟹时是多么地津津有味。
朗读时要联系生活经验,读出满足的心情。
第二处: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
明确:此处的“滋味”是指儿时与父亲一起吃蟹时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如今父亲不在了,回忆这种“滋味”时的心情更多的是哀伤与怀念。
第三处: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
明确:此处的“滋味”是作者“茹素”后不再尝蟹的味道,作者对生灵带有忏悔之情。
《忆儿时》(丰子恺)ppt课件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 yuwen520com友情提供764723079 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丰子恺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贪污的猫》《口中剿匪记》讽喻国民党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丑行诙谐峭拔成为他散文中寓意最强的篇章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李叔同简介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画儿童吾爱童子身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漫画是他作品中最有感染力的部分在丰子恺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单纯简单充满想象力远胜过险恶虚伪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苍白的成人世界因此他兴味盎然地做着世界儿童的观剧者观察并赞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用画笔唤回人们的童心重回到那个洁净的世界在画儿童的时候丰子恺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仁爱的父亲和宽厚的长者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花生米的分配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便皱着眉眼表示抗议儿童就有这样赤裸裸的率真哭与笑满足与不满足就是这样的简单毫不矫作难怪丰子恺一生都对儿童的世界羡慕不已丰子恺漫画阿宝就是丰阿宝丰子恺的第一个女儿大概也是第一个带给他快乐和灵感的孩子阿宝的赤膊露出的是她的童稚和她父亲的恋爱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丰子恺漫画欣赏链接1 丰子恺漫画欣赏链接2 生字注音蚀shì本点缀zhuì姊zǐ妹桑葚shèn轧zhá脱囡囡nān寂寥liáo杀虐nǜe赦shè免忏chàn悔晚酌zhuó盛chéng饭抉剔tī蟹螯áo茹rú素相偕xié叮嘱zhǔ渔樵qiáo煽sh ān惑解释生词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忏悔佛教仪式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煽惑煽动蛊惑蚀本亏本茹素吃素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详写养蚕写了蚕落地铺时走跳板的快乐采茧做丝时无功也享受吃食的快乐养蚕期间家里被非常的空气笼罩的快乐等等最后抒写了家道衰落和对杀生取乐的忏悔第二部分详写吃蟹写了父亲细细品蟹的典雅情致全家人吃蟹的热闹温馨吃蟹的美好滋味等等最后同样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神往和忏悔第三部分详写钓鱼写了自家与隔壁邻居家和睦互助的暖暖人情我和小玩伴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我在钓鱼中体会到的兴味等等最后提到了钓鱼也不免是生灵的杀虐归纳大意第1段作者总写自己回忆儿时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忘却的从而领起全文第2段主要写蚕落地铺之乐第3段写因采茧做丝而享受到口食之乐第4段写七娘娘告诉作者不可走近丝车以及蚕蛹可以炒着吃这两件事情作者并没有吃过蚕蛹但喜欢那时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新鲜有趣归纳大意第5段简写丝做好后一切恢复如前作者虽然感到兴尽的寂寥但对于这种变换依然觉得新奇而有趣第6段写作者回忆养蚕之事依然神往祖母等人的形象也遥远亲切这虽是甜美的回忆可作者因为养蚕做丝包含着生灵的杀虐而觉得不好第7段简写祖母父亲与诸姊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幸福的儿时也随之过去家中不复养蚕所以作者对于养蚕的回忆既神往又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