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机会性筛查体系临床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9.02 KB
- 文档页数:3
HPV与TCT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和宫颈筛查的应用价值宫颈病变是育龄女性常见疾病。
育龄女性因性生活、流产、分娩和节育措施等致宫颈损伤而患宫颈病变,其病变包括炎症、损伤、畸形、肿瘤及癌前病变[1]。
宫颈癌发展一般经过癌前病变、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三个阶段。
目前HPV的持续感染是世界上公认的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2]。
研究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 HPV)侵犯人体皮肤和黏膜引起增殖性乳头瘤病变,宫颈癌患者近100%能检测到HPV感染。
感染HPV的宫颈不一定都发展成宫颈癌,因其感染是可逆的。
在宫颈恶变前进行HPV早期干预会很大程度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建立合适的宫颈筛查方法是我们目前降低宫颈病变的有力措施,避免其盲目性。
TCT法直接制成清晰的薄层涂片,提高了准确性。
但对于早期未出现细胞内瘤变的患者仅用TCT筛查很难,此时可能存在HPV的感染,需行HPV检测或HPV与TCT联合检测提高癌前病变的检测率,避免漏诊率。
本研究遵循三阶梯诊断方法:细胞学阴道镜病理组织学,这对开展预防宫颈病变及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就诊于本院和锦州市妇婴医院妇产科门诊自愿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2156人,年龄19~70岁,平均32.6岁,均有性生活史。
1.2 方法1.2.1 TCT检测在非月经期,患者于检查前24 h内禁止性生活、72 h内禁止阴道冲洗及上药。
窥器暴露宫颈,干棉球拭去宫颈分泌物,专用毛刷在宫颈管处顺时针旋转5~6周、并停留20 s,将毛刷放入专用保存液中进行病理检测;对检测结果异常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送病理。
1.2.2 HPV检测运用杂交捕获法(HCII HPVDNA)进行检测,取材前方法同TCT法,毛刷于宫颈管处逆时针旋转3周、停留10 s,然后取样刷放入专用试管中,切口处折断多余部分,拧紧瓶盖;行病理检查并分型,如有一型阳性,在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
液基薄层(膜式)细胞学检测女性宫颈病变最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摘要]女性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恶变程度很高,困扰着女性,传统的方法巴氏涂片染色法检测结果,时间长,阳性率低,为了提高检测水平,我院采用最新方法,液基薄层(膜式)细胞学(HQTCT)在宫颈病变检查尤其是筛查中敏感性更高,时间短一天就出结果。
结合我院3 年 600 例体检者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技术与传统的巴氏染色涂片检查诊断,并行阴镜下组织活检证实,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HQTCT 在LSIL、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
(Ca)癌的检出率比传统的巴氏涂片分别提高了70%、150%、200%。
结论:HQTCT 敏感性高,并大大提高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是筛查和诊断子宫癌前病变的可行手段。
在经济成本上HQTCT 比巴氏涂片法每例可节省原材料成本6-8 元,本院仅此一项就可节约5 万元。
医院年科室创收30 万元以上因此此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颈涂片;液基超薄细胞技术;宫颈活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 位,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
近年来,由于生物、社会因素影响刺激增加宫颈上皮变异机会,宫颈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然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是可以早期发现而治愈的。
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是采用巴氏涂片学检查,但有较高的假阴性率。
检测结果,液基宫颈细胞学筛查,能准确敏感地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随访术后患者,积极治疗早期病变,可以阻断疾病进程,防止宫颈癌特别是浸润癌的发生,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新的细胞学诊断方法。
我院于2011 年 1 月—2012 年12 月体检中心体检的600 例患者的宫颈细胞学采用HQ TCT 和 TBS(TheBethesda System)分级诊断,并进行分析比较。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 年1 月--2012 年1 2 月我院体检中心接诊600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 64 岁,平均39 岁左右。
液基细胞学技术、HPV检测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和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Cytologic Test ,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检测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3年11月18日~2014年2月7日在天津泰达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行机会性筛查,以液基细胞学、HPV检测为筛查方法,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最终诊断标准,评价机会性筛查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从而确定液基细胞学技术、HPV检测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在2155例筛查者中,对TCT阳性227例患者进行HPV病毒检查,随着TCT细胞学检查病变级别的增高,HPV检查患者阳性率也增高,由此证明,HPV的阳性率随细胞学监测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在对TCT与HPV两种检查结果均显示阳性的102例患者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组织学检查阳性者明显高于低危型HPV阳性患者。
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感染患者高危型阳性率显著增高。
结论TCT、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阴道镜可明显提高CIN的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三者同时应用于癌前病变检查中能更好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阴道镜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现今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患者的健康。
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为40~60岁[1]。
有研究表明[2]宫颈癌是唯一可以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妇科癌症。
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到出现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时间间隔较长,需10~15 年时间[3],其发展为原位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0倍,发展成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7倍[4]。
因此若能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阻止其发展成宫颈癌。
预防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有效筛查癌前病变及监测预后。
宫颈病变课题开题报告宫颈病变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宫颈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发生异常变化,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S)。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给女性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宫颈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宫颈涂片和宫颈活检,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宫颈涂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而宫颈活检则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寻找一种更准确、无创伤的宫颈病变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课题旨在探究一种新的宫颈病变诊断方法,以提高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率和准确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情和治疗情况,分析不同病变程度的宫颈病变的特点和表现。
2. 探究宫颈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
3. 研究宫颈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宫颈超声和宫颈磁共振成像等,评估其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
4. 探索宫颈病变的生物标志物,寻找与宫颈病变相关的分子指标,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分析等。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宫颈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病史、症状等,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2. 对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比较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探究宫颈病变的发展规律和相关因素。
3. 运用宫颈超声和宫颈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评估其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采集宫颈病变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细胞实验,探索宫颈病变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
5. 结合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将获得以下成果:1. 对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宫颈病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妇科医生宫颈癌筛查的新型技术应用项目申请书一、项目名称:妇科医生宫颈癌筛查的新型技术应用二、项目背景和意义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为12万例,其中约有8万例死亡。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防治该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妇科医生一般采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即“巴氏涂片法”作为常规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然而,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其检出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早期宫颈癌和预癌病变的敏感性不够。
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宫颈癌筛查技术迫在眉睫。
三、项目内容和技术路线1. 项目内容:通过研究宫颈癌的发生机制,寻找宫颈癌的早期标志物,建立一种新型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
2. 技术路线: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前期实验1)收集与宫颈癌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宫颈癌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2)在实验室中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索宫颈癌早期标志物的筛选方法。
第二阶段:标志物筛选和验证1)运用生物技术手段,筛选并验证宫颈癌早期标志物。
2)利用大样本的临床样本进行验证,并与巴氏涂片法进行对比试验。
第三阶段:建立新型宫颈癌筛查技术1)基于前期实验和验证结果,建立一种新型的宫颈癌筛查技术。
2)优化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第四阶段:新技术应用和推广1)开展实际临床试验,对该新型宫颈癌筛查技术进行评估和推广。
2)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指南,推动新技术在妇科医生中的应用普及。
四、预期成果1. 建立一种新型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
2.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该新技术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指南,推动新技术在妇科医生中的应用普及。
五、项目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前期实验,耗时1年。
2. 第二阶段:标志物筛选和验证,耗时2年。
3. 第三阶段:建立新型宫颈癌筛查技术,耗时1年。
4. 第四阶段:新技术应用和推广,耗时2年。
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
床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早期的宫颈癌前病变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
癌症的发生,而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之一。
因此,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传统宫颈细胞学(TCT)的优缺点,并进行相
应的改进和优化,提高筛查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
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临床指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研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被试者,采用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和TCT的方法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误诊率、敏感度和特
异度,以及其对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贡献和应用价值。
并进行细胞学形态学特点
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并通过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其预后和治疗结果。
四、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能够探讨宫颈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和TCT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
中的差异和优缺点,并比较其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影响和价值。
预计
结果能够为临床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信息,对进一步推动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
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社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研究与护理目的研究在社区开展妇女宫颈病变筛查,防治宫颈癌的可行性。
方法所有筛查对象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结果本组220例筛查对象中,发现生殖道感染162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28例,癌前病变26例,原位癌4例。
结论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高,对妇女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因此,在社区开展妇女宫颈病变筛查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标签:社区妇女; 宫颈癌筛查; 护理宫颈癌是威胁女性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年轻化趋势现象(≤35岁)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5年生存率也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1]。
由于子宫颈具有有利的解剖学基础,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这一特点使宫颈癌的筛查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且宫颈癌的前驱病变可存在多年,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宫颈检查和刮片细胞学检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癌[2],因此,对社区妇女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宫颈癌筛查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以来,我院对所属社区的220例门诊患者行宫颈癌筛查并跟踪随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0例患者,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9.3岁,其中20~40岁者占68%。
婚姻状况:未婚者占21.5%,已婚者占78.5%(包括离婚、丧偶、再婚和分居)。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 3.0%,高中占21.5%,初中占36.0%,小学占30.5%,文盲占9.0%。
1.2 筛查方法本组220例患者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将细胞采集器(宫颈刷)插入子宫颈管内,顺时针方向旋转5周,然后将采集器直接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
使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分散并过滤,通过技术处理去掉涂片上的杂质,直接制成观察清晰的薄层细胞涂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
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宛利梅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探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作用及意义。
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不同年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2400例,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进行对比,异常患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C2法与TCT的诊断效果。
结果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女性以青中年为主。
TCT检查、HPV检测与病理的符合率是随病理级别的上升而上升。
CINⅢ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以HPV16、18、58为主。
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HPV16型感染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HPV-DNA联合TCT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关键词] 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基因分型;癌前病变[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01-03近年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长时间持续感染(一般为10~15年)=宫颈癌。
由此可见,感染HPV并不可怕,关键是通过定期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1]。
宫颈癌病因十分明确,它的发生与HPV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2],宫颈癌是唯一确定病因的癌症,就是由HPV感染引起的[3]。
故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对宫颈癌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HC2、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机会性筛查的宫颈疾病患者并按自愿原则采用TCT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的不同年龄妇女24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年龄25~55岁,平均(39.64±8.24)岁。
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
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56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5698例患者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为A组,对接受筛查的患者行以宫颈细胞学检查或细胞学方法和高危型HPV- DNA检查联合使用作为初步筛查,对结果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进行阴道镜检查时,对有可疑的病变图像在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检查,假如在阴道镜下见宫颈无明显癌变可疑区时,可在转化区3、6、9、12点4处取材做病理检查,所取组织应包括间质及邻近正常组织,对于宫颈光滑或宫颈活组织检查阴性,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最终判断宫颈病变性质。
结果5312 例患者愿意接受筛查,顺应性为93.2%;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为11.35%;阴道镜检查感染率为32.61%;病理活检阳性率为20.72%。
将此次数据与2009~2010年我院对社区进行组织性筛查共5262例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为B组,顺应性和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阴道镜检查感染率和病理活检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通过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可以更好地提高防治效果及广大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度,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ervical cancer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Methods The cervical cancer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data of 5698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5698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2 were given cervical cancer opportunistic screening,which was group A.These patients received the cervical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r the combined cytological method and high-risk HPV-DNA examination as the primary screening.The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or positive results were given the colposcopical examination.During the colposcopical examination,for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lesion images,the cervical biopsy was conducted under colposcopy.If no obvious suspicious canceration area was observed under cloposcopy,the tissues of point 3,6,9 and 12 in the transformation zone could be us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selected tissues should include mesenchyma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For the patients with smooth cervix or negative cervical biopsy results,the cervical canal should be scratched using a small curet. Then the scatched tissue was sent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sgnosis judged the quality of cervical lesions eventually. Results 5312 patients we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screening,with the compliance of 93.2%;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was 11.35%;The infection rate of colposcopy was 32.61%;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logical biopsy was 20.72%.The data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5262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munity screening organized by our hospital from 2009 to 2010,which was group B.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compliance and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P<0.05),bu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infection rate of colposcopy and positive rate of pathological biopsy.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among gynecological outpatients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and the women’s awareness of cervical cancer,which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Opportunistic screening;Cytology;HPV-DNA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其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