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备课表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18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第一章:《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难点:1. 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古诗文本。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古诗的主题。
2. 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解释: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
4. 翻译:将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5. 讨论:让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背诵:让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评估学生对古诗主题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小燕子》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课文的主题。
2. 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
3. 解释:解释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
4. 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节,分享自己的看法。
5. 词汇练习:通过词汇游戏或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6. 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
2. 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XX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苏教版)市五小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学科进度计划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一2.22-2.28 开学报名习惯篇1《走,我们去植树》8二2.29-3.62 《朵杏花》3《燕子》《古诗两首》习作一8三3.7-3.13 习作一练习1单元测试8四3.14-3.205《苹果里的五角星》6《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习作28五3.21 -3.27 习作2练习2单元测试8六3.28-4.38《三顾茅庐》9《祁黄羊》0《公仪休拒收礼物》习作38七4.4-4.10习作3练习3单元测试6清明节放假八4.11-4.17 单元测试11《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13《次抱母亲》8九4.18-4.2413《次抱母亲》14、《我不是最弱小的》《习作》4练习48十4.25-5.1练习4单元测试期中测试8十^一5.2-5.8期中测试15、《鸟语》16《天鹅的故事》6五一放假十二5.9-5.1517 《生命的壮歌》习作5练习58十三5.16-5.22 练习5单元测试18《沙漠中的绿洲》8十四5.23-5.2919 《云雀的心愿》20《古诗两首》习作6练习68十五5.30-6.5练习6单元测试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8十六6.6-6.12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3《黄河的主人》习作76端午节放假十七6.13-6.19 习作7练习7单元测试8十八6.20-6.26单元测试期末复习8十九6.27-7.3 期末复习8二十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练习”四个部分组成。
在阅读方面突出年段特点,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教材编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 组成。
“坚持写日记”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 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田园风光课文:《小池》、《荷叶母亲》、《乡村四月》、《童年的水墨画》生字词:池、荷、绿、映等2. 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故事课文:《鸟的天堂》、《鲸》、《松鼠》、《白公鹅》生字词:鸟、鲸、松、鹅等3. 第三单元:有趣的动物课文:《猫》、《母鸡》、《白鹅》、《小狗》生字词:猫、鸡、鹅、狗等4. 第四单元:美丽的季节课文:《四季之美》、《小雪花》、《春日》、《夏日的阳光》生字词:四季、雪花、春、夏等5. 第五单元:祖国的大好河山课文:《黄山奇松》、《长江之歌》、《壶口瀑布》、《葡萄沟》生字词:黄山、长江、壶、沟等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阅读写作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给出具体反馈。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第一单元课文,掌握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2. 第二周:学习第二单元课文,掌握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3. 第三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掌握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4. 第四周:学习第四单元课文,掌握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5. 第五周:学习第五单元课文,掌握生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第一章:第一课时《识字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桃、杏、梨、花、鸟、鸣”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1.3.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1.3.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3.4 朗读和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二章:第二课时《识字2》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蓝天、白云、彩虹、阳光、小草”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2.3.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3.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3.4 朗读和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三章:第三课时《识字3》3.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雪花、小屋、小桥、小船、小溪”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3.3.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3.3.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3.4 朗读和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第四章:第四课时《识字4》4.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春天、花朵、鸟儿、天空、阳光”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一、第一单元教案1.课题:《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两首》包括《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坐、翠、盘、悬”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景色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5分钟)1.播放课件(敬亭山、洞庭湖风光)。
2.学生交流:看了录像,你看到了什么?3.教师引导: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有一位大诗人也来游赏,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我们来认识一下。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学习《独坐敬亭山》(10分钟)(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2)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3)学生默读,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敬亭山的“奇秀”“可爱”?(4)全班交流。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望洞庭》(10分钟)(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2)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3)学生默读,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洞庭湖的“秋月”“潭面”“君山”“青螺”?(4)全班交流。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作业设计(5分钟)1.熟读课文。
2.根据画面写一写诗人看到的景色。
四、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翠峰生烟坐爱望洞庭湖光秋月悬镜君山青螺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5分钟)1.听写检查。
2.简介作者。
二、品读欣赏(20分钟)1.品读第一首诗。
(1)学生反复品读。
(2)想象画面: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色?(3)引导学生体会“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与“闲”,感悟诗人孤独、超然物外的胸怀。
2.品读第二首诗。
(1)学生反复品读。
(2)想象画面: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色?(3)引导学生体会“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无风”与“镜未磨”,感悟诗人对景色的喜爱。
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总学时周学时:121 节 7 节开课时间: 2012年3月—2012年7月使用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授课班级:四年级(1)班授课教师: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编制一、本学期教学年级新课标要求(一)学习习惯1、继续培养前六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与写字1、能准确认读236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6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六)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