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1静力学分析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530.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力、刚体、约束、约束力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掌握物体受力图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即用一个简单的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的力系,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问题”;二是建立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是建筑力学的基础,在土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所研究的两类问题(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对于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力在物体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也同样表现于物体在一般运动的情形中。
在静力学中关于力的合成、分解与力系简化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动力学。
本章将阐述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建筑工程上常见的典型约束力与约束反力,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力力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当人们推动小车时,由于手臂肌肉的紧张和收缩而感受到了力的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人与物体之间,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例如机车牵引车辆加速前进或者制动时,机车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都有力的作用。
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指广义上的物体,其中包括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力就不可能存在。
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效应完全可以直接观察,或用仪器测量出来。
实际上,人们正是从力的效应来认识力本身的。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
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实践表明,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强弱。
第1章静⼒学基础与物体受⼒分析第⼀篇静⼒学第⼀章静⼒学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分析(2学时)教学⽬的:掌握⼒、刚体、平衡的概念。
熟练掌握各种约束及约束反⼒的特点及其表⽰⽅法,学会正确判定⼆⼒杆。
逐渐掌握三⼒平衡在画图中的应⽤。
能够迅速正确地画出各种受⼒图。
教学重点:⼒的性质、静⼒学基本公理、⼒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物体的受⼒分析。
教学难点:约束的特性、物体的受⼒分析时,隔离体的选取、画受⼒图及平衡计算。
教具:多媒体。
教学⽅法:概念感知--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静⼒学的基本概念;静⼒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和特点;物体的受和分析的受⼒图。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提纲:1.1静⼒学基本概念引⼊: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性质、静⼒学基本公理、⼒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等静⼒学知识、具备对构件进⾏受⼒分析、画受⼒图及平衡计算等基本技能。
静⼒学研究三个⽅⾯的问题:物体的受⼒分析、⼒系的简化、⼒系的平衡条件。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指受⼒作⽤后不变形的物体,是静⼒学中对⼀些⼯程构件进⾏抽象化后的理想的⼒学模型。
在实际⼯程中,如钢、铸铁、混凝⼟、⽊材、陶瓷等常⽤的构件材料均有⾜够的抵抗变形的能⼒,这些构件在受⼒后产⽣的变形是极其微⼩的。
构件的这些微⼩变形对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如汽车发动机中的齿轮轴轴承,在其运转过程中齿轮轴的微⼩弯曲对两端轴承受⼒的影响极⼩。
在研究齿轮轴的受⼒时忽略轴的变形因索,使问题得以简化,从⽽将齿轮轴视做不变形的“刚体”。
实践证明,在静⼒学中把所研究的物体抽象为刚体,可以使实际⼯程问题⼤⼤简化,⽽且计算结果也⾜够精确。
应注意,能否将物体抽象为刚体应视解决问题的性质⽽定。
即刚体的应⽤是有范围和条件的,即在静⼒学范围内,物体可视为刚体。
⼆、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在⼒系作⽤下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系是指作⽤于刚体上的⼀群⼒。
作⽤于平衡物体上的⼒系,称为平衡⼒系。
使物体平衡的⼒系所应满⾜的条件称为⼒系的平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