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照哈哈镜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6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狮子的形象特点。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狮子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狮子、哈哈镜图片,故事课件。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故事分享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狮子的形象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狮子的了解。
(二)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故事《狮子照哈哈镜》,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邀请幼儿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
(三)故事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活动延伸1.教师出示哈哈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哈哈镜的特点。
2.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哈哈镜的故事。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优点:1.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与幼儿互动积极,课堂氛围活跃。
3.幼儿在讨论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想象力。
不足:1.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2.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对幼儿的引导不够明确。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幼儿提供讲述机会。
2.在提问环节,明确问题指向,引导幼儿更好地参与讨论。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我对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狮子的形象特点。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在故事讲述中,引导幼儿关注细节,理解狮子心情变化。
2.培养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出示狮子图片)幼儿A:是狮子!教师:对,这是狮子。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狮子照哈哈镜》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
1. 哈哈镜
2. 狮子玩偶或图片
3. CD播放器
4. 班级周报纸或海报纸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老师拿着哈哈镜进入教室,介绍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能够放大或缩小人的脸。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老师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将哈哈镜通过逐渐放大或缩小,反复照射在狮子玩偶上,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狮子的形象变化。
3. 创设任务:老师告诉幼儿,我们要为我们的狮子朋友拍一张特别的照片,需要给他找出最符合他的样子。
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站在教室中央,用哈哈镜面对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然后回到小组,通过讨论,选出一个最有趣的表情给狮子玩偶。
4.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的代表站到教室前面,向全班展示他们选出的有趣表情,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
5. 全班互动:全班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其他小组表情的评价和建议。
6. 教师总结:老师根据幼儿们的表现,总结他们设计的表情有趣的地方,并表扬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7. 结束活动:将幼儿的作品贴在班级周报纸或海报纸上,留作珍藏。
教学延伸:
1.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他们自己的表情,然后邀请他们互相猜测并进行互动。
2. 引导幼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形象特征,如大眼睛、长鼻子等。
3. 鼓励幼儿创设其他角色,设计表情,并进行相类似的语言活动。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中班教案《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狮子照哈哈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2、故事CD。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认识小猫和狮子吗?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二、集体阅读《小朋友的书》,理解故事内容。
1、明确看图的顺序。
2、逐页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猫和狮子在干什么?师:小猫和狮子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在争论什么?师:镜子里的狮子是怎么样的?镜子里的猫是怎么样的?它们照的镜子有什么不一样?师:你知道镜子的奥秘吗?三、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活动反思:这个教学活动一共分为了三个环节,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你们看见过小猫和狮子吗?那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以这样的方式引出故事,今天有一只小猫说是自己比狮子大,而且这只狮子也同意了,当小朋友听到这里的时候开始七嘴八舌了“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吧,小猫肯定比狮子小的”“对呀对呀!小猫怎么可能会比狮子大呢?”此时的孩子已经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继续讲述故事内容。
在讲故事前,我先把问题抛给了幼儿:“小猫和狮子在干什么?为什么狮子和小猫会照镜子?为什么狮子后来跑了?通过事先的提问,让幼儿有目的性的探索故事内容,根据幼儿阅读能力与经验,让孩子自己进行逐页阅读,并且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狮子照哈哈镜教案教案标题:狮子照哈哈镜教案目标:1. 通过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1. 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书2. PPT或投影仪3. 班级黑板或白板4. 彩色纸、颜色笔、剪刀等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一张狮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狮子的特征和表情。
2. 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好奇心,提问:“你们认为狮子会对自己的样子感到好笑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故事阅读(10分钟):1. 介绍故事书《狮子照哈哈镜》并向学生展示封面。
2. 逐页朗读故事,注意语调和表情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与学生分享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
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狮子对自己的样子感到好笑的情节,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狮子会觉得自己好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狮子,你们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狮子”,其他小组成员则是“观众”。
3. 给每个小组发放彩色纸、颜色笔和剪刀等材料。
4.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合作制作一个“哈哈镜”,可以使用彩色纸、颜色笔和剪刀将纸板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镜子。
5. “狮子”站在“哈哈镜”前,观众们观察并描述狮子的样子。
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制作的“哈哈镜”和狮子的样子。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力、描述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观察动物的表情和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哈哈镜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狮子照哈哈镜》1.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听懂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能正确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2. 教学准备•课件:故事《狮子照哈哈镜》的图片和文本•道具:狮子面具•化妆镜•小饼干作为奖励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老师拿着狮子面具示范戴上,向学生问好,并鼓励学生依次试戴狮子面具。
然后,老师会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故事与狮子有关。
3.2 听故事(10分钟)老师用课件展示故事《狮子照哈哈镜》的图片,然后逐页讲解故事情节。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会提问学生相关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3 模仿对话(10分钟)老师会示范故事中的对话,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模仿。
学生们可以戴上面具,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对话交流能力。
3.4 卡片配对游戏(15分钟)老师会准备好一些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关键词。
学生们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配对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
3.5 制作面具(15分钟)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狮子面具。
学生们可以用颜色纸、彩色笔等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6 听写(10分钟)老师会简单地向学生提问关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问题,然后请学生进行听写。
老师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3.7 教学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前,老师会对这堂课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反思。
老师会思考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课程中可能出现的改进点。
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和建议。
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讲解故事和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个课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对故事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讨论,配对游戏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不过,在课程结束后的反思中,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讲解故事情节时,应该更加注重复习关键词汇,并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逻辑顺序。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狮子照哈哈镜》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幼儿懂得美和丑的区别,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哈哈镜道具,狮子面具,道具箱。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拿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然后问:“这是什么?”2.幼儿回答后,教师介绍哈哈镜的作用:“这是一面特别的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起来变得很搞笑。
”二、讲故事(15分钟)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和他们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2.教师角色扮演狮子,其他幼儿扮演树、花等景物。
故事内容:从前,有一只非常威武的狮子,每天都在丛林里霸道地行走。
一天,狮子路过一个小兔子的家,看见兔子正在照镜子。
狮子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小兔子答道:“这是哈哈镜,可以让人看起来很搞笑。
”狮子也想试试,于是他也照了一下哈哈镜。
结果,狮子看到自己胖胖的身材和大大的大脑袋,觉得非常好笑。
于是,狮子决定把哈哈镜带回家,让丛林里的其他动物也来体验一下。
狮子兴高采烈地带着哈哈镜回到了丛林。
三、讨论(10分钟)1.教师提问:“故事里,小兔子告诉狮子哈哈镜的作用是什么?”2.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哈哈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会让人看起来搞笑?”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哈哈镜的形状、特点等。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如狮子、兔子、鸟等,并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可以扮演其他动物。
2.教师分发道具,让幼儿穿上面具,扮演各自的角色。
3.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表演。
4.观赏表演后,教师鼓励幼儿共同评价他人的表演,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五、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哈哈镜能让人看起来搞笑的特点。
2.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哈哈镜体验搞笑的乐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中找一面小镜子,体验哈哈镜的乐趣,并在下节课时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狮子照哈哈镜》1.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词“哈哈镜”,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高绘画和手工技能。
2. 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教师讲述《狮子照哈哈镜》的情节,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引导幼儿参与故事的情节描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
(2)生词学习教师教授“哈哈镜”的意思,并让幼儿模仿发音,认真听写这个单词。
(3)口语表达训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帮助幼儿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4)绘画和手工教师指导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自由绘画并用剪纸的方式制作“哈哈镜”,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3.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故事书《狮子照哈哈镜》、剪纸和彩笔等教学材料,并需要提前进行故事情节的准备和生词的学习。
4. 教学过程(1)引入1.老师播放一段有关狮子的视频,向幼儿介绍狮子。
2.老师引入《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情节,向幼儿展示故事书。
3.老师通过故事情节的介绍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学习1.老师让幼儿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老师教授生词“哈哈镜”的意思,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写能力。
3.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老师指导幼儿自由绘画,并用剪纸的方式制作“哈哈镜”,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5.老师帮助幼儿通过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课堂互动1.老师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
2.老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老师运用视频和图片等教学技巧,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
5. 教学结论本次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狮子照哈哈镜》旨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手工技能。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生词的教授、口语表达的训练和绘画手工的制作,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互动和课堂互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本次教学效果更加出色。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狮子照哈哈镜》
教学目标:通过《狮子照哈哈镜》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背景图片
2. 狮子面具和哈哈镜道具
3.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们
教学步骤:
1. 游戏介绍:给幼儿们看《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背景图片,和他们简单地讲一讲故事内容。
告诉幼儿们,今天我们要玩一款有趣的游戏,《狮子照哈哈镜》。
2. 游戏规则说明:让幼儿们坐成一圈,其中一个幼儿扮演狮子,戴上狮子面具,手里拿着哈哈镜。
其他幼儿依次走到狮子面前,狮子用哈哈镜给他们照一照,然后幼儿们要模仿狮子照镜子的表情、动作和声音。
狮子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并夸奖他们表现得好的幼儿。
3. 游戏进行:按照游戏规则,让每个幼儿轮流走到狮子面前,模仿狮子的表情、动作和声音。
其他幼儿要注意观察,看看谁做得最像狮子。
4. 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让幼儿们坐下来,回顾整个游戏过程。
引导幼儿们讨论,问他们有哪些幼儿做得最像狮子,为什么做得像。
鼓励幼儿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结束语:结束语可以是鼓励幼儿们参与活动的表现,并表达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
注意事项:
1.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们鼓励和赞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狮子照魔镜(含课件)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学说魔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活动过程:1、出示课件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以小猫的口吻自我介绍)咳,大家好!我是一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聪明的小猫,我有一件神奇的宝贝。
师问: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小猫会有什么神奇宝贝呢?(幼儿自由猜测)那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小猫。
师生一起问:"小猫,小猫,我们猜得对不?"教师装作倾听小猫说话,然后告诉小朋友说:小猫说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就请认真听一个故事。
2、观看课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师提问:(1)小猫有什么神奇宝贝呢?幼:有面魔镜。
幼儿说:小猫家有一面镜子;小猫有一面神奇的镜子。
师:为什么叫它魔镜?(或者。
为什么说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呢?(辅助提问:它能把大狮子变得怎么样?把小猫变得怎么样?)这面镜子真是神奇啊,我们就叫它魔镜吧。
(2)小猫是怎么把狮子吓跑的?幼儿:是用镜子把狮子吓跑的;是用魔镜把狮子吓跑的。
为什么魔镜能吓走狮子?引导幼儿说出魔镜能把大狮子变小,把小猫变大。
(3)学说魔语。
要让这面魔镜发挥魔力,还必须说一句魔语。
小猫说了什么魔语把大狮子变小的?幼儿说,如幼儿说不出的话,师可以提醒他当大狮子站在魔镜前面的时候,小猫在旁边说了什么?如果还不会说教师自己就说出那句魔语,(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魔语,然后请全体小朋友学说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小,变小,变小,小小小。
")小猫还有一句魔语,是什么呢?让幼儿来说一说,说不出的时候,可以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魔语"魔镜啊魔镜,变大,变大,变大,大大大。
"全体幼儿学说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