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85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3 期2019 年 3 月 10 日基于雨课堂混合式学习的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张翠平1,赵 晖2(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92;2.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公共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实际,在深入理解混合式学习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借助雨课堂平台,实现混合式学习模式的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以及以学生学习满意度为指标的量化手段,进一步运用统计方法,对学生接受雨课堂平台混合学习方式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说明雨课堂用于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方差分析0 引 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高等教育,充分运用在线教育也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
但在带来教育发展的同时,MOOC 等在线教育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
2013年,斯坦福大学著名教育学家Devlin 教授指出:“MOOC 终将消失,留下的将只是在线学习资源。
”这说明MOOC 的局限性正在阻碍着在线教育的良性发展。
为了解决此问题,教育学家们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新范式。
混合式教学能够在保留传统课堂优势的前提下,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发挥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各自的长处,还能够更加明确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高等在线教育的主流。
近10年,世界各国教育学家针对混合式学习理论展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美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所(NIIT )的教学设计专家Purnima Valiathan 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创造性地划分为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能力驱动型模式3种模式;文献[1]提出混合式学习能够吸纳传统学习方式与在线学习方式各自的长处,从信息角度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加和谐的良性交流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8 年教改立项项目(2018JGYB35)。
基于雨课堂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①信息论与编码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基于雨课堂平台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借助雨课堂平台的多媒体功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讲授的方式。
在课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
特别是在讲解编码原理和算法时,通过演示具体的例子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码的思想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采用了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层次、分难度设置。
对于一些有基础的学生,我提供了更多的拓展内容和深入讲解;对于一些薄弱的学生,我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核心算法的讲解上,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雨课堂平台的互动功能,我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会给学生提出问题,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雨课堂平台提供的在线作业和考试功能,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监控。
学生在完成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我能够及时查看他们的答题情况和成绩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知识的复习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多媒体教学、个性化教学、课堂互动和在线评估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这对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对课程特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成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实践启示部分则强调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方面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雨课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估、优化、研究成果、未来展望、实践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逐渐迈向数字化教学的时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其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现代科技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针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这门课程的教学,利用雨课堂这一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传达和学生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本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范围,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进步。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引言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的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掌握并很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是21世纪的每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因此很多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多种计算机类的公共选修课程来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
C语言作为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之一,它的面向过程的特点更适合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理解,所以在众多程序设计类的选修课程中,学生对它情有独钟。
根据笔者学校的经验,每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选课人数都在全部人数的80%以上。
针对这么大的授课面,如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计算思维能力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我们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评价方式、激励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基于教学网站的课上课下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原来的C语言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课上教师讲授,课下作业、答疑,实验课上教师辅导编程。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性不强,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差,编程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理想。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通过把教学分为课前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三个?^程[2],基于教学网站把这三个过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体式的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把学生课上课下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互补,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一)课前教学学习任何一门课程,课前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大学课程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
学生有了课前的预习,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听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采用的预习方式不是简单的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自己建立的教学网站给学生布置预习练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自己做预习练习,查看练习结果;网站自动记录每次预习的成绩。
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雨课堂设计与实践摘要:雨课堂是将课前、课上以及课后等教学环节有机连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文章借助雨课堂教学平台,将TRIZ创新理论应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及科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TRIZ理论;雨课堂;C语言程序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200-02收稿日期:2019-04-21项目资助: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SDYAL18602)作者简介:刘萍(1967-),女,陕西铜川人,副教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方式,同时也为人才培养提出全新挑战。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建立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2016年,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2]。
“雨课堂”不仅为师生提供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务的切入点与数据支持,也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
《C语言程序设计》[3]是许多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工科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课程之一。
一、TRIZ 创新理论简介TRIZ创新理论[4]是伟大的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通过研究许多高水平发明专利成果得出的一套完整的发明创新方法与创新理论,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先进而实用的发明创新方法,在工程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雨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平台,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而设置的教育,与学术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探索并实践智慧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雨课堂”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职业教育课程。
它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
它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在线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效果。
它还提供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互动,解答问题,讨论学习内容,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雨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提供多种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实习、实训、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练习技能。
它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提供创新教育资源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雨课堂”还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社会。
它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根据企业的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和教学项目。
它与企业开展实践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雨课堂”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职业教育课程。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就业机会。
相信在“雨课堂”的帮助下,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学生将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以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作者:曾燕高俊王清香吴志文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3期摘要:針对高职学生学习专注力下降、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两轮《C语言》课程的教学作为实践案例,完善课程思维导图,依托“雨课堂”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研究,实践表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实时互动,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个性化督学,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进行思考与梳理。
关键词:《C语言》;思维导图;“雨课堂”;思考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156-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受益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被传递到网络所能到达的各个角落。
然而,在知识获取更便捷的今天,学生学习兴趣没有相应的增多,相应的是更多的短视频、游戏,让学生的专注力下降。
经调研发现,高职类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自制力不强、对于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探索精神等。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方向,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对高职类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枯燥、难懂,经过一个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学习兴趣降低,对于后续相关的其他程序设计语言接受度低、迁移能力弱。
虽然大部分学生基本能阅读简单程序,但大部分学生缺少编程思维,缺乏主动思考的锻炼。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将课程中涉及考试的知识点组合成问题交由学生作答,采用的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练习的模式,虽然教师们都有尽量避免“一言堂”,由教师引领,在课堂上督促学生进行验证模仿,然而受到教学课时或教学场所的限制,对于强调动手的计算机应用等学科方向,同学们的学习存在短时记忆现象:课堂上,因为教学制度管理,学生安静学习,遵守纪律。
但真正在学习的,在“消化”的只占到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停留于“课堂”,短暂的40分钟,能够记忆理解的知识点有限,课后没有复习习惯,知识遗忘很快。
基于雨课堂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①一、课程教学的背景和现状信息论与编码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涉及到信息的传输、保护和压缩等方面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布置作业、进行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需要在课堂外进行复习和实践。
然而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难以主动参与课堂;二是教学资源有限,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三是教学效果不够直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二、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1.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上传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前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后,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整理,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实践操作和实验演示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演示,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难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在雨课堂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上传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或者进行实时的在线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 课堂互动和讨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雨课堂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互动环节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问题讨论和知识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作业批改和成绩管理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中,作业批改和成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作业的批改和成绩的管理。
而在雨课堂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作业批改和成绩管理功能,实现作业的自动批改和成绩的自动录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和意义通过以上对基于雨课堂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可以看出在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中,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和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演示,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Computer Era No.120190引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落实到C 语言课程,需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即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编程实现。
C 语言程序设计是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知识量大面广,是“培养计算思维第一课”。
预习、授课、复习是课程学习的三个关键环节,如何在这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课时,持续改革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使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这些值得研究。
目前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⑴无有效监督检查机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C 语言语法繁多、细碎,在课时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预习和复习显得特别重要,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靠学生自觉。
无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⑵作业评价机制落后目前作业评价机制,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作业是目前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作业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课后完成,很难杜绝部分学生抄袭作业。
这样的作业无法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教师也无法通过这样的作业去调整上课节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
⑶答疑时间滞后,答疑人员,内容分散答疑,是另一个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答疑人数分散,所涉及内容DOI:10.16644/33-1094/tp.2019.01.028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雨课堂”改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关键教学环节*兰丽,胡晓辉(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思维能力”的要求,分析了C 语言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雨课堂”构建动态反馈增量式案例教学方案,改进课程教学三个关键环节。
该方案的实施可建立实时监督评价机制,教师便于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明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
“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
除了学生个性化定制的学习路径外,“雨课堂”还通过智能化技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
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需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讨论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学习的互动
性与合作性。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雨课堂”还提供了教师的教学支持与辅助。
教师可以通
过平台上的学生学习情况统计、学生成绩分析等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与分析。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作业、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加
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与辅导。
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教学质量。
在“雨课堂”下的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平台的内
容与教学资源需要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技能的
人才,因此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应该注重实用性与技能性。
平台的使用与操作也需要简单
易懂,便于学生与教师的使用。
平台的技术性能也需要稳定,以保证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与
教学进程。
平台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使用“雨课堂”进行智慧教学时,需要保证学生与教师的个人信息与学习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学是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两个环境中进行学习。
本文将以“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混合式教学理论基础与实施模式混合式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派和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建立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结构和技能的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的认知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结合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形成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在线学习。
在预习环节,学生通过“雨课堂”平台上的课前预习资料和视频,了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环节,老师通过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点。
在在线学习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上的资源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自主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雨课堂”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在线混合
式教学改革
廉侃超
【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学习的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选用优秀MOOC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尝试使用基于“雨课堂”的在线混合式教学改革.结果表明,该改革有力提高《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赋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廉侃超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 [J], 常耀辉
2.基于"雨课堂"混合式《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 郑燕娥;郑志明
3.基于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visual basic程序项目课程为例[J], 戎丹;李岚
4.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J], 陈登曦;张森
5.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J], 孙斌; 薛建春; 左匡天; 于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靳小燕魏慧琴周围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09期摘要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我校理工类学生选课人数最多的一门编程类课程。
针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改革,建立高效的在线程序自动批改系统,进行题库资源建设,融合专业特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其专业特点,讲解一些和专业知识相关的案例,并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的兴趣,提高编程能力。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在线批改题库专业特色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1.03.055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JIN Xiaoyan, WEI Huiqin, ZHOU Wei(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Abstract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c cours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in various majors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gramm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demanding vocational skills in today's societ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an efficient online program automatic corre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resources of the question bank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integrated.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some cases related 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an be explained and practiced according to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gramming and improve their programming ability.Keyword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eaching reform; online correction; question bank;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C语言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面向过程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
“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雨课堂”是一种在线教育软件和服务,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教学环境。
这个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教育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的工具和应用程序,让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和交付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职业教育学科领域,这个平台的智慧教学改革和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一、智慧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智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式。
它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职业教育领域,智慧教学应当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实践和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智慧教学应该切实贴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尽快掌握实用技能、熟悉职业环境。
2、注重个性化。
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个性化培养,智慧教学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提供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工具。
3、注重互动和协作。
职业教育注重团队协作、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智慧教学应该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交流机会。
二、雨课堂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基于智慧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平台“雨课堂”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平台提供了多种智能工具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展示课程,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的教学设计。
雨课堂提供了多种课程设计工具,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需求、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程类型等因素进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互动的教学模式。
雨课堂提供了多种互动工具,可以支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即时问答、在线讨论、实时笔记和共同创作等模式,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3、智慧化的评估和反馈。
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作者:陈艳平刘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23期摘要:C语言课程通常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开设。
由于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算机底层技术关系密切,低年级本科生通常还不具备相关的领域知识。
所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教学终端,支持师生多元实时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雨课堂”能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赋予课题教学全新的体验,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
本文以双链表操作为例,基于“雨课堂”设计一套有效的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设计;C语言;链表操作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173-03一、引言C语言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所有专业学生学习,是一门实用性、理论性很强的主干课程[1]。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的语法构成、重要基本概念、名词和术语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编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应用方法。
通过上机实践,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创建、编译、连接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调试的关键技术,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操作系统等相关高年级教学课程内容[2]。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缺少,课堂讲授和教学内容安排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C语言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作为新进本科生,学生来源具有多样性。
很多学生在初中和高中期间的教学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有明显的区别。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孙斌,薛建春,左匡天,于晓燕(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计算等)的发展,2013年以来,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 )模式在我国各个高等院校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清华大学推出了雨课堂,这是一种智能教育工具将前沿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目前雨课堂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手段。
雨课堂的软件使用方式是基于PowerPoint 和微信,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使用。
在安装好雨课堂软件后,雨课堂桌面电脑端PowerPoint 插件界面如图1所示。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自行选择雨课堂中各种的工具,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课前-课上-课后”三种教学情境的紧密联系。
教师使用雨课堂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数据采集、量化分析和精准教学。
传统课堂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和作业评价机制落后、教学内容枯燥、答疑效果差等问题,雨课堂针对传统课堂的这些问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解决和改进方案[1]。
雨课堂可以实现课前、课上和课后三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2]。
因此,本文以雨课堂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将采用新的预习、复习方式,形成实时监督评价机制,从而利于教学持续改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循环。
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摘要: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
文章介绍了雨课堂的软件系统和2个重要功能要点,依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对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展开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教学成效,旨在为本领域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和技能人才。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运用智慧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实践中,许多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都已经开始尝试在“雨课堂”平台上开展智慧教学改革。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他们积极探索“雨课堂”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学校成立了由资深教师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平台的学科资源整合、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在这个团队的努力下,学校已经在平台上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在线课程,为师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了保障。
学校还进行了智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们积极尝试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实时互动。
通过平台上的直播和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时提问、讨论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在线测验和作业来进行自我测试和课后练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校还将“雨课堂”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建立了一套基于平台数据的学习跟踪和评价体系。
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和成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并及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通过这些实践与改革,学校在智慧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们在“雨课堂”平台上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在逐步增加。
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教学调整和优化。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下,“雨课堂”下的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更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和学习机会。
通过这种智慧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授知识,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挑战,以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从雨课堂的介绍开始,详细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效果,总结改进教学模式的建议,为未来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理解深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挑战与改进方向,针对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与分析,旨在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为促进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结合雨课堂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参与性更强。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拓展和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结合“雨课堂”平台,探讨基于“雨课堂”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既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也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进行跨时空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灵活性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在校园或者家中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 个性化: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个性化地设计学习内容和任务。
3. 互动性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手段,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效果显著: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二、“雨课堂”平台介绍“雨课堂”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平台,旨在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它融合了在线直播、互动答疑、课程作业、学习社区等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开设课程,进行在线直播授课,并发布课程作业和考试。
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1.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结合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在线视频、实例代码等。
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
2. 学习任务的制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
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段恒利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30期
摘要:"雨课堂"软件实现了Power Point和微信公众号的无缝连接,对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
本文主要介绍了"雨课堂"的应用过程,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分析,探讨了"雨课堂"的特点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雨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改进工作。
关键词:雨课堂;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149-02
1 引言
“雨课堂”从2016年2月小范围的公测,4月份的免费对外开放,9月的正式推出,雨课堂1.1版本已经在全国一万多个课堂中真实应用,这体现出了师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喜爱和推崇。
2 传统教学现状与问题
2.1现状
我院电子、通信类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采用理论+上机方式进行,其中理论64学时(教师讲),实验16学时(学生做)。
2.2问题
该课程上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大部分同学对于程序设计的概念没有意识,一无所知。
教材针对性不强。
选用的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出版的C语言书籍,基本的语法细节讲得很详细,但是书中的案例比较陈旧,实例不太接近实际生活生产,对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远远不够。
各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一样。
我院不管电子信息专业还是通信工程专业,该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基本一样、千篇一律。
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精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以强调实际应用为主。
例如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设备驱
动、程序编程和开发能力;而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应该着重培养操作系统下的通信程序开发设计能力。
学生、教师的互动少、联系少,缺少课下学习辅导机制。
虽然学院C语言课程团队每周都派出老师到班上辅导、答疑,但是来讨论、交流的学生寥寥无几。
3 “雨课堂”实践之初探
3.1实施过程
4月5日,以我带的17电子1班和2班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改革试点,率先将“雨课堂”引入到了自己的教学环节,主要工作如下:
1)开设自己的“雨课堂”班级,邀请全班学生加入,学生的参与和加入情况如下:
2)动手制作“雨课堂PPT”。
在课件的设计上,分成了3个部分。
前期的预习部分主要以提出问题,引出问题为主,重在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课堂上的部分则是将C相关的解题思想、过程、方法发布给同学;课后的复习和巩固部分,则是以测试为主,以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程序题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课堂测评。
3)实时互动与数据分析总结。
当在线发布测试题目以后,我第一时间在手机上看到了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
每测评一题,我现场公布所有同学的选题结果、正确率、错误率、正确的同学姓名、排名等,正确率高的题目当场发布微信红包做现金奖励,错误率高的题目当场做详细讲解,直到学生都没有问题。
此外该软件可以将一堂课的详细数据发送到个人邮箱,方便课后我对整个班级和学生做具体答题情况分析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
3.2“雨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费用与稳定性问题
整个“雨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手机联网操作,学生一堂课的参与会消耗一定的网络流量和网络费用。
虽然我校已经实现了公共教学区域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和低收费问题,但是部分学生会因为手机运营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收费。
在课堂参与测试过程中,由于网络不稳定因素,常出现PPT无法翻页,或者学生无法同时选题和提交答案,出现卡死界面,PPT打不开,无法听课;需要退出,重新扫码进入。
(2)学生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加强与引导
“雨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吸引大部分同学的目光,但是一小部分学生还是不可避免的不进入“雨课堂”学习,或者在测试答题环节抄袭或者代答;对于课外完成的学习过程,如果要实现人人参与、时时学习的状态,也有一定的难度。
(3)教师的教学课件需要大力完善。
由于现在只是教学改革初探,所以教师的“雨课堂”课件也只是针对某个章节而制作,并不是针对全书。
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每章节课前预习课件,课后复习课件,课堂测验课件的制作。
(4)花更多时间完成课后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
虽然每次教师能够在“雨课堂”中看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总体表现,但是每个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掌握情况还需要通过“雨课堂”邮件信息进行具体统计和整理,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课堂教学反馈。
4 后续工作方向
4.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确定现实的、具体的教学案例
4.1.1继续修订教学大纲,分专业体现“应用型”
通过精心挑选与生活相关,有趣的问题来让学生设计程序,比如猴子吃桃子、百钱买百鸡、个人通讯录等。
此外,选择一些跟学生专业背景相关的案例教学。
例如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选择一些加解密、素数的产生和使用、简单的身份验证系统的实现。
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后续专业课程相关实例,比如在后续单片机课程中实现年月日、日期的显示,点亮LED灯等。
4.1.2 将算法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
例如在讲解“百钱买百鸡”问题时,算法有很多种。
利用3重for循环和利用2重for循环都可以实现,大体有4种算法。
但是哪一种算法更优化,程序循环次数更少,程序执行效率更高,需要学生具体分析和比较。
4.2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法,构建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考试方式上,把纸质考试改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减少记忆性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考察,重点偏向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和调试能力为主的综合考评体系。
4.3 开发在线作业系统,让学生在线提交答题
在线答题系统的开发,让学生及时提交课后作业,并系统测评。
方便学生实时了解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 多开设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
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可以开发我院教师听课系统、手机考勤系统等;引导学生参加学院每一年的“新工科技能大赛软件类”比赛,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全国“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
以奖金方式和增加创新学分方式进行奖励。
5结束语
“雨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雨课堂的推广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另外,雨课堂只是一个教学工具,教学效果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施教能力,所以仍然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持积极心态。
参考文献:
[1] 曾晓晶.雨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9):245-246.
[2] 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24).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