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1 哀溺文(课外篇)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5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③之溺大氓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__________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3.反归取之反:___________ 之:_______4.及反,市罢反:___________ 罢:___________5.宁信度,无自信也宁: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郑人买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三)圯上敬履(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1下邳圯上:下邳,地名。
部编八下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 1):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
⑤届(ji e):至0。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孝廉赴会试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3)夫复疑妻有私急行至京以:_________________ ( 2) 向: ___________________复:(4) 至: 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2)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3)急行至京,试期已届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 状元及第。
三、结合罗伦的言行,简要分析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哀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2篇〕篇1:哀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哀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
中济③,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④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⑤。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假设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⑥?于是作《哀溺》。
【注】①氓〔méng〕:百姓。
②绝:渡过。
③济:渡河。
④腰:动词,腰缠。
⑤怠:疲惫。
⑥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小题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一日,水暴甚〔〕③有顷,益怠〔〕④且假设是〔〕【小题2】与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中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跪而拾之以归〔《赵普》〕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C.人不知而不愠〔《八那么》〕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小题4】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小题5】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3分〕答案【小题1】①擅长,擅长②突然③更加④这样【小题1】C〔2分〕【小题1】其一氓 / 尽力 / 而不能寻常〔每处1分,共2分〕【小题1】⑴你游得最好,今天为什么反而落后了呢?〔2分〕⑵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可以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责任。
〔2分〕【小题1】《哀溺文》挖苦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假如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身名利场中。
或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盲目崇拜或迷恋某件东西已到了成为痼疾的时候,就会完全丧失理智,在生死关头分不清主次利弊,连性命也不顾了。
〔意思对即可,3分〕篇2:哀溺文阅读答案哀溺文阅读答案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才能的进步非常有帮助,看看下面的哀溺文阅读答案吧!哀溺文阅读答案【阅读问题】1.解释以下方括号中的词。
9 指喻一、趣文导读被贼穿窬①入一贫家,其家止蓄米一瓮,置卧床前。
偷儿解裙布地,方取瓮倾米。
床上人窃窥之,潜抽其裙去,急呼有贼。
贼应声曰:“真个有贼,刚才一条裙在此,转眼就被贼养的偷去了。
”【注释】①穿窬(yú):指小偷。
【译文】窃贼进入一贫穷人家,其家只有蓄米一瓮,放在睡床跟前。
小偷脱掉裙子铺在地上,刚要搬瓮倒米,被床上主人暗暗看到,主人悄悄抽走裙子,便急呼有贼。
小偷应声说道:“真的有贼,刚才一条裙子在这里,转眼就被贼养的偷去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方孝孺(1357年—1402年),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福王时追谥文正。
浙江宁海人,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
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文言原文】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明·方孝儒《指喻》)【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说明天下的事“常发于至微”,若不防微杜渐,将成大患而不可收拾。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一、趣文导读教象棋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译文】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哀溺文序作者:柳宗元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注释咸:都绝:横渡中济:渡到河中间。
济,渡河寻常:八尺为寻,二寻为常,这里指平时腰:挂在腰间益怠:更加疲倦,疲惫蔽:蒙蔽,这里是糊涂的意思何以货:还要钱干什么?货:财物,这里指钱溺:淹没吾:我汝:你遂:于是,就翻译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
”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
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的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了!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结果淹死了。
我很可怜他。
如果都像这样,难道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于是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祖籍河东人(今山西记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初识柳宗元是在他写的《捕蛇者说》,那时读初三,只记得蒋氏会捕蛇,三代专其利,祖父死于是,父亲死于是,蒋氏从事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那蛇很毒,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治许多疑难杂症。
正因为如此,太医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安徽安庆·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交通:(2)具:(3)要:(4)乃:(5)足:2.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本文以为线索,是按照桃花源,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的顺序来叙述。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让人向往的原因是?【2022春·河南周口·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景公闻命( 课外篇)一、趣文导读留茶有留客吃茶者,苦无茶叶,往邻家借之。
久而不至,汤滚则溢,以冷水加之。
既久,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
妻谓夫曰:“茶是吃不可了,不如留他洗个浴罢。
”【译文】有个人留客人品茶,由于没有茶叶而忧愁,便到街坊家去借。
很长时间街坊也没有送来。
水开后往外溢,就不停往锅里增添凉水,过了半天,锅里的水已经满了,而茶叶最后也没有送来。
老婆对丈夫说:“茶是吃不可了,不如留他洗个澡算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本文选自《晏(yàn)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代有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大概成书于战国末期。
全书经过一个个生动开朗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衬托者的形象。
晏子。
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 余年。
司马迁特别尊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文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古今对碰】原文说明译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日而不霁】。
(春秋期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雨不雪三日而不霁】多天下雪但是不转转晴。
晴。
雨( 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但是。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公被狐白之裘】,坐【公被狐白之裘(qi ú)】齐景公穿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堂】【侧】【陛】。
1 桃花源记一、趣文导读拘债精冥王命拘蔡青,鬼卒误听,以为拘债精也,遂摄一欠债者到案。
王询之,知其谬,命鬼卒放回。
债精曰:“其实不愿回去。
阳间无处藏身,正要借此处一躲。
”【译文】冥王让拘蔡青,鬼卒听错了,以为是拘债精,于是拘捕来一个欠债的人到案。
冥王询问后知道拘捕错了,让鬼卒把他放回去。
欠债人说:“我其实不愿回去。
人间没有地方藏身,正好借此来躲躲。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陶渊明(约365—427),一说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
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文言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古今对碰】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1. 下列句子中“之”用法和意思与“永之氓咸善游”中“之”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家人发箧视之 B.跪而拾之以归 C.子之听夫 D.钟子期必得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济:()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②吾腰千钱,重,是以后.14..文中所写落水之人被溺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11.C12.全,都渡疲惫于是,就13.(1)你(平时)最善于游泳,现在为什么会落在后面?(2)我腰上缠着千文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
14.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永①之氓②咸③善④游。
一日,水暴⑤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⑥湘水。
中济⑦,船破,皆⑧游。
其⑨一氓尽力而⑩不能寻常⑪。
其⑫侣曰:“汝善游最也⑬,今何后⑭为⑮?”曰:“吾腰⑯千钱,重,是以⑰后。
”曰:“何不去⑱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⑲,益⑳怠㉑。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㉒号曰:“汝愚之甚㉓,蔽之甚,身且㉔死,何以货㉕为㉖?”又摇其首。
遂㉗溺㉘死。
⑦中济:渡到河中间。
济,渡河。
⑧皆:都,义同“咸”⑨其:其中⑩而,连词,表转折⑪寻常:八尺为寻,二寻为常,这里指平时。
⑫其:他的⑬汝善游最也,倒装,定语后置,义为“汝最善游也”⑭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后。
10 师旷问学一、趣文导读剩石砂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
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
主人见之愧甚,乃责妻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样大石砂,都不拿来拣出。
”【译文】有个穷人留客人吃饭,妻子因为饭少,用鹅卵石垫在添饭碗之下。
等到添饭,添饭碗中的饭已快没了,鹅卵石便露了出来。
主人见此十分羞愧,便斥责妻子道:“瞎眼奴才,淘米的时候,眼睛长在哪里了,这样的大石砂,都不拿出来扔掉。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司马迁《史记》)【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
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
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⑨欲.学()⑩臣闻.之()2.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2 小石潭记一、趣文导读扛欠户有欠债屡索不还者,主人怒,命仆辈潜伺其出,扛之以归。
至中途,仆暂息。
其人曰:“快走罢。
休在这里,又被别人扛去,不关我事。
”【译文】有个欠债的,讨债人屡次索要不还,讨债人十分愤怒,让仆人们窥视其出,把他扛回来。
仆人们行到中途,暂时歇息。
欠债人说:“快走吧,歇在这里,如果被别人扛去,不关我的事。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永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永州。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言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古今对碰】原诗注释译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篁竹】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隔【篁(huáng)竹】,闻水声,竹林。
竹林,听到水声,【如鸣(míng)佩环】,心【乐】之。
一、趣文导读一蟹不如一蟹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扁,且多足,问居人日:“此何物也?”日:“蝤蛑。
”既又见一物,圆扁多足而差小,问居人日:“此何物也?”日:“螃蟹也。
”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如前所见而剧小,问居人日:“此何物也?”日:“彭越也。
”艾子喟然叹日:“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译文】艾子来到海滩上,看见一种动物体圆而扁,有很多的脚。
便问居住在海边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回答说:“这是蝤蛑呀。
”接着又看见一种动物,扁圆多脚,而形体略小。
又问居住在海边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回答说:“这是螃蟹呀。
”后来又看见一种动物,形体状貌都和先前所看见的动物一模一样,只是显得更小,问居住在海边的人说:“这又是什么东西呀?”回答说:“这是彭越呀。
”艾子听后,长叹了一口气道:“为啥一蟹不如一蟹呀!”二、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是唐代柳宗元作品集,刘禹锡编。
因作者为河东人而得名。
这个集子收录了柳宗元的全部诗文。
他的寓言,将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断发展成完整的篇章,同时赋予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现实性。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哀溺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于名利场中。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
“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画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8分)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⑤乘小船绝.湘水()⑥吾腰.千钱()⑦何不去.之()⑧益.怠()2.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人之才行( 课外篇)一、趣文导读白服侍夜游神见门神夜立,怜而问之曰:“汝长大乃尔,怎样做人食客,早晚服侍,受此苦辛?”门神曰:“逼不得已耳。
”曰:“然而有饭吃否?”答:“若他要吃饭时,又不要我上门了。
” 【译文】夜游神看见门神夜晚站立在门口,很可怜他,就问道:“你长得这样高大,为何却要做人家的食客呢?白日黑夜地服侍,受这类辛苦?”门神回答说:“我也是无能为力呀!”夜游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有没有饭吃呢?”门神回答说:“哪里有饭吃。
他吃饭的时候,他又不要我上门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陆宣公集》由中国唐朝陆贽所拟制诰和奏议的汇编,别名《陆宣公奏议》、《陆宣公翰苑集》,凡 22 卷,唐宪宗时礼部尚书权德舆编。
陆贽( 754 年— 805 年 ) 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唐朝宗大历年间进士,谥宣公。
【文言原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倘若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村夫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村夫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村夫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
将察其情,在审其听。
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选自陆贽《陆宣公集》)【古今对碰】原文说明译文人之才行,自【昔】【罕】【昔】以前。
人的才干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全。
【罕】少。
极罕有全才的。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苟】假如。
假如有所善于的,就必定有弱的地方。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录】录取。
假如能扬长避短,那么天下就没无不用之人;有不可以被录取的人;【责】短【舍】长,则天【责】苛刻。
【舍】舍弃,放苛刻缺点放弃优点,那么天下就下无不弃之士。
弃。
没有能够被录取的人。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趣】志趣。
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异同,所不一样,倘若圣如【伊周】,贤如【伊周】指伊尹、周文王。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哀溺文序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哀溺文序阅读《哀溺文序》,回答文后问题。
(8分)哀溺文序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小题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1分)【小题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小题1】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小题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小题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小题4】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梳通文意,了解句意,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氓”“寻常”“去”“死”“ 蔽”“甚”,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此句来理解,先弄清楚句意,再理解其表达的含义。
11 哀溺文
一、趣文导读
被屑挂须
贫家盖稿,幼儿不知讳,父挞而戒之曰:“后有问者,但云盖被.”一日父见客.而须上带草.儿从后呼曰:“爹爹,且除去面上被屑着.”
【译文】
有户贫寒人家睡觉盖草帘子,小儿不晓得隐讳,父亲打他之后告诫说:“以后如有人问,只能说盖被.”有一天,父亲拜见客人,胡须上面粘着草屑,儿子从后面喊道:“爹爹,快除掉你脸上粘着的被屑吧.”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河东集》是唐代柳宗元作品集,刘禹锡编.因作者为河东人而得名.这个集子收录了柳宗元的全部诗文.他的寓言,将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断发展成完整的篇章,同时赋予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现实性.
【文言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选自《柳河东集》)【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哀溺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于名利场中.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画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知识梳理】
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8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
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⑤乘小船绝.湘水()⑥吾腰.千钱()
⑦何不去.之()⑧益.怠()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④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3.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3分)
A.其中有个流氓比平常更用力地划水.
B.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速度却不如普通人.
C.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不能像平常一样.
D.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4. 下列文句中,最能说明《哀溺文序》所言永之氓溺死原因的是()(3分)
A.尽力而不能寻常 B.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C.身且死,何以货为 D.吾腰千钱,重
5. 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四、真题链接(2016年)
阅读《哀溺文》,完成1—4题.(共13分)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乘小船绝.湘水()
③何不去.之()④吾腰.千钱()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汝愚之甚,蔽之甚!
②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3. 下列文句中,最能说明《哀溺文序》所言永之氓溺死原因的是()(2分)
A.尽力而不能寻常 B.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C.身且死,何以货为 D.吾腰千钱,重
4. 文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