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章叠句: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 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和漫长,渲染主人公 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进 “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孤灯一孤苦
归燕一温情
秋虫一凄凉
枯藤一萧瑟
故乡一乡愁
古琴一知音
考点2——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怎样的效果?
4、谈谈某句诗的妙处。
考点2——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 (又叫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海水荡漾,是动景;山 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 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 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 宏伟气象。
实战演练四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①“舍”,这里 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②“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③“蓬门”,茅屋的门。④飧:sūn,这里泛指菜。)
☺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 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 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 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 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 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 及《金奁集》。
这两首诗同是以秋作为背景,但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第一首通过曹操观沧海所看到 的水、山岛、树、草、洪波、日月、星汉等意象,表 达了他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他宽广的胸怀 ,第 二首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等意象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观沧海
实战演练一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衬托,用青松、白云衬托隐者品格的高 洁,抒发了诗人对隐者的羡慕之情和没 遇到隐者的怅惘之情。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为什么 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 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3.看意象把握情感
2.看作者了解背景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 自由悠闲之恬淡
课内示例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
这首诗书写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的情绪, 但诗的开头为什么极力渲染欢乐的气氛呢?
反衬,开头极力渲染欢乐的气氛,运用了以乐 写哀的反衬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之深。
课内示例三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实战演练二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自谁的什么作 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 什么感情?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桃花源记》中 “武陵人 ”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 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 心地高洁,超越世俗的 感情。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 作者与其胞弟苏辙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 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1)衬托
正衬
反衬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表现手法 (5)以小见大 (6)渲染 (7)以动写静 (8)多角度描写 (9)比兴 (10)象征
(2)比 喻 (3)拟 人 (4) 夸 张 常用的修辞手法
(5)对 偶
(6)用 典
课内示例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 肠人在天涯。
实战演练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 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
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 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古代诗歌的分类:思乡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咏物诗、 边塞诗、咏史诗、 咏怀诗、闺怨(宫怨) 诗
☺5、诗歌鉴赏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 某)特点,表现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 到了(某某) 作用。
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 痛苦和灾难。
联想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菊花一高雅 月光一思念 浮云一飘零 秋雨一忧愁 大漠一苍凉 美酒一壮行 莲花一高洁 落叶一失意 落日一惆怅 鸿雁一思念 旷野一凄清 红豆一相思 杨柳一惜别 春风一得意 冬雪一冷峻 流水一叹婉 落花一感伤 竹林一闲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
}
实 景
虚 景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 起”)全是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 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范仲淹 简介:
☺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着名的政
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 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佑五年(1038年),在西 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 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 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 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 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 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 衬托、 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 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衬托、 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 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恬淡、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
☺
☺
☺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 深长、 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词语的锤炼。
考点一 内容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