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朝板块(一)w
- 格式:ppt
- 大小:39.52 MB
- 文档页数:54
收稿日期:2007-03-10;修订日期:2007-03-19地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200413000055;1212010511607)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300-1)资助。
作者简介:乔秀夫(1931-),男,研究员,从事沉积学、地层学、灾变事件地层研究。
通讯作者:高林志(1955-),男,研究员,从事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灾变事件地层研究。
E-mail:gaolzh@cags.net.cn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第26卷第5期2007年5月Vol.26,No.5May,2007中朝板块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与构造环境新思考乔秀夫1,高林志1,张传恒2QIAOXiu-fu1,GAOLin-zhi1,ZHANGChuan-heng2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1.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摘要:中国北方燕辽裂陷槽位于中朝板块北部,是巨厚中、新元古界的沉积区。
中、新元古界包括长城系(1800~1600Ma)、蓟县系(1400~1000Ma)和青白口系(1000~800Ma)。
上述划分是中国地质学家长期研究的共识,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地质调查填图中施行[1]。
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由于在下马岭组的斑脱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年龄1368Ma±12Ma,从而对1000Ma作为青白口系底界的年龄乃至中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年表提出了挑战。
中国地质学家必须面对新的下马岭组年龄值,拼弃传统思维,重新排定北方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中各系、组的界线年龄。
中朝名词解释【实用版】目录1.中朝两国的概况2.中朝名词解释的背景和意义3.中朝名词解释的具体内容4.中朝名词解释的交流与合作5.中朝名词解释的未来展望正文一、中朝两国的概况中朝两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位于东亚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北部,是一个具有单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文化、历史和传统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中朝名词解释的背景和意义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朝名词解释应运而生,旨在为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提供便利。
中朝名词解释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可以帮助两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三、中朝名词解释的具体内容中朝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名词解释:涉及两国政治制度、政治机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词汇解释。
2.经济名词解释:包括两国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专业词汇解释。
3.文化名词解释:涵盖两国文化、历史、艺术、传统等方面的专业词汇解释。
4.科技名词解释:涉及两国科技领域、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等方面的专业词汇解释。
5.其他名词解释:包括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专业词汇解释。
四、中朝名词解释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更好地推动中朝名词解释的交流与合作,两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例如,双方定期举办中朝名词解释研讨会,共同研究两国名词解释的编纂工作。
此外,两国还合作编写了《中朝名词解释词典》,为两国人民提供权威、准确的名词解释。
五、中朝名词解释的未来展望随着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朝名词解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两国将继续加强在名词解释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中朝地理知识点总结中朝两国位于东亚东北部,地理位置相近,地质结构相似,但在面积、自然环境、气候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对中朝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1. 中国位于东亚东部,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与朝鲜半岛相隔辽东湾;北与蒙古、俄罗斯、朝鲜和日本相邻;西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相连;南隔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相望。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经度70°,纬度50°,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
2.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东临日本海,西临黄海,南与韩国相邻,北与俄罗斯、中国接壤。
朝鲜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显着,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二、地貌1. 中国地貌复杂多样,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大巴山脉、连山、大别山、武夷山、岭南山脉、黄土高原、辽河平原、广平、华北黄淮海及青藏高原等山地、台地、盆地环绕中华大地,地形起伏多变。
2. 朝鲜地貌以山地为主,主要有白头山、长白山、天池、大明湖、丹东、鸭绿江等地形特征。
三、气候1.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等。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
2. 朝鲜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热,冬季干冷,气候变化明显。
四、水系1. 中国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黑龙江、辽河等大大小小河流2000多条,河流纵横贯穿全国。
2. 朝鲜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和图们江,这两条河流从中国流入朝鲜境内,是朝鲜主要的两条河流。
五、植被1. 中国植被类型多样,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沙地、坡地、水域等。
中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植被面积不断扩大。
2. 朝鲜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半数以上,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朝边境的描述中朝边界长1420公里,是全部朝鲜边界线中最长的一条。
中朝边界比朝韩非军事区(三八线)(250公里)长1170公里,比俄罗斯与朝鲜两国之间的边界(17公里)长1403公里。
中朝边界占全部朝鲜边界长度的84%。
中朝边界主要依图们江、长白山和鸭绿江等地势划分。
总长521公里的图们江则只有河流未端的17公里不是中朝边界,占有中朝边界总长度的37%。
而总长795公里的鸭绿江皆作为中朝边界,占有中朝边界总长度的56%。
而剩下来的7%,即107公里,便是由长白山组成,是中朝边界中唯一一段不是由河流组成的边界。
中朝边界的地势起伏,由西至东组成中朝边界的河流或山脉分别为鸭绿江、长白山和图们江。
中朝边界以西南面鸭绿江的入海处作为起点,一直延伸至鸭绿江源头。
而长白山一段的中朝边界海拔都超过2000米。
到了图们江一段,自图们江源头到最接近日本海的17公里河段为止,中朝边界的海拔都是渐渐下降的。
中朝边界的东北终点为中俄边界和朝俄边界的起点。
中朝边界与俄朝边界及作为朝韩边界的朝韩非军事区非常不同,中朝边界的防守相比起这两个国界少得多。
因此,相对于前二者,朝鲜与中国的商人亦能较自由的穿梭于朝鲜与中国之间。
而不少朝鲜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亦是经中朝边界中最大的城市丹东进行的,丹东亦拥有很多中国与朝鲜合营的企业。
纽约时报曾称中朝边界是朝鲜“通往外界的生命线”(lifeline to the outside world)。
在彼得·海斯勒到访丹东期间,他发现在中朝边界居住的中国新婚夫妇会“乘坐租用的船、把救生衣穿在他们的婚礼服装上,并到朝鲜拍下婚姻照片”。
中朝友谊桥是一条连接中国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桥。
此桥横跨鸭绿江,并且成为了中朝边界中其中一个最特别的景点。
而鸭绿江断桥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现今被用作观赏台。
中朝的名词解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朝关系也备受关注。
中朝是指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朝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中朝友谊中朝友谊是指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关系。
自建交以来,中朝两国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高层互访。
友谊源远流长,始终坚持着“两个邻居、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两个共产党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朝友谊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体现在人民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上。
二、中朝边境中朝边境是中国和朝鲜之间的接壤线,全长约1,420公里。
这一条边境线不仅是两国间的分界线,也是亚洲重要的地缘政治边界。
中朝边境地区的经济、军事、环境等方面的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朝边境也是两国人员往来、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三、中朝经济合作中朝经济合作是指中国和朝鲜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一直是朝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援助国。
双方在能源、交通、农业、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中国对朝鲜提供了粮食、石油、机械设备等大量援助和贸易支持。
中朝经济合作的加强不仅有助于朝鲜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边境地区的繁荣。
四、中朝文化交流中朝文化交流是指中国和朝鲜文化间的互动与交流。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着共同的汉字文化和儒家思想传统。
中朝文化交流表现在文学、艺术、音乐等各个方面。
同时,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的电视剧、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在朝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五、中朝外交关系中朝外交关系是指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国家间关系。
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外交关系。
外交交往主要是高层互访、外交部间的会谈和合作等形式。
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朝外交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摘要中朝是两个社会主义邻国,友谊历久弥新。
他们之间的边境线不仅是两国间的分界线,也是亚洲重要的地缘政治边界。
中朝外朝制度
演变历程,可以分为合朝制,分朝制,秦汉中央集权,南北朝双宋,金代元朝五代十国等五个阶段
1. 合朝制:源于七国时期,由封建制发展而来,秦国的建立更是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本国的统一。
2. 分朝制:秦灭六国以后开创,在这时期,中国是由南朝(包括齐、楚韩、卫、魏、赵)和北朝(夏、商、周)两大政权组成,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到其最完善形态,也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封建政权模式。
3. 秦汉中央集权:随着秦灭六国后实现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在这段时期,中央政权开始进入历史的最顶层,强大的中央政权统一了全国的经济和政治,把封建分封、邦国群雄等不同的政治制度完全改变,逐渐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制度。
4. 南北朝双宋:诸魏分封后,以宋为主体建立起新一轮以政治权力集中到朝廷的南北朝制度,而其当时实践的中央集权强制政策也使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和政治整合,开启了中国帝制时期的新纪元。
5. 金代元朝:金朝是重新建国,根据《金体大典》的实施、《正统论》的提出、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发展,金朝大量参考宋元政权的机制,实行了完全的武力后台支持。
这期间,又出现了五代十国分立的局面,延续了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发挥作用的情况。
青海省板块构造单元的划分(据青海省厅三轮规划)有色地勘局在深化高延林对《青藏高原岩石圈板块构造》(1998)认识的基础上,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和现实资料基础,对青海境域内的板块构造单位作出了三级划分,并编制了百万分之一比例尺的《青海省板块构造图》,以及相关的文字论述。
为便于参考和利用,本文附出板块构造单元区划略图(图2.3.3.2),并将所划分的3个一级、4个二级、24个三级的单元名称列述如下,即:I 中朝板快(SKP)I1北祁连板段(QLP)I1f 北祁连洋壳沉积带(Z—O)NQS北祁连缝合带II塔柴板块(TQP)II1塔里木板段(TKS)II1a 阿尔金基底隆起带(Pt)II1c 阿尔金陆间裂谷带(∈—O)ALT阿尔金走滑断裂带II2柴达木板段(QMS)II2a1日月山—化隆基底隆起带(Pt)II2a2欧龙布鲁克基底隆起带(Pt)II2a3都兰—鄂拉山基底隆起带(Pt—C)II2b 柴达木地堑盆地(J—Q)II2c1拉鸡山陆向裂谷带(Pt—O)II2c2宗务隆山大陆裂谷带(C—P)II2c3柴北缘大陆边缘裂谷带(Pt—O)II2i 东昆仑北坡岩浆岛弧带(Pt—∈)II2j 中祁连岛弧隆起带(Pt—O)II2k 祁漫塔格弧后裂陷盆地(∈—O)II2l 南祁连弧后盆地(∈—S)II2m 青海南山—泽库弧后陆缘活动带(P—T)KQS昆(仑)—秦(岭)缝合带III 华南板块(SCP)III2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松(潘甘孜)板段(TBS)III2c1纳赤台—阿尼玛卿陆间裂谷带(C—P)III2c2西金乌兰—玉树大陆边缘裂谷带(C—P)III2d1西倾山大陆棚(D—T)III2d2玛多—甘德大陆棚(T)III2f 东昆仑南坡洋壳带(∈)III2h 唐古拉弧前盆地(T—J)III2j 唐古拉—杂多岛弧隆起带(P—T)III2k 年吉错弧间盆地(T)III2l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弧后盆地(T)上述单位划分是立足于青海北部成生于8亿年—4.25亿年的秦祁昆大洋和青海南部成生于4.25亿年—0.5亿年的特提斯大洋,它们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造就了青海境域的板块构造格局。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L][/L][L]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L][L][/L][L]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朝陆地地缘分析仔细分解中朝边境的争论的“焦点”,可以分为五个点,由南至北分别是:鸭绿江口、长白山、图们江正源、“间岛”以及图们江口。
在这里解读的重点就是其中的“间岛”、图们江正源,以及半岛最为关注的“长白山”。
附:中朝边境主要焦点示意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朝边境的主要特征是“两江一山”,即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及两江中间号称两江发源地的“长白山”。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长白山,与“长白山脉”不是同一个概念。
后者是呈连贯状态的位于中国东北边境山地的总称,而这里所指的“长白山”,就是一个山头,这个山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间有个由火山口积水而成了“天池”,也就是中国所称的“长白山天池”,或者朝韩所指的“白头山天池”。
如果中朝两国是由一条贯通日本海与黄海的大河所分割的,那么无论是在约定俗成的古典时期,还是精确划界的现代社会,都不会有太大争议,河道中间的主航道就是最公平的国境线。
当然,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即使是有明确的划界原则,也还是会存在争议的,特别是在呈喇叭状的出海口处。
中朝之间所涉及的图们江口以及鸭绿江的故事,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那两个地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先说图们江口的情况;在本博前面《中国东北地缘分析》中已阐述过,俄国从中国手中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及远东地区唯一的深水不冻港——海参崴,但这还不足以让他感到安全。
首先他必须打切断中国与日本海的联系,俄国并不希望在海参崴的边上有可能游弋着中国的军舰;其次它需要与朝鲜半岛建立陆地上的联系,以直接从地缘上影响这个在东亚地区起到桥头堡作用的地区。
这两件事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即将俄国的边境再往南伸一点,伸到足以和半岛接壤,这样中国理论上的出海口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中俄边境在海参崴周边并无南北向的河流做为界河,俄国人按照他们的意愿将边境线向西向南划过去的。
于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界河——图们江,在这一段变成这俄国和朝鲜的界河,当然对于朝鲜这样的小国来说,主航道原则可以无视,俄国人理所当然的把图们江口完全划入了自己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