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自学考试唐诗风貌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244.77 KB
- 文档页数:9
自考“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一、单元知识要点诗词基本知识要点1.《沁园春雪》。
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
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
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其一)》。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
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
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
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
也是首送别诗。
作者王维,盛唐诗人。
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_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
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
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
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
该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唐诗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唐诗的基本特征
3.唐诗的流派和发展
4.唐诗的名篇和名家
5.唐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唐诗研究 00422 自考笔记涵盖了唐诗的背景和意义、基本特征、流派和发展、名篇和名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这种盛世景象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唐朝的文化政策开明,儒、道、佛三教并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也为唐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唐诗的基本特征是形式优美、语言精炼、意蕴深远。
唐诗的形式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但也有其他形式。
唐诗的语言精炼,用字讲究,往往一个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蕴。
唐诗的意蕴深远,既有对生活、自然的真实描写,也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诗的流派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写景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盛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咏史为主,风格雄浑豪放。
中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写人为主,风格深沉婉约。
晚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写事为主,风格瑰丽奇崛。
唐诗的名篇和名家众多。
名篇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名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
之涣、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唐诗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思想。
自考唐诗风貌复习参考唐诗风貌笔记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1、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
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
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理意胜。
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1)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2)在获取功名的途径上:耻于因人成事,以荫授官也不被人过分羡慕,而是重视进士科的拼搏,甚至于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
(3)在知和行的关系方面,唐人重视实际知识,重视经世致用。
(4)在伦理观、君臣观、门第观、尊卑观、妇女观、民族观、宗教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较其它时代开放。
9、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1)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2)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3)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4)唐诗在有关题材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观念变革,使后进诗者从唐诗中突出地感到唐从的思想空前活跃。
(5)唐诗把唐人精神领域里的正与反、是与非、利与害、廉与贪、进与退、出世与入世、勇敢与怯懦、庄严与滑稽、崇尚与卑下一一展示出来。
(6)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
(7)唐诗反映时代生活所以特别深广,与诗人们积极地干预时社会生活有关。
(8)唐诗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与反映时代主旋律是统一在一起的。
唐诗风貌内容提要唐诗风貌内容提要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一,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唐代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唐人精神生活空前丰富。
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唐诗反映了唐人观念的变革。
二,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唐诗对当时社会的各个侧面无不加以反映,它的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唐代诗人积极地干预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诗歌触及了统治阶段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严重对立和重大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一,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发现美。
二,在不平的甚至是前人感到可畏的生活中发现美。
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哀婉的形式肯定美。
(三)唐诗所表现的精神美一、唐诗反映的了唐人豪壮开阔的胸襟。
二、唐诗反映了唐人对待生活与理想的执着精神。
三、唐诗所表现的精神美,在不同流派诗人身上,各有其特别突出的一些方面。
以李白为代表的一些诗人,所表现的一方面是对王侯、权贵、等级、礼法的笑傲;一方面是对浪漫生活的追求,显出对旧势力、旧传统的对抗和开拓新鲜自由的世俗生活的努力。
以杜甫为代表的一些诗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出身教养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更多地吸取了儒家思想中某些积极成分,发展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极度关怀。
四,只有了解唐人在观念上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点,才能充分认识唐诗中所体现的精神美。
第二章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唐诗刚健的气质相对地显得突出。
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直接和间接原因外,与地域、民族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地域一,中国文学南北地域的差异,从《诗经》、《楚辞》的时代既已显露。
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隋唐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的融合,给“各去所短,合其两长”达到“文质彬彬”的理想境界提供了条件。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唐诗风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全唐诗》编成于( )A.宋代B.明代C.清代2.初唐四杰中,卢照邻、骆宾王的主要贡献在( )A.五言律绝B.七言律绝C.七言歌行3.被后人称为绝句三大家的唐代诗人是( )A.王昌龄、李白、杜牧B.孟浩然、李白、刘禹锡C.陈子昂、李白、李益4.《王右丞集》的作者是( )A.王之涣B.王昌龄C.王维5.拟作民歌卓有成效、自具面目的诗人是( )A.王维B.刘禹锡C.白居易6.所谓“中唐”时期是指( )A.自武德至开元初B.自开元初至大历初C.自大历至元和末7.“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名联的作者是( )A.祖咏B.钱起C.李贺8.集中反映了李白的诗歌主张的一组作品是( )A.《江上吟》B.《梁甫吟》C.《古风》9.《箧中集》的编者是( )A.元结B.令狐楚C.芮挺章10.下列三组诗句中,既富于禅趣,又不失鲜明形象与深远韵味的一组是( )A.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B.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C.松风吹解带,明月照弹琴11.下列诗句中,写秋天景物的是(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D.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 )A.宋之问《登大庾岭》B.王绩《野望》C.孟浩然《宿建德江》D.杨炯《从军行》1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A.江 B.月 C.花 D.夜14.《山石》一诗的作者是()A.顾况 B.贾岛 C.孟郊 D.韩愈15.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A.《望岳》B.《丽人行》 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登高》16.杜牧《泊秦淮》中“后庭花”的典故涉及下列人物中的()A.秦始皇 B.汉元帝 C.陈后主 D.唐明皇17.下列白居易的作品中,属于白居易少年时成名之作的是()A.《赋得古原草送别》B.《轻肥》C.《买花》D.《钱塘湖春行》18.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考唐诗风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李白的字是什么?A. 子美B. 子瞻C. 太白D. 少陵答案:C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商隐C. 杜牧D. 李白答案:D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望月怀远》?A. 王昌龄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B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王维C. 杜甫D. 孟郊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以________著称,代表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答案:现实主义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以________风格著称,他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答案:平易近人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
答案:王维5. 唐代诗人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诗作以________著称,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答案:奇诡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王昌龄的诗歌风格以豪放、雄浑著称,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壮志豪情。
代表作品有《出塞》、《从军行》等。
2. 请简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李商隐的诗歌以婉约、含蓄著称,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宋代词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有《锦瑟》、《无题》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答案: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
第五章 ⼤历诗坛 名词解释:⼤历⼗才⼦ ⼀、“⼗才⼦”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姚合编的《极⽞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才⼦”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为世⼈所瞩⽬,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于⽩描写景。
试论⼤历⼗才⼦作品的艺术特⾊。
“⼗才⼦”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姚合编的《极⽞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艺术特⾊有: ⼀、都擅长五⾔律诗,风格⼤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整精练。
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受特定⼼境和意绪⽀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彩,因⽽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格。
如⽤“秋风、落叶、⼣照、寒雁”等。
三、喜⽤⽩描⼿法,多⽤描述性意象。
其意象虽为⽣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
如钱起《湘灵⿎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
往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
⼀、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然的⼀⾯,如《苔藓⼭诗》;⼜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的⼀⾯,如《悲歌》。
他的诗预⽰了贞元元和间元⽩、韩孟两⼤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影响了元⽩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为韩孟诗派所继承⽽变本加厉。
⼆、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
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态描写。
安徽唐诗风貌笔记安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唐代,安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安徽美丽的风景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带你一起走进安徽唐诗的世界,感受那段辉煌岁月中的诗意风貌。
一、山川秀丽的安徽安徽位于中国东部,自古以来就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被誉为“天庐之国”。
唐代诗人们常常以安徽的山川美景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大别山是安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众多诗人钟爱的题材。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道:“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首《登高》描绘了登上大别山顶的壮观景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另外,黄山也是安徽诗人眷恋的地方。
唐代文人李白游历过黄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描述黄山美景的诗篇。
他的《登黄鹤楼》中写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将黄鹤楼和黄山巧妙地连结起来,呈现出壮丽的山水与人文景观。
二、风雅文化的繁荣安徽唐诗的风貌不仅体现在山水描写中,还展现在风雅文化的繁荣之中。
唐代安徽的文人墨客们以其才情出众和境界高远而闻名于世。
安徽人李白是唐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充满了雄浑的气势和奔放的情感。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意象,通过夸张的笔墨和形象的描绘,将人们带入了奇峰异石之山的雄伟景象。
另外,安徽唐代诗人贺知章也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
他的《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诗以江南风景为主题,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给人以温暖、宁静的感觉。
三、人文风采的流转安徽唐诗风貌中不仅注重山水和风雅,还赋予了文人们独特的人文关怀和风采。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到:“银汉净霜天,秋露滋兰蕙。
晨光落照壁,暮色生霜壑。
时辈欢朋满,筐箧经营荐。
自考09073唐诗研究(安徽)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实用版】目录一、唐诗风貌概述二、唐诗的发展历程三、唐诗的艺术特点四、唐诗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五、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唐诗风貌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历经近三百年,诗人辈出,作品丰富。
唐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题材、形式、技巧还是风格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二、唐诗的发展历程1.初唐时期: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开启了唐诗的新篇章。
2.盛唐时期:以李白、杜甫、王之涣、王之涣、王勃、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3.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晚唐时期:以李商隐、杜牧等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延续了唐诗的辉煌。
三、唐诗的艺术特点1.题材广泛:唐诗的题材涵盖了山水田园、人生哲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
2.形式多样:唐诗有五言、七言、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不同的形式。
3.技巧丰富:唐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
4.风格独特:唐诗具有豪放、奔放、婉约、清新等不同的风格。
四、唐诗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李白:《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2.杜甫:《春望》、《佳人》、《月夜忆舍弟》等。
3.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4.王之涣:《登飞来峰》、《江雪》等。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暮雨送杜叟》等。
五、唐诗对后世的影响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
xx风貌笔记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1、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
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
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xx以情韵胜,xx以理意胜。
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1)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2)在获取功名的途径上:耻于因人成事,以荫授官也不被人过分羡慕,而是重视进士科的拼搏,甚至于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
(3)在知和行的关系方面,唐人重视实际知识,重视经世致用。
(4)在伦理观、君臣观、门第观、尊卑观、妇女观、民族观、宗教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较其它时代开放。
9、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xx对时代反映的xx与xx(1)xx反映了xx丰富的精神生活(2)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3)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4)唐诗在有关题材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观念变革,使后进诗者从唐诗中突出地感到唐从的思想空前活跃。
(5)唐诗把唐人精神领域里的正与反、是与非、利与害、廉与贪、进与退、出世与入世、勇敢与怯懦、庄严与滑稽、崇尚与卑下一一展示出来。
(6)xx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
(7)唐诗反映时代生活所以特别深广,与诗人们积极地干预时社会生活有关。
(8)唐诗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与反映时代主旋律是统一在一起的。
(二)xx所表现的生活xx与精神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