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卫星将有望兼容GPS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北斗卫星导航工作原理与GPS卫星导航工作原理的区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和GPS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都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用于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尽管它们的目标相同,但在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上存在一些区别。
1. 工作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双星座配置,由全球组网的北斗二、三号卫星系统和区域组网的北斗一号卫星系统组成。
北斗卫星系统通过卫星与用户接收机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进行定位和导航。
北斗卫星通过发送导航信号,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计算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通过多边定位算法计算出用户的位置。
GPS卫星导航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维护,由全球组网的24颗导航卫星组成。
GPS卫星通过卫星与用户接收机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进行定位和导航。
GPS接收机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后,通过三角定位算法计算出用户的位置。
2. 技术特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双星座配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全球组网和区域组网相结合的双星座配置,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导航服务,并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 信号特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信号采用多频段、多导频、多模式的设计,可以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 兼容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GLONASS(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互操作性,可以实现多系统的组合导航。
GPS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全球覆盖:GPS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全球组网的24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 信号特点:GPS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信号采用L1频段和L2频段,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 开放性:GPS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和数据是开放的,可以被任何具备接收能力的用户使用。
3. 应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包括航空航天、陆地交通、海洋渔业、测绘测量、电力通信、农业等领域。
从GPS到GNSS 北斗卫星导航有望进入更多终端领域去年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预测,北斗将会在未来三年的终端出货量上迎来多达几倍到几十倍的快速增长。
上周笔者了解到,这样的预测完全可能,随着卫星定位从单一的GPS 到多系统混合定位GNSS的发展,北斗迎来了向多终端中布局的快速增长期。
单一GPS定位已过时在最初的卫星导航市场中,GPS一词无疑代表了全部,然而GPS 实际上仅仅是美国所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又由于军用与民用间的区别,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则往往存在着10米左右的定位误差的问题。
不过,卫星定位系统并不仅仅只有GPS这一种,还有日本的QZS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以及我国的北斗2。
这些卫星系统均可为民用市场服务。
例如,意法半导体推出的TesseoIII系列芯片就可以兼容上述的全部卫星系统,从而提升终端的搜星能力,同时通过算法取各家之长来提升定位精度。
实际上,消费市场对于卫星定位的认识,已经从原来的将GPS一词的统称,变为了GNSS,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也就是希望将多种卫星系统进行组合,以达到更优的卫星定位效果。
北斗将进入汽车导航领域目前,中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已经开始进入到手机领域中,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00万部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投入到市场中。
根据记者了解,在手机消费市场中,北斗也以与其他卫星系统共存的方式来为手机提供定位服务,例如在有的产品中就提供了北斗+GPS共存的定位模式。
意法半导体市场部经理钟诚向笔者介绍,根据他们在深圳的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路段情况下,北斗与GPS的实际表现各有优劣。
而利用算法,将双方的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到的结果反而更接近于真实的位置信息。
不过算法在其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国内的一些芯片,尽管采用了GPS+北斗,但实际的性能还没有单独使用一个卫星系统好用。
此前,意法TesseoII已经开始在国内的汽车导航市场处在领先地位,而加入了对于北斗支持的TesseoIII系列,将会使得北斗进入了消费类汽车导航市场当中。
北斗解决方案北斗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解决方案,旨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该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物流、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背景介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监控站和用户终端组成。
北斗系统通过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二、北斗解决方案的优势1. 高精度定位:北斗系统可以提供厘米级甚至亚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2. 全球覆盖:北斗系统覆盖全球范围,无论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用户都可以获得稳定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3. 多模式导航:北斗系统支持多种导航模式,包括车载导航、船舶导航、航空导航等,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4. 高可靠性:北斗系统具有多颗卫星冗余和多地面监控站的支持,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避免单点故障的影响。
5. 兼容性强: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强,可以与GPS、GLONASS等系统进行互操作,提供更多选择和备份。
三、北斗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1. 交通运输:北斗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定位、车辆导航、交通流量监测等领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农业:北斗系统可以用于农业机械定位、农田测绘、农作物监测等,匡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物流:北斗系统可以实现物流车辆的实时定位和路径规划,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航空航天:北斗系统可以用于飞机导航和飞行管理,提高航空航天领域的安全性和效率。
5. 公共安全:北斗系统可以用于人员定位、紧急救援等,提高公共安全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四、北斗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使用北斗解决方案的具体目标和功能。
2. 系统设计:设计北斗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包括卫星接收器、地面监控站、用户终端等。
3. 设备采购: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购买相应的设备和软件,确保其兼容性和可靠性。
4. 系统部署:将设备和软件安装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论GPS与北斗联合定位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GPS导航系统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定位原理与功能,并通过对GPS与北斗卫星的联合定位,说明了GPS与北斗卫星的联合定位应用。
关键词:GPS;北斗系统;联合;定位;系统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ing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the GPS navigation system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GPS and Beidou satellite positioning, theGPS and Beidou satellite joint location-based applications.Keywords: GPS; Beidou system; joint; positioning; system1.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了二十四颗中低球轨道的卫星来实现微波信号传输,实现定位。
GPS接收机可以由根这些微波信号对当前的速度、位置以及时间进行计算。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所研发的。
现在有美国空军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每年大约都要花费七亿五千万美元左右,这其中有旧星研发和替换等工作。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最早是在一九八三年,有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相关的法令。
直到今天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都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主要有导航、搜索、地图、科学研究和商务等。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精确可靠的时间。
GPS的导航卫星通过发射导航电文及测距信号,进行来地面的导航。
导航电文包含了有卫星位置方面的信息。
地面的GPS接收机可以在某一时间段接收三颗以上GPS卫星信号,这样就可测量出测站点P到三颗以上卫星的各自距离,并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相应时刻GPS卫星空间坐标,并依据距离交会法结算出地面测站P的相应位置,下图就是GPS定位的基本。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临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佚名【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10-14)【正文语种】中文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空间资产,同时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战略独立性的关键空间基础设施。
当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进入了多星座既竞争又合作的新阶段,美、俄、中、欧“一超三强”的竞争格局正在全球形成。
各主要航天大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竞争的重点是:争夺国家优势地位、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全球市场份额,而各大国间开展合作的热点是兼容与互操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从提供区域服务向全球服务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机遇期短则2~3年,长则7~8年,可谓稍纵即逝,不可错失。
1 “北斗”系统关键技术获突破性进展,国外高度评价“北斗”卫星性能2012年中国通过4次发射将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不同轨位,创造了历年发射之最。
为鼓励国内外相关企业参与“北斗”卫星用户终端研发,推动“北斗”的广泛应用,2012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公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并宣布自即日起“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目前,“北斗”区域系统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组成,可提供优于10m的定位精度、优于0.2m/s的测速精度和优于50ns的授时精度。
以上事实表明,中国已掌握了建设卫星导航系统所必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已突破了下一步发展“北斗”全球系统所需的许多关键技术,包括多轨道多星组网、一箭双星精确入轨、精确测轨和轨道同步技术,尤其是西方国家严密控制的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技术和卫星组件抗辐射加固技术。
同时,在“北斗”用户终端研制上还突破了芯片、模块、电子地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产品。
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渔业、测绘、气象、农业等领域,也在国际合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市场进行分析,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和地面系统共同构成的导航系统,通过北斗卫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等服务。
北斗系统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W、全球通信卫星系统GCS和全球广域增强系统GEOS等组成,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的导航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在中国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2.应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渔业、测绘、气象、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被应用于车辆定位、行车导航、交通管控等方面;在渔业领域,北斗系统被用于渔船定位、渔货追溯等方面;在农业领域,北斗系统被用于农机智能化、农田管理等方面;在气象领域,北斗系统被用于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
3.国际合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合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截至2021年,北斗系统已与巴基斯坦、泰国、尼日利亚、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为这些国家提供导航服务。
此外,北斗系统也积极参与国际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合作,与GPS、GLONASS、Galileo等系统共同推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系统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北斗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增加导航信号覆盖范围,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导航服务。
2.应用拓展: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其在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北斗系统将继续拓展应用领域,提供更多基于北斗技术的解决方案。
北斗系统与美国GPS性能相当还可双向定位2012年12月27日10:16 人民网评论(191人参与)play视频:北斗导航系统兼容性强定位精度10米内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黄子娟)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导航工程办公室主任吴东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请问今天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和您去年宣布的提供试运行服务,在一年时间里性能有哪些提升?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相比,它的性能如何?可以和GPS相兼容使用吗?”冉承其表示,这一年里,我们做了几项工作:一是发射了四箭六星,完成了系统组网,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系统精度和稳定性,扩展了系统覆盖区域,和去年试运行相比,覆盖区域由原有的东经84度-160度扩展到现在的东经55度-180度,系统定位精度由去年发布的水平25米、高程30米到现在的水平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每秒到0.2米每秒,所以可以说在目前为止,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已经可以独立的提供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积极与GPS等系统兼容共用,对卫星导航用户来讲,由于北斗系统的加入将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
冉承其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等系统相比还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服务,我们除了提供其他系统所具备的无源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外,我们继续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验系统所具有的位置报告、短报文服务。
一般的GPS用户只会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讲除了这项功能外,还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在哪儿,还可以让自己知道别人在哪个地方,这是北斗有别于其他系统的重要特色。
北斗的加入非常有利于大家卫星导航的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及如何应对GPS挑战【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的工作流程是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
美国GPS导航系统由美国空军建立。
美国GPS系统定位性能分为不同等级,低精度、中精度和高精度动态定位。
北斗系统目前在科学、渔业、救灾、国防等诸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用户逐年增加,将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系统定位原理应用前景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广泛应用,导航定位(指示空间坐标)和授时(指示时间坐标)的功能将在信息系统中成为最基本的功能。
精密时间不仅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诸方面的基本物理参量,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一切动力学系统、时序过程的测量和定量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时基坐标。
精密授时在通信、金融、电力、控制等工业领域,以及至关重要的国防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精确定位在精密测绘、航空航海、制导领域乃至大众导航领域都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导航授时系统是最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
GPS普及教程: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一中国开展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60年代,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
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被提出。
随后,陈芳允院士(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正式提出了研制双星“快速导航系统”(RDSS),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了该项目上马,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2000年发射了第一颗导航试验卫星,2003年又发射了两颗导航试验卫星,至此第一代卫星定位导航试验系统在地球同步轨道组网成功。
技术特点与GPS不同,“北斗”系统使用的是与GEOSTAR(即1982年7月由美国三位科学家提出并于12月定名的Geostar系统,这是一种由两颗卫星构成的主动式卫星定位系统,最后由于GPS的迅速发展导致该研究在1991年9月面临撤资流产的命运)的定位系统类似的技术。
“北斗”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3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1个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而GPS 则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网,覆盖全球且不需要地面基站辅助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在定位精度和通讯方面。
GPS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几米之内,“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在经过校准的情况下能达到20米左右,如果不校准则精度只有100米左右。
此外,和GPS不同的是,“北斗”系统还可以提供双向通讯功能,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
通过“北斗”系统,用户一次最多可以传输120个字符。
“北斗”系统主要用于运输业。
例如,通过使用该系统运输公司就可以获知本公司的所有车辆在国内的具体位置,以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它们的行驶轨迹。
该系统还可以监视车辆状态和用于车辆防盗。
该系统还提供一种功能,向用户通报正在发生的事故和犯罪状况。
在“北斗”系统信号较弱的地区,用户可以辅助使用GPS信号。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王东亮【摘要】文中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特征优势及在地质勘探测绘方面的主要应用.通过实例阐述了北斗导航系统实时动态定位功能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质勘探测绘;北斗实时动态测量【作者】王东亮【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0八勘探队,黑龙江鸡西15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5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COMPAS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改变了我国完全依赖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面。
不仅满足了精密定位、车载导航也将广泛应用于各类测绘行业,对于我们地质勘探行业在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COMPASS测量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卫星定位技术的无需通视、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加上国内覆盖稳定性高,国产化的低价格优势,更加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GPS定位技术在测绘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地勘行业测绘工作现在也广泛的应用了GPS技术进行测量。
而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COMPASS)以其先进的技术优越性有望将来替代GPS定位系统。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亚太地区的覆盖,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以及通信服务,并最终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现在测绘行业广泛使用的GPS导航系统采用的是二频定位技术,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三频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湖北省的试验基地定位精度平面和高程分别达到2 cm和5 cm,在精密定位初始化时间和环境适用性等方面优于基于单GPS的增强系统。
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偏远山区经常出现信号弱或无信号状态,因此GPS测绘对我们地质测绘有一定局限性,我们地质勘探经常在深山密林中经常无信号影响我们的使用,而COMPASS系统目前主要针对亚太地区覆盖尤其是国内覆盖率高,三频定位技术先进,所以无论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心还是在手机信号都没有的深山老林都能够进行高精度定位。
有了北斗还需要GPS吗继续聊聊北斗导航系统斗三号组网成功,为何还要GPS ?两个定位同时存在我们的手机稚嫩挂,会存在浪费问题吗?相比存在多年的GPS ,我国北斗三号的优劣势在哪儿呢……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一连串问题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和讨论讨论。
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完成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意味着,不管高山、大海、沙漠,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通过北斗三号的通信定位系统定位到。
它由此也成为全球继GPS 、格洛纳斯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一步一个脚印的北斗成长路“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如天河中一座灯塔,吸引着人们辨明方向、运筹四时的灼灼目光,承载着人类面对浩瀚宇宙“援北斗兮酌桂浆”的豪迈。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
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
“嚞星”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收官之星”,秉承北斗研制一直以来坚定走国产化道路的思想,在国产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其背后,则是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多年的积淀和努力。
北斗一号解决了卫星最基本的问题,诸如供配电的太阳帆板,是为卫星提供由光转为电的部件,以及控制系统的转动机构,这些核心产品的国产化,让北斗卫星的身体有了一副中国体格;北斗二号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让卫星导航系统“心脏”跳动出中国心率;北斗三号则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
“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
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
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
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材料二: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
传统放牧方式下,草场利用率低,且牧民很难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信息。
北斗导航与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策略北斗导航系统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信号兼容与互操作1. 频点共用与信号设计北斗导航系统在设计信号体制时,充分考虑了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通过共用或相近的频点,实现多系统信号的组合定位,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北斗B1I信号与GPS L1 C/A信号共用1575.42MHz 频点,北斗B1C信号与伽利略E1 OS信号也共用此频点,这种设计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同一频点或相近频点的多个系统信号进行组合定位。
2. 导航信号设计北斗系统还采用了与GPS和Galileo等系统相似的调制方式、带宽等频域参数,以达到高度的互操作性。
这种设计使得多系统接收机能够更容易地捕获和跟踪北斗信号,实现多系统联合定位,提高用户体验。
二、卫星增强服务1. 基于卫星的增强服务(SBAS)北斗导航提供了基于卫星的增强服务,即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RDSS),为用户提供了卫星信号校正信息和差分数据,以改善卫星信号的精度和完整性。
这种服务不仅提升了北斗系统自身的定位性能,也为与其他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国际搜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合作北斗还支持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搜救服务,为遇险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信息。
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北斗系统的服务能力,也促进了与其他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在搜救领域的兼容与互操作。
三、地基增强服务1. 基于地面站的增强服务(GBAS)北斗导航建立了基于地面站的增强服务,即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为用户提供了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这种服务不仅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也为与其他高精度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奠定了基础。
2. 国际GNSS服务(IGS)合作北斗还参与了国际GNSS服务等多边合作机制,与其他导航系统共享地面监测数据和产品。
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资源优化整合,也提高了北斗系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北斗星,亘古以来,一直为人类辨识方向提供着最简便清晰的“指引”。
1994年,一个名为“北斗”的卫星导航工程在中国启动。
今年10月下旬,一颗新的北斗导航卫星即将发射升空。
届时,一个导航卫星网络将构建完成,覆盖中国以及大部分亚太地区。
明年上半年,北斗将正式提供服务。
到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拥有35颗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
北斗初上提起卫星导航系统,很多人认为就是GPS。
其实,GPS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
据统计,GPS在我国导航市场上所占份额在95%以上。
在电力传输、通信、金融等领域,严重依赖GPS提供的精准时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认为:和平时期,可以用GPS;但应对“不可控局势”,“必须未雨绸缪”,发展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美国对各国开放的精度并不一样。
这意味着,美国的GPS不能满足高精确的需求。
参加了北斗项目总体设计的郭树人告诉记者,国际上卫星导航的定位是“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就像供水供电系统一样。
限于国家的财力、技术能力和实际需求,北斗建设分“三步走”:先建立试验系统,再实施区域服务,最后建立全球网络。
2000年10月,试验系统第一个卫星被送入轨道。
2003年5月,第三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一颗备份卫星。
这三颗卫星组成完整的试验系统。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织网2005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项目启动,这将是一个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庞大卫星网络。
(记者仲玉维)在地震时立过“大功”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从昨日开始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
这是昨日记者从国新办举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获得的消息。
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试运行服务期间,将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到明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提供正式运行服务。
明年精确度可达10米
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了10颗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2012年要发射6颗组网卫星,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2020年前还要研制发射30余颗导航卫星。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
到明年底,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北斗有望兼容GPS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用户都在使用GPS,如何更换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呢?发言人冉承其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一起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
“国内相关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从事北斗应用终端的研发以及北斗和GPS兼容终端的研发,也就意味着使用GPS终端的用户可以单独使用北斗,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兼容使用的终端。
”冉承其说,北斗对系统的精度、可用性带来更好的改善。
北斗导航在用户数量上没有限制,目前的用户在十万以上的量级。
■ 特色1·短信
可发送120字短信
除导航外,北斗还能用短信发送位置信息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美国“GPS”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与其他三大卫星系统的建设不完全相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短信服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和优势。
“一般来讲,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你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这些功能之外,还可以将你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使你想告知的其他人获知你的情况。
”冉承其说,把短信和导航结合,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
据悉,与简短的“微博”类似,北斗的短信功能每条可以发120字。
据悉,汶川地震时,部队用北斗发了74万条短信,北斗有其自身专用的终端,短信现在无法应用到手机上。
目前,有10万台利用“北斗一号”研发的类似“大哥大”的用户端,“驴友”在没有信号的偏远山区迷路、大海航行迷失,都可以利用这个“大哥大”将自己的“位置”发送给北斗卫星,这样,搜救队就可轻而易举将用户“定位”。
据介绍,美国GPS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无论系统的成熟性、服务的精度,都处于最领先的水平。
俄罗斯正在加紧恢复建设“格洛纳斯”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即将提供服务;欧洲伽利略系统正在建设,目前还没有提供正式的服务。
■ 特色2·免费
全球均可免费使用
在用户数量上,和GPS一样没有限制
建立北斗导航系统要发射多颗卫星,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尽管如此,仍面向全球提供免费服务,而且用户数量上和GPS一样没有限制。
北京环球信息应用开发中心韩春好教授介绍,美国的GPS在投入上,包括发射卫星,耗费了300多亿美元,而导航应用于交通、通信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每年带来的产值达到3000个亿。
从经济角度讲,北斗导航系统的成立,也将会带来利益,产出大于投入。
韩春好表示,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从国家安全角度而言,美国并没有承诺在任何情况下,让全球安全使用GPS。
一旦发生战争或是利益冲突,其他国家的安全将受制于人。
因此,中国要独立自主,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导航系统。
■ 应用1·军事
军事应用北斗抗人为干扰
GPS可能会受到人为干扰,此前行动中曾信号中断
据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起人之一、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沈荣骏院士介绍,1996年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时候,中国军队开展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在关键时刻,发现GPS 信号忽然中断,经过专家调查分析,结论是人为造成的信号中断。
“干扰你一下,在你的上空加一颗卫星让你打不准,或者让你根本就收不到信号,这是可以做到的。
”中科院院士杨元喜表示。
据悉,大约从2004年开始,北斗系统逐步在中国军事部门推广使用。
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前几年的一次反恐行动,即在喀什地区清剿一个恐怖训练营。
“新疆军区领导说,他们当时靠的是两个工具,一个是直升机,另一个就是北斗。
那个地方地形很复杂,这两样法宝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宝峰这样说。
杨宝峰还表示,中国有些装备是从国外进口的,原来的系统就带有GPS,今后,会逐渐从限制过渡到限制、禁止。
虽然不完全排除GPS、格洛纳斯,或者伽利略在中国的应用,因为每个系统都有它本身的弱项,但中国要强调独立自主性。
■ 应用2·民用
私家车手机将能使用北斗
已有运营商瞄准北斗,手机、私家车导航上将可运用
什么时候可以用上“北斗导航”,北斗导航何时走进百姓身边?昨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祖洪表示,目前已有运营商瞄准了“北斗”这块大蛋糕,北斗距离老百姓也将会越来越近。
“现在很多公司在搞数字地图,将来我们会有自己的北斗数字地图,现在google地图用的是GPS,收到北斗信号,配合数字地图,经、纬度会变成具体的地理位置,你会知道你的位置。
”李祖洪说。
与此同时,拿着笔记本电脑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无线上网;随着芯片、模块的跟进,私家车也会用“北斗”卫星来导航,市场慢慢打开。
以后,“北斗”相关的芯片、硬件置入手机里,接收北斗的卫星导航信号,用手机就完成定位的功能。
他说,美国GPS在中国已经应用15年了,现在国内市场90%以上是GPS导航系统,随着北斗推广、占领市场,将会与GPS形成竞争,普及的速度更快,9年之后,即2020
年肯定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北斗”。
北斗系统
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已经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具备25米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
2012年将发射6颗组网卫星。
预计明年底,系统进一步完善后将提供正式运行服务,那时服务精度会达到10米左右。
到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军事
飞机、导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定位导航;弹道导弹机动发射车、自行火炮与多管火箭发射车等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以缩短反应时间;人员搜救、水上排雷定位等。
航空
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系统有效结合,为航空运输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
铁路
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在铁路已开始小规模应用。
2003年,铁路北斗卫星移动通讯平台在郑州铁路局投入使用,可进行安全监控。
救灾
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以及玉树的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私家车
随着芯片、模块的跟进,私家车也会用“北斗”卫星来导航,有望与GPS兼容。
气象
中国气象局正组织开展基于北斗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运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