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听诊31348
- 格式:doc
- 大小:50.64 KB
- 文档页数:5
心脏三、心脏(一)心的位置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有一小部分借心包与胸骨下份和左侧4~6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
临床心内注射应选择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进针,可不伤及肺和胸膜。
心的位置心脏位于中纵隔前面大部被肺遮胸骨左缘四肋间急救药物可注射(二)心的外形心呈倒置圆锥形,纵轴斜向左前下方。
心的外形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沟。
1.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在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尖的搏动。
2.心底指向右后上方,连有出入心的大血管。
3.两面(1)前面:与胸骨和肋软骨相对,称胸肋面。
(2)后面(下面):与膈相邻,称膈面。
4.三缘(1)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2)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
(3)下缘:主要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5.三沟(1)冠状沟:心表面的环形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心表分界。
(2)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前面的分界线。
(3)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的分界线。
心的外形右上心底左下尖前胸后膈两个面左右下,三个缘表面三沟分界线(三)心腔的结构心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房间有房间隔,心室间有室间隔。
1.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份,腔大壁薄,主要结构有右心耳、梳状肌、卵圆窝等。
(1)入口:有三个,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分别导入上、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静脉血。
(2)出口:一个,即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2.右心室位于右心房左前下,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1)流入道:入口为右房室口,口周有纤维环,环上附三片瓣膜,称右房室瓣(三尖瓣)。
瓣膜借腱索与乳头肌相连,作用为防止进入右心室的血液再返流入右心房。
(2)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延伸的部分,呈漏斗形又称动脉圆锥。
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袋状瓣膜,称肺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进入肺动脉的血液再返流回右心室。
3.左心房构成心底的大部,主要结构有左心耳等。
实践技能考试时,⼼脏听诊在⼼脏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可获得重要的诊断资料。
⼼脏昕诊重点应注意⼼率、⼼律、⼼⾳、杂⾳和额外⼼⾳等,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判断⼼脏的病理⽣理状况。
⼼脏听诊时,环境应保持安静,检查者思想要⾼度集中。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也可采取坐位,必要时可改变体位,如左侧卧位听取⼼尖部的杂⾳等。
1.⼼脏瓣膜听诊区:⼼脏各瓣膜关闭和开放时所产⽣的声⾳,沿⾎流⽅向传导到前胸壁的⼀定部位,在该处听诊时最清楚,称为该瓣膜的昕诊区。
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与相应瓣膜⼝在胸壁上的投影的位置见图1—15。
(1)⼆尖瓣区:在⼼尖搏动点,即⼼尖区,⼤多数⼈位于第5肋间左锁⾻中线内侧。
(2)肺动脉瓣区:在胸⾻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在胸⾻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听诊区:在胸⾻左缘第3肋间。
(5)三尖瓣区:在胸⾻下端左缘(胸⾻左缘第4、5肋间)。
2.听诊顺序:⼼脏各瓣膜的听诊顺序通常按⼼脏各瓣膜病变好发部位的顺序进⾏,即:⼆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听诊区→三尖瓣区(或⼆尖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听诊区→肺动脉瓣区→三尖瓣区)。
⽆论何种顺序均应以不遗漏听诊区为准。
3.听诊内容:⼼率、⼼律、⼼⾳、额外⼼⾳、⼼脏杂⾳和⼼包摩擦⾳。
(1)⼼率:为每分钟⼼脏搏动的次数。
正常成⼈在安静状态下⼼率为60~100次/分。
成⼈⼼率超过100次/分或婴幼⼉超过150次/分,称为窦性⼼动过速。
可见于健康⼈体⼒劳动、运动、兴奋或情绪激动时以及进餐后;病理情况下,常见于发热、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休克、⼼肌炎、⼼功能不全和使⽤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后。
成⼈⼼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动过缓。
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劳动的健康⼈和经常从事锻炼的运动员;病理情况可见于颅内⾼压、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使⽤强⼼苷、奎尼丁或普萘洛尔等药物过量。
(2)⼼律:为⼼脏搏动的节律。
正常⼈体⼼律基本是规则的,由于某些⽣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律可发⽣变化,出现各种⼼律改变。
心脏听诊记忆歌诀!!!
1.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
心尖搏动反时相。
2. 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甲亢和发热,心炎心衰和休克。
情绪激动和运动,肾上腺素心率过。
3. 窦性心动过缓
颅压增高阻黄疸,甲低冠心心肌炎。
药物影响心得安,体质健壮心率缓。
4. 两个心音同时增强
常人运动或激动,两个心音同时增,
高血压病贫血症,甲亢发热亦相同。
5. 第一心音增强
室大未衰热甲亢,甲搏用药一音强。
二尖瓣窄拍击性,房室阻滞大炮样。
6. 第二心音强
P2增强二尖瓣窄,肺气肿和左心衰,
左右分流先心病,肺动脉压高起来,
A2增强血压高,动脉硬化亦常在。
7. 第一心音减弱
二主瓣膜不全闭,心衰炎梗一音低。
8. 第二心音减弱
动脉瓣漏或狭窄,动脉压低二心衰。
9. 钟摆律
钟摆胎心率严重,心肌炎梗心肌病。
10. 第一心音分裂
一音分裂心尖清,电延右束阻滞症。
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机械延迟而形成。
心脏听诊的分区及方法心脏听诊是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心脏各区域的听诊,可以获取有关心脏功能、心脏瓣膜状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心脏听诊的分区及相应的方法。
1.心尖区听诊部位:位于第五肋间,左侧锁骨中线内0.5-1cm。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柔和、吹风样、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的杂音。
2.心底部听诊部位:位于第二肋间,左侧锁骨中线外1-2cm。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柔和、吹风样、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的杂音。
3.肺动脉瓣区听诊部位: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以及肺动脉高压或肺栓塞时出现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4.主动脉瓣区听诊部位: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以及主动脉瓣狭窄或高血压时出现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5.三尖瓣区听诊部位:位于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收缩期前或舒张期滚筒样杂音,有时可闻及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收缩期杂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听诊部位: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7.左心房听诊区听诊部位: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听诊方法: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该区域,可闻及左心房肥大或左心房粘液瘤产生的吹风样杂音。
总之,通过对心脏各区域的听诊,可以获取有关心脏功能、心脏瓣膜状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心脏听诊时,应选择安静的环境,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并注意听诊器的位置和胸件的放置方向。
同时,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心脏听诊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心脏听诊”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心脏听诊
指采用听诊器在心前区对心脏进行物理检查的一种方法。
在心脏泵血过程中,血流冲击心脏瓣膜、心肌和大血管,引起瓣膜、心肌和大血管的振动发出声音。
听诊就是根据这种声音的不同来判断心脏有无疾病。
听诊应注意的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附加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在心脏各瓣膜的体表投影部位听诊,称为心脏听诊区(cardiac auscultation area)。
一般心脏听诊区可分为①二尖瓣区:在左侧锁骨中线内第5肋间,可以随心脏的大小或转位略有改变;②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近剑突处,稍偏左或略偏右,两侧均可;③肺动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④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⑤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
心脏听诊是重要的物理检查方法之一,故平时应养成正确的听诊方法。
听诊时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必要时可改变体位或采用特殊体位;环境应安静、舒适,病人胸部应充分暴露(冷天注意保暖);应按顺序在各瓣膜进行听诊;低频
杂音用钟型胸件听诊,而高频杂音则用膜型胸件听诊。
庆阳卫校授课教案
部位,性质,时期,强度(收缩期杂音分级),传导,体位、呼吸及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杂音强度分级
杂音的临床意义
收缩期杂音:各瓣膜区功能性、器质性杂音
舒张期杂音:各瓣膜区功能性、器质性杂音
•心包摩擦音
原因:生物、理化因素心包腔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与胸膜摩擦音的鉴别5 分钟
2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50mmHg
3 、双上肢血压差别显著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
4 、上下肢血压异常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考虑主动脉缩或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
、脉压变化正常脉压30-40mmHg
五、动态血压测定推荐的正常上限参考标准及适应症3 分钟
六、周围血管征包括枪击音、Duroziez 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5 分钟
小结复习思考题
•简述各瓣膜区听诊位置。
•心脏听诊内容有哪些?
•描述心脏杂音时要包括哪些内容?
•心脏杂音强度如何分级?
5 分
钟
课后记:本章内容是重点,且国内、国际进展很快,故授课中积极结合高血压在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演变,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宜的图表,使其通俗易懂,有很好的授课效果。
教研组审阅意见教研组长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