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植甜玉米新组合生产试验总结doc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7
2012年夏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总结为进一步了解玉米新品种在我地生产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并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我地推广的优良品种,给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给种子使用者、经营者提供一个了解新品0种、新成果平台,从而加速玉米新品种推广和新成果转化,根据省、市种子管理站安排,今年我们开展了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概况1、展示田试验地设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院东试验地内。
该试验地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周边无村庄和障碍物,经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化验有机质含量14.5g/kg,有效磷5.1mg/kg,速效钾140.1 mg/kg,属中上等肥力条件,粘质壤土,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
2、供试品种参加展示的为近年来生产上表现优秀和近年审定中表现突出的品种,共42个,设每亩3000-3500株和4000-5000株二个区组,品种密度3000-3500组按审定密度下限或下降500株,4000-5000株按审定密度,均以郑单958做对照,共设46个处理(详见有关附表),供试种子分别有河南省、洛阳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提供。
3、试验设计处理间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长20.84米,宽3.2米,小区面积66.7平方米,等行距种植,平均行距0.6米,每小区种植5行,处理两端设保护区,试验四周各设走道1米,走道外种植保护行。
4、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管理,小麦收获后于6月12日,根据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人工划线开沟摆播,每穴播种子2-3粒。
因干旱6月14日浇了一遍濛头水,6月25日用50%乙莠玉米除草剂,每亩180毫升,兑水60公斤进行地表喷雾。
7月18日追肥1次,每亩追施尿素50公斤,10月3日收获。
5、田间调查生育期间调查相关性状、生长情况等,记载、计算相关数据。
收获时对各小区全部湿净穗称重,并随机抽取10穗样品,将样品晒干后进行室内考种,记载穗部相关性状,测算亩产。
二、气候影响今年玉米生长期间的6-9月份,总降雨量529.9毫米,较历年同期406.1毫米多123.8毫米;平均气温25.0℃, 较历年同期23.5℃高1.5℃;日照时数588.6时,较历年同期773.5时少184.9时。
玉米制种实习总结引言实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之一,通过参与实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我在玉米制种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
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某农业科技公司的玉米种子繁育部门完成的,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专注于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和推广。
我被分配到了玉米制种实习项目中,旨在深入了解玉米繁育的整个过程,从而提升我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玉米品种选择在开始繁育新的玉米品种之前,首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我通过参与会议、研究市场调研报告等方式,了解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特点和适应性,帮助团队做出合理的品种选择。
2. 田间管理在玉米繁育过程中,田间管理非常重要。
我参与了对玉米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来制定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案,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 品种交配玉米品种的繁育主要依靠品种交配。
我参与了玉米品种的人工授粉和种子收割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入了解了玉米的雌雄花部分和传粉的原理。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杂交种子的鉴定和筛选,确保品种纯度和质量。
4. 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分析对于玉米繁育和品种改良至关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的数据,我可以评估不同因素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5. 数据报告撰写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成果,我还需要编写实验数据报告。
在报告中,我详细描述了实验设计、数据结果和分析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案。
通过不断撰写实验报告,我提高了自己的科学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玉米制种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通过参与实际操作,我对玉米繁育的整个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12年贵州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Ⅱ组综合总结(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本试验旨在对贵州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裕玉207、QT5511、SW818、织单5号、中玉335等五个组合进行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的实际条件下进一步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为扩大示范、推荐审定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概况1.1参试组合及供种单位1.2试点、试验设计及基本情况全省设5个试点:镇宁县种子管理站、毕节市种子管理站、六盘水市种子管理站、兴义市种子管理站和黔西县种子管理站。
试点、试验设计及基本情况。
1.3试验完成情况本年度试验后期,由省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对部分试点进行了田间考察,各试点基本做到试验地平整、地力均匀、设计合理,结合对上报材料的审阅,各试点田间管理及时到位,各项调查记载较全面,基本能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完成试验任务,除六盘水试点对照产量表现异常,此试点试验数据不参与汇总,其余试点试验数据齐全,全部纳入汇总。
1.4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镇宁:7月上中旬土壤墒情较好,多雨寡照,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玉米处于抽雄期和吐丝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雨水多、气温有所下降,使玉米杨花授粉受一定影响,出现玉米果穗秃尖大、籽粒不饱满,玉米生育期延长和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毕节:4月10日播出苗期气温较低,对玉米出苗有一定影响,8月和9月份连续低温、阴雨影响玉米授粉灌浆。
兴义:前期干旱,中后期阴雨天多,导致生育期偏长,穗腐严重。
黔西:播种期高温干旱,土壤墒情差,玉米出苗时间偏晚,不整齐,通过及时补苗,保证了全苗,存在二类苗。
从5月12日到7月底这段时间由于雨水过多,时间长,试验地多次形成洪涝灾害,通过及时开沟排水,把洪涝灾害对玉米生产试验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没有对试验造成太大影响。
8月初到8月中旬连续干旱,对玉米灌浆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今年各参试品种产量明显比正常年份偏低。
表现在植株偏矮,棒子变小,籽粒小,百粒重明显小于常年。
横县地处桂东南,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足,夏长冬短,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无霜期大于320天,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
横县玉米栽培历史攸久,但发展甜玉米生产起步于2001年,经过十几年特别是近5年来的努力,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横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是横县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也是目前广西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基地。
做大做强横县甜玉米产业,提高甜玉米产量,提升产品质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通过采取培育、筛选等方法来选育甜玉米新品种,从而提高甜玉米的丰产性、抗逆性和改善口感风味,特别为中造高温种植的农友提供适宜的优质品种,满足客商和厂家的要求,减少中造留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生产效益。
2015年我们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在横县甜玉米之乡校椅镇青桐村委进行了甜玉米新品种对比筛选试验,对每个品种种植期、生长期、株型、苞型、产量、口感进行详细记录,从中筛选出适应本地中造高温季节种植的优良品种,以便推广应用,试验情况如下: 一、试验材料:品种由农科玉育种技术有限公司、横县校椅现代农业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提供。
品种为:甜密一号、金银粟、京科糯928、泰美、仲先甜3号、彩甜糯6号、金中玉,农友华珍(对照品种)。
二、种植方法:每个品种3个小区,每小区0.25亩,每个品种0.75亩。
周边设计保护行,8个品种共种植8亩。
采用单株双行起畦种植,种植规格为70厘米×35厘米,亩植2800~3000株。
三、播种:8月8日采用营养秧盘进行播种育苗。
(一)选种:选择饱满无损、正态的种子; (二)准备好营养秧盘:每亩40片(每片100孔),将秧盘平铺在畦面上,用0.8公斤壮秧剂拌细壤土撒到秧盘,土填至2/3满孔时点种,每穴点1~2粒。
点完种后覆盖细泥至孔满,淋足水份,让种子、泥土充分吸湿。
(三)苗期管理:播种完成后用遮阳网遮盖,以防太阳曝晒和大雨冲打,每天视情况而定是否浇水,以保持秧盘泥土湿润为度。
甜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范文病等病害发生情况,连续采收30株鲜苞进行测产。
1.5.2室内调查内容选有代表性的5个单穗调查穗型、穗粗、穗长、秃顶长度、果穗穗柄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单穗鲜粒质量、单穗鲜质量、净质量和籽粒颜色等。
2结果与分析 2.2产量结果分析9个品种的鲜苞产量为902.69~1431.5kg/667m2,平均产量1093.6kg/667m2。
鲜苞产量最高的是粤甜22号,667m2 产量1431.5kg;名列第二的是粤甜16号,667m2产量1173.85kg;名列第三的是粤甜23号,667m2产量1129.73kg;名列第四的是佛甜2号,667m2产量1124.68kg;名列第五的是B1,667m2产量1078.06;名列第六的是粤甜25号,667m2产量1050kg;名列第七的是粤甜19号,667m2产量1046.76kg;名列第八的是珠玉甜1号,667m2产量905.28kg;鲜苞产量最低的是华美甜8号,667m2产量902.69kg。
由于试验期间持续的阴雨寡照,而且示范基地有部分田块低洼积水,对一些品种的产量品质与试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2.3品种评述意见 2.3.1粤甜16号(对照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88d,平均株高195cm;穗位高82cm,穗型圆筒状,籽粒金黄色;平均穗长31cm,穗粗 6.5cm,穗果柄长5.5cm,秃顶长0.3cm;平均穗粒行数16行,每行粒数36粒;单穗鲜苞质量387g,净质量282g,鲜粒质量205g,出籽率73%;千粒质量365g,鲜苞667m2产量1173.85kg,名列第二;商品率89%,一级果穗率92.6%。
该品种的植株较高大、整齐,抗倒性强,高抗纹枯病、大小叶斑病、锈病,籽粒饱满、排列整齐、缺粒轻度,色泽较光润;食用品质排位第六。
2.3.2粤甜19号该品种全生育期88d,平均株高175cm;穗位高60cm,穗型圆筒状,籽粒金黄色;平均穗长29cm,穗粗5.8cm,穗果柄长6cm,秃顶长0cm;平均穗粒行数18行,每行粒数35粒;单穗鲜苞质量355g,净质量250g,鲜粒质量187g,出籽率75%;千粒质量350g,鲜苞667m2产量1046.76kg,名列第七;商品率85%,一级果穗率91%。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鲜食甜糯玉米是一种新型的粮食作物,其食用价值高,而且市场需求也较为广泛。
我单位在去年秋季投入一批新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试验种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合理,品质优良我们选择了3个不同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进行试验种植,经过生长期和产量的比较,我们发现品种选择得当,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均较为优秀。
其中,某品种的产量较高,品质且佳,受到了试验种植者的好评。
二、种植技术得当,产量稳定在试验种植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地准备、肥料施用、播种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我们还注重了对病虫害的防治,使得田间种植环境得以保持良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田间产量。
经统计,各品种的平均产量均在400kg/亩以上,且产品的品质较为优良,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交通运输平衡衔接鲜食甜糯玉米在收获后需要进行包装和运输。
在试验中,我们安排了专门的运输车辆,并实行“冷链”运输,从田间到市场销售区域之间都遵循了科学、严格的运输标准。
这样不仅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还保证了产品价格的稳定性,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优质、安全的食品。
四、宣传推广有意义我们在试验中还通过开展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鲜食甜糯玉米的品种特点和生产过程,增强人们的购买信心和需求意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经销商和厨师的合作交流,让他们更好地推广这一新型食品。
总之,本次鲜食甜糯玉米试验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了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使得我们在新品种试验的基础上成功的实现了鲜食甜糯玉米的商业化生产。
这一成果不仅将产品价值最大化,而且也对新型粮食作物以及现代农业生产形式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秋栽甜玉米丰产三看点甜玉米是果蔬兼用作物,为当今世界上风行的食品。
在渐西南地区5年的秋栽试验示范表明,如果栽培得法,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鲜玉米棒可达8501000千克。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1.选择品种与栽培地据品比试验和大区对比示范,目前以穗型大、甜度高、食味佳、产量较高的超甜2号、浙甜3号为适宜的主栽品种。
栽培地以选择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灌排方便,前作是早稻、春大豆和西瓜等作物的田块为好。
为防止与普通玉米串花授粉而丧失甜味,降低品质,种植的田块应与种植普通玉米地相距400米以上,或与普通玉米错开播种期1个月以上,以达到隔离目的。
2.把好育苗移栽关甜玉米的籽粒皱缩而小,发芽率较低,顶土力也弱,采用育苗移栽,既可节省种子,又能争取全苗,还可使植株生长一致,提高产量。
(1)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据观察,甜玉米秋播的播种期每变动1天,成熟期则要变动1.5至3天。
若秋季过迟播种,生育后期易遇低温,不能正常成熟。
经试验,甜玉米在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气温要求不低于20。
但过早播种常因气温高,营养生长期缩短,植株矮小,在抽雄期又易受高温杀花影响。
在浙西南,其播种适期一般在7月25日8月初。
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销售与加工情况,进行分期分批播种。
(2)肥床育苗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块作苗床,每平方米可用尿素50克、过磷酸钙250克、氯化钾50克、人粪尿1015千克,在播前10天预先施入苗床,翻土拌匀待播。
要稀播匀播,播后盖泥灰,在灰上撒少许呋喃丹并淋湿苗床,以防鼠、虫为害,然后盖稻草或黑色遮阳网遮荫防晒。
待露芽后揭去覆盖物,育苗期间保持苗地湿润,培育壮苗。
(3)大小行合理密植实行分带双行种植,带幅为1.2米,其中大行距0.9米,小行距0.3米,每3个带即每隔3.6米开一条沟。
在小行两边的两行玉米相互错开呈“s”字形栽种,移栽时叶片定向,叶片与大行距垂直。
密度视品种穗型大小而定,一般大穗型品种如浙甜3号等的密度以亩栽30003500株,株距0.30.35米为宜;穗型较小的品种则以亩栽35004000株为宜。
2012年广东省秋植甜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与评述作者:朱振中罗伟景邹小梅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2期摘要:2012年东源县农科所承担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秋植甜玉米区域试验项目,对新选育出的粤甜21号、佛甜6号、和甜1号、珠玉甜6号、华珍甜2号、景丰甜8号进行了综合的评述,并对参试的6个新组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甜玉米;区域试验;评述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2012年东源县农科所担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秋植甜玉米区域试验项目,为了准确鉴定新选育的甜玉米在当地的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品质及其特征特性的种植表现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新组合。
同时为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加快我县发展甜玉米种植面积及科研成果转化、优化品种布局,促进农业持续科学发展和种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新组合共7个(含对照种),分别为:粤甜21号、佛甜6号、和甜1号、珠玉甜6号、华珍甜2号、景丰甜8号和对照种粤甜16号。
1.2 试验方法本试验严格按《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抽签)排列,设三次重复,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面积25m2,同组别试验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并统一种植规格及种植时间。
栽培管理按当地较高生产水平进行,试验期间防虫不防病,品质品尝进行套袋处理,在各个生育阶段对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特性进行详细的田间调查记载,收获后及时进行品尝评价、验收计产和室内考种(连续取样10穗进行室内考种),对区试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1.3 影响试验的因素播种后天气晴热、干燥,地面温度高,通过采取覆盖杂草、人工灌水等措施以确保植株出苗和正常生长;中期经常出现中午大雨,雨后放晴的天气,导致部分植株发生茎腐病;中后期天气较干旱,进行灌水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产量参试组合鲜苞平均每667m2产在1046.7~1284.0kg之间,对照种粤甜16号平均每667m2产鲜苞1046.7kg,产量排列末位,全部组合均比对照种增产。
甜玉米新品种简比试验小结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 引进11个杂交甜玉米新品种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皇甜1号、永珍7号、永珍1号、榕甜1号、金桂3号等5个甜玉米品种综合性状突出,明年可较大面积示范种植;闽甜4号甜玉米品种产量低、综合性状差,建议淘汰;黄甜168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一般,建议明年进一步展示观察。
[关键词] 杂交甜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 S-3 [] A [] 1003-1650 (2014)08-0158-02甜玉米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每年播种面积在666.7hm2以上,不仅丰富了我县人民的“菜篮子”,也是一种外销创汇的农产品。
甜玉米的生产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选出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质鲜食甜玉米新品种,今年我站引进11个甜玉米新品种,以“粤甜16号”为对照在我县旧县乡东厝村进行简比试验,以期筛选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永珍1号、永珍7号、榕甜1号、粤甜16号(ck)、粤甜13、金皇甜1号、金桂3号、黄甜168、闽甜4号、N3、先甜5号等 11 个品种。
2.试验地点设在本县旧县乡东厝村公路旁田块。
试验田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平坦、肥力中上、排灌方便。
前茬种植早熟芋。
3.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品种定植大田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单行种植,小区面积每个品种约200m2。
试验田播种、育苗、定植、施肥、管水、防治病虫害,实行同一管理。
8月13日播种,8月18日统一定植,株行距30cm x80cm。
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
验收品种的农艺性状(包括产量),各品种取20株,记载各农艺性状的数值,最后取平均值。
二、结果与分析表1 甜玉米新品种简比生育期记载表1.生育期(见表1)对照种“粤甜16号”生育期为82天,除一个品种“闽甜4号”生育期为68天,比对照短14天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迟熟,生育期由83天-90天不等。
2012年秋季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分析农海春;赵干贤;黄梅燕;李勋;黄小凤【摘要】为提供玉米新品种,保证广西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以筛选出玉米新组合.试验表明:20个参试品种中,18个组合表现为增产,正大619(CK)在20个组合中产量排名第19位,有S127表现为减产;其中KJ1242、GD1201、KJ1226产量排名前三名,增产幅度在45%以上,说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丰产性好;S127、6222、212B-30后期叶片保绿性好,耐熟性强;金卡6号抗病性差.【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玉米新组合;农艺性状;产量【作者】农海春;赵干贤;黄梅燕;李勋;黄小凤【作者单位】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530215;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530215;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530215;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530215;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5302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广西的主要饲料及口粮作物,由于广西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征,使玉米单产相对于全国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且品种的适应性较窄。
通过本试验,不断筛选出新组合参加广西玉米良种区试,为广西玉米生长不断提供新品种,保证广西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组合数19个,主要是近年区内科研单位选育的苗头组合,以正大619为对照种。
参试组合名分别为212B-19、212B-30、12 下 HP10、12 下 HP12、KJ1242、KJ1266、KJ1244、KJ1234、GD1201、桂单 901、H103、S122、S127、2077、6222、6233、金卡 5 号、金卡 6 号、国垠天府试六号。
1.2 试验方法试验地设在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五塘),土壤为沙土,肥力中等、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种玉米。
玉米制种生产实习总结报告玉米制种生产实习总结报告一、实习公司简介公司概况登海先锋种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海种业”)和美国杜邦公司所属先锋海外公司“先锋”)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
成立于20XX 年12月,注册资本668万美元。
其中,登海种业占51%股份;先锋公司占49%股份。
公司的注册地点为山东省莱州市,另在北京注册有北京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和对外联络;在甘肃省酒泉市注册有生产性的分公司,并建立了一个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厂。
酒泉分公司酒泉分公司是公司的生产性分支机构,设于甘肃省酒泉市,占地面积150亩,包括一个全自动化的种子加工厂、高标准的种子检验室和办公区。
种子加工线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均从国外进口,选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
种子加工工艺和流程包括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分级和种子包衣包装。
建厂工作现已完成大部分主体工程。
二、实习基地介绍三坝基地:占地面积五千亩,共六个生产队。
基地一个主任,五个老技术员,四个实习生。
我所管辖的队是一队,总面积九百亩,一共五十二户农户,除了我还有我师傅牛自强,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三、实习感受半年的时光在我们的一生中有时候很短有时候很长,当你漫不经心时它很长,可当你仔细去度过每一天时它是短暂的,我在酒泉实习半年学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都是在学校中无法涉及的存在,我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我相信在未来当我迷茫时,那些帮助我的人的话语会像幻灯片一样在我脑海中飘荡激烈我勇往直前,给我坚持下去的信念。
四、实习内容1、选地隔离配制杂交制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的隔离区。
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
可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并保证质量。
安全隔离室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得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止外来花粉的串杂。
自交系繁殖隔离不能少于400米?双交制种区不能少于300米?南北向150-200米。
甜玉米种植实验报告
1.选好适宜的田地,松软肥沃,排水良好。
2.在春季进行播种,选择好品种,适当施肥。
3.根据种植密度,将种子均匀撒在地里,覆盖上一层薄土。
4.在生长过程中,及时浇水、松土、除草、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5.在甜玉米颗粒变硬之前,进行采摘。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甜玉米的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及时的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可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甜玉米的种植密度也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秧苗过密,导致产量下降,适当调整密度可以提高产量。
实验结论:
甜玉米是一种需要充足阳光和水分的作物,适当的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可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种植密度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适当调整密度可以提高产量。
- 1 -。
种玉米实验报告结论
根据玉米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包括发芽、幼苗期、旺长期和成熟期。
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与环境条件和品种有关。
2. 生长速度:玉米在幼苗期生长迅速,每天可达到几厘米的生长速度。
在旺长期,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
当进入成熟期后,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玉米开始抽穗和结籽。
3. 影响生长的因素:玉米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质量等。
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生长速度。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植物的养分吸收和代谢活动。
土壤质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养分供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 发芽率: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玉米的发芽率为X%。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发芽率意味着种子品质较好。
5. 影响产量的因素:玉米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植密度、施肥量、病虫害防治等。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
适量的肥料供应可以满足玉米的养分需求,促进生长和发育。
同时,健康
的玉米植株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减少产量损失。
综上所述,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玉米的影响,可以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附件2
广东省2012年秋植甜玉米新组合
生产试验总结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一、试验概况
2012年秋季,我站将经省区试表现较好的5个甜玉米新组合,安排在全省7个不同类型区进行生产试验,以“粤甜16号”为对照种作大田表证。
各生产试验点按照当地秋植正常生产季节安排播种期,按当地较高的生产水平进行栽培管理,并在各生育时期对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登记,适收期收获鲜苞计产和进行考种,并对各组合进行品质品尝评价。
2012年秋植生产试验前、中期天气较好,玉米生长发育正常;后期(10月20日开始)冷空气来得早,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部分迟播试点玉米开花授粉和籽粒灌浆,经加强田间管理,试验结果正常。
试验结果详见生产试验参试组合主要性状调查登记表。
二、组合评述
景丰甜8号珠海市港穗景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提供。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237.1公斤,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7.78%,7个试点有6个点比对照种增产,亩产量均超过1000公斤,最高产的阳春点高达1432.0公斤。
生育期75天,比对照种迟熟4天。
植株高245厘米,穗位高107厘米,穗长19.6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长1.0厘米。
单苞鲜重386克,单穗净重301克,千粒重408克,
出籽率73.13%,一级果穗率87.0%。
田间表现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
品尝评价籽粒甜度高,果皮较薄,适口性好。
该组合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品质较优。
栽培上需加强肥水管理争取高产,并注意适度疏植和深培土。
佛甜6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提供提供。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212.0公斤,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5.32%,7个试点均比对照种增产,亩产量均超过1000公斤,最高产的英德点高达1383.0公斤。
生育期74天,比对照种迟熟3天。
植株高227厘米,穗位高64厘米,穗长19.6厘米,穗粗5.3厘米,秃顶长1.5厘米。
单苞鲜重381克,单穗净重300克,千粒重401克,出籽率74.07%,一级果穗率84.7%。
田间表现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
品尝评价籽粒甜度高,果皮较薄,适口性好。
该组合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品质较优。
栽培上需加强肥水管理争取高产,并注意适度疏植和深培土。
和甜1号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科学试验中心提供。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192.9公斤,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3.53%,7个试点有6个点比对照种增产,亩产量均超过1000公斤,最高产的英德点高达1346.0公斤。
生育期75天,比对照种迟熟4天。
植株高233厘米,穗位高84厘米,穗长20.0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长1.4厘米。
单苞鲜重371克,单穗净重279克,千粒重369克,出籽率72.93%,一级果穗率86.9%。
田间表现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
品尝评价籽粒甜度较高,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
该组合丰产性和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品质较优。
栽
培上需加强肥水管理争取高产,并注意适度疏植和深培土。
华珍甜2号广州农宝种子有限公司提供。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070.9公斤,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1.63%,7个试点有4个点比对照种增产,亩产量有6个点超过1000公斤,最高产的电白点高达1224.5公斤。
生育期72天,比对照种迟熟1天。
植株高229厘米,穗位高92厘米,穗长18.5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长1.1厘米。
单苞鲜重322克,单穗净重239克,千粒重364克,出籽率72.47%,一级果穗率84.6%。
田间表现抗纹枯病和茎腐病,高抗大、小斑病。
品尝评价籽粒甜度高,果皮较薄,适口性好。
该组合丰产性和适应性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品质较优。
栽培上需加强肥水管理争取高产,并注意适度疏植和深培土。
粤甜21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059.7公斤,比对照种粤甜16号增产0.85%,7个试点有3个比对照种增产,亩产量有6个点超过1000公斤,最高产的英德点高达1180.8公斤。
生育期71天,与对照种熟期相当。
植株高210厘米,穗位高73厘米,穗长19.1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长0.6厘米。
单苞鲜重342克,单穗净重265克,千粒重356克,出籽率70.66%,一级果穗率88.9%。
田间表现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
品尝评价籽粒甜度高,果皮较薄,适口性好。
该组合丰产性和适应性好,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强,品质较优。
栽培上需加强肥水管理争取高产,并注意适度密植和深培土。
附表一:2012年秋植甜玉米生产试验参试组合主要性状综合表
附表二:2012年秋植甜玉米生产试验参试组合主要性状调查登记表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九日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