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七年级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上册课件:5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35.63 KB
- 文档页数:13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起始内容。
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
而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研究函数的工具,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并在验证过程中进行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通过介绍笛卡尔创立直角坐标系的背景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由点求坐标和由坐标描点教学难点: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第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在现实情境中感觉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并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接下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数学画板探索验证数学结论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数码学习机、《数学画板》软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教师活动:1、请同学们看一部影片片断。
(电脑播放“泰坦尼克”号游轮遇难片断)2、提问:谁能告诉大家这部影片片断讲的是什么事情?很多同学都看过这部影片,那么你知道“泰坦尼克”遭遇不幸时是如何向救援人员报告他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你知道最好的和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吗?13、提出问题:究竟如何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接下来介绍笛卡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1、学科:初中数学2、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3、“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习函数及其图象、曲线和方程的基础,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函数图像教学的第一节课,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学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探究出特殊点的坐标特征,为以后学习函数图像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需三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只是对点的坐标特征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初步探究,而对于特殊点的坐标特征的深入研究是下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以及由点求坐标和由坐标描点;2、提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发展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学习笛卡儿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二)【技能目标】1、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够根据坐标指出点的位置,并且已知点的位置写出它对应的坐标;3、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根据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4、初步培养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之用;2、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自强的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之实。
3、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
2、教学难点: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以及它们特征的简单运用。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1、提供学习资源:(1)笛卡尔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2)数轴,方格纸。
2、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利用实物投影仪方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