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doc 10页)
- 格式:doc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10
旅游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解决措施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旅游模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一、旅游业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1. 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许多景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和改造。
这种过度开发不仅占用了原本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和水源,还破坏了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地。
例如,一些山区因为大量建设导致水土流失、森林退化等问题。
2. 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在旅游活动中,人们经常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并在酒店、景点等地方消耗大量能源。
同时,人们还会以购物等方式产生大量垃圾和废弃物,给当地环境造成负担。
3. 污染问题旅游业中存在的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旅游地区常常会因为人员过多、交通拥堵等原因产生噪音,同时,也会增加废水与废气的排放,给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二、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1. 加强管理和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与监管,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执法力度加大,对于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处罚,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 提倡可持续旅游发展可持续旅游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危害和破坏未来代际生存资源需求能力发展旅游形态。
政府和旅行社应积极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鼓励游客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例如,提倡低碳出行,倡导旅游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行等方式进行游览。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和旅游机构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举办环境教育课程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了解和认识。
4.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促使旅游业更好地实施环境保护,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对景区门票收入一定比例的投入用于生态修复、整治水源地等工作,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生态效益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点的破坏旅游景点的破坏是指由于过度开发与旅游活动而导致景点生态系统、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破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旅游景点破坏的情况:1. 生态系统破坏:大量的游客涌入景点,会对景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游客的活动,如过度采摘植物、摄影等,往往会破坏植被、破坏动物的栖息地,导致生态系统衰退。
2. 文化遗产破坏: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往往会受到人为损害。
游客的触摸、刻画、乱涂乱画等行为,会破坏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影响其风貌与完整性。
3. 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为处理大量游客的需求,旅游景点可能会进行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餐饮场所等。
这些建设活动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破坏景观,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4. 水资源利用过度:某些旅游景点可能会对水资源产生过度利用。
大量旅游业的需求往往需要供应水源,如湖泊、河流等。
如果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管理与利用,就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甚至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5. 垃圾与污染问题:大量游客进入景点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与污染问题。
没有有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和环境保护政策,景点周围的环境就可能被垃圾和污染物所污染。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与管理制度,包括控制游客数量、限制访问时间等,以降低对景点的冲击。
2. 强化环境保护与垃圾管理,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等措施,遏制环境污染。
3. 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4. 开展旅游教育,提高游客对景点保护的意识与知识。
5. 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将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旅游景点被破坏的案例和解决措施
1. 陕西华山景区的脚下城市- 渭南市,由于过度开发和强力推广,导致大量游客涌入,引发了环保和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游客乱扔垃圾,不文明行为频繁出现,导致景区的环境被破坏。
2. 浦东迪士尼乐园的开业使得周边地区房价和商业乱象飞涨。
3. 泰山景区游客数量的迅速增加,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导致了一些登山栈道和道路的损坏。
解决措施:
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鼓励游客文明游览。
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设置垃圾桶和不同垃圾分类标识。
2. 限制周边景区的商业开发。
建设环境友好的商业街区,借助创意的商贸策略吸引游客。
3. 换用环保材料修建登山栈道和道路、增加管理人员和出入口监控设备,加强景区管理。
在旅游旺季,对游客进行限流并开展综合维护。
保护旅游资源的方法一、引言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保护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保护旅游资源的方法,以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二、加强环境保护1. 严格控制旅游开发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
2. 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出行。
三、保护文化遗产1.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2. 制定并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加强对非法盗掘和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打击。
3. 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鼓励人们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1. 制定并实施旅游规划,合理安排旅游资源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
2. 发展生态旅游和农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生态保护相结合。
3. 加强旅游业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1.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宣传和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六、结语保护旅游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珍贵资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为后代留下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关注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旅游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这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还关系到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首先,旅游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文化侵蚀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防止其被破坏。
保护旅游资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限制旅游人数、加强旅游管理、修建环保设施等。
例如,我们可以限制旅游人数和游览时间,以此来减少游客的数量和游览时间,从而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同时,在旅游管理中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做好旅游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工作。
在城市和景区里面建立环保设施,例如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和清洁设施等,以便游客随时可以使用,从而减少污染。
其次,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是要提高旅游收入,还要注重文化、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为了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应该注重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保持其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
同时,也要扶持和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旅游产值的有力补充。
对于大自然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建立生态旅游区,推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方面,可以制定公平的旅游政策,让所有人都能享受旅游资源的便利。
此外,还应加强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化体系,确保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
总的来说,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才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应该从自己做起,遵守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共同努力,让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确保珍贵的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破坏和浪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旅游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景区管理、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
一、景区管理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而言,景区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在景区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以避免过度拥堵和资源的损耗。
首先,建立健全的景区管理机构是保护旅游资源的基础。
该机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旅游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协调各方的利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加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
在规划方面,应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合理划分景区的功能区域,并确立相应的游览路线和设施布局。
在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此外,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也是重要的措施。
通过合理的导游培训、游客宣传和引导设施的设置,可以引导游客有序游览,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二、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确保人们能够长期地享受到原始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在环境保护方面,首先需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采取科学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维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限制开发和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强对河流、湖泊和水库的监测和管理,保护水资源的供应和水质的良好。
另外,还需要注重大气环境的保护。
通过减少旅游车辆的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
三、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包括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首先,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建筑、考古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在当今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渴望走出家门,去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生态破坏。
为了建设旅游设施,如道路、酒店、缆车等,往往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破坏原有的植被。
这不仅导致了水土流失,还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例如,一些山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过度开山修路,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其次是环境污染。
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带来大量的垃圾和污水。
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垃圾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
一些热门景区的水面上常常漂浮着各种垃圾,严重影响了景观质量。
同时,旅游交通的发展也会导致尾气排放增加,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再者是文化破坏。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过度商业化,导致当地的传统文化受到侵蚀。
一些古老的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的民俗活动也变得形式化,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和魅力。
此外,旅游开发还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
比如,一些温泉旅游地由于过度开采温泉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温泉水量减少,甚至枯竭。
面对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规划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旅游开发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和规划,合理确定旅游景区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监管,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
例如,可以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自觉遵守景区的环保规定,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是指旅游目的地中所包含的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其他旅游相关资源。
保护旅游资源是保护地球上的珍贵财富,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延续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此外,旅游还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发展。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挑战1. 过度开发和破坏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一些地区不断进行旅游设施的扩建和改造,导致原本自然的景观被过度破坏。
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景区质量下降。
2. 文化冲突和演变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的接触和冲突。
一些受旅游业影响较大的地区,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可能受到冲击,文化传统和习俗逐渐消失。
此外,过度商业化也可能导致旅游胜地的商业氛围过重,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
3. 环境破坏和污染旅游业的高强度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问题。
大量的游客流量和旅游交通工具的排放,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消失的风险,如海洋、珊瑚礁和动植物群落。
三、旅游资源保护的解决方案1. 持续发展与保护并重为了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政府和旅游业者应当在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时充分考虑资源保护。
制定限制性开发措施,控制游客流量,限制旅游设施的规模和数量,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经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提倡文化保护和传承旅游业应当积极推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并将其纳入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当中。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
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
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
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
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如果因为顾忌开发会导致破坏而不去利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
我们所主张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
虽然开发与保护是有一定矛盾的,但如果能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有可能达到完满的统一的。
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
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
我们所要追求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造成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损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加剧,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意义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这些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同时也可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如果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就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流失,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可以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的保护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标准。
(2)资源评估: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资源的类型、特点、品质、数量、分布、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哪些资源需要重点保护,哪些资源可以适度开发和利用。
(3)开发与保护:在制定规划时,需要平衡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资源。
(4)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等。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掌握旅游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资源破坏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减少损失和影响。
(3)加强资源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资源保护、修复、维护等。
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共同推进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doc 10页)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
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跃龆似浔;さ闹匾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
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
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
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
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当然,提倡保护旅张学国外在天安门广场放养万只鸽子,后因考虑到鸽粪会影响故宫文物保护(鸽粪对建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而未实行,实为北京文物保护的一大幸事。
2.2.2管理性破坏旅游区是为游客服务的,若管理不善,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旅游活动加速石刻、雕塑、壁画古迹的损坏古代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要经历风化作用使其衰竭,但其风化较为缓慢。
旅游开发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损坏。
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受到的损坏已极为严重。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来访游客数量以及对古迹作适当仿古重修来维护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2)游客踩踏带来的破坏旅游业逐渐发展,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游客增多,游客的踩踏使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
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磨损。
要发展旅游业,这种破坏是很难避免的,补救措施只能通过定期的补修才能实现。
颐和园蜿蜒700多米的长廊路面的砖,因踩踏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
(3)游客素质低,直接破坏旅游资源由于游客中层次不一,其中不乏素质低下的人,这部分人对景物随意刻划、涂抹,任意毁坏旅游资源。
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人在景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曾有相声演员创作过一个段子专门讽刺这种现象。
此外,有些游客乱扔果皮纸屑,也给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扩大旅游环保宣传范围和强度、制定旅游区旅游资源保护条例、以及加强旅游管理等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4)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游客的进入、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都会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如游客行、游需要的交通设施所排出的废气、废油污染了大气和水体,满足游客生活必须的食宿条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环境。
这些废气、废水、垃圾物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衰败和破坏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人为破坏,但也不乏自然衰败,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也应该多元化。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对策:3.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对策不少旅游资源的破坏都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立法手段来加强其资源的保护,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干涉和惩罚。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人们难以制定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法。
但建国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不少直接或间接的与保护旅游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它们已经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采取宣传、立法等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损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还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3.2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对策旅游资源保护的相关条例颁布之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旅游区,旅游资源至今仍在受着这样或那样的人为破坏。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对旅游业发展给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副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宣传不够深入和广泛。
针对这两点,可采取以下措施:3.2.1纠正“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错误观点,使人们能正确认识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业并不是什么“无烟工业”,作为一种产业,它也生产并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乐观,不注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消亡和旅游区的毁灭,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
在宣传工作上,要认识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譬如可以利用相声、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使群众在哈哈一笑之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
还可以在旅游食品包装上,印上“请别随便抛弃我,我要回家”之类轻松活泼的保护性口号以防止旅游垃圾污染。
更可以在景区增加一些趣味性强、造型精美的垃圾箱,引导一些孩子将垃圾丢入箱中。
3.3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旅游资源的破坏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
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旅游资源和利用中的旅游资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
坚决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3.1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坚持旅游开发的“时序性”,潜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备军,对这类资源,应以保护为先。
开发有先有后,既要考虑到目前,又要考虑到未来,绝不能与子孙后代“抢饭吃”。
“暂时不开发的先保护起来,留待后人去开发。
”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开发观。
西安周围有秦始皇陵及许多汉、唐帝陵,大部分没有开发而加以保护,一方面是考虑到目前科技水平尚未达到能保证地下文物一旦出土不致变质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开发对象。
杭州的南宋故城出土后予以回填,部分也是基于这种考虑。
如果潜在旅游资源在开发前就已遭破坏,则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空话,所以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的头等保护任务。
3.3.2开发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缺乏科学指导和保护措施不当,使不少旅游资源及环境在开发中遭受严重的破坏,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失真、变味,失去吸引游客的能力。
所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中,应有专业人才来计划和实施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细节,真正把旅游资源保护落到实处。
此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适度开发,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并且要注意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其周围社会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以保证其原汁原味的气氛环境,保护吸引游客的魅力。
否则,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便是旅游资源破坏的过程。
3.3.3利用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可接待游客的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景点的破坏和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两个方面,其保护措施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开展:(1)加强对游客的管理景区接待的对象是游客,而游客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游客加强管理:1)宣传措施,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对游客进行旅游环保教育,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2)奖励措施,对一些习惯好、素质高、能自觉维护景区环境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3)惩罚措施,对某些破坏景区资源和环境(如在景点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游客按相关条例给予应有的惩罚,情节较为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景区的环境据其性质差异又可区分为生态环境、卫生环境和旅游气氛环境。
在对景区环境的管理中,首先要控制旅游活动项目,对那些会导致景区水体、空气及环境污染的旅游项目应予以撤除,以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次要控制游客的人数,因为游客过多涌入会对景区的旅游气氛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再次,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旅游景区卫生管理措施,防止垃圾污染,以保证景区随时有一个洁净的环境。
(3)要建设一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建成的大批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专业旅游管理人员。
而我国目前缺乏这种专门人才,现有的景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来或由当地居民和农民充当,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造成许多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出现破坏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1)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培训;2)积极培养景区专业保护人才。
另外,还可以通过区别景区性质、确定保护措施来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等实施全方位的保护。
3.4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绝大多数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了。
也有一些古建筑,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都很高,虽然已经衰败和破坏,甚至不复存在,但仍可以采用培修和重建恢复其风采;有的旅游区的环境和资源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我们也可以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继续发展旅游业;而对那些珍贵文物旅游资源,则应尽量减慢其自然风化的速度。
3.4.1培修复原,整旧如故在培修一些因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破损、变色的历史建筑时,可采取原材料、原构件,或在必要时用现代构件进行加固,但必须以保持原貌为准则,切忌因“翻新”而失去“古”的特色。
2001年4月2日开始的“乐山大佛美容工程”既达到了培修的目的,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样,可以说是培修复新历史建筑的成功之作。
3.4.2仿古重修历史上一些著名建筑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已在地面上消失,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可进行重修,重现古建筑的风貌。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昌黄鹤楼的仿古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塔式阁楼造型风格和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是古建筑重建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3.4.3生态建设许多旅游景区由于某些原因,景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如太湖和昆明滇池,湖水污染较为严重,许多旅游项目难以开展,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