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032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9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模与仿真课程代码:INDE203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七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杨宏兵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教学方法1、启发式课堂讨论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结构参数,认识复杂系统的动态响应。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悉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知识(6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深入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悉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掌握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悉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悉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掌握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第三章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掌握随机数的概念,熟悉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掌握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悉随机数的统计检验;掌握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悉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系统讲授含Maya建模、ZBrush建模等在内的多种三维模型制作方法,共计144学时。
课程内容涵盖软件操作命令讲解、模型结构讲解及配套项目案例等,从简单的道具建模依次进阶到复杂的角色建模,完整地讲授三维模型的制作流程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本课程还包含三维动画制作后续模块的材质、绑定等相关拓展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维模型的行业制作规范以及三维后续制作环节对模型制作环节的要求,掌握行业制作的流程及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化动漫制作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包括:曲面建模技术、多边形建模技术、三维雕刻技术等,让学生能完成从简单场景道具到复杂角色的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包括:基础型分析、结构素描、结构块面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其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理解MAYA建模工作原理和ZBrush雕刻动作原理。
(2)知道三维模型的需求标准,知道动画模型和静帧模型的应用范围。
(3)知道三维建模的基本规则及手法,并能将三维模型需求与建模手法相对应。
(4)理解三维建模和数码雕刻结合的工作流程。
(5)知道场景道具模型的整理规范。
(6)知道角色模型的布线要求,了解骨骼绑定和表情制作的工作原理。
(7)知道造型块面划分的依据及基础大型塑造的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够按找模型需求,选定建模方法,建立建模流程。
(2)掌握三维建模中曲面建模和多边形建模及数码雕刻的操作方法、各环节统筹。
(3)掌握模型文件整理和优化的流程化操作。
(4)掌握模型布线的方法,能够进行游戏模型和影视动画模型的布线排布。
(5)掌握模型格式之间的转化操作。
(6)掌握模型造型分析比对的方法。
(7)掌握模型格造型块面分析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1)培养掌握流程化建模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精耕细作、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
参考书目:
[1]杨叔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四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2.1
[2]朱明武.动态测量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
[3]黄俊钦.静、动态数学模型的实用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88.9
[4]姚俊.Simulink建模与仿真[M].北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
[5]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6]张哓华.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推荐教
材)
[7]郭齐胜,杨秀月等.系统建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
[8]郭齐胜,董志明.系统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
[9]康凤举,杨惠珍等.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
(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
[10]侯媛彬.系统辨识及其matlab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11]李鹏波.系统辨识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0
[12]王秀峰.系统建模与辨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
Maya动画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Maya动画制作是MAYA课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今后从事三维动画、影视广告、游戏制作而设置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是学习三维动画的重要课程环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核心技能的掌握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学生将来从事三维动画、影视广告、游戏等岗位工作提供知识与技能支撑。
针对动画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会相应提高,要求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深挖专业技能。
所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要包括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在项目中涵盖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技能的操作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达到相应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明确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围绕三大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主导项目和拓展实训项目。
主导项目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以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演练为主。
以项目驱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主导项目的重点是对知识技能的熟悉和理解。
在动漫实训室,以动画专业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分组,模拟实际Maya动画制作工作环境,引领学生从课堂内的学习型项目向企业真实项目的过渡,该阶段重点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知识的横向迁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MAYA动画模块,并实施项目式教学法对MAYA在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进行全面剖析,把企业中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最终能够符合三维动画、影视广告、游戏制作等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关键帧动画,驱动关键帧动画,路径动画,晶格变形动画,非线性变形动画,角色动画等知识的应用,为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影视广告、三维动画、游戏制作等相关企业的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根据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维动画制作3DMAX》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三维动画制作 3DMAX》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玩耍制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专业的一门必修重点课程。
也是扩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使生疏学生三维动画软件的操作,同时也是本专业的认证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三维动画软件 3DMAX 各种功能的实现,插入三维动画短片制作过程的学问讲解,把握此软件,并解决在软件操作过程中可能消灭的问题的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把握三维动画的设计和制作的学问,并具备三维动画制作种个人力气和团队合作力气《三维动画制作》学习建模、材质、灯光等学问。
重点在于能够在动画制作的中期,实现动画的初期设计,包括角色模型、材质、场景设计、环境和动画等,前期和后期涉及到剧本,音乐制作、后期合成。
二、教学目标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软件的操作实践,使学生结实把握三维动画制作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够依据设计主题对动画实现过程进展解剖和分析,能够娴熟使用 3DMAX 软件来实现动画的制作,并具有初步的三维动画设计制作力气。
2、具体划分为以下根本的技能和力气:专业力气:使学生娴熟把握 3DMAX 动画制作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培育学生全面掌握三维建模、曲面建模、材质编辑、灯光、摄影机、渲染、动力学、角色动画等技术,培育学生影视广告、影视特效、建筑动画、栏目包装等制作力气,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创精神及团体合作意识。
方法力气:1.能够将三维动画设计的根底和设计技能融会贯穿2.灵敏应用于电视栏目包装设计中三维的制作,具有较好的审美素养和审美力气。
3.具有较强的创力气和动手实操的力气。
4.具有栏目包装设计与制作力气的高级技术应用性水平。
社会力气:1.培育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培育创作主动力和自我潜能的开掘精神。
3.具备工作中处理与各方关系的力气。
4.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抑制困难的力气。
全国计算机三维动画专业人才(中级)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该证书获得者掌握基本的三维设计原理、三维动画设计技能,能够利用AUTOCAD、3DsMAX等动画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图形图像、三维效果图、三维动画的艺术设计、美术创作等设计,具备从事三维动画设计工作的专业技能。
全国计算机三维动画专业人才(中级)考试的内容覆盖了动画理论知识、3DSMAX的基础知识、模型的创建、材质贴图技术、灯光与渲染、关键帧动画和驱动动画、后期制作等内容。
针对三维动画公司中三维动画师职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突出强调着重考察考生的美术创意、三维动画制作等专业方向的先进技术和创造能力。
知识层次标示
基础知识(I)学习三维动画必备的美术知识和入门专业知识
重点专业知识(II)从事三维动画工作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考试对象
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三维动画专业技术人才考试的学员。
二、考试内容
参考教材。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吉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基本工程素养,并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相关知识的工程型高级软件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或从事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下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某一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
3.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
4.掌握软件开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方法。
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6.具有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原型验证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软件工程学科理论与方法、选择合适技术手段进行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开发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7.了解并自觉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在本课程中,通过项目主导、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对ABB公司的Robot Studio软件的操作、建模Smart组件的使用、轨迹离线编程、动画效果的制作、模拟工作站的构建、仿真验证以及在线操作进行全面的讲解。
本课程适合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调试、现场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特别是已掌握ABB机器人基本操作,需要进一步掌握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模拟仿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方面的综合素质,着重使学生掌握从事机器人加工类企业中机器人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能认识、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
2.会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3.能较熟练运用仿真软件Robot Studio中的建模功能。
4.能较熟练运用仿真软件Robot Studio对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
5.会运用Robot Studio中Smart组件的应用。
6.会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的创建与应用。
7.会Screen Maker示教器用户自定义界面使用。
8.Robot Studio的在线功能使用。
(二)能力目标1.本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必须加强平时的练习,在重复操作练习中提高熟练软件,并掌握其中的操作原理。
2.能运用虚拟软件进行在线编辑I/O信号的操作、正确编程运动轨迹、正确布局机器人工作站。
动画仿真技术
孙亚珍
【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微机动画仿真技术可以直观逼真地显示工程设计的实
际情况。
目前在微机上制作动画主要采用增强图形适配器和视频图形阵列两种模式,图形系统在概念上都是由应用数据结构、图形应用软件、图形支撑软件和图形设备组成。
微机显示器上生成动画的过程主要采用3种方案,其原理是将微机屏幕上的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交替切换生成的。
近年来该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孙亚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21
【相关文献】
1.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J], 安秀芳
2.浅析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J], 马新影
3.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探究 [J], 史静
4.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J], 曾龙凯
5.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三维动画中的应用 [J], 梁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生动画专业编码北京电影学院(609)动画学院(050406)电影学(91)动画创作及理论中央美术学院(009)城市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1)动画创作华东师范大学(059)传播学院(050406)电影学(03)动画片研究南京师范大学016美术学院()06动画艺术设计研究广州美术学院(007)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9)数码动画设计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26)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1)动画艺术创作及理论北京林业大学(004)信息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1)景观动画技术河北大学(007)艺术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3)动画设计沈阳航空工业学院(010)艺术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5)动画与数媒艺术设计研东北师范大学(108)美术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4)动画艺术学吉林艺术学院(006)新媒体与动画艺术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3)动画艺术创作与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007)机电工程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3)动画与数字化设计安徽工程科技学院(006)艺术设计系(050404)设计艺术学(06)动漫设计与理论研究武汉科技学院(002)艺术与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3)动画艺术设计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04)艺术与传媒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8)动画创作及理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04)艺术与传媒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9)数字媒体及游戏设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04)艺术与传媒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10)音乐创作与动画武汉科技学院(014)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050404)设计艺术学(07)动画艺术设计研究武汉理工大学(005)艺术与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5)动画艺术设计及其理论湖北工业大学(008)艺术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6)动画华中师范大学(018)美术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2)动画与游戏设计湖南师范大学(017)美术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8)动漫设计与研究广州美术学院(007)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9)数码动画设计研究深圳大学(008)艺术设计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04)动画创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541032)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软件学院02.课程编号:54103203.课程名称: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04.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anima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05.课程学时: 32学时,其中含实验0学时06.课程学分: 2学分07.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08.课程性质:选修09.开课学期:第6学期10.面向专业:软件工程11.选用教材1、侯鹏志等,《3ds Max 201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2、杨丽等,《城市仿真建模工具:Creator软件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3、王孝平等,《Vega Prime实时三维虚拟现实开发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12.主要参考书1、鲍虎军等,《计算机动画的算法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Robert Bridson,《Fluid Simulation for Computer Graphics》,A K Peters,2007.13.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目的:主要讲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 2010和Multigen Creator 3.0进行三维物体和场景建模的基本方法,利用实时视景仿真软件Multigen Vega Prime提供的Lynx Prime软件和Vega API进行视景仿真的基本方法。
课程任务:一、掌握利用3ds Max创建三维模型的方法二、掌握利用Multigen Creator 创建三维模型及生成地形的方法三、掌握利用Multigen Vega Prime进行实时视景仿真的方法。
14.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讲授环节:1)理解并掌握使用3ds max 2010进行3D模型建模的方法2)掌握使用Multigen Creator进行层次化模型建模的方法3)掌握使用Vega Prime 进行视景仿真的方法教学辅助:1)习题:i.每次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深化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2)作业:i.基于3ds max 2010的复杂模型建模。
ii.基于Creator的大规模场景建模。
iii.基于作业1和作业2,采用Vega Prime进行简单的视景仿真。
3)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三次作业成绩的加权平均法。
其中,平时出勤占40%,三次作业占60%,每次作业各占20%。
15.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先修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
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课程主要向学生讲解三款软件(3ds max 2010,multigen creator和multigen vega prime)的使用方法,介绍动画建模与仿真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代码开发采用Visual Studio 2003。
16.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基础知识(2学时)第1节:计算机图形学基础(1学时)主要内容: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曲线、曲面、网格、实体等);多边形,法线,插值。
重点:理解计算机中曲线的表示方式:折线,Bezier曲线,B样条曲线,NURBS 曲线;理解计算机中曲面的表示方式:多边形网格、Bezier曲面、B样条曲面、NURBS 曲面;理解法向量、插值等基本微分几何概念。
难点:B样条和NURBS曲线曲面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曲线、曲面的数学表示方法,了解在计算机中表示二维和三维形体的方法,特别是NURBS方法和网格方法,理解多边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法线、插值等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第2节:图形在计算机中的渲染原理(1学时)主要内容:计算机中颜色的种类及含义(RGB,HSV等)及相互间的转换;计算机中光源类型;光源各项参数的含义及其对场景中物体的影响,计算机中材质的表示方法及其与光照、纹理的相互作用;计算机中纹理的实现及其在真实感图形绘制中的作用。
重点:图形在计算机中的渲染流程,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光照模型原理,光源各项参数的意义及其对物体外观的影响,材质的含义及其与灯光共同作用的原理,纹理的含义及作用。
难点:材质和光源相互作用教学要求:掌握在计算机中表示颜色的方法,掌握光照、材质、纹理对于增加场景真实感的重要意义以及各项参数的对场景的影响。
第二章:3ds Max 2010 建模技术(10学时)第1节:3ds Max 2010 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基本几何形体的创建与修改(1学时)主要内容:3ds Max 2010 的界面,基本操作方法(移动、旋转、缩放等)、菜单栏、工具栏、命令面板等基本工具的介绍。
平面、长方体、球体、圆锥体等简单几何形体的创建及基本参数的设置,几何体旋转、缩放、平移等工具的使用。
重点:3ds Max界面了解,视图区、菜单栏、工具栏、控制面板、状态栏、动画控制、视图调整、关键帧设置、时间线与滑块。
难点:视图控制、菜单栏、控制面板教学要求:掌握3ds Max 2010 建模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简单几何体的创建和修改方法以及对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几何变换的方法。
第2节:扩展几何体的创建与修改方法(1学时)主要内容:扭结、倒角长方体、油桶等扩展几何体的创建方法及创建后的修改方法。
重点:扩展几何体的创建方法及创建后的修改方法。
掌握使用3ds Max 2010的基本方法,掌握创建扩展几何体的方法,理解各项参数对几何体形状的影响。
难点:扩展几何体参数的设置教学要求:掌握使用3ds Max 2010的基本方法,掌握创建扩展几何体的方法,理解各项参数对几何体形状的影响。
第3节:基本的光照、材质和纹理等的设置(1学时)主要内容:3ds Max灯光的创建及修改,材质编辑器的使用,摄影机的创建及其作用,场景的渲染,简单的动画效果及渲染。
重点: 3ds Max灯光的创建及修改,材质的含义,材质编辑器的使用,常用材质设置,场景的渲染。
难点:材质编辑器的使用教学要求:掌握简单的灯光设置和材质、纹理的使用,掌握mental ray 场景渲染器的参数设置及渲染方法,掌握简单动画效果的实现和渲染方法。
第4节:二维曲线的创建及修改方法(1学时)主要内容:线段、圆弧等简单二维形状的创建和修改,NURBS曲线的创建和修改。
教学要求:掌握二维形状的创建和修改方法,理解NURBS线及在表示二维形状中的作用。
重点:线段、圆弧等简单二维形状的创建和修改,NURBS曲线的创建和修改,扩展曲线类型。
难点: NURBS曲线创建于修改第5节:复合物体的创建和修改(2学时)主要内容: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利用变形、散布、一致、融合、放样、布尔操作等方式生成复杂的几何模型的方法。
重点:利用变形、散布、一致、融合、放样、布尔、超级切割等方式生成复杂的几何模型的方法,初步理解reactor的功能。
难点:放样、超级切割,reactor教学要求:理解每个复合工具的原理,学会利用各种复合工具进行较复杂形体的创建。
第6节:3ds Max 修改器的使用方法(2学时)主要内容:讲解3ds Max 渲染管线的概念,讲解MeshSelect、DeleteMesh、EditMesh、MeshSmooth、XForm、Cap Holes、FFD、Lattice、HSDS、Subdivision、Bevel、Lathe、Extrude等常用修改器的使用方法。
重点:讲解3ds Max的修改器的基本原理,常用修改器的操作,包括弯曲、锥化、FFD、噪波、挤出、挤压、车削、倒角、倒角剖面、晶格修改器。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利用修改器对几何形体的顶点、边、面、多边形、元素进行修改的方法。
难点:修改器参数调整。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利用修改器对几何形体的顶点、边、面、多边形、元素进行修改的方法。
第7节:一个复杂三维模型的建立(2学时)主要内容:综合运用之前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建模方法,建立一件日常生活用品三维模型,从而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重点:用3ds max创建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洗手盆难点:网格建模,网格编辑方法教学要求: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建模,使学生牢固掌握用3ds Max 进行三维建模的各种方法。
第三章:Multigen Creator 建模技术(8学时)第1节:Multigen Creator 软件简介(1学时)主要内容:Multigen Creator 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菜单栏、工具栏、视图面板、坐标面板、选择面板的基本使用方法,栅格的作用,基本几何形体的创建(平面多边形、圆、空间球体、圆柱体等),3ds Max 与Multigen Creator之间的区别,在Multigen Creator中导入3ds Max 模型的方法。
重点: Multigen Creator 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菜单栏、工具栏、视图面板等工具的使用,用Creator创建基本几何形体,在Creator中导入3ds Max的模型的方法。
难点:菜单栏、工具栏、视图面板的使用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用Multigen Creator 创建基本几何形体的方法,理解用3ds Max 和Multigen Creator 创建几何形体的异同。
第2节:复杂几何形体的创建及修改(1学时)主要内容:利用Wall、Peak、Revolve、Loft等方法生成复杂几何形体的方法,对几何形体进行Mirror、Slice、Taper、Twist等方式的修改。
重点:利用几何体工具箱中的Wall、Peak、Revolve、Loft等工具生成复杂几何形体的方法,以及使用几何体修改工具性对几何形体进行Mirror、Slice、Taper、Twist等修改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几何工具创建复杂形体的方法。
难点:几何体修改工具箱的使用方法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利用几何工具创建复杂形体的方法。
第3节:基本的光照、材质、纹理等的设置及层次模型和数据库管理(1学时)主要内容:Multigen Creator 灯光类型及其创建方法,材质和纹理的载入与应用;Multigen Creator 管理场景的层次数据库模型及其修改方法,层次模型在实时视景仿真中的作用。
重点:学会设置Creator的光照、材质、纹理等参数难点:调板的概念及调板与物体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Multigen Creator的灯光、材质、纹理的设置方法,理解Multigen Creator的层次数据库模型,并掌握组织场景的数据库模型的方法。
第4节:工具箱的使用方法(1学时)主要内容:讲解Creator中工具箱的使用方法。
重点: Creator的大部分工具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述调整工具箱、复制工具箱(Duplicate)、多边形修改工具箱(ModFace)、修改顶点(Mod Vertex)难点:工具箱使用背后的数学方法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Creator中工具箱的功能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