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 机电学院 熊田忠 运动控制 说课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18.13 MB
- 文档页数:45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物理》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了解运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运动控制技术的原理和组成。
2. 运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运动控制技术相关视频3. 运动控制技术应用案例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控制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运动控制技术?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运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
2. 分析运动控制技术的特点,如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等。
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给案例中的运动控制技术特点及应用。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运动控制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多个运动控制技术应用案例,如工业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
2. 分析案例中的运动控制技术特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运动控制技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强调运动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运动控制教案思路:一、前言二、课程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运动控制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四、教学过程1. 模块一:运动控制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 模块二: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模块三: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4. 模块四: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五、教学评价六、后记一、前言运动控制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广泛的应用和丰厚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关注。
本课程旨在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组成、设计流程及应用实践,为广大学生提供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和知识支持。
同时,本课程将涉及专业词汇和术语,建议学生提前做好相关背景知识的准备工作。
二、课程目标1.了解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并了解其工作原理;4.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5.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模块:1. 运动控制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互动。
1. 运动控制的概念和基本概念1.1 什么是运动控制运动控制是指对机器或设备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和调节,以达到准确、稳定、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目标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理论等。
1.2 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运动参数、控制模式、控制精度、反馈调节、信号处理等。
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1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由执行部件、传动部件、控制器及相关的传感器等组成。
2.2 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运动参数的分析和控制模式的选择,对机械结构进行组织和调节,实现设备的精细化、高效化的自动化生产。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课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运动控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掌握运动控制的常见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3)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运动控制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能力。
(3)学会使用运动控制相关的软件工具,如MATLAB、Simulink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运动控制概述:运动控制的概念、分类、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运动控制系统建模: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动态特性分析。
3.运动控制方法: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常见控制方法。
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与优化。
5.运动控制实例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运动控制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运动控制方法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运动控制系统》,作者:张三。
2.参考书:《现代运动控制技术》,作者:李四。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动画演示等。
4.实验设备:运动控制实验平台、传感器、控制器等。
5.软件工具:MATLAB、Simulink等。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2017级本科)三江学院教务处二O一七年六月三江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编审委员会名单主审:谢霞主编:饶日忠丁小燕编委:(按姓氏笔画顺序)王步方荣荣权国睿李亚牟玉梅张天宇周会俭林浩洪平贾军高程丽陶行崔楠蔡瑶煜蔡舒前言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建立了以文、工、经、管、理等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确立“面向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以应用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
体育教学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和主要文件,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
为了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运动技能,培养自我健身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学改革形势的需要。
本《大纲》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以“三个面向”及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各项指示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在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及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兄弟院校教学大纲,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实践和我院现有条件及生源、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本大纲。
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施2013年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总结后修订编写的。
(科教版)十一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第四章自动控制技术第一节自动控制方式继光高级中学田良根一、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8年级已经学习了电子基础知识,具备了电子技术中的一些基本动手实践能力。
高二第一学期也已经学习了数字电路基础、传感器的知识和应用。
另外,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已经初步达到了学习单片机中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识、经验。
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章节奠定了基础。
另外,单片机在现代电子控制和电子产品中无处不在的神奇、强大的功能,以及在学习和开发过程中蕴含的实践和创新活动,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中,许多工程类项目都在急切地盼望着单片机技术的嵌入。
以上这些都为单片机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机会,也正是单片机学习作为劳技课程中的一大亮点。
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和演示实验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和领悟本节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并形成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生生的技术活动,来初步了解先进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突破本节难点;通过调查分析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运用简单单片机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设计,养成勇于技术创新的精神并认识到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单片机控制中软硬件的协调工作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演示流水灯程序通过输入、编译、写入单片机后再安插到电路板上并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全过程。
以使学生对单片机自动控制全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单片机自动控制装置开发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出租车的计价器、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播放自动加工中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同学们制作的各种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的实物或录像资料,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本节内容建议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各种自动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2)知道应用单片机自动控制的优点(3)初步学会分析由单片机组成的简单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动单路门窗报警器任务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电子技术原理和方法设计控制电路,并依据电路图,按照面包板搭建电路的方法完成作品的制作(2)通过探究型实验,初步了解单片机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开发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单片机自动控制方式广泛应用的媒体呈现和丰富的实例演示,形成学习单片机技术的兴趣和愿望和关注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通过设计实验和讨论电路的搭建,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单片机在生活和生产的自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开发方法难点:单片机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开发方法四、教学器材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编程器、多媒体投影设备、单片机自动控制演示装置学具:接插电路实验板、少量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连接导线和学生电源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一)、各种各样的自动控制方式(概述)(1)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录制的各种各样自动控制装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景。
中等职业教育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工程二任务四电动机点动正转控制电路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清点班级人数,2、准备好电气元件。
备好设备和教具安静就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前准备〔8分钟〕1、分好小组〔4人/组〕2、分发电工工具3、准备好电气元件、器材等4、强调平安标准总指挥,安排好所要准备的电气元件、器材等。
领取工具及电气元件、器材等小组共同合作,互助互学,进步学生对学习兴趣。
情景引入〔5分钟〕引入:生活中电动葫芦,并播放视频。
简化控制动画老师播放视频,并进展操作过程的讲解。
操作动画,并进展简单分析,从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给学生感官的认识,设疑:如何实现这样的功能?观看与考虑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动画播放、演示,进步学生学习兴趣,从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确立任务〔10分钟〕1、原理图及构造QS:组合开关 SB:启动按钮FU1、FU2:熔断器 KM:交流接触器2、工作原理展示电动机点动原理图给学生分析电气图构造及相应元件作用分析控制电路工作原理观察、考虑电气图构造,分析各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电路工作原理,与老师一起总结,并用文字板书出来。
进步学生的总结归纳才能。
落实知识目的。
任务一:元件检查,安装元件〔5分钟〕指导学生安装元件情况及检查元原件小组合作,利用万用表检查元件好坏,老师引导提示,学生动手操作,SB〔1〕启动:按下按钮SB →KM线圈得电→ 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运转〔2〕停顿:松开按钮SB → KM 线圈失电→ KM主触头断开→电动机停转实施任务〔115分钟〕任务二:实际操作,巡回指导〔100分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与指导。
任务三:线路调试,通电试车〔10分钟〕好坏的方法课堂中巡回指导学生操作情况,指出在过程中出色的地方及存在的缺乏。
引导学生掌握电路调试的步骤和方法并用电工工具安装〔固定〕元件。
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说课稿范文英文回答: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broad field that encompasses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ystems that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objects. Motioncontrol systems are used in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from simple machines like elevators and conveyor belts to complex systems like robotic arms and spacecraft.The basic components of a motion control system include:A sensor to measure the position, velocity, or acceleration of the object being controlled.A controller to process the sensor data and generate control signals.An actuator to move the obje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ol signals.The controller is the brains of the motion control system. It receives data from the sensor, processes the data, and generates control signals that are sent to the actuator. The controller must be able to handle a varietyof inputs, including disturbances and noise, and it must be able to generate control signals that are accurate and precise.The actuator is the muscle of the motion control system. It converts the control signals from the controller into physical movement. Actuators can be either electric, hydraulic, or pneumatic. Electric actuators are typically used in applications where high precision and accuracy are required. Hydraulic actuators are used in applicationswhere high power is required. Pneumatic actuators are usedin applications where low cost and simplicity are required.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designed to meet specif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se requirements may include:Accuracy: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move the object to the desired posit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precision.Precision: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repeat the same motion over and over again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Speed: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move the object quickly.Torque: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move the object against a load.The design of a motion control system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all of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The system must be able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while also being cost-effective and reliable.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used in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Robotics: 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robots. Robot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y, and welding.Machine tools: 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machine tools. Machine tools are used to create parts for a variety of products.Medical devices: 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medical devices. Medical devices are used to diagnose and treat a variety of diseases.Aerospace: Motion control system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are used to transport people and goods around the world.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rapidly growing field. As the demand for more sophisticated and reliable motion control systems grows, new technologies are being developedto meet the demand. These new technologies are making it possible to create motion control systems that are more accurate, more precise, and faster than ever before.中文回答: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说课稿范文。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本科自动化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方法,学会将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交、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电气自动化的工程人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以及基本性能指标;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式;微机数字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微机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硬件和软件。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建立闭环调速系统各典型环节静态、动态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数字测速与滤波的实现方法;系统工程设计中的近似处理原则和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思路、方法;有环流可逆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案;SPWM逆变器的控制模式和实现方案;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利用静态结构框图分析系统稳特性的方法;利用动态结构图分析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方法;带电流截止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参数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微机数字控制系统中的数字测速;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的脉宽调制技术;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原理。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习题和实验。
(四)实践环节1.实验: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主要内容和要求:测试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并与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机械特性进行比较。
学时分配:2学时2.实验:转速、电流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内容和要求:测定开环机械特性及闭环静特性,测定闭环控制特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3. 熟悉常用运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常用运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运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常用运动控制设备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运动控制技术有哪些了解?二、新课讲授1. 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1)讲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分析运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
(2)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等。
3. 常用运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和应用(1)介绍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变频器等常用运动控制设备的性能。
(2)分析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医疗、家用等领域的实际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四、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常用运动控制设备的实际操作。
2. 学生分组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查找并分析一个运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撰写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规范性。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创新能力。
仪征技师学院教案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系部电气工程系教研室(实验室) 电气教研室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运用专业班级12中电电气班授课教师唐春耘职称教材名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仪征技师学院2013年4月28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案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课程名称:运动控制系统授课对象:本科自动化专业学生课时安排:共4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控制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运动控制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2. 运动控制应用案例分析中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相关教材。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时)1. 引入话题:介绍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军事、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3.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二、运动控制基本概念与原理(1课时)1. 教师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及特点。
2. 教师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3. 学生讨论:针对不同控制方法,分析其优缺点。
三、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课时)1. 教师讲解: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师讲解: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电机驱动、传感器、执行器等。
3.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实现。
四、运动控制应用案例分析(1课时)1. 教师讲解: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军事、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应用案例,分析其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现及效果。
3. 学生汇报:各组展示自己的案例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课后作业:1. 深入学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控制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中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在运动控制应用案例分析中的创新思维。
422019年12月总第327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刘汉忠 万 其 温秀兰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摘 要: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专业性、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对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将MatLab 仿真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将工程实际项目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设计性实验取代验证性实验,以期多渠道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并且真正地通过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及应用能力。
关键词:MatLab 仿真;项目教学;设计性实验作者简介:刘汉忠,工学硕士,副教授;万其,工学硕士,研究员级高工;温秀兰,工学博士,教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课多元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编号:D/2016/01/32);南京工程学院教学建设项目“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项目”(编号:JS20175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运动控制系统是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性。
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课程主要介绍各类电机的系统控制理论、控制方法。
(2)实用性。
课程应用触及工业各个领域,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机器人控制、轨道交通等各行各业应用广泛。
(3)综合性。
课程以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电机与拖动、模电、数电、单片机原理、C 语言、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课程综合性很强[1-4]。
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鉴于课程的实用性,几乎所有高校自动化专业都会开设这门课,但是由于本课程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普遍反映课程不好学、学不好。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工程项目经历,本文认为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改变。
运动控制系统电子教案运动控制系统1《运动控制系统》教案运动控制系统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建议:本节主要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最初接触这一门课程,首先介绍课程的性质、解决任务、工程中的地位以及本课程的特点。
讲解清楚教材的特点,选用教材的依据以及教师的讲解思路。
初步使学生建立起本门课程的知识框架,用实际的工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分类及工程应用性质:理论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专业技术课。
任务: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掌控规律、研究交直流的各种变频方式。
特点:1)综合性弱:牵涉至的课程较多电子技术、变流、电拖、自控原理等;2)实践性弱:与工程实际二者联系;3)通用性强:研究系统的控制规律,如社会、经济、生物等。
1、2、3、4章直流调速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6、7、8章控制系统的分类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工程应用实例:机床的控制、家用电器、电力拖动实验三个共8学时,其中6学时为必搞实验,2学时为Suippes实验。
其特点:实践性弱,时间挤占较长。
二、讲课方式:多媒体讲解、黑板上讲解、课堂讨论、自学。
讲授方法存有:传统式、启发式、逆向式、讨论式、探究式,展现最新科学技术等方式。
三、参考文献:孙树朴等,《电力电子技术》,中国矿大出版社,2000,北京。
张明达,《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北京。
贺益康等《电力电子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四、考核方式:笔试70分,实验10分,科技论文10分,作业及课堂整体表现10分后,科技活动奖励5分后。
五、电力拖动自控系统一般概念(自动控制原理中已经学过)1、开环系统2运动控制系统2)闭环系统增设了控制及反馈装置,利用量测的参数做为意见反馈信息量,与原先预设的指令相比较,以顺利完成自动调节作用。
3)综合自动化掌控4)系统的性能指标一)系统的稳定性。
广西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对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广西特色实例,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2. 学生能够使用运动控制软件编程,实现基本的运动轨迹控制;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运动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对运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情;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通过学习广西特色运动控制实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基础知识:- 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常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2. 运动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 深入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介绍基于数学模型的运动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结合广西特色实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3. 运动控制实践操作:-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安排实践操作课程;- 引导学生使用运动控制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基本运动轨迹控制;-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1.3 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2.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2.1 模拟式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式运动控制系统2.3 混合式运动控制系统3. 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1 模拟式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2 数字式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3 混合式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4. 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4.1 工业自动化领域4.2 领域4.3 交通运输领域4.4 生物医学领域5.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5.1 智能化发展趋势5.2 网络化发展趋势5.3 模块化发展趋势5.4 高效能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教材。
2. 实验室设备: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设备。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企业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活动的成果。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全面理解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验课时8课时。
2. 教学安排:第1-8课时:讲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第9-16课时: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第17-24课时: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第25-32课时:实验室实践活动及总结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相关案例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