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01.62 KB
- 文档页数:4
《浮力》知识点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浮力是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关键,轮船的形状和体积设计需要考虑到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气球:气球内充满气体,气球体积大于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因此受到向上的浮力,使气球漂浮在空气中。
3)潜水艇:潜水艇需要通过控制浮力来控制深度,通过调整潜水艇内部的液体量来改变浮力大小。
4)游泳:游泳时,人体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但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向上的浮力,能够在水中漂浮。
5)其他应用:浮力还可以用于水坝、水闸、水门等水利工程中,通过调节液体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浮力大小和方向,实现对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力。
这种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无关。
漂浮问题有五个规律,包括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等。
浮力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轮船的形状和体积需要考虑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气球内充满气体,因此受到向上的浮力,使气球漂浮在空气中。
潜水艇需要通过控制浮力来控制深度,游泳时人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能够在水中漂浮。
此外,浮力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中,通过调节液体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浮力大小和方向,实现对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必须将其制成空心的,这样可以排开更多的水。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可以通过排水量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和重力,以及轮船受到的浮力。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气球通常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而飞艇则可以定向航行。
密度计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工作,其中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在进行浮力计算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浮力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浮力的大小1.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等价原理有关。
根据浮力的等价原理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压力有关。
等于物体位于液体中被液体替代的重力。
2.公式:F = ρgV ,其中,F 为浮力,ρ 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为物体位于液体中的体积。
3.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二、浮力的方向1.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永远指向上方。
这是由于平衡原理所决定。
液体压强由相同高度的液体柱产生的压力不变,故压强相等。
在压强相等的情况下,物体所受的浮力方向只受物体的质量和浸入液体的体积决定。
三、浮力的应用1.很多道具和玩具使用了浮力的原理,例如潜水装备、潜艇、浮动玩具等。
它们的设计和使用都考虑了浮力的作用。
2.工程领域也经常利用浮力,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浮子。
它能够帮助工程人员进行建筑水平度的检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在科学实验中,浮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很多实验都涉及到物体在浸入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通过实验测量浮力的大小,从而获得有用的数据。
四、浮力的影响因素1.液体的密度是影响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
密度越大的液体,物体浸入其中所受的浮力越大。
2.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之一。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3.物体所在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也会影响物体所受的浮力。
重力加速度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五、液体中物体的浮力计算实例举例:如果一个物体的体积为0.2立方米,它浸入的液体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那么它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多少?F = ρgVF = 1000 * 9.8 * 0.2 = 1960N因此,该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1960牛顿。
六、总结浮力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所受的一种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上方。
浮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各种工程领域,在科学实验中都有涉及。
浮力定律的内容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F=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ρ液V排ρ液:液体的密度ρ液=m排/V排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排/ρ液(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直至悬浮/沉底)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浮力公式的推算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F向上-F向下=P向上•S-P向下•S=ρ液•g•H•S-ρ液•g•h•S=ρ液•g•(H-h)•S=ρ液•g•△h•S=ρ液•g•V排=m排液•g=G排液稍加说明:(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
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
还要注意在最后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 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 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4)给出浮沉条件(实心物体)ρ物>ρ液, 下沉,G物>F浮ρ物=ρ液,悬浮,G物=F浮(基本物体是空心的)ρ物<ρ液,上浮,G物=F浮(静止后漂浮)(5)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则:ρ物∶ρ液=V排∶V物。
1、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 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 2 /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 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中科学浮力部分知识点总结四、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公式:F浮 = G排液 =m液g= ρ液 g V排警示!(1)由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ρ液和V排有关与物体体积、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V排与 V物的关系由图知,一定要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弄清V排与V物的关系,切不可盲目认为V排=V物练习【1】如图所示,大鱼和小鱼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鱼,因为我体积大,受浮力大我在深处,受浮力大练习:【2】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分析②、③、④,可以说明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跟有关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说明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练习:【3】(1)下图中物体V甲=V乙=V丙,判断它们所受的浮力的大小。
(2)下图中物体m甲=m乙=m丙,判断它们所受的浮力的大小。
F甲浮_____F乙浮 F甲浮_____F乙浮F甲浮_____F乙浮_______F丙浮答案:【1】大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有关,与深度无关 【2】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④、⑤ 【3】(1)< ; > ;< , =(2)= ; = ; =, >五: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1).称重法.利用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不等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 F 浮=G -F 拉(式中的G 和F 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适用范围 此式适用于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常用于题中已知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重的情况.(2).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 F 浮=F 向上-F 向下.适用范围 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3).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 F 浮=G 排液 F 浮=ρ液gV 排液. 适用范围 普遍适用.(4).平衡法.利用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 F 浮=G 物、F 浮+N 支=G 物、F 浮=G 物+F 拉. 适用范围 漂浮体、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等.其中称重法、原理法、平衡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都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完成浮力问题的解答.练习:【1】如图所示,重19.6牛的均匀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牛,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牛。
浮力定律知识点总结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液体对于浸没在其中的物体所施加的向上的力。
它是由于液体压强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的,通常它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根据亚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F_b = ρ_fluid * V_dis * g其中,F_b表示浮力的大小,ρ_fluid表示液体的密度,V_dis表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浮力定律的表述根据浮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浮力定律表述如下: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其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具体来说,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这一定律被可以简洁地表示为:F_b = ρ_fluid * V_dis * g3. 浮力定律的应用浮力定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定律,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以下是一些浮力定律的应用示例:a. 设计船舶和潜艇在设计船舶和潜艇时,浮力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通过合理地利用浮力定律,可以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船舶和潜艇,使其具有良好的浮力性能和操纵性能。
b. 海洋工程在海洋工程领域,浮力定律也被广泛地应用。
例如,在设计海洋平台和海洋结构时,工程师需要计算结构所受到的浮力,以确保结构在液体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c. 海洋生物学在研究海洋生物学时,浮力定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生物体在水中的行为和生存状态。
例如,浮力定律可以被用来解释鱼类和海洋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行为,以及它们体表和鳍状器官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d. 海洋资源开发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浮力定律可以被用来设计开发海洋资源的装备和设施。
例如,在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工程师可以利用浮力定律来设计提取设备和输送管道,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利用。
4. 浮力和物体的浸没深度根据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1. 概念浮力是密度不同的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和浮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向上的浮力。
2. 原理1.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
2.浮力方向与排开液体的方向相反,即向上。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物体重量大小。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
3.液体密度大小。
4. 归纳浮力原理的两个公式1.浮力的公式:F浮 = 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g。
2.物体的重力公式:F物 = 物体质量×g。
5. 浮力的应用1.浮力可以用来制作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船、泳圈等。
2.浮力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水中看似漂浮的冰山、空气中飞行的气球等。
6. 浮力与压力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
在物体上方形成一个压力,这个压力称为浮力压力。
浮动的物体,其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不相等,上表面所受的压力小于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因此,物体在水平面上的位置会向下移动,直到上下两表面所受的压力相等,这个位置就是物体的浮点。
7. 飞翔原理与浮力动物或人制造向下的空气流,以达到浮力增加,这被称为飞翔原理。
其中最常见的是禽鸟的飞翔方式。
因为禽鸟有大而宽的翅膀,它可以在翅膀下壁多塞进一些空气,同时,翅膀的斜度使得被压缩的气体沿着翅膀后缘排出,从而制造向下的空气流,以达到浮力增加的目的。
8. 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浮力的定义、原理、影响因素、公式及其应用。
同时还讨论了浮力与压力、飞翔原理与浮力等相关知识点。
深入掌握浮力原理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和应用于技术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其他3条回答F浮=G-F(称重法)F浮=F'-F(压力法)F浮=G排(定律法)或F浮=m排g=p液gV排上浮F浮大于G物p物小于p液下沉F浮小于G物p物大于p液悬浮F浮等于G物p物等于p液漂浮F浮等于G物p物小于p液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漂浮一样的,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漂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沉底,阿基米德原理也要看时候用,相互结合考不好怪我,还要考虑实际,上课认真听讲也很重要,听不懂,多问,绝对考得好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G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 2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1. 定义: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被称为浮力。
2.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 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4. 产生原因: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例,由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的压强相等且随深度增加压强会变大。
因此,物体的侧面受到的压力相互抵消,但其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2,要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F1,两个压力的差值即表现为竖直向上的浮力,可表示为F浮=F2-F1。
5.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
积有关,也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就越大。
具体来说,可以分别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的关系、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这些是关于八年级物理浮力的主要知识点。
对于这一主题的学习,建议结合具体实例和实验来进行深入理解。
知识点1: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见识试点2)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采用控制变量法)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1.2.浮力的应用实例:(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盐水选种。
(5)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方法:(复习知识点1.5)(1)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漂浮悬浮法:F浮=G物(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是由于压强不均匀导致的。
浮力与物体的重力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
1.浮力的定义: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在静止的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表示为F浮=ρ液体/气体*V物体*g,其中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3.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位置有关。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当物体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当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浮力的方向仍是竖直向上。
4.浮力和物体的形状:浮力不仅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也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对于相同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小;相同密度的物体,形状越大,浮力越大。
5.天平原理:浮力也可以用天平原理来解释。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的压强在物体的底部较大,而在顶部较小。
底部受到的压力较大,产生的浮力也较大,从而使物体能够浮起来。
6.物体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就是浮力。
还有潜水器、气球、飞机等都利用了浮力原理。
7.选择性浮力: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这就是选择性浮力的原理。
8.牛顿第三定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施加的压力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会产生一个与物体的重力相等的反作用力,即浮力。
9.破除物体的浮力: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破除物体的浮力。
例如,将一个石头放到水中,由于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石头会下沉。
10.浮力与漂浮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向下沉。
浮力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浮力的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原理,它说明了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这一原理是由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三世纪提出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F=ρgV其中F是浮力,ρ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这个公式说明了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成正比。
2. 浮力的计算公式对于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F=ρghA其中F是浮力,ρ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A是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部分的底面积。
这个公式说明了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和底面积成正比。
3. 浮力的方向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方向是朝上的,即对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浮力是朝上的,因为被排开的液体的压力是朝上的。
二、浮力的应用1. 船只设计在船只设计中,浮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船只的设计要考虑到浮力的大小,以确保船只可以浮在水面上并承受一定的负荷。
船只的设计师需要计算出船只受到的浮力,以确定船只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水下探测在水下探测中,科研人员需要考虑水下器材受到的浮力,以确保器材可以浮在水面上并进行水下探测工作。
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对水下器材的设计和操作都有重要影响。
3. 气球设计在气球设计中,浮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设计师需要计算出气球受到的浮力,以确定气球可以浮在空气中并携带一定的负荷。
浮力的大小也影响了气球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工程和科学领域浮力在工程和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水下结构受到的浮力,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科研人员也常常使用浮力的概念来研究和解释各种现象和实验结果。
三、浮力的影响因素1. 浸没的深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影响浮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物理浮力的详细知识点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液体对物体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物体上表面向下的压力,其差值就是浮力。
三、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 表达式:F 浮=G 排=m 排g=ρ 液gV 排。
其中,F 浮表示浮力,G 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m 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ρ 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 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 当F 浮>G 物时,物体上浮。
2. 当F 浮=G 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处。
3. 当F 浮<G 物时,物体下沉。
4. 当物体漂浮时,F 浮=G 物,此时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
五、浮力的应用1.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2.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3. 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
4. 密度计:利用漂浮原理工作,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
六、浮力的计算方法1.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2. 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ρ 液gV 排。
3. 称重法:F 浮=G-F',其中G 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是物体在液体中的视重。
4. 平衡法: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F 浮=G 物。
七、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 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八、浮力问题的分析思路1. 明确研究对象。
2. 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适用的浮沉条件或计算方法。
3.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或推理。
九、浮力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如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等。
浮力的所有知识点浮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早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介绍浮力的定义、原理、公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浮力相关的知识。
I.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在液体中,一个物体受到上升的力的大小,与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成正比,并且与液体的密度和受力物体的深度有关的力。
实际上,浮力就是液体对浸没在其中物体的支持力和上升力的总和,是一种垂直向上的力。
II. 浮力的原理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的压力差异所导致的。
设想把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则这个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上方压力的作用,上表面受到液体下方的作用。
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均匀性,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使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III. 浮力的公式根据浮力的定义和原理,我们可以得到浮力的公式:F=ρVg其中,F代表浮力,ρ代表液体的密度,V代表浸没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g代表重力加速度。
IV.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1. 浮力的应用在船舶设计中船只的浮力是指当船舶浸没在水中时,与排开的水体积相等的向上支持力。
船舶的设计必须满足其重量小于其排水量,以保证船舶在水中具有足够的浮力。
此外,船只设计中还要考虑各部位的浮力分配,以保证船舶的平衡性和航行稳定性。
2. 浮力的应用在建筑物设计中在建筑物建设中,浮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建造地下建筑时需要考虑地基浮力,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地基浮力的值取决于建筑物及其周围的土壤密度和压力。
3. 浮力的应用在制造膨胀性材料中利用浮力原理所设计的一些材料,可以让其在受到温度变化时进行膨胀和收缩。
这些材料可以用在多种应用中,如防水密封、电子电路等。
4. 浮力的应用在水上运动中在水上运动中,人体的浮力是靠体积来支撑的。
水中运动需要穿戴浮力较高的救生衣或气囊来确保人体在水中不会下沉,保证了人的生命安全和游泳的效果。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物理复习(通用版) 【浮力专题】(知识梳理+经典例题)知识梳理:要点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2.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3.方向:竖直向上。
4.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要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 G gV ρ==浮排液排 要点诠释:1.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V =排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 V <排物,(V V V =-露排物)。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 gV ρ=浮气排 要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F gV ρ=浮液排,G V g ρ=物物; ①如果F G <浮物,物体下沉,ρρ>物液; ②如果F G >浮物,物体上浮,ρρ<物液; ③如果F G =浮物,物体悬浮,ρρ=物液。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 G =浮物 ,展开为:gV V g ρρ=液排物物, 因为:V V <排物, 所以:ρρ<物液。
(3)沉底的物体:F G F =-浮物支,所以:F G <浮物,ρρ>物液。
2.浮力的应用(1)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调节重力、浮力的关系:①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用钢铁做成轮船,就是根据这一道理。
②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当F 浮>G 时,潜水艇上浮;当水箱中充水时,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 浮=G 时,可悬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箱中再充水,至F 浮<G 时,则潜水艇下沉。
浮力复习知识点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受到流体压力差而产生的向上托的力。
打个比方,把一个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因为木块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浮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例如,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其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更深,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所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从而产生了浮力。
三、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计算的重要依据。
其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为:F 浮= G 排=ρ 液 gV 排。
其中,ρ 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V 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比如说,一个铁块浸没在水中,我们要计算它受到的浮力,就需要先求出铁块排开水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就能算出浮力的大小。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以鸡蛋为例,如果把鸡蛋放在清水中,它会下沉;但如果往水里加盐,增加液体的密度,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就会上浮。
五、浮力的应用1、轮船轮船是利用空心的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因为轮船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所以浮力等于重力。
轮船做成空心的,可以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轮船能装载更多的货物。
2、潜水艇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潜水艇有水箱,通过进水和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从而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现浮沉。
3、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
当它们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会上浮。
六、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 浮= F 向上 F 向下,即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及型例题
一、浮力的五种求法:
1、弹簧测力计法求浮力
F 浮=G—F 示,既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浸没后测力计的示数
2、浮力产生的原因
F 浮=F 下+F 上,既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漂浮时
F 浮=G,既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4、悬浮时
F 浮=G,既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G 排=ρ液gV 排
二、浮沉条件:
三、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如木块漂浮
木块在空气中
的重力G
木
/N
木块在水中的
浮力F 浮/N
小桶的重
力G
桶
/N
小桶与排出水
的重力F 浮/N
排出水的重
力G
排
/N
2、石块在水中的浮力
石块在空
气中的重力
G 木/N
石块浸没在
水中后弹簧
测力计的示
数F 示/N
石块在水
中的浮力
F 浮/N
小桶的
重力G
桶
/N
小桶与排出
水的重力
F 浮/N
排出水的
重力G
排
/N
四、练习
1质量为79g 的铁块,密度是7.9g/cm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 取10N/kg)
2体积相同的A、B、C 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的状态,试比较三个物体受的重力G A、G B、G C和密度A、B、C.
3将一个蜡块(=0.9×103kg/m3)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静止后,试比较
蜡
它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盐水>水>蜡>酒精)
4将重为4.5N、体积为0.5dm3的铜球浸没在水后放手,铜球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N.
酒
5把一实心金属块浸在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
=0.8×103kg/m3),若把这一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子中静止后,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A.15g B.12.5g C.10g D.8g
6体积是50cm3,质量是45g 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
溢出水的质量是g.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g.(=0.8×103kg/m3)
7以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所受浮力一样大
B.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的浮力大
C.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同
D.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液体体积越大,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越大
8如图所示,一个木块用细绳系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内倒水,当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20cm3,时,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0.6N.将细绳剪断,木块上浮,静止时有
5
的体积露出
2
水面,如图(b)所示,求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g 取10N/kg)
(a)(b)
9如图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 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20cm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g 取10N/kg)
10如图所示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2,里面装有高20cm 的水,将一个体积为
500cm3的实心铝球放入水中后,球沉底(容器中水未溢出).
(a)(b)
求:(1)图(b)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容器底增加的压力.
(2)图(b)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压力.(不计容器重,铝
=2.7×103kg/m3,g 取10N/kg)
11如图中,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