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安全防范措施(定)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8、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9、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10、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危重病人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
危重病人身体极度衰弱,抵抗力低,治疗措施多,易引起合并症,护士应加强各方面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1、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有关。
3、营养失调:与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摄入量减少有关。
4、自理缺陷:与病人体力及耐力下降、意识障碍等有关。
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合适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
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依照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亲近监测与记录,恩赐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依照病情选择评估系统。
各系统评估内容以下:(一)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患者住院时,颅脑伤害、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沉着类等特别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2、意识阻挡患者使用 Glasgow 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阻挡或昏迷程度。
意识状态的明显恶化经常提示代偿体系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
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二)呼吸系统评估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
无论患者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
脉搏氧饱和度不能够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后期时才会明显降低。
若是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阻挡,应马上搜寻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
有无气道堵塞,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堵塞的凭据。
应注意气道堵塞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经常提示代偿体系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马上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呼吸机运行情况。
4、两肺呼吸音。
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
应注意上气道堵塞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深重的患者。
5、血气解析情况。
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地址干净、引力水柱颠簸情况、密闭系统亲近性坚固、引流物情况。
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8、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9、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10、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危重病人安全防范措施定在医院内,危重病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康复,同时也保障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
因此,危重病人的安全防范措施定为十分重要。
为什么危重病人需要特殊的安全防范措施?危重病人通常处于一种生命危险的状态,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遭受了很大的损害。
在治疗过程中,他们需要特别的医疗关怀,以及应急救治的周到安排。
此外,在危重病人的治疗和照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感染和误用药物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安全防范措施1.病情评估和监测:对于危重病人,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实施严格的病情评估和监测,将重点放在关键指标上,如呼吸、心跳、血压和体温等。
此外,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周到安排:危重病人需要一对一的护理,专业的医疗团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求,安排合适的医疗设备、护理人员等。
3.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在危重病人的治疗期间,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注意消毒和防护措施。
同时,还应该制定清晰的抗感染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案,并定期总结评估。
4.安全管理: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体安全和药物使用安全。
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正确使用药物,防范违规使用行为。
5.康复护理:当危重病人的病情好转时,还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并设置康复目标,以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结论危重病人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医院及其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和实施合适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安全,并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危重病人安全防范措施定1.提高对危重病人的诊疗水平:医护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提高对病情判断和处理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2.定期开展病房消毒工作:危重病房是高风险区域,医院应制定有效的病房消毒措施,如使用消毒液对空气和物品进行定期灭菌或消毒处理,杀灭病毒和细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加强危重病人的观察和监护:通过监护设备,及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及时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
4.实施合理的管道和导管护理:对于有导管的病人,要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防止导管拔出或堵塞,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5.合理使用药物并加强药物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注意用药途径和剂量。
加强药物的监测和记录,防止药物错误使用,避免患者用药过量、少量或用错药物。
6.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氛围: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清晰明了的医疗信息,解答疑问,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和不安。
7.推行标准操作规范:建立危重病房的操作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减少人为失误。
8.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医院安全评估,针对危重病人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9.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安全防范的认识和知识水平,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护理能力。
10.加强事故报告和风险评估:发生事故时要进行及时的事故报告和事故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危重病人安全防范的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危重病人安全防范,可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合理的设备和药物管理制度,强化医患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ICU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ICU是重症监护室,负责治疗和监护病情危重的患者。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因此ICU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ICU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下面将介绍ICU的一些常见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医疗设备故障:ICU中使用的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预防设备故障,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此外,还应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和替换的机制,保证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2.医疗感染:ICU患者因病情复杂、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更容易感染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为防止医疗感染,需要保持严格的洗手和消毒制度,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此外,还应加强ICU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洗、消毒病房设备和物品。
3.药物错误:ICU患者需要接受复杂的药物治疗,而药物错误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为了避免药物错误,需要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医护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药物配药的双人核对、合理药物储存管理等。
4.病人跌倒:ICU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可能存在昏迷、无力等情况,容易发生跌倒。
为了预防患者跌倒,需要选择合适的床位和床栏,保持床边的通道畅通,为不能站立的患者提供适当的协助,定期进行病人跌倒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手术操作错误:ICU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手术操作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了防止手术操作错误,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和核对流程,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手术操作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
6.电气安全隐患:ICU中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果电气线路不安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火灾或电击。
为了确保电气安全,需要定期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电气线路短路、插座松动等情况发生。
7.限制性施策导致的并发症:由于ICU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可能存在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手术患者安全防范措施】危重患者安全防范措施1.1 术前接送患者的安全隐患随着我院手术量的增加,术前接送手术患者工作量大,时间短,同时因我院的客观条件如人力和运送设备短缺,易发生接错患者、接送患者的运具损坏导致受伤等隐患。
1.2 术中的安全隐患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不配合等情况;手术床狭小,固定不够稳妥,易发生坠床的隐患;②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部位开错的隐患;③手术物品清点核对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物品清点不清、遗留在患者体内的隐患;④“三查七对”执行不力,有用药错误的隐患;“三查八对”执行不力,有输血错误的隐患;⑤标本留送制度执行不力,有标本的丢失等隐患;⑥体位摆放不当,有引起压疮的隐患;⑦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有切口感染的隐患;⑧不规范使用高频电刀,有电烧伤的隐患;⑨术中器械设备配件缺失,为手术带来不安全隐患。
1.3 术后的安全隐患①手术结束后麻醉清醒期,患者躁动有坠床的危险;②送危重患者回重症监护室或病房时,由于患者生命体征往往尚不稳定,有发生病情突变及患者抓落各种管道的危险;③在运送病人途中,如果病人未完全清醒,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2 防范措施2.1 术前的防范措施2.1.1 安全接送患者我科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每季度给予工作人员及使用平车的护工安全接送患者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接送患者时使用平车,应系好安全带、固定两侧的防护栏,防止患者摔倒,推患者时要注意安全,用力均匀,通过电梯、手术室门时应注意,避免撞伤病人。
推患者下坡时避免失控,应将患者头部向上,工作人员在下。
规定每季度检修、保养平车,平时不定期抽查运送患者情况,杜绝不规范不安全的接送方式。
2.1.2 防止接错患者我科规定由巡回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和手术排程表进行查对,查对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台次、手术间号。
巡回护士接患者时,认真按手术通知单和病历再次查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与病房护士一同到相应的病房对患者的身份及腕带上的各项内容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科室的值班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
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科室医生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8、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9、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10、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了解危重患者的风险1.1 什么是危重患者?简单说,危重患者就是那些病情严重到需要高度关注的人。
比如说,刚刚做了大手术、严重感染、或者慢性病突发的情况。
你可以想象他们就像是摇摇欲坠的塔楼,稍不留神就可能倒塌。
这些患者需要的照顾可真是不一般,简直就像是开了个大派对,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围绕着他们忙碌。
1.2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风险评估就像是给这些塔楼做检查。
我们得看看它们的基础怎么样,砖头有没有松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通过体检、病史回顾和各种检测,医生们能找出风险点,提前做好准备。
想象一下,如果不做评估,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可能会碰到墙,甚至摔个跟头。
2.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2.1 评估的步骤首先,医生会收集病人的所有信息,包括既往病史、当前病情、以及各种检查结果。
接着,他们会根据这些信息,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比如心跳、呼吸、血压等等。
最后,还要看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确定他是否能自我照顾。
就像是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得一步步来,才能算出最终的答案。
2.2 评估工具和方法现在医学界有很多高科技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评估风险,比如电子监测系统、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不过别担心,这些工具其实很方便,医生们就像是用上了超级助手,能更快更准地找到问题。
不过,即便有了这些工具,医生们的经验和直觉还是最重要的,毕竟机器再聪明,也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智慧。
3. 安全防范措施3.1 基本护理措施一旦知道了患者的风险点,接下来就要采取措施了。
比如说,如果发现病人的血压不稳,医护人员就得时刻监测,必要时调整药物。
还得注意病人的饮食、休息,避免一切可能的危险因素。
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就像是守护神,时刻盯着患者,确保他们的安全。
3.2 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就像是在打麻将时防止对手偷牌一样重要。
病人可能因为长期卧床、感染等原因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褥疮、肺炎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还要及时处理各种小问题。
医院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急诊科或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共同送病人至病房。
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二、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三、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人员陪同前往。
四、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五、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六、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七、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八、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九、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十、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
危重病人身体极度衰弱,抵抗力低,治疗措施多,易引起合并症,护士应加强各方面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1、自理缺陷:与病人体力及耐力下降、意识障碍等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3、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
有关。
5、有口腔感染的危险:与禁食、抵抗力低下、口腔护理不到位、菌群失调等有关。
6、有肺部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咳嗽无力、痰液无法排出、抵抗力低下有关。
7、有尿路感染的危险:与自理缺陷、摄水量减少、长期留置尿管、抵抗力低下有关。
8、营养失调:与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摄入量减少有关。
9、尿潴留:与膀胱逼尿肌无力、缺乏隐蔽环境有关。
10、完全性尿失禁:与意识障碍有关。
11、便秘:与摄入量减少、不活动等有关。
12、大便失禁:与意识障碍、肛门括约肌失控、认知受损有关。
13、焦虑:与面临疾病威胁有关。
【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病情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安置病人适宜卧位。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护士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它情况,随时了解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治疗反应与效果,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通过咳嗽训练、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4、加强临床护理,落实生活护理,做到“三短九洁”
⑴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睛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
⑵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
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等。
⑶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5、肢体被动锻练: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轮流将病人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并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
和足下垂的发生。
6、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对大量引流或额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多的病人,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7、维持排泄功能:协助病人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
留置尿管者执行尿管护理常规。
8、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
同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9、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
10、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突发的意外事件或急性起病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恐惧、焦虑、悲伤、过分敏感等;慢性病加重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消极、多疑、绝望等。
因此,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护理人员还须做好心理护理。
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