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1.项目来源 ***蕴藏着储量丰富的资源,其中探明油气总资源量近41亿吨,占***盆地总资源量的41%,其中石油地质储量16.2亿吨,2009年原油产量为313.26万吨。QQ市计划境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到“十一五”末达到500万吨,“十二五”末达到1000万吨。为了实现原油就地加工转化,已实施QQ石化300万吨炼化搬迁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占地951亩,是QQ大型能源化工项目,包括新建3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含催化干气、PSA)、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30万吨/年气体分流装置、4万吨/年MTBE 装置、10万吨/年聚丙烯套装置、60万吨/年烃重组装置、2700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等九套生产装置。QQ石化炼化厂已于2010年8月建成投产,为了保证原油炼化厂满负荷运行,决定实施从XXX向XXX输送原油项目。 根据《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设计》,QQ石化公司xxx至xxx输油管道工程,穿越MMM河道工程位于QQ县XXX乡HHHH村与XX 区WW乡HHH村之间,穿越河段位于WWW水库上游,穿越断面距离WWW 水库大坝约0.2km,属HH流域QQ水系MMM支流,受***油田建设工程公司委托,依据《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GG省QQ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穿越MMM河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推求出符合规和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流量、流速、洪水位,并推求出

河床一般冲刷净深度,为铺设管道提供详细准确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于输油管道安全及河道行洪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1概述 1.1.1工程简介 QQ搬迁xxx至xxx输油管道工程,起点位于QQ县YY,终点位于XX区DDXXX输油站,全长42.58km,穿越河流、冲沟4处,穿越公路2处,穿越XXX高速公路1处,桁架跨越1处,线路截断阀室一座,45t推力支墩27个,三桩345个。 QQ搬迁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由CC建工第一施工项目部承建。 1.1.2 地质概况 xxx至xxx输油管道施工总长度42.58km。穿越地段属黄土沟壑、砂岩冲沟地貌,地表覆盖第四系黄土,土层较厚,土质较为疏松,植被较差,地形陡峭,易产生水土流失。穿越断面冲沟呈U型河沟,穿越河床宽126m,主槽设计挖深3.5m,混凝土稳管15.0m,两岸陡峭起伏,山坡最陡处为近60o的黄土斜坡,管沟开挖成型较困难,有乡间小道可通至穿越断面。 1.1.3建设项目规模 MMM河段穿越管沟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方式开挖,管沟形状为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 合同 委托单位:XXX (以下简称甲方) 受托单位:XXX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的规定,经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就甲方委托乙方编写《XXX工程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一事达成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一、项目名称 垫江县普顺镇龙溪河梨树居委、磨滩村段污水主管网防洪评价报告、大丫口河普顺镇跃进村10社石梁坡人行便桥防洪设计方案。 二、工程地理位置 垫江县普顺镇龙溪河梨树居委、磨滩村;垫江县普顺镇跃进村10社。 三、委托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按照国家有关防洪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要求编写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工作: 1、报告的编制。 2、根据报告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四、编制依据 1.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委托书(或合同)。 2.有关项目上报及批复文件。 3.甲方提供的项目设计报告及图纸。 4.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河

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等有关编制规定。 五、费用及支付方式 1.费用总额:本次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用为人民币XXX.00元(大 写XXX元整),由乙方包干使用,不作任何调整。 2.支付方式:合同签订后,所有工作完成,甲方取得评审后报告的15日内付清全部费用。 六、成果的提交时间 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防洪评价报告和防洪设计方案,待审查通过后向甲方提交成果报告5份。 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⑴、甲方应配合乙方收集有关基础资料。 ⑵、甲方应按合同约定按时付款。 ⑶、甲方在审查通过后,应及时取得行政审批文件。 2、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⑴、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按本合同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评价报告,并对其质量负责。 ⑵、乙方应及时联系甲方,按时出席相关审查会议,依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报告,直到符合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可以出具行政审批文件。 八、违约责任 1. 乙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提交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和防洪设计方案,并保证该报告能通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查。 2.甲方应按合同约定按时向乙方付款,每逾期一天,甲方应向乙方支付100

防洪评价报告收费标准

防洪评价报告收费标准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收费意见(初步讨论稿) 关于安徽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 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 一、缘由 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涉河项目防洪影响咨询服务费标准,只能通过相互协商确定咨询服务费用。一些咨询服务单位为了争取项目,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直接影响了咨询服务的质量,也影响了水利部门的对外形象。为规范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收费行为,提高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工作质量,促进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特制订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咨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 二、防洪评价咨询服务费计列标准 防洪影响咨询是涉河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防洪影响咨询内容包括编制防洪影响报告和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设计。 (一)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 编制费标准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复杂程度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复杂程度系数=各项复杂系数之和+1 附加调整系数=各项附加系数之和+1 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 注:1、表中数字下限为不含,上限为包含。 2、单项涉河工程估算投资额,是指建设项目中每一个涉河工程,分别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估算投资额。比如某高速公路项目有多座跨河桥梁,

单项涉河工程估算投资额即是指每一座跨河桥梁的估算投资额,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应先根据每一座跨河桥梁的估算投资额计算相应的报告编制费,多座跨河桥梁的报告编制费相加即是该高速公路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总编制费。 3、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根据估算投资额在对应区间用插入法计算。 4、复杂程度系数按下表取值 勘察、地形测量、工程监测和工程检测等费用。 (二)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设计费标准 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包括涉河项目的护坡、护岸、防渗处理、堤防加固、防汛道路、河道断面补偿等,根据有关规定应由具有水利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其设计费标准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计列。 三、其它 1、考虑到防洪评价咨询与后续的工程设计关系密切,对防洪评价咨询增加资质要求。根据项目涉及河道、堤防等级,确定评价单位的设计或咨询资质要求,如一、二级堤防须持有水利甲级设计或咨询证书,三、四级堤防须持有水利乙级设计或咨询证书,其它须持有水利丙级设计或咨询证书。 2、上述收费标准制定时参考了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水利部《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22号)等。 3、由于涉河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与编制防洪评价的难度及工作量不完全成正比,较大项目的防洪评价工作量不是成比例增加,故在制定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费标准时考虑了上述因素。 篇二:洪水影响评价的收费标准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质要求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质要求 《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由《涉河建设方案》和《防洪评价报告》两大部分组成。 1.涉河建设方案 《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的涉河建设方案原文引用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报告,无实质性修改或者补充的,可在《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只署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名,不署设计单位名,但须注明涉河建设方案从何单位何著作中引用。如果主体工程设计报告对涉河部分的建设方案标注不清、情况不明,防洪评价单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涉河建设方案,从而在《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对设计报告中的涉河建设方案有补充或者有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对涉河建设方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在《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应当署设计单位和防洪评价单位两家单位的名字。 2.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格和等级 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办建管[2004]109号)规定:“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23)规定:“建设项目的行洪与河势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其中,长江、嘉陵江、乌

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市级审批权限以上的建设项目,其行洪与河势影响评价报告应由乙级以上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由于国家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在国家和市政府未对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前,在我市辖区内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格暂按以下规定执行: (1)市级审批权限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由乙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 (2)区县审批权限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由丙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

防洪评价工作的必要性资料

防洪评价工作的必要 性

防洪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和三十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等要求,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二条和第五条,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均应按程序和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文件,本项目穿越大辽河(浑河),根据《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八条和第二十条规定,按照河道分级管理权限,本工程可研报告报批前工程建设方案应报省水利厅审查同意。 后附相关法律、规范部分条款。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相关法律、规范条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八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1.4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

防洪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 办建管[2004]109号 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 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 总则

1.1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4.1概述 1.4.2基本情况 1.4.3河道演变 1.4.4防洪评价计算 1.4.5防洪综合评价 1.4.6防治与补救措施 1.5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

防洪评价原则

防洪评价原则 1 工程区现状河道水网功能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线路全长78.02km,沿线地形复杂,穿越众多山区性河流平原水网,跨越的重要河流包括东干河(XX)、西干河、XX、XXXX江等,穿越的主要水网有XX平原水系、XX水系水网等。这些河道和水网在区域输水、防洪和排涝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防洪作用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沿线涉及防洪重要作用的大江大河主要有:XX江、XX江、XX河(淡溪)、XX河、XX河等。上述江河分别承受上游山洪、并向下游外海排泄,对两岸地区的防洪、沿岸地区排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排涝作用 当平原区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低于内河水位时,各平原水系内部洪涝可通过内核调蓄后从沿海、沿江排水闸外排,以控制内河水位,减少或避免内涝灾害发生,因此平原区水网规划和水面率对平原区和城镇的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 (3)削峰作用 当区域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高于内河水位时,沿江排水闸均关闭,周边地面降雨量均由河网调蓄,待退潮时再由水闸排出,河网水面面积越大,蓄水削峰作用越明显,相应河网水位越低。由于高速公路桥墩、涵洞和实体路基影响河网布局和减少水面面积,可能会降低河网的叙述削峰作用。 (4)灌溉及水环境作用 当遇干旱季节时,可充分利用河网中蓄水量灌溉周边农田。河网面积

越大,河道越深,抗旱能力越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河道成为城市建筑用地,河网的灌溉作用功能逐渐减小,公路建设可能进一步平原河网水面积。 2 河道功能方案遵循原则 (1)河道排水能力不减少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河道由于公路建设而需改线,应满足防洪规划的河道规模要求,通过河道的挖、填,拓宽原有较窄的河道,改线后河道的宽度均不应小于规划控制河宽,理顺原有岸线,使水流通畅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满足排洪要求。若无规划控制河宽,则桥梁规模应考虑现状河宽及河道管理范围。 (2)河道水面积不减少原则 通过河道挖、填,对狭窄河段适当拓宽,对河道的水面面积在总体上保持平衡,并应满足相关防洪规划的规模要求,保护水环境。 (3)河道蓄水量不减少原则 平原河网除排水功能外,还有蓄水功能,因此河道挖填后的蓄水量不小于原河道的蓄水量。河道填埋至少与河道的开挖相一致,达到河道蓄水量平衡。 3 涉河工程布置遵循原则 本次防洪影响评价涉及的跨河、涉河建筑物、其应遵循原则如下: (1)过水宽度不减少原则 对于主要排水河道,跨越、涉河建筑物不应减少现状河道过水宽度,主跨尽可能加大,减少河道中桥墩数量,以免对河道周边防洪产生影响;桥梁、框架涵的宽度不应小于河道的现状或规划宽度,并为今后河道整治留有实施的余地。

天然气穿河管道防洪评价

1概述 1.1项目背景 2012年6月,受海城华润有限公司委托,辽宁省海城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滨河南路—光明路)海城河穿越的防洪评价任务。 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采用聚乙烯管材,穿河段管径规格为PE100,SDR11,D250mm,工程全线设计长度572.6米,由海城滨河南路起至光明路结束,穿越河流1处,总体走向由西向东。起点桩号为0+000,末点桩号为0+593.7。 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海城河采用定向钻方式施工,其中穿越海城河河床下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约为 1.5m,位于河南岸近堤脚处,主河槽覆土厚度7m;两岸大堤处管顶最小埋深分别为10m 和12m。为保证管道设计方案的经济、安全,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地区防洪的影响,满足防洪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需对拟建的荒岭子天然气管道海城河穿越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本次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复核工程处的水文成果;研究分析该河段河床演变规律,预测河床冲淤变化程度;根据河床质的组成及相应水面线计算成果,计算河道最大可能冲刷深度;论证管道工程对防洪工程的影响,并提出评价意见。 该评价报告对相关问题的评价及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荒岭子天然气穿河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发布施行; (4)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发布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1998年10月发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144—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 (8)S1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9; (9)《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2004.9.6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 办建管[2004]109号 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 行)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本情况 3 河道演变 4 防洪评价计算 5 防洪综合评价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 7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2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项目背景

涉河方案及防洪评价

目录 1 概述 (3) 1.1 项目背景 (3) 1.2 分析评价依据 (5) 1.2.2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6)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7) 1.4其它 (9) 2 基本情况 (10) 2.1 建设项目概况 (10) 2.2 河道基本情况 (11) 2.3 水利规划及实施情况 (18) 3 工程涉河建设方案 (25) 3.1 总体建设方案 (25) 3.2 涉河建设方案 (25) 3.3 施工方案 (25) 3.4主要参数及控制坐标 (26) 4 河道演变 (28) 4.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28) 4.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28) 4.3河道演变预测分析 (29) 5 防洪评价计算 (30) 5.1 水文分析计算 (30) 5.2 回水分析计算 (38)

5.3 桥底高程复核 (39) 5.4 河势影响分析 (41) 6 防洪综合评价 (44) 6.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44) 6.2 与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44) 6.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4) 6.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5) 6.5对其他工程及设施的影响分析 (45) 6.6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5) 6.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45) 6.8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45) 7结论与建议 (47) 7.1 结论 (47) 7.2 建议 (47) 附件 ⑴丹桂街桥平面布置图 ⑵丹桂街桥桥型布置图 ⑶丹桂街桥标准横断面图 ⑷实测河道纵断面图 委托书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 地理位置 垫江县三合片区道路改扩建工程位于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三合片区,设计道路全长1478.795m,包含桂阳路、丹桂街两条道路,桂阳路西接桂东大道,东接东方大道,长1066.778m,路幅宽度24m;丹桂街南接牡丹大道,北接桂阳路,横跨迎春河,全长412.017m,路幅宽度18m。 1.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垫江县三合片区现状桂阳路道路路幅宽为8m,最大纵坡6%,道路幅宽度较窄,线形较差,路段通行条件、景观效果差;拟建的垫江县三合苑二区安置房需要一条对外联系通道,目前现有的道路不能满足未来

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2) 1.3 技术路线 (2) 1.4 研究内容 (3) 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3) 2 基本情况 (3) 2.1 建设项目概况 (3) 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3) 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 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水系统 (5) 2.2 河道基本情况 (5) 2.2.1 河道概况 (5) 2.2.2 河道地质条件 (6) 2.2.3 水文、行洪 (8) 2.2.4水文泥沙 (14) 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 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 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 2.3.3 其它情况 (15) 3 河床演变分析 (16)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 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 3.2.2 河道冲淤量 (17) 4 防洪评价计算 (18) 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 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18) 4.1.2 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 (19) 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 4.2 数学模型验证 (21) 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 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 4.3 计算条件 (22) 4.3.1 计算方案 (22) 4.3.2拟建工程概化 (22) 4.4 计算成果分析 (22) 4.4.1 断面缩窄率分析 (22) 4.4.2 对水位影响分析 (23) 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 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办理指南 1.工作目的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就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的提出防洪影响预防与治理的对策与措施来规避建设项目对河道防洪、泄洪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2.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与国防洪法》第33条规定的建设项目。 3.主管部门 水行政主管部门 4.审批权限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3条 5.法定依据 5、1《中华人民共与国防洪法》 5、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 5、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6.申报材料 6、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申请审批的文件或报告; 6、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书; 6、3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批复文件; 6、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5建设项目周边近期比例为1:10000-1:2000的地形图; 6、6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的资质证书; 6、7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 7.办理流程 7、1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7、2建设单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申请审批的文件或报告。 7、3建设单位提交相关材料,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7、4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建设单位、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进行现场踏勘。 7、5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建设单位、防洪影响评价编制单位召开评审会,并出具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评审意见。 7、6建设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组织有关单位修改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修改完毕后按照原程序申请复审,直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合格。 7、7防洪影响评价工作结束后,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批复。 8、注意事项 8、1申报提供材料如为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携带原件以备核实。

洪水影响影响评价报告法律依据

洪水影响影响评价报告 审批的依据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十七条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应当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水库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留足防洪库容。 前款规定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符合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 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 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1 总则 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本情况 3 河道演变 4 防洪评价计算 5 防洪综合评价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7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2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2.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3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2.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3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等。 3.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3.2 河道基本情况

防洪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防洪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和三十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等要求,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二条和第五条,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均应按程序和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文件,本项目穿越大辽河(浑河),根据《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八条和第二十条规定,按照河道分级管理权限,本工程可研报告报批前工程建设方案应报省水利厅审查同意。 后附相关法律、规范部分条款。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相关法律、规范条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八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1.4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 第八条在河流上修建工程,要按分级管理权限,报河道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大型河流上,由省审核;在流域面积介于1000至5000平方公里之间的中型河流上,由市(地)审核;在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上,由县(区)审核。跨市(地)、县(区)工程,由上一级审核。 第二十条修建穿堤跨河工程及防护设施,必须做出设计,按分级管理权限报河道主管部门审批。

防洪评价原则审批稿

防洪评价原则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防洪评价原则 1 工程区现状河道水网功能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线路全长78.02km,沿线地形复杂,穿越众多山区性河流平原水网,跨越的重要河流包括东干河(XX)、西干河、XX、XXXX江等,穿越的主要水网有XX平原水系、XX水系水网等。这些河道和水网在区域输水、防洪和排涝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防洪作用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沿线涉及防洪重要作用的大江大河主要有:XX江、XX江、XX河(淡溪)、XX河、XX河等。上述江河分别承受上游山洪、并向下游外海排泄,对两岸地区的防洪、沿岸地区排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排涝作用 当平原区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低于内河水位时,各平原水系内部洪涝可通过内核调蓄后从沿海、沿江排水闸外排,以控制内河水位,减少或避免内涝灾害发生,因此平原区水网规划和水面率对平原区和城镇的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 (3)削峰作用 当区域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高于内河水位时,沿江排水闸均关闭,周边地面降雨量均由河网调蓄,待退潮时再由水闸排出,河网水面面积越大,蓄水削峰作用越明显,相应河网水位越低。由于高速公路桥墩、涵洞和实体路基影响河网布局和减少水面面积,可能会降低河网的叙述削峰作用。 (4)灌溉及水环境作用

当遇干旱季节时,可充分利用河网中蓄水量灌溉周边农田。河网面积越大,河道越深,抗旱能力越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河道成为城市建筑用地,河网的灌溉作用功能逐渐减小,公路建设可能进一步平原河网水面积。 2 河道功能方案遵循原则 (1)河道排水能力不减少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河道由于公路建设而需改线,应满足防洪规划的河道规模要求,通过河道的挖、填,拓宽原有较窄的河道,改线后河道的宽度均不应小于规划控制河宽,理顺原有岸线,使水流通畅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满足排洪要求。若无规划控制河宽,则桥梁规模应考虑现状河宽及河道管理范围。 (2)河道水面积不减少原则 通过河道挖、填,对狭窄河段适当拓宽,对河道的水面面积在总体上保持平衡,并应满足相关防洪规划的规模要求,保护水环境。 (3)河道蓄水量不减少原则 平原河网除排水功能外,还有蓄水功能,因此河道挖填后的蓄水量不小于原河道的蓄水量。河道填埋至少与河道的开挖相一致,达到河道蓄水量平衡。 3 涉河工程布置遵循原则 本次防洪影响评价涉及的跨河、涉河建筑物、其应遵循原则如下:(1)过水宽度不减少原则 对于主要排水河道,跨越、涉河建筑物不应减少现状河道过水宽度,主跨尽可能加大,减少河道中桥墩数量,以免对河道周边防洪产生

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及评价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洪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与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程、坐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河道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天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近期演变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防洪评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洪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分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雍水分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洪水水面线成果对比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防洪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库防洪评价报告

1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夏县晋平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位于夏县祁家河乡。夏县位于运城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东靠黄河,西依峨嵋岭,中条山、鸣条岗横穿全境,四周与平陆、盐湖、闻喜、垣曲接壤,隔黄河和河南省渑池县相望,全县总面积1352.6Km2。祁家河乡地处夏县东南方向的中条山腹地,东接垣曲县,西连平陆县,南与河南渑池县隔黄河相望,北与本县泗交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0公里,是夏县最偏远的山区乡镇。库区位于祁家河乡窑泉村深切河谷内,河谷宽度60~350m,呈“V”字型,两岸山体雄厚。 1.1.2建设项目所在流域规划概况 项目区位于中条山深处的泗交河祁家河乡段。泗交河发源于泗交镇西沟村的东、西普峪,由东向南,在泗交镇与王家河、法河汇流,又向东流,经祁家河乡于平陆县曹川乡老鸭池入黄河,全长120华里,流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68立方/秒。 西沟~泗交水库段,引泗济运工程在寨里河、王家河上建有简易引水设施,用以引取两河的清水基流。而南河、法河的清水基流及四条河流的洪水径流尚未开发。泗交水库~祁家河乡段,两岸住有居民,通往祁家河乡公路沿河而修,当地政府对公路旁河堤已建。祁家河乡~

入黄口段无人居住和厂矿企业,完全尚未开发。 1.1.3项目建设规模 该工程是拦蓄泗交河河水,解决本旅游项目漂流用水问题和增加该段局部水面,开发水上项目,发展当地经济。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中的有关规定,确定工程等别为Ⅳ等,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 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205.000m,溢流堰顶高程200.000m,最大坝高18.28m。坝顶长80m,顶宽4.0m。溢流段长48m,分7孔泄流,单孔净宽6m。溢流段采用连续式消力塘消能。冲沙洞直径1.5m,长25m。水库建成后,可形成9.8万m2水面,回水长度750m,库容43.6万m3。淹没林地46亩,滩地15.4亩。 1.1.4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2010年3月受夏县晋平黄河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该项目拦水坝工程的设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工程现场进行水文、地质、水工、施工等方面调查研究,对各项勘测设计任务进行了部署,在水文分析、径流调节计算、调洪演算、水工设计、施工布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坝轴线和坝体结构布置方案、主体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核实了淹没实物指标。2010年4月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