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黄柏
- 格式:pdf
- 大小:1004.31 KB
- 文档页数:13
炒关黄柏功效与作用关黄柏,又称为炒关黄柏,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药用植物,是中药材中非常重要的一味,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
关黄柏是关木通的根和根茎,经过炒制后使用,其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
关黄柏具有苦、涩的味道,性平。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植物鞣质,含有多种生物碱、苷类、挥发性油等物质,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关黄柏诸多药理作用和药效。
首先,关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它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关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尤其对于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次,关黄柏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关黄柏中含有一种叫做生石膏龙骨的物质,它具有降低胃酸分泌和胃酸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消化功能,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关黄柏还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泄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再次,关黄柏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关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关黄柏中的柏树酮等成分还具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抵抗肿瘤的能力。
此外,关黄柏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例如,它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解毒止痛等作用,对于感冒、发热、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关黄柏还具有祛痰止咳、理气化湿、活血止痛等作用,对于咳嗽、气滞、痛经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炒关黄柏的制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关黄柏的药效和药理作用。
传统上,炒关黄柏一般使用炒制和煅烧的方法进行制备。
炒制时,要先将关黄柏洗净后晾干,然后用文火炒热到金黄色,此时关黄柏的味道会变得香甜。
炒制好的关黄柏具有温经止血、驱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症、瘀血和痛经等疾病。
而煅烧则是将关黄柏放入炉中进行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使其表面形成炭化层。
煅烧后的关黄柏具有温经活血、通淋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湿滞和淋痛等疾病。
关黄柏化学成分的研究
关于黄柏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
黄柏是对植物黄柏籽进行提取得到的一种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黄柏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苦味成分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柏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研究发现,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丹宁是黄柏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另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对抗衰老和预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黄柏中的生物碱也是其重要成分之一。
目前已从黄柏中分离鉴定出多种生物碱,其中包括伯氨黄柏碱、尼古丁酸、肌氨酸等。
研究发现,黄柏中的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黄柏中含有一些苦味成分,如黄柏酚和柏酚。
这些苦味成分是黄柏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止血、抗菌等作用。
总体来说,黄柏中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苦味成分等方面。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目前对于黄柏中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对于其中的活性成分的机制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
关黄柏关黄柏,乔木,高10~25米。
树皮淡黄褐色或淡灰色,木栓层厚而软,有规则深纵沟裂。
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13厘米,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或波状,有缘毛,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
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花小而多,黄绿色。
浆果状核果球形,紫黑色,有香气。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目录1植物形态2基本信息3中药材鉴别4栽培技术1植物形态乔木,高10~25米。
树皮淡黄褐色或淡灰色,木栓层厚而软,有规则深纵沟裂。
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13厘米,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或波状,有缘毛,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
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花小而多,黄绿色。
浆果状核果球形,紫黑色,有香气。
花期5~6月,果期9~10月[1]。
2基本信息关黄柏名称:关黄柏别名:黄柏英文名称:Amur Cork-tree Bark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树皮。
[1]分布及产地:生于深山、河边、溪旁林中。
主产辽宁、吉林、河北。
[1]化学成分:主含小薜碱,并含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白桥楼碱(Candicine)、黄柏桐(Obacunone)等。
[1]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
煎剂或乙醇浸液对各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提取物100毫克/千克皮下注射,对阿司匹林或结扎幽门引起的胃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水浸法应激性溃疡也有效。
3中药材鉴别方法名称:关黄柏-盐酸小檗碱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关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中药材关黄柏别名:檗木采收加工:定植15-20年采收,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用半环剥或环剥、砍树剥皮等方法剥皮。
目前多用环剥,可在夏初的阴天,日平均温度在22-26℃左右,此时形成层活动旺盛,再生树皮容易。
选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刀在树段的上下两端分别围绕树干环割一圈,再纵割一刀,切割深度以不损伤形成层为度,然后将树皮剥下,喷10×10-6吲哚乙酸,再把略长于树段的小竹竿缚在树段上,以免塑料薄膜接触形成层,外面再包塑料薄膜两层,可促使再生新树皮;第2、3年连续剥皮,但产量略低于第1年。
注意剥皮后一定要加强培育管理,使树势很快复壮,否则会出现衰退现象。
剥下的皮,趁鲜刮掉粗皮,晒至半干,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至全干。
药用部位:树皮产地:东北及华北科:芸香科原植物:黄檗植物情况:落叶乔木高10-25m。
树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发达,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内皮鲜黄色。
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为红棕色,有小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短;小叶5-15枚,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11cm,宽1.5-4cm,先端长渐尖,叶基不等的广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钝齿,齿缝有腺点,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仅中脉基部两侧密被柔毛,薄纸质。
雌雄异株;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轴及花枝幼时被毛;花小,黄绿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丝基部有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小鳞片状;雌蕊1,子房有短柄,5室,花枝短,柱头5浅裂。
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直径8-10mm,密集成团,熟后紫黑色,内有种子2-5颗。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黄柏-关黄柏药材性状:树皮呈板片状,略弯曲,长宽不一,厚1-7mm。
外表面黄绿或淡黄棕色,平滑,残留栓皮呈发棕色或灰白色,稍有弹性。
内表面暗黄色或浅黄棕色,有细密的纵行纹理。
体轻,质硬脆,断面绿黄色或淡黄色,皮层部位颗粒状,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
黄柏药性:【本经中品蘖木味苦寒。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黄柏与关黄柏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又名:元柏、黄檗、檗木。
习称“川黄柏”。
原植物黄皮树又名灰皮柏、灰皮树、华黄柏、小黄连树,分布于安徽、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本品药材性状: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
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时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本品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中医临床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抗真菌,抗心律失常,兴奋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力,抗溃疡,抗滴虫,抗肝炎,抗血小板聚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咳,祛痰,解热,抑制胃液分泌,抑制细胞免疫,降血糖,降压和抗肾上腺素样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黄波罗果,为黄檗的果实。
功能止咳祛痰,中医临床用于慢性气管炎。
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的干燥树皮,又名关柏、东黄柏。
原植物黄檗又名黄波罗、黄波椤、黄伯栗,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浙江有栽培,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本品药材性状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寛不一,厚2~4mm。
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粉末遇水即带黏性,并使水染成黄色。
本品药性功效同黄柏。
黄柏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檗木。
谓“味苦,寒。
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本草图经》曰:“檗木,黄檗也。
关黄柏研究报告黄柏(Berberis amurensi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针对黄柏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不少研究表明黄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首先将介绍黄柏的植物学特征和化学成分,然后着重探讨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最后分析和展望黄柏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黄柏的植物学特征和化学成分黄柏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植物,枝叶具有刺,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果实呈红色或蓝色。
主要生长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也分布于日本和朝鲜等地。
黄柏的主要生长环境为干燥的山地或山脚下岗地。
黄柏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等。
其中生物碱类物质是黄柏的主要活性成分,如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此外,黄柏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二、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炎作用黄柏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研究表明,小檗碱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对于治疗消化道炎症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2.抗菌作用黄柏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对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研究表明,小檗碱和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对治疗皮肤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3.抗氧化作用黄柏中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黄柏可以减少氧化应激所致的细胞损伤,对于预防衰老和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
4.抗肿瘤作用黄柏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表明,小檗碱和盐酸小檗碱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于治疗肝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5.临床应用目前,黄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黄柏可以用于治疗消化道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关黄柏和川黄柏的鉴别方法性状鉴别(1)关黄柏树皮呈板片状,略弯曲,长宽不一,厚1-7mm.外表面黄绿或淡黄棕色,平滑,残留栓皮呈发棕色或灰白色,稍有弹性.内表面暗黄色或浅黄棕色,有细密的纵行纹理.体轻,质硬脆,断面绿黄色或淡黄色,皮层部位颗粒状,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2)川黄柏树皮呈浅槽状或板片状,略弯曲,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具纵沟纹,残存栓皮厚约0.2mm,灰褐色,无弹性,有唇形横生皮孔,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皮层部位略呈颗粒状,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均以皮厚、断面色黄者为佳.显微鉴别树皮横切面:(1)关黄柏栓皮未除尽者可见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数列长方形或近圆形的细胞.皮层狭窄,不及皮厚的1/5,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多呈不规则类多角形,有的分枝状,细胞壁极厚,孔沟可见,层纹明显,胞腔小,纤维群较少,散在.韧皮部射线宽2-4列细胞,稍弯曲;韧皮纤维束众多,与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群交互排列成层带,纤维黄色,壁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众多.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2)川黄柏(黄皮树)树皮横切面构造同关黄柏,区别点为木栓细胞约10余列,部分木栓细胞含棕色物;皮层占皮厚的1/5-1/3,无大型纤维状石细胞.粉末特征(1)川黄柏粉末金黄色.①纤维及晶纤维较多,呈鲜黄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多碎断,纤维边缘微波状,直径18-32m,壁极厚,有的较薄,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②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多为不规则分技状,较大,长至200m,也有类多角形或短梭形,壁极厚,层纹细密,少数较薄.③草酸钙方晶较多,呈类双锥形、多面体或方形、长方形,直径8-25m.④粘液细胞类圆形.⑤淀粉粒单粒呈球形,直径3-8m,复粒稀少,由2-4分粒组成.⑥筛管分子端壁斜,有复筛板,通常由6-7个筛域组成.⑦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壁稍波状弯曲.(2)关黄柏粉末呈绿黄色或黄色.特征同川黄柏,但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纺锤形或略作不规则分枝状,长约至170m,壁极厚,层纹极细密,少数分枝状石细胞壁较薄.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水浴温热数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稀盐酸lml与漂白粉少量,显樱红色.(检查小檗碱)(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乙醇2-3滴,加稀盐酸或30%硝酸1-2滴,加盖玻片,片刻后镜检,见黄色针晶簇.(检查小檗碱)(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浸出液蒸去乙醚,残渣以lml 冰醋酸溶解,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棕色.(检查黄柏酮)(4)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30min,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别点样子同一桂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展开,取出,晾干,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关黄柏、盐关黄柏、关黄柏炭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关黄柏、盐关黄柏、关黄柏炭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关黄柏、盐关黄柏、关黄柏炭5.1.2规格:丝5.1.3性状:关黄柏:本品呈丝状。
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
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切面鲜黄色或黄绿色,有的呈片状分层。
气微,味极苦。
盐关黄柏:本品形如关黄柏丝,深黄色,偶有焦斑。
略具咸味。
关黄柏炭:本品形如关黄柏丝,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
质轻而脆。
味微苦、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关黄柏C318、盐关黄柏C501、关黄柏炭C5125.1 5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5.1.7用法与用量:3~12g。
外用适量。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食盐。
每100kg关黄柏用食盐2kg。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关黄柏生产工艺流程图: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6.4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4.1领料6.4.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关黄柏原料。
6.4.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关黄柏功效与作用黄柏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黄柏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抑菌、抗癌、润肠通便等。
同时,黄柏还能保护肝脏、降低血压、治疗痢疾、甚至能够改善皮肤问题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和作用。
首先,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黄柏中的有效成分黄柏碱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黄柏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一些发热、感冒、咽喉炎等症状可以通过服用黄柏来缓解和治疗。
其次,黄柏还具有消炎止血的作用。
黄柏中的有效成分黄柏碱和黄柏酮具有刺激肝胆道分泌胆汁的作用,能够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从而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减少血管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此外,黄柏中还含有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成分,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出血量,缓解炎症反应。
黄柏还具有抑菌的作用。
黄柏中的黄柏碱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黄柏还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对机体的损害。
黄柏还能抑制真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对于一些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黄柏还具有抗癌的作用。
黄柏中的黄柏素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黄柏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此外,黄柏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黄柏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的解毒功能,降低肝脏的损伤。
黄柏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血管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黄柏还可以治疗痢疾,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止泻作用。
此外,黄柏还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皮肤问题,具有一定的护肤效果。
总而言之,黄柏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中药材。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抑菌、抗癌、润肠通便等功效。
关黄柏和川黄柏的鉴识方法性状鉴识(1)关黄柏树皮呈板片状,略曲折,长宽不一,厚1-7mm.表面面黄绿或淡黄棕色,光滑,残留栓皮呈发棕色或灰白色,稍有弹性 .内表面暗黄色或浅黄棕色,有精密的纵行纹理 .体轻,质硬脆,断面绿黄色或淡黄色, 皮层部位颗粒状 ,韧皮部纤维状 ,呈裂片状分层 .气微 ,味极苦 ,嚼之有粘性.(2)川黄柏树皮呈浅槽状或板片状,略曲折,长宽不一,厚1-6mm,表面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展,具纵沟纹,残余栓皮厚约0.2mm,灰褐色,无弹性,有唇形横生皮孔,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精密的纵棱纹 .体轻, 质硬,断面皮层部位略呈颗粒状,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 . 气微 ,味极苦 ,嚼之有粘性 .均以皮厚、断面色黄者为佳 .显微鉴识树皮横切面 :(1) 关黄柏栓皮未除尽者可见木栓层细胞数列 ,栓内层为数列长方形或近圆形的细胞 .皮层狭小 ,不及皮厚的 1/5,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 ,多呈不规则类多角形 ,有的分枝状 ,细胞壁极厚 ,孔沟可见 ,层纹显然 ,胞腔小 ,纤维群较少 ,散在 .韧皮部射线宽 2-4 列细胞 ,稍曲折;韧皮纤维束众多,与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群交互摆列成层带, 纤维黄色,壁极厚,四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黏液细胞众多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2)川黄柏 (黄皮树 )树皮横切面结构同关黄柏,差别点为木栓细胞约10 余列 ,部分木栓细胞含棕色物 ;皮层占皮厚的1/5-1/3,无大型纤维状石细胞 .粉末特点(1)川黄柏粉末金黄色 .①纤维及晶纤维许多,呈鲜黄色 ,成束或单个散在 ,多碎断 ,纤维边沿微波状 ,直径18-32m,壁极厚 ,有的较薄 ,纤维束四周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②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 ,多为不规则分技状 ,较大 ,长至 200m,也有类多角形或短梭形,壁极厚,层纹精密,少量较薄 .③草酸钙方晶许多,呈类双锥形、多面体或方形、长方形 ,直径 8-25m.④黏液细胞类圆形 .⑤淀粉粒单粒呈球形 ,直径 3-8m,复粒稀罕 ,由 2-4 分粒构成 .⑥筛管分子端壁斜 ,有复筛板,往常由 6-7 个筛域构成 .⑦木栓细胞有时残余 ,壁稍波状曲折 .(2)关黄柏粉末呈绿黄色或黄色.特点同川黄柏 ,但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纺锤形或略作不规则分枝状,长约至170m,壁极厚 ,层纹极精密 ,少量分枝状石细胞壁较薄.理化鉴识(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 10ml,水浴温热数分钟 ,放冷 ,滤过 ,取滤液 1ml,加稀盐酸 lml 与漂白粉少许 ,显樱红色 .(检查小檗碱 )(2)取本品粉末少许 ,置载玻片上 ,加乙醇 2-3 滴,加稀盐酸或 30%硝酸1-2 滴,加盖玻片 ,片晌后镜检 ,见黄色针晶簇 .(检查小檗碱 )(3)取本品粉末 1g,加乙醚 10ml,冷浸 ,浸出液蒸去乙醚 ,残渣以 lml 冰醋酸溶解 ,加硫酸 1 滴,搁置 ,溶液显紫棕色 .(检查黄柏酮 )(4)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 5ml,密塞 ,振摇 30min,滤过 ,滤液作供试品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g 的溶液作比较品溶液 .汲取二溶液分别点样子同一桂胶G 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 -水(7:1:2)睁开 ,拿出 ,晾干 ,紫外灯 (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在与比较品色谱的相应地点上,显同样的黄色荧光斑点。
关黄柏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引言关黄柏(学名:Coptis chinensis),是一种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誉为“黄金医药”,在中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关黄柏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2. 关黄柏的化学成分关黄柏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连素、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关黄柏许多药用功能。
3. 关黄柏的作用关黄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3.1 抗菌作用关黄柏含有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发现,关黄柏还对耐药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3.2 抗炎作用关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各种炎症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3.3 抗氧化作用关黄柏中的黄连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多种疾病的发生。
3.4 改善消化功能关黄柏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等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不适。
4. 关黄柏的功能主治关黄柏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情况:4.1 消化系统疾病关黄柏可以治疗胃炎、胃溃疡、胃酸过多、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它具有抗炎、抗菌和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消化系统症状。
4.2 感染性疾病关黄柏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它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缩短感染的病程。
4.3 炎症性疾病关黄柏的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皮肤炎、关节炎等。
它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促进炎症的愈合。
4.4 氧化应激性疾病关黄柏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等。
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和神经等器官。
4.5 肝病关黄柏对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病、肝炎等。
关黄柏(增修订的内容)【鉴别】(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加甲醇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关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6:1: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关黄柏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黄柏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6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1.0%照水分测定法(附录XI H第一法)测定,。
总灰分不得过8.59.0%(附录XI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以6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
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00℃干燥5小时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黄柏[拉丁名称][别名][药材来源]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和黄皮树(川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除去栓皮的树皮。
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
切片生用或盐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药性说明] 黄柏苦寒清燥,善清下焦湿热之邪而泻相火,最适于湿热下注及阴虚火旺之证。
[功效] 1.清热泻火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如温热病之高热,疮疡疔毒等,作用与黄连基本相同,但泻火解毒之力不及黄连。
2.清热燥湿较多用于下焦湿热,如膀胱湿热,湿热带下,下肢湿毒溃破,湿疹,是治疗下焦湿热的常用药。
3.泻肾火用于肾阴虚、虚火上炎的各种病症,常配入滋肾阴的处方中,如知柏八味丸。
[药理知识] 1.治疗肠炎;黄柏、马齿苋、白头翁各50克,水煎成100ml,加普鲁卡因200ml备用。
每晚睡觉前保留灌肠一次。
令病人左侧卧位,臀部抬高。
药液加热至40~45℃左右,吸入注射器。
连接导尿管。
插入直肠12~15厘米左右7~10分钟。
15天为一疗程。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3);178)2.治疗痔疮合并感染:博落回、红藤、黄柏各60克,加水200ml,煎取100ml。
过滤去渣,趁热薰洗患部15~30分钟。
日2~3次。
(〈云南中医杂志〉1988;9(3);18)。
3.治疗宫颈糜烂:黄柏65%,蜈蚣6.4%,雄黄13%,轻粉13%,冰片2.6%。
共研细末,外用。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4);209)4.治疗下肢溃疡:用1%双氧水清洗疮面,然后以0.9%盐水冲洗,取二黄粉(黄柏、大黄各等分。
为末)适量,以开水调成糊状外敷。
每隔2日治疗1次。
直至红肿消散。
下凹之肉长平后,再用珍珠散。
(〈黑龙江中医药〉1990;(5);40)。